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萬達廣場開業之際,一首首薩克斯樂曲從廣場內傳出,演奏的是一支名叫「大花園」的樂隊,這支樂隊由12個崇明人組成,3天演奏50多首曲目,為廣場開業獻禮。圍觀群眾不少,他們為樂隊精湛的演奏技術駐足,卻不知這群「純業餘」的薩克斯愛好者,僅花了短短幾個月,就訓練到這般遊刃有餘的地步。
1
結緣薩克斯大師
崇明女子管樂隊的薩克斯愛好者沈惠玲還記得,3年前的一個春天,她走進城內一處公園,聽到一陣悠揚的薩克斯樂聲。草坪上,一位氣質不凡的中年男士,正在用薩克斯吹奏《梁祝化蝶》,吸引了不少群眾圍觀。
沈惠玲對薩克斯情有獨鍾,平時在樂隊排練之餘,常和島上幾位薩克斯同好一起摸索練習,雖然熱情高漲、基礎不錯,卻總在一些有難度的曲目上不得要領。她感嘆,眼前這位男士的薩克斯吹奏技術可真不多見,自己的吹奏相形見絀。吹奏一結束,沈惠玲便在身邊朋友的介紹下上前請教。
經了解,這位男士名叫周飛,大家平時喊他「飛哥」,長待市區,偶爾回崇明。沈惠玲心想,這麼好的機會可不能錯過,便問他,「崇明本地有一群薩克斯愛好者,有一定基礎,但都不專業,能不能請您為我們上上課呢?」
沒想到,同為崇明人的飛哥一口答應,之後每次回崇明,總不忘為幾個老鄉「學生」指點一番。不僅如此,還把上海街頭薩克斯表演藝術家蘇嘉明,介紹給了這群崇明的薩克斯愛好者。
街頭薩克斯表演藝術家蘇嘉明
大家早已久仰蘇嘉明的大名,得知這個消息驚喜萬分。來崇明和這群「粉絲」見面以後,蘇嘉明說,他喜歡上了崇明島,也喜歡這群熱情淳樸的崇明人,他願意免費教他們薩克斯,幫助他們解決在吹奏過程當中遇到的難題。
蘇嘉明除了定期來崇明指點學員,還為學生們建了微信群,經常把需要學的歌曲伴奏、示範、歌譜「三件套」發到群裡,方便大家跟著他的示範練習。大家一遇到什麼問題,就會在群裡交流,有時也上傳自己的作品向老師請教。
「之前的方法不對,不應該使用蠻力,應該用腹部的力量來頂住氣……」「原來哨片應該這樣選,笛頭應該這樣修剪……」不少學員感慨,用對方法後,怎麼也吹不準的曲調能輕鬆搞定了;原本1片哨片只能用1個月,專業修剪後可以用上一兩年,省了不少錢。
經過專業點撥,這群「自學派」薩克斯業餘愛好者,技藝突飛猛進,很快得到了蘇嘉明的認可,「可以登臺演出了」。他們還為自己取了隊名「大花園薩克斯俱樂部」,並制定了章程,設計了徽章,統一購置了演出服,俱樂部正式成立了。
2
「大花園」是個大家庭
大花園薩克斯俱樂部的隊員來自各行各業,有普通打工者、退休工人,也有機關工作人員、生意人等,大家因為熱愛薩克斯聚在一起。
朱靜安是隊裡的一員,已退休。他的妻子告訴記者,老伴退休在家後變得沉默寡言,自從練了薩克斯,他整個人都變開朗了。朱靜安告訴記者:「退休以後,總覺得很空虛,也沒有社交圈子。加入大花園以後,好像找到了組織,心情越來越好。」
今年60歲的老曹是隊裡年齡最大的一位。他身板硬朗,精神矍鑠,說起話來中氣十足。他說,自己有活力的「奧秘」就是吹薩克斯。
在醫院工作的何醫生說,最早練薩克斯是為了養生。「剛開始練的時候,一口氣最多吹4拍,現在一口氣能吹26拍。肺活量大了,血液循環好了,精力自然越來越充沛。」現在,何醫生成了薩克斯忠實愛好者,「一天不吹,就覺得不舒服」。
學員們說起這個團隊都讚不絕口。
「大花園」是一個樂隊,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一起排練時間長了,大家的感情也加深了,隊員在生活中有需要幫助的,大家也都會主動伸出援手。
3
正式登臺演出
「注意身體語言,自然地跟著音樂搖擺,表情要到位……」演出前,蘇嘉明為合練的隊員們「摳細節」,從表情管理到演奏細節,事無巨細。
「大家都沒什麼壓力,因為平時這些曲目都已經練了無數遍了。」蘇嘉明向記者介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學好吹薩克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在短時間內排出一個幾十首曲目的表演更困難。好在有平時排練做積累,大家稍一合練,就能登臺演出了。「這是大花園第一次正式登臺演出,希望將來他們能站上更大的舞臺。」
正式登臺演出時,「大花園」的隊員們全情投入演出,《愛拼三聯奏》《紅歌連奏》《微風細雨》《護花使者》等一首首美妙的薩克斯樂曲,從薩克斯管中「流出」,臺下傳來陣陣掌聲。
第一次登上這樣的大舞臺,隊員們都非常激動。「作為崇明人,在家鄉第一家大型商場開業首日,進行我人生中第一次登臺演出,以這樣的方式為家鄉慶祝,我真的很開心。」
蘇嘉明在這次演出中,共演奏了10多首薩克斯樂曲。臺下不少觀眾認出了這位上海著名的街頭藝人。「以後,我會繼續用實際行動,培養更多崇明薩克斯愛好者,發展壯大這個崇明本土薩克斯俱樂部。」蘇嘉明說。
記者:郭楊如熠
編輯:李琳
交一個工作生活的幫手,開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條喜歡小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