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李玫瑾:要提高警惕!長大了很難改正

2020-12-20 烽火系古今

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事情讓父母擔心,比如拒絕學習,不聽話,早戀,一切都讓父母擔心孩子。

但是現在人們鼓勵父母以溝通為主,不提倡父母教孩子體罰。所以很多家長很無奈,不知道孩子犯錯該怎麼辦。

事實上,父母應該選擇正確的方法來管教孩子。

最重要的是看事件本身,讓他們給孩子對症下藥,根據日常表現區別對待。孩子小的時候,受的苦越多,承受能力就會越強.尤其是有男孩的家庭,一定不要事事依賴孩子。

現在生活中有很多不聽話不孝的人,都是被大人寵著的。

李玫瑾直言不諱地說: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他們必須戰鬥!六歲以後很難改變。

針對這個問題,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說,當孩子有4種行為時,必須及時加以管教,超過6歲後很難改變。

為什麼在六歲之前?

性格是人形成的,6歲之前是最關鍵的時期。

我們身邊有些家長就有這樣的苦惱 。雖然孩子小的時候很調皮,但是沒有犯太多的錯誤。

但是到了小學或者初中,犯了大錯,父母又打罵,沒有效果。當然,父母沒有必要幹涉孩子的一些行為。

李玫瑾教授也直言不諱地說:如果孩子有這四種行為,父母一定要打!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四種行為,就要打!

1.對大人無禮。

現在很多父母通常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所以通常讓家裡的老人帶孩子,教育方式也會不一樣。

他們更容易寵壞自己的孩子,他們會盡最大努力滿足自己想要的任何美食或樂趣。但是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被寵壞。

如果他不能滿足他,他就會表現得對成年人不尊重。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你必須立即制止,幫助孩子改正。

2.威脅父母。

孩子在叛逆期,如果不滿意,就會亂扔東西,不停的哭鬧,和父母作對。

如果父母這個時候不幫孩子熬過來,孩子到了6歲就會越來越頭疼,會有各種方式威脅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

當然,孩子的一些合理需求可以得到適當的滿足,但不能總是妥協,這樣會讓孩子得寸進尺,養成不良習慣。

就像父母帶孩子出去玩,孩子看到好玩的玩具,如果父母不同意買,那麼孩子就會趴在地上哭著讓大人給自己買。

父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時,父母需要堅持住自己的立場。無論孩子哭成怎樣。

適時正確引導孩子。無論孩子的要求是否有達到,當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就要糾正他們

漸漸地,孩子明白了威脅是沒有用的,再也不會用了。

做事情要有耐心。如今許多孩子做事拖泥帶水,導致效率低下,這樣的孩子無論工作、學習都很難取得好成績,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拖泥帶水」現象,一定要及時制止。

3,改變小孩的拖拉行為

你會發現小孩做事效率大大提高。

因此,父母應該從幼年起就管教孩子執行能力,讓孩子心中形成一種時間觀念,不要養成拖延的壞習慣。

只要孩子有很強的執行力,做事幹練,就會得到老師的賞識。

4,不負責任。

小孩子犯了錯誤,總喜歡找各種藉口來搪塞過去,這樣的孩子責任心很低,長大後很難交朋友,甚至很難被人尊敬,責任感是男孩子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因此,當你發現孩子們在推卸責任時,很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使他們認識到責任的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

有些人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將來怎樣發展,主要看父母在這張白紙上的畫作。整句智能原創

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人格品質,就必須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

只有孩子的情緒和性格培養好了,那麼孩子將來也會讓父母少操心,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把孩子的人生分成了幾個階段,3~6歲正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

父母可選擇給孩子讀一本《幼兒情商培養繪本》,以培養孩子的良好人格品質。

家長可以作為孩子的睡眠讀物,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本書分為十大主題,不同的主題講述不同的故事,讓孩子學會不亂發脾氣、誠實守信、做最好的自己、養成好習慣等等。

