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燕:戰「疫」中的溫州閒事婆

2020-12-27 中國非遺雜誌社

張小燕退休後,這個春節,該放一放「閒事婆」的行當,在家帶小外甥享著清福吧?想不到,當疫情襲來之際,宅在小山城月餘的我,在微信裡獲悉張小燕披掛上陣了。她的豪爽,她的擔當,又歷歷在目。

「阿公阿婆,勿一幫人坐起講閒談,口罩戴起趕緊回家!最近,溫州防控新冠肺炎進入了關鍵階段,在大家人的齊心協力下,溫州疫情防控有了明顯成效。但農村裡,一班人扎堆講閒談、出來不戴口罩的也多起來,還有些地方跳起了廣場舞,大家人防範新冠肺炎的意識開始淡起。阿公阿婆,千萬忍住。今天的忍忍,就可以下次早點走出來『嬉』……」

當溫州疫情升至「武漢第二」的關鍵時刻,溫州人的朋友圈被溫州方言短視頻系列《閒事婆說疫情防治》刷爆屏。《爸媽,聽話!預防新型肺炎,請聽閒事婆張大姐5句勸》,短短「五句勸」,勸進了恐慌於疫情的市民心裡。方言短視頻發於「溫州鹿城發布」、「掌上鹿城」客戶端、「鹿城草根紅」抖音等新媒體,推出不到7個小時,突破10萬+閱讀量。

戰「疫」期間,溫州鼓詞、本土快板、「兩句半」、原創甌劇、順口溜等文學形式大放異彩,而溫州方言短視頻系列可謂「一朵奇葩壓海棠」。只要一走進區各街鎮、社村,一眼就能看到電子顯示屏在不斷循環播放著方言短視頻。

視頻裡這位講得一口流利地道溫州方言的「張大姐」,就是溫州人最熟悉不過的溫視「溫州閒事婆」欄目調解員、溫州交通系統退休女職工張小燕。

春節剛過,溫州疫情日趨嚴重。緊接著,鹿城宣傳系統啟動宣傳一級響應,全媒體投入戰「役」之中。

1月26日是農曆正月初二,鹿城區廣電新聞中心副主任朱麗華打算製作一個方言欄目,擴大轄區內中老年受眾群。由誰來播音?朱麗華第一個就想到了張小燕,因為她的身份,市民特別是老年市民接受度高。但在這非常時期,叫一個已退休的非在編人員合適嗎?但朱麗華還是給張小燕發微信:「小燕姐,我們打算製作一個方言版《張大姐說疫情防控》,近期連續推出可否?」沒過多久,朱麗華的手機就傳來張小燕的錄音微信:「好的好的!」

張小燕暗自慶幸,因為,這個春節在美國的三妹回溫共度春節,本想過了元宵再返,因疫情經不住她的連催,明天便飛回美國。這樣,她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方言版節目了。

當天下午錄好節目,張小燕在朋友圈發了段文字:新年遇到最幸福的事,是黨組織的召喚。剛剛在區融媒體指揮中心錄製方言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宣傳節目,區委宣傳部曾偉部長親到現場慰問,握手稱讚:「你是帶著黨徽滿滿正能量的電視節目人。」

「空城鹿城,我們一同守護。」下面摘錄幾檔張小燕錄製的方言版《張大姐說疫情防治》——

1月27日:大家好!張大姐現在播送《告居民書》:2019年12月以來,我省部分地區也出現了曾有武漢暴露史的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當前正值冬春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春節期間人員流動頻繁,溫馨提醒廣大居民……

1月30日:昨晚,不少朋友圈紛傳溫州「封城」了,溫州沒有「封城」,而是眾志成城!在此,張大姐溫馨提醒,希望大小朋友們儘量待在家裡,做一回可愛的宅男宅女!

