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藏千裡眼和順風耳造像 全國罕見

2021-01-18 網易新聞

說起中國古代神話裡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大家一定不陌生,可你知道他們究竟長什麼模樣,用什麼武器嗎?這個答案就藏在世界聞名的大足石刻石門山石窟之中。26日,大足石刻研究員辦公司副主任李小強說,經過專家們多年研究,在石門山玉皇大帝造像龕中的兩尊1.82米高的造像,就是千裡眼和順風耳。

「在我國各個石窟中,千裡眼和順風耳同時出現的造像非常少見,而且這兩尊造像雕刻在北宋年間,也是我國石刻造像中較早關於千裡眼和順風耳的題材。」李小強說。

千裡眼順風耳造像全國少見

這兩位神將,雕刻在石門山玉皇大帝造像龕中,這尊造像龕正中間雕刻著玉皇大帝像,端坐在龍頭靠椅上上的玉皇大帝,身旁兩位侍者舉著日月寶扇站立左右。而在它們外側,則站立著兩尊高達1.82米的神將。李小強說,經過專家多年研究確定,這兩尊造像就是千裡眼和順風耳。

矗立在造像龕左邊的是千裡眼,它清癯的面容上,嵌入一對若銅鈴般的眼睛,腦後有兩根飄帶,迎風而舞,身上穿著甲衣,腰間系有勒帶,左手平舉於胸前,拿著一個圓柱體的器物,右手緊緊地反握著一柄雙尖長刃矛。

造像龕右邊的則是順風耳,它頭部有所殘壞,從其咧嘴的動作來看,似乎正用力作傾聽狀,上身僅有一根披帶,右手在身前緊握一器物,前面類似木棒,下端的繩帶從頸後繞過,又搭於身前。

兩位神將穿著極少,下身都著短兜,結實的肌肉,暴突的青筋得到充分顯露,加之雙腿間裹著的護腿甲,以及手握的兵器等,顯示出他們作為玉帝手下得力神將的身份。

李小強說,該龕中的千裡眼和順風耳神將,儘管在古代說法已久,但是在造像中殊為少見。對於千裡眼的說法,在《北史》「楊逸傳」中記載:「逸為政愛人,尤憎豪、猾,廣設耳目,善惡畢聞。其兵出使下邑,皆自持糧。人或為設食者,雖在暗室,終不敢進,鹹言楊使君有千裡眼,那可欺之。在州政績尤美」。可見在北朝時期,民間就有千裡眼的俗稱。

千裡眼手中的圓筒武器是望遠鏡嗎?

李小強說,千裡眼和順風耳的雕刻藝術極具個性。匠師為了表現他們的特徵,在生理、持物等方面作了仔細的推敲。

但令專家們疑惑的是,他們手上握著的器物是什麼呢?

李小強說,順風耳手中長長的器物,曾有專家表示這個器物是雕刻的一條蛇,也有人稱它是一種「聽筒」。「在《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故事裡,就有『操蛇之神聞之』的說法,說的是神將聽聞愚公之事後,便稟報上帝。書中操蛇之神具有某種超凡的神力,或許這種神力就來源於它手中持的蛇。」

李小強說,不管如何,千裡眼手中持有的這種器物肯定具有輔助他聽聞千裡之外的功能。

那麼千裡眼右手握的圓柱體器物,又是什麼呢?李小強說,這個類似單筒望遠鏡一般的器物究竟會不會是古代的「望遠鏡」,目前還不得而知。

李小強說,雖然猜測在繼續,但可以肯定的是,雕刻這些器物時,匠師是根據當時生活和自己想像創作的。

那麼是誰營造了這龕造像呢?李小強說,在龕內保存的題記有所記載:系楊伯高為他的父親楊文忻所造,時間為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在龕內,還刻有楊文忻的「真容」像。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原標題:大足石刻藏千裡眼和順風耳造像 全國罕見)

