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智者羅素:學會享受孤獨,永遠追求愛情,是人生兩門必修課

2020-11-24 騰訊網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上一篇文章裡,我和大家分享了兩個話題:哲學是什麼,哲學和文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本周,我們將共讀羅素的代表作《幸福之路》。想真正讀懂一本書,就要對這本書的作者有充分的了解。開始閱讀《幸福之路》前,我想和大家先聊聊羅素其人。

羅素是英國的哲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創始人,同時他還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每一個頭銜,都是他人生成就的見證。

羅素是一位世紀智者。縱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出生貴族家庭,坐過牢,獲過諾獎,愛過很多人,還收過一個天才學生。

一、 孤獨的童年裡,數學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都說女孩要富養,其實男孩也要富養。這種富養,不僅指物質條件,更指精神薰陶。羅素之所以能成為大學者,與他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羅素出生於英國蒙茅斯郡一個顯赫的貴族家庭,他曾祖父是內貝特福德公爵六世,祖父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擔任過外相和首相。

羅素是家裡排行老么,他上面有一哥一姐。他剛一歲多時,命運就向他伸出了魔爪。那一年,他母親和姐姐感染白喉相繼去世,一年半後,他父親也因病過世。

不到兩年時間,羅素和哥哥從寵兒淪為孤兒。祖父母不忍見孫子受苦,便將這小哥倆接到自己家中撫養。祖父母住在潘布羅克宅邸,那是維多利亞女王賜予的封地。

當時,祖父已經83歲。和孫子們在一起時,他時常會提起自己年輕時的某些輝煌時刻。祖母性格安靜謙遜,她也常給孫子講羅素家族的光輝歷史。

貴族血統以及由這種血統所帶來的自由主義精神,深深感染著羅素,讓他很小就意識到,自己的家族有為公眾服務的責任。

這種嚴肅的家庭氛圍,養成了羅素溫和穩重的性格。一轉眼,他到了上學的年紀,祖母覺得公立學校不適合貴族子弟,於是便讓他在家接受教育。

羅素的老師,除了家庭教師外,還有他的姑姑阿嘉莎和叔叔羅洛。直到16歲考入劍橋大學前,羅素一直都在家學習。

祖父家的物質條件極好,貴族的生活方式,奠定了羅素優雅而平和的人生底色。然而,童年歲月留給羅素最深的印象卻是:孤獨。長大後,羅素說,自己從未體驗過童年交友的樂趣,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為了排遣寂寞,羅素常去花園玩耍。和大自然的接觸中,他的智慧也被一點點開啟。後來羅素回憶說,小時候他經常會想,自己的父母究竟是怎樣的人。因為太孤獨,他總愛思考深刻的問題。而思考問題本身,帶給了他極大的快樂。

孩子天性都愛自由,而祖父母家的規矩特別多,這讓年幼的羅素倍感壓抑。在那個大家族裡,沒有人真正關心羅素的內心。就在他最孤獨無助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羅素11歲時,哥哥開始教他幾何。漸漸地,羅素愛上了這門學問。一頭扎進數學的世界後,羅素找到了真正的快樂。隨後,他又愛上歷史和文學。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羅素忘了時間,忘了孤獨。讀完了自己是書後,羅素還不滿足,他又將祖父書房裡的書讀了個遍。

晚年時,羅素說自己小時候曾一度想要自殺,「是大自然、書本以及數學,將我救了回來。」

從羅素的童年經歷中,我們能得到很多啟示。一個人在遭受命運打擊時,如果沉溺於痛苦本身,必將越來越消沉。相反,如果他能把時間花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上,全心全力去做好它,那麼,他一定會找到人生的意義,繼而獲得巨大的幸福。

二、婚姻之路異常坎坷,戰爭時期蹲過大獄

1890年,羅素拿著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聖三一學院學習。

初到學校時,他不知道廁所在哪裡,又羞於啟齒問別人,於是,他每天都步行去車站附近的公廁方便。羅素內向敏感的性格,可見一斑。

在大學,羅素師從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懷特海。當初,羅素參加入學考試時,就是懷特海把他推薦給了校方,可見他有多欣賞羅素。多年後,羅素也當了老師,他也收了一個著名學生——維根斯坦。維根斯坦是天才,有人認為,他的成就超過了羅素。