2月6日:我是「最美平安媽媽」張大姐,我為溫州人民祈福平安!剛才,某群個別人散發負能量謠言,稱某某地方某某住宅被封,群裡當場有人出面闢謠。張大姐在此提醒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2月11日:大家好!為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困難中小企業共克時艱、共渡難關,最大限度減輕疫情給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我市出臺28條惠企措施……

2月14日:面對疫情,鹿城企業何時復工?復工申請流程是怎麼樣的?企業員工如何返崗?別急,鹿城區已出臺《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今天張大姐給大家講講復工時間及步驟。

2月15日:阿公阿婆,勿一幫人坐起講閒談,口罩戴起趕緊回家!

2月16日:大家好!隨著企事業單位的復工,越來越多的人員從外地返回,根據現行疫情管控規定,他們將會面臨什麼問題,張大姐給大家來解答解答。

2月18日:大家好!張大姐第一時間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截至2月17日24時,鹿城區新增確診病例0例,累計解除管控疫點37個……健康在家裡,共抗疫情,堅持就是勝利!

在張小燕的朋友圈,也是滿滿的正能量——

「我喜歡春天,即便是在疫情霧霾的日子裡,心裡也感覺格外的溫暖。24小時門口有人為你的平安守護,政府的重視,社會的保障,許多人無私的奉獻,時刻感受到周圍的溫暖。陽光總在風雨後。一定要堅強,勝利就在前方!」

「感謝老同學,得知我在宣傳防疫工作,一大早送來家裡存備的口罩、防護目鏡。剛剛下樓,看到有老人不帶口罩,我送他十個口罩,責令他馬上戴上。「平安媽媽」在此大聲疾呼:懇請您務必帶上口罩!求您了!」

「在接受《溫州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我與大家一樣也怕病毒,每次去播音,要戴口罩和護目鏡。無論如何,這工作必須要有人去做。特別是看到區新聞中心及區府大院工作人員的年齡都比我小,都這樣努力去工作,何況我是當奶奶的人了。」

……

「眼前,新冠肺炎防控正處關鍵時期,忙點沒啥,我是『閒事婆』,更是一名黨員,在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就要衝鋒在前!」幾天前,央視記者採訪「新冠肺炎防控」的「溫州經驗」時,胸佩黨徽的張小燕接受了採訪。

我認識張小燕已經二十年了。那是2001年,我任《浙江交通報》溫州記者站站長、《溫州交通》刊物主編。

「我叫張小燕,是鹿城區公路段的,在104國道雙嶼交通量觀測站,我寫了一篇稿子,請老師幫我指導指導……」有一天,辦公室突然闖進一位風風火火的女同志。看完稿,我心裡直犯愁:稿子不到兩百字,寫的是一般的工作信息,且文句也不順。但當看到她的一臉熱情和充滿期待的眼神,作為主編,我盡力尋思著「救」稿的辦法。終於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在刊物上發了塊「豆腐塊」。

對一個從未發過稿的通訊員來說,「豆腐塊」是件值得高興幾天的事。記得1986年我退伍剛安排民政局時,在《溫州日報》頭版「甌江南北」欄目發了塊「豆腐塊」,如獲至寶。從此,一發不可收。後來,如願以償地成了《溫州時報》的一名職業記者。不曾想到,我的經歷在張小燕身上再次得到印證。此後,她經常拿著稿子來求教。與她面對面切磋新聞稿時,我發覺她不但好問,而且悟性尤高,幾乎每期刊物都發有她的稿子。之後,我常為她潤色稿子並推薦給省、市報刊,她寫稿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了。

2002年,她從104國道鹿城段交通量觀測站站長的位置調到鹿城區公路管理段任辦公室副主任,分管信息宣傳工作,而我擔任溫州市公路管理局信息新聞中心主任,兩人又成為公路系統從事行業新聞工作的關係。從區段到市局不到一公裡路程,她經常來市局與我談稿,談如何搞好行業宣傳。在新的平臺,她的悟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甭提跑市局,還頻繁地跑報社,跑電視臺,跑廣播電臺,與各位記者交朋友。很快,行業宣傳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排序很快從倒數跑到了全市公路系統前列。

