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 ,作者圖文君
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
發布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的最新資訊
●●●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論語·公冶長第五
(孔子曰:三思?你想多了。)
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的群聊記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孔子
不要因為年長的我在群裡,你們就不敢發言了。你們總吐槽「沒人懂我」,現在給你們機會,有一說一。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
我先來!那種不大不小的國家,內憂外患,要是安排我治理,只消念完初中的時間,吃瓜群眾就有膽有識。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
呵呵。求,求你發言。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冉有(暱稱:求)
要是安排我治理小國家,只消念完高中的時間,吃瓜群眾就豐衣足食。不過上層建築得另請高明。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孔子
赤,你嘞?
「赤,爾何如?」
公西華(暱稱:赤)
我只想學做一個裝備齊全的小司儀。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孔子
點,別讓我點名。
「點,爾何如?」
曾皙(暱稱:點)
(慢慢關掉自帶的BGM,站了起來)我們不一樣。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孔子
做自己,怕什麼?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曾皙(暱稱:點)
暮春這會兒穿上必勝戰衣,學長學姐學弟學妹好多人,河邊散步、高地吹風,順便立下flag,之後唱著歌回宿舍。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孔子
你發朋友圈吧,我會點讚的。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
(莫:今作「暮」)
上外圖文君語:
兩千餘年前這一場師生群聊可謂曾皙的高光時刻,他活潑歡樂的小確幸,歷來為文人雅士所稱道。久居家中的你,不也想抓住春天的尾巴返校聚會嗎?所以說,《論語》是每個人的《論語》,是我們的《論語》。
在前面兩期「思辨閱讀」中,圖文君與大家一起分享了大家們怎麼讀和讀什麼。有了方法,有了書單,閱讀這件事,圖文君保證大家有「兩下子」。
本期,圖文君和大家一起重讀《論語》這本總是聽說、常常誤讀、有時會背的經典,看看大家們有哪些不同的閱讀視角,是為「橫向讀論語」;接著,請大家評論區留言,你對《論語》曾有過「斷章取義」之類的誤解嗎?是為「縱向讀論語」。
△ 《孔子聖績圖》(局部-在陳絕糧圖)
[明]仇英 繪,文徵明 書
●●● 原文
首先,上外圖文君推出《論語》有聲書
請大家一邊做家務一邊聽原文
為什麼?
因為「白雲出岫」的聲音好聽?
不,因為你已居家太久
又學習又幹活
才不會惹令尊令堂嫌
△ 《孔子杏壇講學圖軸》[明]吳彬
聽不懂怎麼辦?
論語譯註
楊伯峻 著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包教包會。
豆瓣簡介簡言之:
楊伯峻(1909-1992),中華書局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湖南長沙人。其《論語譯註》向以注釋準確、譯註平實著稱,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在學術界和讀者中享有盛譽。
●●● 見解
| 論語別裁 |
南懷瑾 講述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先生以融通的思想看待經典,以「標題黨」和專欄體閒談《論語》,讀來輕鬆愉快。你可聽說過有句「名言」叫「半部《論語》治天下」?即便這真的是宋朝宰相趙普說的,他到底在說整本《論語》更加不得了,還是謙稱自己讀書少?更有毒舌網友說趙普都當了宰相還要經常回家翻《論語》(沒背熟),那學問真是不怎麼樣。南懷瑾則跳過《論語》對政治的教科書意義,這樣說:「其實《論語》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治理國家,更沒有告訴我們什麼孔門的政治技巧,它講的都是大原則。本來讀書就不該把書上的話呆板地用。通常某一句書的原則,可以啟發人的靈感,發生聯想。」
豆瓣簡介簡言之:
南懷瑾(1918-2012),學者、文化名人,浙江樂清人。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南懷瑾先生曾於1962年至1975年間三次講述《論語》,結集出版時,「別裁」定名為「別裁」,意謂其講述是個人所見,別裁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重在「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地體驗」。
| 顧隨全集·卷七 論語六講 |
顧隨 著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在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部頭全集裡,顧隨先生用6+1篇小短文講《論語》,可謂具體而微。先生在「吾與點也」篇說到本期推送開頭的群聊,他的看法是:孔子主張兼善天下,如抓不到政權就獨善其身。曾皙所言「……詠而歸」,正中孔子不能兼善之時之下懷……贊同曾皙之言,實是無奈之語。請問,是圖文君理解得太歡樂了嗎?