本文來源:重慶晨報上遊新聞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大足石刻論文集┃大足石刻面面觀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所保存的石窟藝術品的總稱。佛、道、儒三教造像達5萬餘尊,銘文10萬餘字,各級人民政府公布的石刻文物保護單位有76個之多。「大足石刻」這座縱貫千餘載,橫容儒、釋、道的藝術寶庫,多稜鏡般地折射出五光十色的人類智慧和有益於現實的文化積澱,不妨從幾個主要角度來鑑賞一番。從石窟建造和造型藝術看:隨著歷史的進程,佛教自身的演變,僧侶生活越來越呈現「入世」和世俗傾向,不再以石窟為主要佛事起居場所,而逐漸代之以摩崖造像和寺院結合的佛事場所。寶頂就是典型的例子,洋洋數百米的摩崖造像其規模堪稱中國之最。
  • 重慶大足:守護石刻世界文化遺產
    11月11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記者來到重慶大足石刻景區採訪。重慶大足石刻造像始建於初唐,興盛於兩宋,歷時千餘載,與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1999年,大足石刻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登上高鐵 列車首發向世界發出邀請!
    事實上,千手觀音是重慶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是我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整列列車化身成為大足石刻的移動展示館,向乘客們全方位展示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大足石刻高鐵冠名列車將運行於上海、寧波、南京、杭州、昆明、重慶等城市,有助於大足石刻進一步輻射成渝城市群,加速吸納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龐大客群。列車行進線路四通八達,停靠站點密集,人流量大,高鐵乘客擁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旺盛的旅行需求,為大足石刻品牌傳播提供了廣泛的人流基礎和市場空間。
  • 從籍籍無名到世界遺產,大足石刻為何能吸引世人目光?
    重修縣誌首度科考「實與發現敦煌相伯仲」黎方銀說,上世紀80年代以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大足石刻的存在,18世紀前的文獻和記述當中,也很難找到有關大足石刻造像的文獻記載。(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 大足石刻還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一座豐碑」。黎方銀說,公元三世紀左右,作為傳播佛教的藝術使者,石窟藝術從古印度經過西域傳到中國,並在中國絲綢之路和黃河流域形成了兩次造像的高峰。公元9世紀之後,長江流域形成了很多的石窟群,其中包括安嶽石窟和大足石窟。
  •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御醫」陳卉麗:「望聞問切」 延續文物生命
    【解說】作為中國石窟藝術的最後一座豐碑,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經歷了千年風雨,依然璀璨奪目。這些文物瑰寶能夠以光彩照人的樣貌迎接八方來客,便是「石刻御醫」陳卉麗最欣慰的事。近日,記者來到重慶大足石刻景區,聽文物修復師陳卉麗講述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的故事。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啟動整體修復
  • 重慶大足:用「智能」守護中國石窟藝術的豐碑
    胡虹攝   人民網重慶11月23日電(胡虹)作為中國石窟藝術的最後一座豐碑,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經歷了八百年風雨,依然璀璨奪目。近年來,重慶實施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寶頂山大佛灣臥佛水害綜合治理等工程,成效顯著。日前,「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重慶大足石刻景區,探訪這裡的文物保護工作。
  • 晚唐最精美作品觀無量壽佛經變像:大足北山石刻藝術欣賞之二
    晚唐最精美作品觀無量壽佛經變像大足北山石刻藝術系列之二北山石刻,位於大足區主城北1.5公裡的北山山巔(俗稱佛灣),由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韋君靖於唐景福元年北山石刻造像依巖而建,造像崖面長約300米,高約7—10米,形若新月。龕窟密如蜂房,分為南、北兩段,通編為290號,其中造像264龕窟,近萬尊,陰刻圖1幅,經幢8座。北山石刻造像主要為世俗祈佛出資雕刻,題材豐富,以密宗造像為主,約佔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
  • 西遊記裡的千裡眼與順風耳,原來就是孫悟空與唐僧!
    西遊記裡的千裡眼與順風耳,原來就是孫悟空與唐僧!《西遊記》第一回,石猴孫悟空出世,驚動了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也就是玉帝,玉帝下旨,讓命千裡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千裡眼與順風耳,看的真,聽的明,於是回報導:「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衝鬥府。」有趣的是,《西遊記》的孫悟空,也有千裡眼的眼界,而孫悟空的師父唐僧,一介凡夫,居然有順風耳的聽力。