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2005年,張小燕寫了一篇《爸爸,下輩子我還當您的女兒》。文稿記述了養護工父親一生對工作、對生活、對自己、對子女的態度。「甚至當自己身患癌症時,也只是自掏錢買些價格低廉的藥物,至死也沒有留下一張報銷藥費單。」文字質樸,情感豐富,感人至深。父親去世後,張小燕把單位的500元慰問金送到了慈善總會。「父親的敬業精神,父親的良好家風,深深地影響了我。」張小燕說。

後來,張小燕成為「溫州閒事婆」欄目調解員後,我遭遇的一件事,讓我深諳張小燕「閒事婆」的另類調解風格。幾年前,我想改善一下住房條件,以小換大。交過定金後,賣主卻因變故無法交房,竟與房介所串通一氣反說買方違約。張小燕知道此事後,手一拍:「走!我們現在就找她去!」一邁進房介所的門,張小燕就提高嗓門叫道:「哎呀呀,你怎麼欺負起我的老師來了,人家可是記者,趕快把錢還給人家,不然一大班記者馬上就到。」那女人聽張小燕如此一說,驚慌失措。後來,對方還了定金,還酌情賠償。

頻繁的工作接觸,張小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大咧咧、敢說敢幹的「辣姐」形象,虛心求教、待人以禮的謙恭之心,天生一副俠肝義膽、熱心助人的古道熱腸。

對於後來的張小燕,我有三個「想不到」——

第一個「想不到」,張小燕躍身成了「溫州閒事婆」欄目調解員。

2008年,溫州電視臺的知名欄目「溫州閒事婆」,需要一名熱心調解且有豐富調解經驗的調解員,那時還上班的張小燕,當仁不讓地報了名。「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可張小燕偏偏喜歡上這差事,工作之餘忙碌不停。2017年,張小燕退休了,她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份痴愛的事業。

明辨是非,公平公正,是調解員的職責。哪裡鄰裡有糾紛,哪裡家庭有矛盾,張小燕就不耐其煩地與爭執雙方磨嘴皮子。張小燕以自己的真誠態度,獲取爭執雙方的理解,成功化解一起又一起矛盾、困局。有時得知過錯方經濟有困難,她還悄悄摸出自己身上的錢,讓爭執雙方握手言和。即使面對那些流露出的不信任眼神,面對那些凌厲氣勢甚至謾罵,也從未臨陣退縮,更不曾想過放棄。據不完全統計,11年來,張小燕成功調解各種案例達2000多起。

第二個「想不到」:張小燕被溫州市中級法院「盯」上了,成了一名家事法庭的調解員。

近年家事糾紛案件急劇上升,僅2016年,全國法院審結離婚案件與婚姻登記機關登記離婚數合計約486萬對。在這樣的背景下,溫州中級法院被最高法院確定為全國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法院。

張小燕,被選中中院首批聘任的12名特邀家事調解團隊成員之一。在家事審判調解中心,張小燕以深諳人情世故、多年從事家長裡短調解工作的經驗,讓一對對原本劍拔弩張的夫妻達成和解。據悉,三年來,張小燕和調解員同事們成功促成一大批二審離婚案件調解或和好撤訴。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法院全面介紹推廣「溫州經驗」。

第三個「想不到」:張小燕被選上浙江省廣電新聞評議中心評議員監督員、溫州市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

「我什麼都不是,本來和新聞也不沾邊,就憑著對新聞的執著,對新聞的熱愛,贏得了組織的信任。」有二十年工作接觸的我,最有理由相信張小燕說的這番話。平常,她在堅持看新聞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每次召開省廣電新聞評議會議,她會寫會說會點評,一看就知道哪裡不規範,點評特別到位。後來,她還被委以鹿城區紀委監委、政風行風監督員。

