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古代神話裡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大家一定不陌生,可你知道他們究竟長什麼模樣,用什麼武器嗎?這個答案就藏在世界聞名的大足石刻石門山石窟之中。26日,大足石刻研究員辦公司副主任李小強說,經過專家們多年研究,在石門山玉皇大帝造像龕中的兩尊1.82米高的造像,就是千裡眼和順風耳。
「在我國各個石窟中,千裡眼和順風耳同時出現的造像非常少見,而且這兩尊造像雕刻在北宋年間,也是我國石刻造像中較早關於千裡眼和順風耳的題材。」李小強說。
千裡眼順風耳造像全國少見
這兩位神將,雕刻在石門山玉皇大帝造像龕中,這尊造像龕正中間雕刻著玉皇大帝像,端坐在龍頭靠椅上上的玉皇大帝,身旁兩位侍者舉著日月寶扇站立左右。而在它們外側,則站立著兩尊高達1.82米的神將。李小強說,經過專家多年研究確定,這兩尊造像就是千裡眼和順風耳。
矗立在造像龕左邊的是千裡眼,它清癯的面容上,嵌入一對若銅鈴般的眼睛,腦後有兩根飄帶,迎風而舞,身上穿著甲衣,腰間系有勒帶,左手平舉於胸前,拿著一個圓柱體的器物,右手緊緊地反握著一柄雙尖長刃矛。
造像龕右邊的則是順風耳,它頭部有所殘壞,從其咧嘴的動作來看,似乎正用力作傾聽狀,上身僅有一根披帶,右手在身前緊握一器物,前面類似木棒,下端的繩帶從頸後繞過,又搭於身前。
兩位神將穿著極少,下身都著短兜,結實的肌肉,暴突的青筋得到充分顯露,加之雙腿間裹著的護腿甲,以及手握的兵器等,顯示出他們作為玉帝手下得力神將的身份。
李小強說,該龕中的千裡眼和順風耳神將,儘管在古代說法已久,但是在造像中殊為少見。對於千裡眼的說法,在《北史》「楊逸傳」中記載:「逸為政愛人,尤憎豪、猾,廣設耳目,善惡畢聞。其兵出使下邑,皆自持糧。人或為設食者,雖在暗室,終不敢進,鹹言楊使君有千裡眼,那可欺之。在州政績尤美」。可見在北朝時期,民間就有千裡眼的俗稱。
千裡眼手中的圓筒武器是望遠鏡嗎?
李小強說,千裡眼和順風耳的雕刻藝術極具個性。匠師為了表現他們的特徵,在生理、持物等方面作了仔細的推敲。
但令專家們疑惑的是,他們手上握著的器物是什麼呢?
李小強說,順風耳手中長長的器物,曾有專家表示這個器物是雕刻的一條蛇,也有人稱它是一種「聽筒」。「在《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故事裡,就有『操蛇之神聞之』的說法,說的是神將聽聞愚公之事後,便稟報上帝。書中操蛇之神具有某種超凡的神力,或許這種神力就來源於它手中持的蛇。」
李小強說,不管如何,千裡眼手中持有的這種器物肯定具有輔助他聽聞千裡之外的功能。
那麼千裡眼右手握的圓柱體器物,又是什麼呢?李小強說,這個類似單筒望遠鏡一般的器物究竟會不會是古代的「望遠鏡」,目前還不得而知。
李小強說,雖然猜測在繼續,但可以肯定的是,雕刻這些器物時,匠師是根據當時生活和自己想像創作的。
那麼是誰營造了這龕造像呢?李小強說,在龕內保存的題記有所記載:系楊伯高為他的父親楊文忻所造,時間為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在龕內,還刻有楊文忻的「真容」像。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原標題:大足石刻藏千裡眼和順風耳造像 全國罕見)
本文來源: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