豆瓣簡介簡言之:
顧隨(1897-1960),本名顧寶隨,字羨季,河北清河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當代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在詞學、曲學、文字學、音韻學、禪學、書法等方面均有獨特建樹。解放前執教於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中法大學、中國大學等,著名學者葉嘉瑩、周汝昌等均為其受業弟子。《顧隨全集》卷七為《傳文錄》,輯入的是顧隨講授中國古典散文的實錄整理稿,包括講授《論語》《中庸》《文賦》《昭明文選》《史記》等。
| 論語:所有人的孔老師 |
楊照 著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有趣的師生關係,有勁的師生互懟。
豆瓣簡介簡言之:
楊照,1963年生,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等職;現為「誠品講堂」等長期經典課程講師,並在電臺主持廣播節目。本書以《論語·先進篇》為主,配合部分其他篇章作為選讀的內容,藉由《論語》看到特殊的「春秋」時代狀況,看到極有個性的孔子在面對時代變局時提出的種種主張,以及這些主張所賴以統合的基礎信念。
| 於丹《論語》心得 |
於丹 著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14年前(逝者如斯夫)的現象級文化IP。於丹儼如今天的帶貨網紅,由於營銷得當,百家講壇開講當月,孔子語錄的衍生品大賣。或捧或踩,我們需要思辨閱讀。圖文君送上懷舊營銷案例有聲書,建議調小音量食用。
豆瓣簡介簡言之:
作者於丹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古典文化,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以下2本書
滿足紙本書愛好者
請先Mark,開學之後書架上見!
| 論語今讀 |
李澤厚 著
索書號
B222.25/L3.3
館藏地
虹口/松江中文借閱處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論語》是日常,孔子為我所用。
豆瓣簡介簡言之:
李澤厚,生於1930年,湖南長沙人,著名哲學家。80年代以高揚人的主體性、崇尚康德、倡導美學熱而著稱於世,被稱之為「青年導師」。作者認為《論語》長久地滲透在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人們的行為、思想、感情、想像和信仰中,已成為規範整個社會活動和人們行為的準則和指南,並且「百姓日用而不知」。作為對於儒家原典思想的現代闡釋,《論語今讀》表達了李澤厚和孔子的對話。一方面,李澤厚讓孔子復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們言說;另一方面,他又憑其獨特的方式針對孔子的問題給予回答。對於本書的讀者來說,值得思考的不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澤厚所闡釋的孔子的思想。
| 喪家狗 |
李零 著
索書號
B222.25/L1
館藏地
松江中文借閱處
虹口一樓書庫
條碼號HC0723070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古人說,「衣食足而知榮辱」。其實,衣食足了,也未必知榮辱。學《論語》,有兩條最難學,一是「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二是「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現在,哭著鬧著學《論語》的,不妨先學這兩條,試試看!——李零
豆瓣簡介簡言之:
李零,生於1948年,山西武鄉人,北京大學教授。本書學術含量深厚, 文筆犀利如刀鋒,說孔子不是聖,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真君子)為立身標準的人;一個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於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遊說、替統治者操心,拼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復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犧惶,也很無奈;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狗。讀他的書,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講,他是個堂吉訶德。
●●● 英譯
| 許譯中國經典詩文集:論語 |
許淵衝 譯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想起了被中國古典詩文漢譯英支配的恐懼。
豆瓣簡介簡言之:
許淵衝,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本書在表達上語言精練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繫,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 辜鴻銘講論語 |
辜鴻銘 著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又一部大家寫給大家的中英對照《論語》。多語種狂人辜鴻銘,實名羨慕ing!
豆瓣簡介簡言之:
辜鴻銘(1857-1928),近代翻譯家,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本書是辜鴻銘向西方讀者翻譯講解論語的著作,是當今值得一看的《論語》講解本之一,充分展現中國人處事方式和道德風貌。
●●● 番外——東西方眼裡的孔子
| 孔子 |
[日] 井上靖 著
劉慕沙 譯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井上靖先生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以孔子時代高壽的小人物蔫姜「答辯」的形式,闡述了自己對《論語》中「學」「仁」「天命」等所有豐富嘉言的哲思。有人說最高級的追星,就是成為那個人,用他的方式思考和行為。小說家井上靖在生命的盡頭就是這樣追隨孔子的。因此他筆下的孔子及眾弟子,栩栩如你我身邊人。且看孔門候補隊員蔫姜如何在流亡途中偶遇孔子一行,並真實演繹「路轉粉」的。
豆瓣簡介簡言之:
井上靖(1907-1991),日本當代著名小說家,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寫得最多、最成功的是歷史小說,取材於中國歷史的小說尤為出色。孔子成為「孔子」的核心秘密是什麼?他不是一個抽象的聖人,不是一個歷史深處虛構的聖人,更不是神壇上的泥人。孔子為何成為「萬世君王之師」?孔子如何擁有萬萬千千的忠誠粉絲?迄今為止,無論紙上還是影視作品中,所有孔子形象都沒有井上靖筆下這麼生動、鮮活、真切。
以下4本書
滿足紙本書愛好者
請先Mark,開學之後書架上見!