從學新聞、寫新聞到評新聞,出身於公路行業的張小燕,實現了其人生的一次華麗嬗變。

張小燕常常應邀參加高校、鄉村、幼兒園、企事業單位的各種公益活動,開始小有名氣,可她從不拿報酬,不爭榮譽,堅持不做商業廣告。張小燕說:「能幫到別人,我就快樂。」

「家事法庭優秀調解員」「紀委監委政風行風監督員」「最美溫州人」「最美平安媽媽」。這些頭銜,對做了11年編外「閒事婆」調解員的張小燕來說,既是榮譽,也是責任。

春寒料峭,大地回春。回溫的交通一天天暢通起來,相信過不了幾天,就能看到張小燕在戰「疫」日子裡的熟悉身影了…… (劉曉華)

相關焦點

  • 溫州人物誌 | 張小燕:助人為樂,是我的動力
    自從2008年,張小燕成為了溫州電視臺《閒事婆和事佬》欄目的調解員,她就常年忙於「助人」戰線上,其間,她承受了許多誤解,甚至是謾罵,可她從不曾想過放棄,她相信,真心能化解一切矛盾,善意能結出美好的碩果。黑色襯衣加白色領子的衣裝儼然已經成為張小燕的「標配」,她去大高橋自己買布,做了許多件同款的衣服換著穿。曾經有人問她,為什麼每一次調解時,都是這樣的衣裝搭配?
  • 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小燕:義利並舉是溫商特質
    近日,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20年會分論壇「溫州製造 張小燕表示:「義利並舉是溫州歷史上永嘉學派一個基本價值觀,同時也是當代我們溫商精神的特質之一。我們今天搞的影響力投資的基本精神也包括義利並舉,所以從古到今應該說義利並舉都是我們溫州土壤上的精神之一,肯恩大學教育基金會聯合了全國、全球的『高溫』青年,以專業語言的優勢,3天的時間聚集了3000個志願者,而且公益完成了300多次的翻譯任務。 當大義在即的時候,那些白衣天使他們用醫道為人救命,而我們肯恩的學子用自己的文字來幫別人求生。
  • 溫州大學統戰人在戰「疫」:風雨同舟共抗疫,戮力同心顯擔當
    立足崗位不停教 網絡教學助戰疫  溫大統戰人堅守本職,立足崗位不停教,精心組織謀劃,克服困難,將課程開到網絡上。  致公黨溫州大學支部委員許天鳴、民盟溫州大學委員會盟員趙雷等老師更是主動請纓,加入到由中共溫州市委宣傳部聯合溫州市音樂家協會共同推出的《溫州聲樂慕課》、「相約名師學樂器」線上系列器樂慕課,錄製多個教學視頻,在網上手把手教你如何唱出美妙的歌聲、奏出動聽的笛子演奏曲,用音樂助力「宅」家戰「疫」,用音樂向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街道社區幹部及廣大市民致敬。
  • 戰「疫」中的90後青年:奮鬥的青春,越戰越美麗
    近日,一批批援鄂醫療隊正在陸續撤離,參與這次戰「疫」的人員數量史無前例。在這次援鄂醫護人員中,90後達1.2萬人,佔了援鄂總人數的近1/3,青年人已然成為這場戰疫非常重要的生力軍。  3月23日,在溫州醫科大學會議室裡,一群來自學校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青年代表結合自身戰「疫」經歷,講述抗疫故事。
  • 黨旗下的戰鬥——溫州20多萬基層黨員幹部奮勇戰「疫」紀事
    戰「疫」打響後,「黨有召喚、我有響應」的請戰聲響徹溫州城。正月初一凌晨3點,這位黨員便隨第一批溫州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動身出發,輾轉杭州,一刻不停奔赴戰場。吳紅梅人們不會忘記,在整整14天「與世隔絕」的激勇奮戰後,溫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隔離病區醫生蔡玉偉沒有考慮休息,沒有回家看看剛滿月的二娃,而是通過醫院內部視頻向院領導申請再「戰」一回合。
  • 抱團戰「疫」復工,溫商這樣做
