朋友圈別瞎發照片,指不定跟蹤狂就是這樣找到你家的

2021-02-15 黑白之道

我有個朋友叫蘇蘇,她跟我說她在16年被人黑過,最開始是家裡的Wi-Fi被人黑了,再到社交帳號相繼淪陷被盜,緊跟著在QQ郵箱裡面給她留了一首陳奕迅的《防不勝防》

防不勝防的歌詞,陳奕迅的病態三部曲之一。


然而這不是最讓人毛骨悚然的,對方居然在她家裡留了個紙條,寫著她大姨媽來的日期以及生活的規律

對方留給蘇蘇的紙條


直到她搬家後才停止了騷擾行為,這種騷擾有個專業名詞叫:StalKing,而騷擾她的人則是Stalker。


Stalker就是帶有非法或者威脅性的騷擾,這類人群會頻繁跟蹤受害者,或者監視受害者的上網痕跡,入侵郵箱等行為,甚至會對受害者或者朋友家人作出威脅。

而我們國家目前的法律中表明:「騷擾行為一般不構成犯罪,頂多算侵犯公民隱私,一般送拘留所或者罰幾百塊。」

正是這個原因,跟蹤狂們變得肆無忌憚起來,雖然他們一般不會對受害者造成人身傷害,但造成的心理陰影伴隨十幾年都是有可能的。

蘇蘇直到現在收到陌生的快遞都在擔心這是誰送給她的,而Stalker在網絡中說的話異常深情,其實這並不是深情,而是騷擾!

這就是典型的Stalker,可以理解為跟蹤狂


姑娘們,我還要跟你們說的是:「你那些不經意的信息洩漏,可能正是跟蹤狂的美夢。」

在我上篇文章中,小菲同樣是受害者,而小菲正是朋友圈洩漏的信息導致跟蹤狂找到家,所以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朋友圈以後別瞎發,指不定跟蹤狂就是在這找到你家的」

關於小菲的事,新來的可以點:有個姑娘被跟蹤狂盯上,一調查才發現對方以組織夜跑為幌子,專搞女孩。

在去年我寫過一個案例《圖片情報分析,根據一張圖分析拍攝地點》今天我再次把它搬出來,讓姑娘們明白,照片別亂發。

這張圖片來源於我的朋友圈,徵得對方同意後我開始分析拍攝的地點。

圖片分析拍攝地點

有天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張挺漂亮的風景照,然後看到照片中看到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參照物

朋友圈看到的照片

我用照片無損放大工具放大照片中的特色建築物,找到有兩處比較有特色的參照物。

紅色方框標記出來的地方

第一處參照物放大之後能夠非常清晰看到四個大字 「禹州集團」

而百度百科告訴我禹州集團分別在 新加坡 香港 上海 合肥 福州 廈門都設有分支機構,我篩選了以上六個城市,唯有廈門是符合。

對比黃色條紋線能判斷出是符合的

為了證明我的猜測,我還對比了隔壁帶有藍色窗戶的高樓。

左邊是原圖,右邊是全景圖

第二個參照物是一個圓形,並且周圍有很多樹,我的猜測是這是一個花園,打開衛星地圖,很快就能發現在禹州大廈隔壁確實有個圓形的地方,這個地方叫水上廣場

拍攝位置是在這個水上廣場的河對面,再往前看河對岸的確是一個小區。

然而當我用全景地圖走進東卉花園的時候,我的判斷出錯了,很明顯東卉花園的樓層太矮,如果是這個高度的話是無法拍攝到禹州集團的,所以應該在更加往後的位置拍攝。

東卉花園樓層最多11層

而我再往後一個小區樓層同樣太矮,這時候再次進去拍攝這張圖的主人朋友圈裡面,看到她在室內拍攝的圖片,正是這張圖片讓我找到了具體在哪棟樓拍攝的。

朋友圈找到一張新的圖片

我再次標出三個參照點,第一個參照點是水上樂園的通往河對岸的一座橋,第二處參照點是一個弧形的小區,第三個參照點則是三角形的斑馬線,我用衛星地圖很快就找到符合三處參照物的地方,並且用紅色方框標記出來了

最後我用全景地圖站在第三處帶有三角形斑馬線的參照點上,向拍攝的位置看去,符合拍攝角度以及樓層高度的只有一棟樓,中閩大廈。

事情到這一步,我不具備判斷多少層拍攝的能力,你以為危險就消失了嗎?