另外,這套書還可以掃碼收聽,這樣可以讓家長更省心,即使是在回家的日子裡,也不必再花費太多精力給孩子講故事,孩子自己就能聽故事了。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大多因為有這4種媽媽,要注意改正
    媽媽,我生命火花的閃耀永遠因為有一個這樣的您!李玫瑾教授在心理講座中提到,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這個成年人引起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動和內心的心理想法,這一切,都和家庭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很有說服力的,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她比較熟悉,我也經常會看她的講座,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造詣的,她認為作為父母的,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尤其是父母在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身為成年人,我們都很清楚學習對我們的生活和未來有多大的幫助,特別是許多學習好的父母,更是為他們在童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而高興,但在今天的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而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愛卻在急劇下降。儘管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孩子卻完全不吃這一套,對此很多父母,立馬就失去了耐心,有的對孩子的學習不再多問,有的甚至對孩子動手逼孩子學習,其實我們與其做這些無用功,不如試試李玫瑾教授的方法。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地方就能判斷出來,不用等長大!
    曾有研究表明:許多偉人、科學家在年輕時都會有一些「特別的行為」,常常是令人困惑的,而正是由於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才成就了一個開掛一樣的人生。但隨著年歲的增長,霍金便有了一些「小舉動」,當他的父母發現後,並沒有選擇無視或者制止,而是開始培養他這些舉動。20多年過去了,那個不起眼的小男孩成了物理界的大師。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不必等到長大!
  •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
    李玫瑾坦言:「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這3個特點藏不住有關孩子的教育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關注的地方,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將來可以有出息,懂事孝敬,以便讓小孩健康成長,家長願意傾盡所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們要及時糾正!好的孩子,最能體現出父母的素質和教養,因此中國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演講中坦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如果你家寶寶有,一定要及時糾正。一、吃飯時大聲喧譁吃飯的時候要安靜,一直是從小長輩們教育我們的基本素質,像我家的果兒,小時候吃飯總喜歡大聲說話,有次還將飯粒噴出來了,讓我和果兒爸十分頭疼。
  • 李玫瑾:長大是「白眼狼」的孩子,從小就有苗頭,三個特點藏不住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有出息,孝順父母,因此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一直都很重視,但現在有些孩子生活在家人的溺愛之中,認為家人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長大後自私自利不孝敬父母,特別是這兩年總是爆出這樣的新聞,每當看到時小編都感覺很是寒心。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個反應,說明大腦發育快,智商低不了
    尤其是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講座,可以說是近兩年最火的育兒講座,其中很多視頻的點讚量都達到了百萬級別,播放量更是高達幾千萬,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提到了孩子智商的問題,並表示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那麼說明大腦發育好,將來智商低不了。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李玫瑾教授,她對於育兒方面也有獨特的見解,並且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說出了家庭教育的不足。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小時候所有不恰當的行為,多半都是父母引起的。
  •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一定要及時改正過來,不然很難成才
    對於過小的孩子來說,其實說謊是一件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在孩子的觀念裡,有時候自己的說謊只是在潛意識的保護自己。孩子並不知道說謊這個行為有多惡劣。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說謊的現象,不必太過緊張。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說謊,孩子說謊肯定也是有他的理由,家長不要發現孩子說謊就對孩子痛罵一番。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智商低不了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智商低不了要說近幾年最火的育兒講座,莫過於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講座了。各大平臺有關李玫瑾教授的視頻播放量高達千萬,點讚也是百萬級別的。但不了解的家長可能要問了,李玫瑾何許人也?
  • 李玫瑾:娃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時的表現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也曾對兒童幼兒時期的一些表現做過調查,結果發現: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孩子,通過吃飯時的表現就能看出來,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大意,遇到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整改。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會有這3種表現一、吃飯時亂攪合和孩子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沒有禮貌、沒有規矩的孩子在餐桌上亂攪合,一會在這個菜裡找找肉,一會在那個菜裡找自己喜歡吃的,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別人還怎麼吃。
  • 李玫瑾:若孩子有這2個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記憶力不一般
    李玫瑾教授各位父母應該都知道,她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專注於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她在育兒的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的育兒觀獲得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她的育兒觀在網上也十分火爆,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若有這2個表現,暗示大腦發育快,長大後記憶力「不一般」現在的挑戰型綜藝節目中經常出現記憶力超群的選手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小時候多嘮叨,長大了請閉嘴,中國父母都做反了
    有幾位從事教育的長輩,每次討論教育孩子問題,不約而同地談起:孩子要從小立好規矩,長大就省心很多。相反,小的時候沒有及時管教,長大後家長就要付出數倍精力來矯正,還不見得會有效果。聚會時,丹丹忍不住吐槽:不知道為什麼我家孩子怎麼回事,跟屁股上長釘子似的,一會兒也坐不住,作業亂填亂寫根本不動腦,管他還擰著來。有個朋友忍不住說她:其實一點都不怪孩子,當初是你說要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啥也不用學,天天玩就行。
  • 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的錯誤教育方法!
    如果孩子是偷竊累犯,可以尋求專業心理醫生協助。若未及時處理,長大也很難改掉。 4.彼此不尊重 當父母發現孩子說謊時,別急著罵他,應該告訴他人與人之間保持誠實與誠信的重要性。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而沒有責任心的小朋友,在面對錯誤時非但不敢於承認,反倒想方設法逃避責任,比如打破了家裡的花盆,他都會撒謊說是家裡的小貓咪打翻的,這樣不敢承擔責任,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也是很不利的,所以家長發現一定要儘早糾正。
  • 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通常會有這3個「臭毛病」,家長別縱容
    近年來,孩子長大不贍養父母,不顧父母死活,甚至是對老人拳打腳踢的新聞屢次出現在各大媒體當中。除了老人的眼淚讓人不勝唏噓之外,也不得不讓人反思,每個孩子在幼兒時,都是天天真無邪,善良可愛。為什麼長大後會成為這樣「殘忍」的模樣呢?
  • 李玫瑾坦言: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大意!
    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決定孩子的教養,而教養能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有本本事。 中國自古以來就注重「飯桌文化」,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在過去的飯桌上,最忌諱的就是吃飯的時候亂講話了,不過,現在卻改變了很多,雖然飯桌成為了交流感情的地方,但基本的禮貌還是要遵守的。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好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若有這3個反應,暗示大腦發育快,將來雙商高風雨育兒課堂2020-06-09 22:35:49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