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事情讓父母擔心,比如拒絕學習,不聽話,早戀,一切都讓父母擔心孩子。
但是現在人們鼓勵父母以溝通為主,不提倡父母教孩子體罰。所以很多家長很無奈,不知道孩子犯錯該怎麼辦。
事實上,父母應該選擇正確的方法來管教孩子。
最重要的是看事件本身,讓他們給孩子對症下藥,根據日常表現區別對待。孩子小的時候,受的苦越多,承受能力就會越強.尤其是有男孩的家庭,一定不要事事依賴孩子。
現在生活中有很多不聽話不孝的人,都是被大人寵著的。
李玫瑾直言不諱地說: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他們必須戰鬥!六歲以後很難改變。
針對這個問題,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說,當孩子有4種行為時,必須及時加以管教,超過6歲後很難改變。
為什麼在六歲之前?
性格是人形成的,6歲之前是最關鍵的時期。
我們身邊有些家長就有這樣的苦惱 。雖然孩子小的時候很調皮,但是沒有犯太多的錯誤。
但是到了小學或者初中,犯了大錯,父母又打罵,沒有效果。當然,父母沒有必要幹涉孩子的一些行為。
李玫瑾教授也直言不諱地說: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父母一定要打!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四種行為,就要打!
1.對大人無禮。
現在很多父母通常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通常讓家裡的老人帶孩子,教育方式也會不一樣。
他們更容易寵壞自己的孩子,他們會盡最大努力滿足自己想要的任何美食或樂趣。但是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被寵壞。
如果他不能滿足他,他就會表現得對成年人不尊重。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你必須立即制止,幫助孩子改正。
2.威脅父母。
孩子在叛逆期,如果不滿意,就會亂扔東西,不停的哭鬧,和父母作對。
如果父母這個時候不幫孩子熬過來,孩子到了6歲就會越來越頭疼,會有各種方式威脅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
當然,孩子的一些合理需求可以得到適當的滿足,但不能總是妥協,這樣會讓孩子得寸進尺,養成不良習慣。
就像父母帶孩子出去玩,孩子看到好玩的玩具,如果父母不同意買,那麼孩子就會趴在地上哭著讓大人給自己買。
父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時,父母需要堅持住自己的立場。無論孩子哭成怎樣。
適時正確引導孩子。無論孩子的要求是否有達到,當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就要糾正他們
漸漸地,孩子明白了威脅是沒有用的,再也不會用了。
做事情要有耐心。如今許多孩子做事拖泥帶水,導致效率低下,這樣的孩子無論工作、學習都很難取得好成績,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拖泥帶水」現象,一定要及時制止。
3,改變小孩的拖拉行為
你會發現小孩做事效率大大提高。
因此,父母應該從幼年起就管教孩子執行能力,讓孩子心中形成一種時間觀念,不要養成拖延的壞習慣。
只要孩子有很強的執行力,做事幹練,就會得到老師的賞識。
4,不負責任。
小孩子犯了錯誤,總喜歡找各種藉口來搪塞過去,這樣的孩子責任心很低,長大後很難交朋友,甚至很難被人尊敬,責任感是男孩子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因此,當你發現孩子們在推卸責任時,很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使他們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
有些人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將來怎樣發展,主要看父母在這張白紙上的畫作。整句智能原創
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人格品質,就必須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
只有孩子的情緒和性格培養好了,那麼孩子將來也會讓父母少操心,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把孩子的人生分成了幾個階段,3~6歲正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
父母可選擇給孩子讀一本《幼兒情商培養繪本》,以培養孩子的良好人格品質。
家長可以作為孩子的睡眠讀物,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本書分為十大主題,不同的主題講述不同的故事,讓孩子學會不亂發脾氣、誠實守信、做最好的自己、養成好習慣等等。
另外,這套書還可以掃碼收聽,這樣可以讓家長更省心,即使是在回家的日子裡,也不必再花費太多精力給孩子講故事,孩子自己就能聽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