假如我是跟蹤狂

假設我收集了照片拍攝主人的個人信息,比如她的手機號或者姓名,然後用一個改號軟體打過去問她:「我是送外賣的,地址填寫的是中閩大廈,您方便下來拿嗎?或者我送上樓給您,您在哪棟樓哪件房呢?」

如果我是一個跟蹤狂,並且我也在廈門,我是不是可以給她點一份真正的外賣,在門口守著送快遞進來這棟樓的人,等著她下樓拿外賣的時候我跟著上去?又或者跟著外賣小哥上去呢?

照片中遺留的Exif信息

看完上面的咱們再來講講,照片裡遺留的Exif信息,我還得搬出一個案例,同樣也是去年的,在調查一個色情網站站長的時候,我找到他上傳在一個網站的照片,正是這種照片記錄了當時拍攝地點的經緯度,從而導致暴露位置的情況。

沒看過這件事的可以去看看:我順藤摸瓜查到色情網站操控者的真實身份,勸他找份正經事幹。

這個Exif信息主要會記錄下你的拍攝設備型號,經緯度,拍攝時間等等的信息,通過查詢經緯度可以查到拍攝地點

查看相機Exif信息

所以我建議你把相機的定位權限給關掉,雖然微信發朋友圈的照片會替你自動抹除,但是其他社交類APP不保證會給你抹除,為了保險起見,聽話。

關閉相機定位功能

打卡跑步截圖記得打碼

我經常看到朋友圈有人發Keep的跑步打卡截圖,而這些圖片出現的敏感信息,比如"XX學校,XX雞米飯"等可以通過搜尋引擎檢索的內容都打上碼,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惡意分析你家住哪。

圖片來源網絡

而大多數都是在家附近的跑步,不會到十幾公裡二十公裡外的地方去跑,除非他吃飽撐著了。。。

今天就給你們寫到這了,一下子是寫不完的,這篇文章很短,但我覺得很精悍,跟蹤狂可能就在你身邊,不是危言聳聽,懷有警惕總沒錯,別忘了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