| 孔子傳 |
錢穆 著
索書號
B222.25/Q1
館藏地
虹口/松江中文借閱處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讚美先師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粉絲為愛豆撰文,可以如司馬遷,因為喜歡,情感恣肆;也可以如錢穆先生,因為深愛,用筆節制。
豆瓣簡介簡言之:
錢穆 (1895-1990),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任教,1949年隻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臺灣。本書綜合司馬遷以下各家考所訂所得,重為孔子作傳。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為人,即其所自述所謂「學不厭、教不倦」者,而以尋求孔子畢生為學之日進無疆、與其教育事業之博大深微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業次之。故本書所採材料亦以《論語》為主。
| 孔子與中國之道 |
[美] 顧立雅 著
高專誠 譯
索書號
B222.25/C5.2
館藏地
虹口/松江中文借閱處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西方漢學界孔子研究的手冊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跟留學生無縫對接孔子與中國文化嗎?值得入手。
豆瓣簡介簡言之:
顧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1905-1994)曾任芝加哥大學東方語文系主任、美國東方學會會長等,是西方著名的漢學家,同時也是孔子研究的權威。本書深入淺出、雅俗共賞,融會貫通中國歷來對孔子的討論以及西方學者對孔子的研究,再用自己的觀點解釋成「顧氏一家之言」。
| 孔子:即凡而聖 |
[美] 赫伯特·芬格萊特 著
彭國翔,張華 譯
索書號
B222.25/F1
館藏地
虹口/松江中文借閱處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赫伯特從「禮儀」角度談孔子,其可謂聖人跨時空的知己。所謂「禮樂治國」,就是根據「禮」所區分的身份,去參加各式的「樂」,更好地體驗責任、地位和尊嚴,以此得到認可和滿足。
豆瓣簡介簡言之:
赫伯特·芬格萊特(Herbert Fingarette) 1921年出生,1948年起長期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曾任美國哲學學會主席。主要研究領域除了古典儒學尤其孔子思想之外,還包括道德哲學、心理學、法學等。本書緊扣《論語》文本,力圖呈現孔子的思想特質。作者認為,從心理主義和主體主義的角度來解讀《論語》,是出於西方知識背景的誤解,而孔子思想的主旨在於禮儀行為的強調。禮儀是人類經驗歷史積澱所形成的人性的表現,禮儀的踐行可以使人性在社群的整體脈絡中趨於完善。聖人境界就是人性在不離凡俗世界的禮儀實踐中所透射出的神聖光輝。
| 通過孔子而思 |
[美] 郝大維,安樂哲 著
何金俐 譯
索書號
B222.2/4781
館藏地
虹口/松江中文借閱處
圖文君的推薦理由:
先賢的美意識和高情商能不能在充斥塑料感和催促感的今時今日再次顯靈?
豆瓣簡介簡言之:
本書充滿著摧枯拉朽的力量和新鮮的思考,表達了其對中西文化某些普遍觀點的大膽質疑。作者的一個結論就是大儒們都是「審美的」,而非西方意義上由某種表面理性秩序規範支配的所謂「道德的」。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本書域外視角的當代重構,勇敢地刷新了習常對自我傳統的麻木認知;對儒家思想的積極發現,蘊積了對文化有效溝通這一當代問題的思考。
對於《論語》
你曾有過「斷章取義」之類的誤解嗎?
說來聽聽
經典總是常看常新
請評論區留言
除了《論語》
在個人閱讀史中
還有哪本書
帶給不同年紀的你
不一樣的閱讀感受?
歡迎也在評論區留言
2020
上外圖書館「世界讀書日」系列
來源 | 圖書館
原標題:《上外圖文君帶你思辨閱讀③:我們的《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