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農曆7月15,廠裡在公司門口擺了一桌子滿滿的供品。說是中元節,按照我們的風俗,今日中元普渡,特準備供品,請四方兄弟姐妹和祖宗笑納。切記不可提及個人姓名及地址,也不可祈禱。祭祀地點要選在室外或門口處,俗稱的拜門口,忌諱在室內和陽臺。然後把主管們叫來一起拜拜,燃香燒紙錢,放鞭炮,之後大家員工分食供品。這就是我們廠裡一年一度會舉行的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七月半。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到處遊蕩, 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區在這一天有普度的習俗。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試劑。節氣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 ,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佛祖釋迦牟尼告訴他,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並逐漸演變,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節這一節日。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中元節, 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 俗稱七月半。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 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凡有新喪的人家, 例要上新墳,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所以, 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 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貴州老家民間的祭祖活動,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進行,就是七月初一二開始,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我們有本性的祖宗牌位,上面記載著與自家相關的一些亡靈。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會在七月十三(古代女方老人有裹腳的人家,說要提前一天走,因較小走得慢,免得七月半這一天千軍萬馬的在路上被踩傷。)一般的是七月十四,南方有的七月十五。封包寫上亡靈姓氏和祭祀者姓名,晚飯後拿到門外路口連同紙錢一起燃燒祭奠。稱燒「包衣」。有的人家還會對新的亡靈同時哭喊。然而為了生計,一直在外打工,20多年沒回老家過七月半供奉祖宗了。想起這些,內心不免有些心酸。
大家的七月半中元節是這樣過的嗎?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