最後,希望大家能轉發一下朋友圈,心繫人身丶隱私安全。想要得到更多讀者,不求打賞,只求陪伴,謝謝你們。

說到這,你應該知道怎麼做了

如果還不知道,我給你提個醒。

照片出現的敏感信息打碼

最好把朋友圈設置僅三天可見

陌生人別開放朋友圈

我接到了一個新的求助,預計花3-5天時間獲得對方信任,下一篇可能得耐心等等了,別催更,心急吃不著熱豆腐。別忘了加個置頂

即使你相對安全,但仍要懷有警惕。

相關焦點

  • 好久不見,網絡跟蹤狂
    在跟蹤狂事件中,根據諸多當事者的回憶,往往報警並不會取得太好的效果:由於在警方的詢問過程中,加害一方往往會聲稱這是感情問題,於是警方也大多會採取「家務事兒你們自己解決」、「人家就是來看看你,沒什麼大不了的」的態度,並不會按照受害一方的要求,對跟蹤狂進行處理 —— 事實上,警方也無法處理,尤其在對方並未對受害方實施「物理侵害」的情況下。
  • 瘋狂的日本跟蹤狂,追蹤瞳孔、搜索標籤、定位照片!
    尤其是年輕妹子更是喜歡曬照片分享自己的日常,但也因為曬照片存在很多隱性的危險。就在前段時間,日本小姐姐kimuti就在地鐵站的月臺邊發現了讓她意想不到的東西:一隻螃蟹。螃蟹被裝在食品盒裡,上面還留著「2980日元」的標籤。▼kimuti以為是某位乘客著急趕車時不小心掉下來的,覺得很有意思便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發到了推特上。
  • 夜行實錄 一個尾隨著跟蹤狂的男人
    警察不愛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沒人受到肉體上的傷害;二、受害人沒受過二次騷擾,在收到照片後這件事兒好像就結了。但對我這樣的「夜行者」來說,這是個好素材,有許多人關注,也不至於被政府封鎖消息,只要能找到好料,媒體一定能出個好價。
  • 男子因亂發朋友圈被人捅死!千萬別這樣發朋友圈……
    一位男子只因隨手發了一個朋友圈竟然引來了殺身之禍.事情還得從死者袁某的朋友圈說起。袁某曾經在朋友圈發過一些報警者孔某的隱私照片,孔某幾次想讓袁某刪除,袁某都沒有刪除。嫌疑人於某聽說這件事後非常生氣,想替孔某出頭說說袁某。孔某和於某當天晚上連夜趕到了袁某所在的滄州,找到了袁某。
  • 王一博被私生裝跟蹤器、半夜敲門:這哪是粉絲?明明就是跟蹤狂啊
    明明就是跟蹤狂啊!真正的粉絲,不會用愛的名義去騷擾、傷害偶像,而會給他私生活的個人空間,默默地為他加油應援,只要他好就好。以愛為名義的傷害,太極端太自私,這不是真的愛,我想也沒有哪個明星會希望自己被人這樣地「愛」著。除了王一博,娛樂圈備受私生粉騷擾的明星數不勝數。
  • 是痴情男主還是跟蹤狂?|如何判別是否被跟蹤?如何反跟蹤?
    這樣瘋狂地「求愛」語句,不會讓人感到絲毫甜蜜,有的只是背後的冷汗和對姑娘安全的擔憂。去年12月,媒體曝光了一件事情。下圖中的孫姓男子稱自己在書店偶遇了一個姑娘,一見鍾情;此後的50天,他每天都蹲在書店,就是為了能再遇見她。
  • 跟蹤狂在日本,到底有多瘋狂?
    這種因警方不立案不作為導致跟蹤狂越發猖狂的案件,在日本屢有發生。當一個個案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的時候,日本就必須設立一部法律來保障民眾安全。1999年,日本還沒有《反跟蹤狂法》,但是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震驚全日本、讓人觸目驚心的案件——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當年的10月26日,21歲日本女大學生豬野詩織在桶川站附近,被人用刀子襲擊致死。
  • 跟蹤狂自以為是的浪漫有多可怕?對視一眼後,他找了她半年
    今年4月初,他又發了一篇「尋人啟事」,向姑娘隔空傳訊。 以後咱不能繼續在王府井書店等你啦。書店工作人員說了,從今以後都不許我去等你。它們勢眾,有的還拿個破電棍噼裡啪啦的,太嚇銀咧!有道是,雙拳難敵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咱還要和你攜手一生呢。
  • 致跟蹤狂:可別把默默守護和變態騷擾混為一談!
    為了迎合部分男性觀眾的口味,「盤正條順還死乞白賴的愛你怕失去你以至於為你成為跟蹤狂」的女性角色應運而生,並迅速得到了追捧——然而,這也僅僅在動畫裡而已,那些對跟蹤狂喊著siki~siki~的人,若哪天真的遇上了自己跟蹤狂,也定會像銀時那樣,恨不得將那比幽靈更可怕的傢伙扔到九霄雲外。
  • 求求你,別再拍這樣的照片發朋友圈了!
