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節民間祭祖活動,燃香燒紙錢放鞭炮,大家是這樣過的嗎

2020-12-21 70後貴州李哥在福建

今天是2020年農曆7月15,廠裡在公司門口擺了一桌子滿滿的供品。說是中元節,按照我們的風俗,今日中元普渡,特準備供品,請四方兄弟姐妹和祖宗笑納。切記不可提及個人姓名及地址,也不可祈禱。祭祀地點要選在室外或門口處,俗稱的拜門口,忌諱在室內和陽臺。然後把主管們叫來一起拜拜,燃香燒紙錢,放鞭炮,之後大家員工分食供品。這就是我們廠裡一年一度會舉行的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七月半。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主的回家去;沒主的就到處遊蕩, 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區在這一天有普度的習俗。

中元節,中國傳統節日,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試劑。節氣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循環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 ,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佛祖釋迦牟尼告訴他,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並逐漸演變,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節這一節日。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中元節, 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 俗稱七月半。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 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凡有新喪的人家, 例要上新墳,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所以, 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 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貴州老家民間的祭祖活動,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進行,就是七月初一二開始,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我們有本性的祖宗牌位,上面記載著與自家相關的一些亡靈。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會在七月十三(古代女方老人有裹腳的人家,說要提前一天走,因較小走得慢,免得七月半這一天千軍萬馬的在路上被踩傷。)一般的是七月十四,南方有的七月十五。封包寫上亡靈姓氏和祭祀者姓名,晚飯後拿到門外路口連同紙錢一起燃燒祭奠。稱燒「包衣」。有的人家還會對新的亡靈同時哭喊。然而為了生計,一直在外打工,20多年沒回老家過七月半供奉祖宗了。想起這些,內心不免有些心酸。