在羅素的學術生涯中,懷特海和維根斯坦是最重要的兩個人。而羅素的一生,都在和像他們一樣的頂級牛人打交道。近視者朱,近墨者黑。可以想見,羅素的精神世界有多豐富多彩。

事業上,羅素獲得了巨大成功,而婚姻上,他走得並不順利。羅素一生結過四次婚,擁有數不清的情人。在情感世界裡,他始終像個飢餓的孩子,一路追尋愛情,只為擺脫孤獨。

1894年,羅素戀愛了。他的意中人,是比他大5歲的美國平民女孩愛麗絲。當他興衝衝地把戀愛的消息告訴家人時,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

然而,對於戀愛中的人來說,阻力越大,動力越大。最終,羅素還是力排眾議,迎娶了愛麗絲。他們的婚禮現場,沒有羅素的一個親人。幾年後,這段不被祝福的婚姻,因為羅素的出軌而宣告結束。

之後,羅素又結過三次婚。而每一次離婚,都是因為他移情別戀。直到80歲高齡時,他還能同時和幾個女人談戀愛。

羅素換情人像換衣服一樣頻繁。從世俗的角度看,他確實很渣。然而,回顧一下他的童年經歷就不難發現,他之所以對愛情如此執著,可能是源於他童年缺愛的事實。

一個人越沒有安全感,就越想從他人身上獲取安全感。對羅素來說,尋找安全感的方式,就是不斷戀愛。羅素也知道,自己的花心傷害了很多女人。晚年時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

一戰爆發後,英國加入了盟軍。羅素投身反戰運動,在各地發表和平演說,還撰寫了許多反戰傳單。為此,他還被罰了100英鎊。1918年,英國以「侮辱盟軍罪」逮捕了羅素,其後,他在監獄裡度過了六個月。

一年後,羅素收到劍橋大學的復職通知書。但他向學校提出申請,要了一年的假期。1920年9月,梁啓超邀請羅素來北大講學。隨後,羅素攜第二任妻子來到中國。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羅素從上海登陸,在上海逗留幾天後,又去了杭州、南京、北京等地,與當時的中國文化界名人進行了深度交流。

在中國,羅素受到了頂級禮遇。中國文化人的幽默、敏銳的洞察力及高超的鑑賞力,讓他吃驚之餘,讚嘆不已。

兩年後,羅素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就叫《中國問題》。書中,羅素非常客觀地談了自己對中國的看法。他說:「中國的不幸在於,中國文化缺失科學這一面。在藝術文學、禮儀風俗方面,中國至少可以同歐洲等量齊觀……是科學顯現出西方人的知識觀念與中國知識分子有別。」

羅素說這話時,是1922年。如今,一百年過去,我們再看這段話會發現,它依然戳中了我們的痛點。可見,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一定具有洞穿歷史真相的眼光。

三、數學家獲諾貝爾文學獎,一生都在期盼世界和平

大學時期,羅素主攻數學,課餘研究文學、哲學、政治和宗教。

他花了十年和老師懷特海合著了三卷本的《數學原理》。這套書,被視為數學和邏輯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此外,羅素提出了著名的「羅素悖論」,推動了20世紀數學基礎的研究。

哲學上,羅素著有大名鼎鼎的《西方哲學史》。此外,他和維根斯坦、摩爾、弗雷格等人一起開創了分析哲學流派。

數學和哲學,是羅素最著名的兩個研究領域。有意思的是,羅素在1950年獲得的諾貝爾獎,卻是文學獎。一個數學家榮獲文學獎?有沒有搞錯?

沒搞錯!瑞典文學院認為,羅素對於20世紀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通過自己的各種著作(數學、哲學、歷史、文學等),極大推動了人類進步。所以,為表彰他創作了多部捍衛人道主義的偉大作品,瑞典文學院決定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其實,羅素本身就是文學家,他寫過很多文辭優美思想深刻的小說和散文。所以,這個諾貝爾文學獎對他來說,名至實歸。

冷戰時期,大國都在進行軍備競賽。作為一個關心人類命運的知識分子,羅素敏銳地意識到,在未來,核武器將對人類文明造成重大威脅。於是,他與愛因斯坦等學者聯手,共同發表了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文章呼籲世界和平,督促各國放棄研發核武器的想法。

1959年,BBC採訪羅素。主持人問他:「羅素伯爵,假定這段錄像將被我們的後人看到,請問您想對未來的人們說些什麼?」

羅素沉吟片刻後,淡定地說: 「我想說兩點:一是智慧,二是道德。有關智慧,我想說,不管你在研究什麼,只問你自己,事實是什麼。永遠不要讓自己被自己更願意相信的東西所影響。只是單單地去審視,什麼才是事實。」