    警察後來找到四個少年,才知道,這幾個男孩是拍照,就是想要上傳到網上,覺得在這裡拍照傳到朋友圈肯定能」火「。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在國外,你代表的不是你個人,而是你的國家。請記得,不要為了拍照,而犧牲了自然資源、文化景觀,犧牲自己的素養,甚至犧牲國家的顏面。 04 前一陣我去荷蘭旅遊,作為梵谷的忠實粉絲,想著必須要去梵谷美術館好好看看。
  • 我勸你千萬別發這三種朋友圈
    於是她半夜睡不著覺就發了一組例行自拍,然後配了一句特別情緒化的文案」我是個傻..."。發完她就睡覺了,沒想那麼多。但是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打開手機,發現被親友團狂轟亂炸了。聽到最多的一句是:你怎麼能說自己是個傻...,這叫別人怎麼看你?
  • 網絡窺探、偷拍、尾行,這是一部專門描繪跟蹤狂的漫畫!
    你有偷偷拍下過別人的照片嗎?你經常性地去翻朋友圈裡別人的生活嗎?你曾保留過喜歡的人遺落的私人物品嗎?你會為了和某個人「遇見」而調查TA的日常路線嗎?今天要推薦的這部漫畫講述的就是圍繞這些跟蹤狂們而展開故事的短篇集——《stalkers》在推理和懸疑題材的各類影視作品裡,跟蹤狂應該是最常見的罪犯了。
  • 你朋友圈發的照片,正在暴露你的隱私
    常聽人說,有人在朋友圈偷偷愛著你,暖心的背後讓人恐懼的是,還有人躲在你的朋友圈後面,偷偷觀察著你的一舉一動,伺機對你圖謀不軌,而你對此一無所知。網友劉女士在網上爆料,稱有人冒用自己的照片在探探上招嫖。她的一位朋友為了弄清真相,在和對方聊過之後,對方主動發過來一個微信號,說可以提供有償性服務。
  • 女生朋友圈千萬別發這些照片!!!
    cr:@君易、蘇我入鹿小野智恩、沈小俗sjNO.1可可愛愛沒有腦袋麥當勞紙袋拍照很多姐妹對自己的顏值不夠自信,所以就很少發朋友圈,發的話也費盡心思去擋臉。裡面的要義就是要逆光,它比起頂光更加能柔和皮膚,不會顯得毛孔粗糙。
  • 這樣發朋友圈的女人,不是愛分享,就是抱有這樣的目的
    有人曾問過何美,為什麼喜歡把自己的私事,發到朋友圈,讓大家「圍觀」?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因為生活中像何美這樣的人不在少數。當她們遇到婚姻問題時,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和對方溝通,而是通過朋友圈來發洩情緒。好像通過寥寥幾個字,就能輕易帶走婚姻的「一地雞毛」。而除了在朋友圈發洩情緒以外,她們還渴望通過朋友圈,找到懂她們的人。
  • 毛球戀愛情商課2:萬能的微信朋友圈你還可以這樣用!
    基本上最主要的就是看對方的照片。沒錯,就是這麼膚淺!所以,你在添加男神微信之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拍美美的照片放在朋友圈裡面。一定要是美美的照片,什麼搞怪的,自認為很可愛的sb照片請不要出現好嗎。在這裡請注意,儘量不要都放自拍,並且自拍的照片請不要p得太誇張,媽不認那種。
  • 曬孩子被吐槽:一天N條朋友圈,圈圈是孩子,朋友:別發了行不行
    曬孩子被吐槽:一天N條朋友圈,圈圈是孩子,朋友:別發了行不行 麥麥在生寶寶之前幾乎不怎麼發朋友圈,等生完寶寶,麥麥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瘋狂」的發朋友圈。
  • 當你遇到變態跟蹤狂少女該怎麼辦?盤點動漫裡的跟蹤狂少女們
    當你很平常的走在路上,突然發現被人跟蹤了,你這時候會有什麼感覺呢?可能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太舒服吧。
  • 別瞎花錢#8
    「別瞎」這個欄目已經8期了,按照一周一期來算,已經兩個月了。兩個月讓一個白羊座不間斷的幹一件事,不是我瘋了就是你們瘋了。說一個故事,過生日當天,在一個播客聯盟群裡(對,反火鍋配菜聯盟,我反正不怕)有一個馬扎兒的主播lands這麼跟我說的,生快KUN,雖然你不認識我,但是因為你,我沒有瞎花錢。我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當然並不是造福了大家。
  • 都知道天才的戀愛頭腦戰,那跟蹤狂的戀愛頭腦戰你見識過嘛?
    在動畫、漫畫和遊戲中都有所體現,就比如一款叫做《我的跟蹤狂》(俺のストーカー)的遊戲,裡面作為跟蹤狂的美少女還會升級自己的「清掃「方式,為了避免他人靠近玩家,扔石頭、扔剪刀無所不用其極。(你絕對猜不到井蓋下面還有一個人)本次要介紹的作品,講述的就是跟蹤狂的發情故事,有著 「跟蹤狂的戀愛頭腦戰」之稱的純(hen)愛(tai)漫畫——《StaI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