    目前,近70萬溫州人在世界131個國家發展,其中38萬人活躍在「一帶一路」沿線;175萬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業,在268個地級以上城市建立溫州商會。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廣大溫商「抱團作戰」,化危為機,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戰「疫」復工路。
  • 溫州《戰疫》系列紀實片開播 展現奮戰奮進溫情大愛堅強擔當的溫州
    溫州網訊 昨天下午,《戰疫》系列紀實片開播,用一組組影像資料,記錄溫州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再現社會各界攜手「戰疫情、促發展」的場景,向溫州這座歷經磨難、創造無限榮光的城市致敬,向溫州人這個永不言敗、勇於超越自我的群體致敬。
  • 福鼎前岐:戰「疫」先鋒系列(十八)——李玉嬋
    白衣戰士身先士卒、守護生命;各行各業立足崗位、共克時艱;無數志願者眾志成城、默默奉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無數個平凡英雄挺身而出,在福鼎市前岐鎮也湧現出了許多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前岐鎮疫情防控志願勸導宣傳組李玉嬋同志便是其中一個,她在戰「疫」一線展現了她最美的身影。據悉,李玉嬋同志的愛人是一名現役軍人,在寧德武警服役,也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至今未回過家。
  • 粵語中關於「八婆」的傳說!究竟是指哪幾種「婆」?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影視作品中,經常可以聽到「八婆」這個詞的用法,粵語用來形容好管閒事女子的俗語,帶有貶義。
  • 綠葉對根的情意——浙江籍華僑華人戰「疫」錄
    受訪者 供圖 攝(抗擊新冠肺炎)綠葉對根的情意——浙江籍華僑華人戰「疫」錄中新網杭州5月12日電(郭其鈺)從在中國暴發,到於全球蔓延,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百日有餘。回顧這段戰「疫」之路,華人華僑這一群體尤為特殊不易。有人形容:「這場戰『疫』裡,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華僑華人打全場。」
  • 「戰「疫」第一線」第126期│戰「疫」中的新警養成圖鑑
    廣州海珠赤崗派出所黨支部戰「疫」進行時【戰「疫」第一線】第120期│以督代訓 在戰「疫」最前線錘鍊【戰「疫」第一線】第119期│善啃「硬骨頭」 爭當「急先鋒」【戰「疫」第一線】第118期│風雨兼程,廣州番禺交警戰「疫」護航【戰「疫」第一線】第117期│疫情防控,有我們的身影!【戰「疫」第一線】第116期│警航出動!
  • 「火焰藍」在戰「疫」中決然前行!
    「火焰藍」在戰「疫」中決然前行! 我們枕戈待旦,聞警而動, 在一次次行動中踐行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一場戰「疫」》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一場戰「疫」在這場戰「疫」中,人民們都做出了貢獻,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醫護人員、自願者、一線人員、警察、環衛工、社區服務人員等全國人民,他們都奮戰在前線,他們舍小家顧大家,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拼搏,他們用真情守護著患者。他們是最勇敢的人、是最美麗的人、也是最可愛的人!
  • 【美麗雲課堂 •戰「疫」學起來】糯米飯!讓它開啟你的幸福「天...