接著,他又說:「關於道德,我想說,愛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這個日益緊密相連的世界,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彼此。總會有人說出我們不想聽的話,想要共存,而非共亡,就必須學會寬容與忍讓。因為它們對於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存續,是至關重要的。」

這一年,羅素87歲。十一年後,他在家中溘然長逝,享年98歲。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哲學的本質,何嘗不是如此。

愛因斯坦說:「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在中國,王小波、劉瑜等學者也對羅素推崇備至。羅素離開我們半個多世紀了,然而直到今天,他的著作依然影響著千千萬萬普通人。

這就是世紀智者羅素的魅力。

【今日互動】你最喜歡的哲學家是誰?請說說他的故事吧。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籤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人生的必修課——愛上孤獨,才能獲得愛
    家庭裡缺少愛,每個成員都是孤獨。沒有愛的家庭不可怕,可怕的是彼此為了維繫家庭的完整而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丁丁和凱倫——我孤獨地愛著這個世界,唯獨不敢碰愛情在《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中凱倫曾說了這麼一句話:誰也保證不了愛一個人就能愛一生一世,誰就永遠不會變心,誰就永遠不會離婚。
  • 讀《百年孤獨》經典語錄讓你學會享受孤獨
    7、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裡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8、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 女人的智慧,學會和享受孤獨
    每個人對孤獨這一詞語都有不同的理解,而孤獨也是生活的常態,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也可以說我們時時刻刻都處於孤獨的狀態,只不過有些人比較樂於享受孤獨。 其實,女人會為了口中所謂的愛情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大多數的結局都不如人意,有的在愛情裡苦苦掙扎忍受痛苦,有的直接被拋棄,總之不會幸福。然而,有智慧的女人往往不會在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裡浪費時間,不會因為感覺到孤獨,就向愛情妥協。 畢竟每一段感情都有保質期,就算再相信這段感情,大智慧的女人,是不會為了這一類男人做傻事。
  • 學會享受孤獨,才能找到自己
    在手機還未普及的年代裡,史鐵生用觀察來排解孤獨,觀人亦是觀己。在他「最狂妄的年齡」殘廢了雙腿,精神也幾近崩潰,便和地壇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看似孤獨的背後,卻有著無比豐盈的內心,在地壇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下,誕生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一部充滿哲思和人性化的作品。有時候學會享受孤獨並不是一件難以企及的事情,在無人幹涉,無人打擾的狀態中,你或許能夠和自己面對面,找到內心深處的自己。
  • 人生最好的修行:享受孤獨
    馬爾克斯在書裡寫到: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人似乎都害怕孤獨,但孤獨卻一輩子如影隨形。在變老的路上,與其抗拒孤獨,不如學會享受孤獨。
  • 人生而孤獨,享受孤獨的人才能放過自己!
    人生而孤獨,享受孤獨的人才能放過自己,要麼孤獨,要麼庸俗,孤獨讓我們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 《西雅圖》裡有一句話:人生而孤獨,這就是世界。在我眼中,孤獨分兩種,一種是沒有享受過繁華世界單純的孤單,一種是歷經悲歡離合後,學會與孤獨好好相處。
  • 女人永遠要先謀生再謀愛,先學會在自己再去愛別人
    我不是說愛情不可靠,只是人生重要事情的排序,再謀愛前面的,應該是謀生。畢竟,經濟的獨立才會讓我們更有底氣地去愛。有了自己的資本,才能選擇更好地去戀愛。只有生活始終有事可忙,才不會每天被愛情有左右,被愛情折磨的心慌。經濟獨立不光是讓你有一個更好的愛情,也給了你說走就走的資本。
  • 學會面對迷茫,是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課
    01 「我祝你不幸且痛苦」美國聯邦法院首席法官約翰
  • 水瓶座討厭人群,享受孤獨,自由是他們人生的真諦,愛情中亦然
    導讀:水瓶座在人群之中,似乎永遠都是特立獨行的。他們的靈魂充滿了別樣的魅力,吸引著其他人,去不停地探索與發現,想要靠近水瓶座的身邊,卻最終發現自己好像與他們越來越遠。愛情對於水瓶座來說,從來就不是唯一的,更加不是全部。他們的人生當中除了愛情,還有更多更美好的事情,等待自己去探索。愛情固然重要,可也不足以水瓶座為了另一個人,去付出,去犧牲。他們不會為了誰而選擇留在原地,更加不會為了誰,甘心交出自己的所有。水瓶座總會交出七分去愛人,剩下三分用來愛自己。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生命是場單人旅行,孤獨是成長的自我蛻變