大家的七月半中元節是這樣過的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祭祖要燒紙錢?
    宗廟,祠堂、墳墓都要在一定的時間祭祀,祭祖可不只是燒冥紙那麼簡單,還要點燭,燒香、上酒、供果菜等,在家庭中祠堂裡,面向神位或遺像,子孫門到了元旦,清明、七月望日、八月中秋等叩拜,希望祖先保佑家族昌盛。中國祭祖在商周就已經開始了,喪葬、祭祀便成為重要的禮儀系統。從古代典籍《禮記》《周禮》所記載的內容來看,祭祖禮在先秦時代已經相當完備了。
  • 你知道為什麼七月十五要祭祖,為什麼要燒紙錢嗎
    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春秋兩祭,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所以每年的清明時節時,人人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不孤獨,也讓他(她)們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紛紛上墳掃墓,焚黃掛白,也就燒紙錢,掛紙錢,藉以紀念先靈,證明此地安息者還有後人牽掛,旁人就不敢在墳頭動土、欺負;而中元時候,人們勤勞兩季之後,不管什麼作物的新鮮產品都要出市了,,有好東西自然先讓先輩品嘗,所以就請先輩的靈魂回來品嘗鮮品,所以就有了秋祭。按時間來論,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運勢。
  • 七月半中元節:中國的鬼節,「三俗合一」的日子
    西方有萬聖節,人們在那一天喜歡裝扮成鬼怪慶祝,相當於是西方的鬼節,但在我國,卻有一個實實在在的鬼節,那就是中元節,民間俗稱七月半,傳說是地府開門放鬼魂出來活動的日子,一年僅此一次,每到這一日,家家戶戶都閉門不出,唯恐被鬼纏身,小時候家裡的老人們就經常用這樣的故事來嚇唬不懂事的小孩,因此在許多人心中
  • 在吳川,七月十四「鬼節」是這樣過的...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會在這天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部分吳川市民的民俗是,在這一天要吃鴨子。七月十四為什麼吃鴨呢?傳說三:中元節也是祭祖節,民間稱此時祭祖的祭品不能用雞,因為雞的爪子往後刨,會把給祖宗送去的錢物都給刨出來,後輩的心意就傳不到祖宗那裡,這樣一來我們後人就沒有保障,所以不能讓雞執行這個任務,那就派鴨子去了。
  • 今年七月半鬼節,注意了,嚴禁路邊江邊燒香燒紙,否則嚴肅查處
    農曆七月半,日曆上說叫中元節。老百姓的稱呼直接又通俗,就叫它「鬼節」。據說這一天陰間的鬼們,都要出來遊蕩,向陽間的人們討要錢財。於是大街小巷都擠滿了給鬼燒紙錢的人,他們是生怕自己家的先人在陰間沒錢用,受苦受難。
  • 庚子年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祖祭祀方法簡述
    香火延續的基礎就是率先讓祭祖者的運數得到增強。每到清明、鬼節、冬至時節,我們給過世的親人燒紙錢,讓他們也有準備過節的錢財和時間,能夠過上快樂的節日,我們活著的人運氣也自然會好起來,做事也會更順利。因為過世的親人有了錢,就不會常常糾纏著我們要錢,須知,被鬼魂糾纏者,就是陰氣上身,我們活著的人,是陽氣越旺運氣越好,身有陰氣,做事又怎麼會順利呢?
  • 如果人死後,沒有親人燒紙錢會怎樣?燒紙錢真只是封建迷信嗎?
    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但有一件事全國各地百姓都會做,那就是燒紙錢。你覺得如果沒有人燒紙錢給故人,他會有怎麼樣呢?真的有陰間需要紙錢來使用嗎?二、燒紙錢的緣由說到燒紙錢的來由,其實有不同的傳聞,你看看認為哪一種更為可信呢?大家都知道造紙術是我們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造紙術的發明者是蔡倫,他造的紙非常好,賣的也很好,也就賺了不少錢。
  • 民俗|中元節就是滿街燒紙?它其實很有文化!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等,是古時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用新米等祀祖,向祖先報告秋成,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中元節期間,倡導與家人追憶先人不懈奮鬥、勤儉持家、尊老愛幼等生平往事,牢記先人囑託,傳承良好家風,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四、簡約殯葬,防控疫情。
  • 夢見墳前燒紙還放鞭炮是什麼意思 夢見墳地裡放鞭炮預示著什麼
    夢見墳前燒紙還放鞭炮是什麼意思 夢見墳地裡放鞭炮預示著什麼夢見去墓地燒紙意味著,這兩天沒有什麼心情理財,身體不太舒適,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來。工作中比較鬱悶,繁雜的任務無法按時完成,自己倍感沮喪。還好,戀人的細心照料讓你疲憊的心又得到不少安慰。
  • 中國傳統節日一個都不能少——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鬼節、地官節,日期為夏曆七月十五(北方七月十五日,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日)。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一、起源之說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七大禁忌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7個風俗禁忌
    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曆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當然也會有很多民間禁忌,歸納一下主要的7大風俗15禁忌不可不知。一、祭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布施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漢字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組成了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為什麼七月半一定要吃鴨?老平樂人都不懂!
    中元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中元節也是祭祖節,民間稱此時祭祖的祭品不能用雞,因為雞的爪子往後刨,會把給祖宗送去的錢物都給刨出來,後輩的心意就傳不到祖宗那裡,這樣一來我們後人就沒有保障
  • 七月十五中元節:點一盞燈,願天上人間共安好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相傳,中元當日 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 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 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 一般人家祭拜先祖祭孤魂野鬼
  • 在吳川,七月十四「鬼節」是這樣過的……
    農曆七月十四,在吳川俗稱「鬼節」,吳川市民的習俗是「宴請」祖宗「神靈」!吳川人家家戶戶都備酒菜拜土地公、拜神、祭祖,追先悼遠,「宴請」祖宗「神靈」。他們還蒸製長條形的米粉糕條祭拜,稱為扁擔糕,意為讓祖先挑衣服財物,還燒紙錢、花紙(表示布匹)、紙紮的花鞋、元寶、金錠祭奠先人,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讓其在陰間「享用」。
  • 七月十五是如何從秋收祭祖變為中元鬼節的?
    為了祭祀祖先以及保平安,民間就衍生出了薦時食、送包袱、燒紙錢、水陸放燈等習俗。秋天是穀物豐收的時候,所以秋嘗祭祖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秋天祭祖和彰顯孝心的表演舞臺。由於穀物收割的時間不一致,所以秋嘗祭祖的時間並不固定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而是在七月十五前後。
  • 科學證實 不燒紙錢真吉祥
    民間習俗經常在中元普度大量焚燒紙錢,祈求平安,但紙錢是以竹子與石灰製成,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造成水汙染;燃燒一噸的紙錢,空氣汙染物的排放量,相當於六萬五千輛自用小客車行駛一公裡路,對環境及身體健康,危害很大。率先不燒紙錢 樹立良好榜樣近三百年歷史的開化寺,清幽雅淨,沒有焚燒紙錢的熱氣與菸灰飄散,寺方走在風氣之先,早在十多年前就完全不燒紙錢。
  • 玉林人重陽節這麼祭祖,明年想不發都難!
    秋風起,又到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了,是祭祖的時節。
  • 祭祖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中元節祭祖必讀)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一、清明節,在春分後第十五日,又叫踏青節;二、七月半,又叫中元節、鬼節;三、十月一,又叫十月朔、寒衣節、冥陰節。二、春秋兩祭每到清明、中元節、寒衣節,我們給他們燒紙錢,讓他們也有準備過節的錢財和時間,能夠過上快樂的節日,我們活著的人運氣也自然會好起來,做事也會更順。
  • 村民祭祀不慎,引燃泡沫壓塊...臨近冬至,上墳祭祖需注意防火!
    村民祭祀不慎,引燃泡沫壓塊...臨近冬至,上墳祭祖需注意防火!3、在山上祭掃時,嚴禁動用明火、吸菸、燒香燭、燒紙錢、燃放鞭炮,防止山火。5、祭掃如需點燭、燒紙、點香、燃放鞭炮,請清理周圍可燃物,並進行現場守護,待火完全熄滅方可離開,防止灰燼復燃或飛火引發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