  • 千裡眼和順風耳的傳說,千裡眼和順風耳是兄弟嗎?
    常與順風耳一同出現。《封神演義》中講道,商紂王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叫高明,一個叫高覺。這兩個人原是棋盤山上的桃精和柳鬼,有很多妖術。高明眼觀千裡,人稱千裡眼;高覺耳聽八方,故名順風耳。商紂王把他倆差往前線,協助袁洪與周國的姜子牙作戰。
  • 神話中的「順風耳」是誰?一個會彈古琴的瞎子
    明代小說《西遊記》在寫玉帝詢問諸神為何下界攪動不寧時,閃出了兩個小神——順風耳與千裡眼,稟報是妖猴鬧東海、攪地府,又將孫悟空的來歷講明。為人耳目,並不是特別光彩的角色,即使順風耳與千裡眼是做玉帝的耳目。但這兩個小神並不是吳承恩原創,他們自有來歷。
  • 「雙曬 」第二季丨大足區區長直播帶貨,大足石刻門票、龍水小五金未售先火
    「大足石刻門票不要和我搶!」……昨晚7點45分,離大足區長直播帶貨開幕還有15分鐘,但已有上千名網友湧進了「天下大足特產直播間」,等待搶購。晚上8點整,大足區區長李步彬和兩位直播主持人走進直播間,直播正式開始。首先映入網友們眼帘的,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習習清風蕩開幽靜的山林,聲聲鑿刻喚醒沉睡的寶頂,一尊尊精美的造像述說神話的世界,一座石窟藝術的寶藏正在悄然而生。
  • 【鄉秀•重慶時光】大足上過太空的荷花,現在怎麼樣了?
    解說員龔利,令千年石刻煥發新「聲」,堅持用熱情與溫度守望家鄉文化。節目組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足帶來的幸福與滿足背後,是這裡物質精神的雙「豐收」,富足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讓這裡的鄉村面貌「大變樣」,品質大「提升」,美「食」每刻都精彩。本期節目中,大足絕美的豐收畫卷,將在助力團面前徐徐展開。
  • 大足這個地方相傳建於1144年,不僅山高景美還有神奇傳說!
    妙高山石刻位於妙高山的半山腰陡峭的崖壁之上,這裡造像通編為8號,主要是佛教造像,其中有4個是洞窟,編號為第2號的洞窟尤其受到世人的關注,因為,這是中國儒釋道三教走向融合的一處生動的實例。據考證,這個「天元」並非古代帝王的年號,而是宋代的人們,把宋高宗即位後的第一個甲子年稱為「天元」,「是專門為頌揚宋高宗所為的」(陳明光《大足石刻「天元甲子」紀年考析》)。由此可知,這窟造像的時間是宋南渡後第一個甲子年,也即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年)。
  • 千裡眼與順風耳真身只是兩尊泥塑?真實來歷是怎樣,他們有多厲害
    千裡眼與順風耳的大名你肯定不會陌生,在民間的傳說和故事中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在民間關於他們的故事和傳說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版本。這組神仙技能互相搭配使用效果十分的好,他們似乎從一開始就在一起了。而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在西遊記中的描寫了。孫悟空出世以後,有光降臨,鬧出的動靜太大了。
  • 獨具魅力的山城重慶,美女和風景兼得,你會為它留下嗎?
    沒錯,就是辣和美女。重慶是一個愛吃辣的城市,但也是一個盛產美女的城市,重慶美女是最閃亮的「城市名片」。重慶女人漂亮、嫵媚。美貌之外,重慶女人豪爽、自信、能幹,不僅在本地各行各業盡領風騷,而且敢於闖蕩天下。今天小編帶你們領略一下擁有辣妹城市重慶的優美風景。
  • 我們說一下,傳說中的千裡眼和順風耳
    我們說一下,傳說中的千裡眼和順風耳。這兩位可以其實只能算作是小神,但在民間卻是比較有名的人物。其實他們倆擅長的看名字就能看出來,千裡眼就是眼睛一望能到千裡之外的事物。順風耳則能用耳朵聽到千裡之聲。他們分別以眼力和聽力見長。其實他們的由來最早並不在西遊記,而是由我們民間的傳說演變而來的。相傳在很久以前,由一家十個兄弟的故事,其中就有千裡眼以及順風耳。
  • 媽祖身邊的護法神「千裡眼與順風耳」有什麼來歷?
    道教神系中,「千裡眼」、「順風耳」二神的地位不高,但在民間卻有著廣大的信眾。本文結合上古時期的眼睛與耳朵崇拜,並結合《西遊記》對二神的描寫以及媽祖信仰,對這兩位道教守護神做個簡單介紹。     千裡眼、順風耳二神在民間的名氣很高,直接原因可能因為二神的非凡神力與人類自身的感官即視覺、聽覺有關。
  • 重慶這個區藏著一處千年石窟,和敦煌石窟齊名,還是一座美食之都
    然而遊覽石窟何必遠行,就在重慶境內就藏著一處千年石窟,它是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八大石窟之一,與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齊名,它就是重慶大足石刻。而小編此次有幸參加「不凡奇蹟 天下大足」巨量中國大型城市推廣活動,去解鎖千年石窟大足石刻的面紗,去發現藏在大足城內的美味佳餚。
  • 【鳥人原創】千裡眼和順風耳的故事
    例如她會一邊指著天上的星星教我們認哪是牛郎,哪是織女,哪是北鬥星,還有姜太公釣魚、哪吒鬧海、孫悟空大鬧天宮、嫦娥仙女和小白兔的故事……等等,總是聽得我們一愣一愣的。我會傻傻的痴心妄想好幾天,總也忘不了。當然最饞人的還是千裡眼和順風耳的故事,我們幾個小夥伴總是百聽不厭,也總是盼望著,什麼時候能遇上他們二位。或者等一覺醒來,自己突然也能長出一雙千裡眼、一對順風耳,那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