    【美麗雲課堂 •戰「疫」學起來】糯米飯!溫州糯米飯溫州糯米飯,作為溫州人日常飲食的標籤之一。它通常被盛在不鏽鋼碗裡,粒粒晶瑩剔透、充滿嚼勁的白糯米,配著爽脆可口、香氣四溢的油條碎末,再淋上鹹鮮適中、肥而不膩的肉碎兒湯。再普通不過的食材,被溫州人用心地搭配在一起,粘連著溫州人一生的思鄉情結。
  • 溫州市婦聯兼職副主席陳潔:萬裡之外的戰「疫」故事
    陳潔在美不忘戰「疫」陳潔:萬裡之外的戰「疫」故事口述/陳潔 整理/公木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者按:編者按:也許是戰「疫」之緣,也許是老天爺冥冥之中的安排,前不久,我剛認識了一個青島朋友鍾妹妹,哪知這個只有一面之緣的朋友居然幫了一個想不到的大忙。2月5日,當我得知口罩在青島入關後,我就聯繫鍾妹妹了,請她能不能幫助出關,並幫助運到溫州。她問我知不知道報關號,我說不知道,哪個港口入,我也不知道。她說了句:那還真不好辦了,機場裡那麼多的物資,沒有報關號怎麼找呢。如無頭蒼蠅般的我們,焦急卻無助。
  • 《溫州一家人》,溫州話怎麼說
    明星大出動:姚峰配音周萬順阿土、和事佬來客串既然是方言版《溫州一家人》,自然少不了本土明星加盟。一些溫州話節目的主持人紛紛登場:《閒事婆和事佬》裡的和事佬,《散講委員會》裡的阿土和餘靜等。因為電視劇涉及的人員非常多,他們還從浙江省話劇團及溫州文藝界人士中挑選了一些人。主要角色周萬順、銀花、阿雨(成年)、麥狗(成年)分別由姚峰、餘靜、王夢華、楊兆元配音。翁邏沿和陳雷則分別為四眼和棠梨頭配音。掃雷頻行動:「人靠衣裳馬靠鞍」怎麼說?「蟲宅魚靠蘸人靠扮」!
  • 竹內亮:我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在日本火了|我的戰「疫」(七十)
    我認為在中國火的原因可能在於,這是我從一個外國人的角度,看待中國抗「疫」的。中國民眾認為拍攝的內容還是很客觀的,他們也很想了解外國人的想法。現在反響還在持續中。好多朋友留言說,「10分鐘不夠看」,甚至還有歐美的字幕組,聯繫翻譯轉載的事情。我是南京女婿,很喜歡南京。美麗自然,有山有水。也很方便,離上海、杭州這些城市都很近。
  • 從戰「疫」中感知中國力量
    這是來自成都市溫江區湧泉街道清泉社區居民王佳維,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的深情表白,是疫情防控「戰士」奮戰「疫」線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的生動註腳。(2月18日人民網)在這場戰「疫」中,有人奮不顧身投身疫情一線,有人奮勇請戰甘當志願者,有人放棄休假加班加點工作,有人主動隔離進行醫學觀察……逆行奮戰,盡顯擔當,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叫響「讓我上」……力量來自於人民群眾的自覺自愿。因為在他們眼裡,一切都是應該做的。逆行 ,我也有份。
  • ...十佳護士】南翔醫院手術供應室副護士長、營養科副科長 張小燕
    頒獎詞張小燕,嘉定區南翔醫院手術供應室副護士長、營養科副科長。她愛崗敬業、關心集體、關心同事、關心病人。科室管理狠抓敢管,嚴把質量關。理論研究勇於創新,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被評為「上海市重點部門優秀感控兼職護士」。「嚴謹、勤奮、求精、奉獻」,張小燕,22年光陰流轉,青絲變成白髮,不變的是她對護理事業的真情。
  • 2020廣西「雙美」候選人事跡展播:方林寶 張小燕 趙必鋒 許玉榮
    無愧警徽是對你最好的紀念——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東街派出所輔警張小燕  曾經,她是一名警嫂。後來,她是一名輔警。  她繼承丈夫未盡的遺志,毅然決然穿上警服,奮戰在公安戰線上,至今已四年有餘。  她叫張小燕,是北海市公安局東街派出所一名普通輔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