    小說《百年孤獨》在拉丁美洲的某個半島上,一個海濱小鎮,同一座莊園,布恩迪亞家族整整七代人的恩恩怨怨,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拉美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一百多年來的生活畫卷,其中加入的神話故事,宗教傳說等元素,更讓這部書更加充滿了魔幻色彩,值得我們讀者一看。
  • 學會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 ​比孤獨更可怕的,是和錯的人在一起
    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先生說過:「孤獨和寂寞是兩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於精神和感情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於愛。」孤獨是高貴的,是內心思想的充實;寂寞是平庸的,是內心感情上的匱乏。事實上,孤獨和獨處並不是一件事,是兩碼事,而且經常會被混淆。
  • 《天使愛美麗》孤獨的靈魂,遍地都是,有趣的愛情,萬裡挑一
    更加打動人的,是電影裡孤獨的每個人展現出來的對生活的執著追求,對自我認知的勇敢突破,和為他人默默奉獻的美好體驗。作為個人,能夠追求到其中的一項或是幾項,已然很是幸福了。作為一部電影,你可以最大限度地欣賞,欣賞那些孤獨之下的各色排解,感受那些孤獨之下,為他人伸出的善意之手。如果你有機會,伸出手來,幫一幫那些孤獨的靈魂,也不失為一項壯舉。
  • 給黛玉交作業之(三):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
    給黛玉交作業之(三)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傅先水    上一篇作業講到了王維21歲那年,正當風光無限、前途無量
  • 慢讀| 學會換位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課
    就是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學會體諒對方、理解他人。生活中的很多爭執與困惑,往往是因為大家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從自己出發看問題。其實,很多事情只需換個角度、換個位置,便能豁然開朗。學會換位思考,是人生的必修課。
  • ​孤獨是自由的開始,自由讓你享受孤獨
    人生來都是孤獨的。在什麼時候,你產生了不曾孤獨的錯覺?其實,孤獨如水,是生命的常態,也是必經之路。《開啟你的高維智慧》裡說:我們都曾孤獨地行走在心靈的原野上,快到山頂時,該遇到的人自然會遇到。學會享受孤獨,高質量的與孤獨相處,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裡,學習是最容易取悅自己的方式。
  • 梅劍華讀《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史》︱從羅素到克裡普克
    以此類比,當代美國語言哲學家斯各特·索莫斯(Scott Soames)的兩大卷《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史》可稱得上是以克裡普克為中心敘述的哲學史。在索莫斯眼中,二十世紀前七十年的分析哲學歷史不妨可以劃分為:克裡普克以前的哲學和克裡普克哲學兩個階段。
  • 關於智者學派的十個小知識
    關於智者學派,你應該知道這十點知識。第一,智者學派不是一個統一的哲學派別。以傳播知識與辯論術為職業的一批古希臘哲學家,被人們稱之為智者。因為這些學者只是在思想上有共同之處,並沒有理論體系,所以智者學派不是一個統一的哲學派別。第二,不同時期的「智者」有不同的含義。
  • 享受孤獨,體味人生.
    有人說孤獨是一種感覺,一種情緒;也有人說孤獨是一種個性的濃縮,是一種寂寞的悲哀,是一種欲蓋彌彰的表現。我說,孤獨其實是一種心境;整天為世間的得失忙忙碌碌的人,根本不會體驗到人生還會有一種東西叫孤獨;沉湎與浮澡和焦慮中的人,是無法體會到孤獨所擁有的那獨特的滋味。只有平和而心靜的人,才能體會到孤獨是一種難得的心境。擁有了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 周國平《人生因孤獨而豐盛》: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
    本書從生命、獨處、愛情、人生、生活、靈魂等六個方面,選取了周國平先生在不同時期發表的各類散文與隨筆,包括《孤獨的價值》《男人眼中的女人》《愛的反義詞》《成為你自己》《珍惜平凡的生活》《信仰之光》《靈魂只能獨行》等膾炙人口的名篇,在諸多周國平的作品選集中別具一格。
  • 第103彈‖適合孤獨患者的句子:習慣了孤獨,是一個強大的短句
    適應孤獨,就像適應一種殘疾……每天這個城市形形色色那麼多人,真正快樂的又有幾個可是我們需要享受這種頂級的孤獨,這會造就更強大的你。01 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06 這座城市風很大,孤獨的人總是晚回家The city is windy and lonely people always come home late.07 人都是孤獨的,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懼怕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