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崇明人,創辦臺灣電影金馬獎,讓華語電影真正進入海外市場

2021-02-07 上海崇明


龔弘(1915-2004),字偉巖,上海崇明人,臺灣電影界名人。1915年12月生於崇明縣城西街吳家弄口舊宅(原崇明縣圖書館後),1936年中央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西北大學新聞學院碩士。龔弘於1962年籌劃舉辦了臺灣首屆國語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至今金馬獎已經舉辦了52屆。1999年12月獲得電影工作終身成就特別獎。


龔弘七十年代末赴美後,專心中華歷史的研究及著作,著有"古人今談"四集歷史書,晚年又專攻書法,曾任紐約書法學會會長。為發展家鄉圖書事業,龔弘先生將其個人藏書1811冊和伍萬美金捐贈給了崇明縣圖書館。



 

龔弘先生一生的重要時刻


1915年農曆12月9日,龔弘先生出生於崇明縣。

1939年,任職於重慶國民黨營的中國文化服務社,1942年擔任文化建設印刷公司總經理。

1944年12月,奉調擔任印度加爾各答的僑報《印度日報》主筆。1945年日本投降,接任《印度日報》社長。

1947年9月,奉調回上海的中國文化服務社擔任總經理。1951年,全家遷居臺北。

1956年,應臺灣新聞局局長沈錡之邀,擔任臺灣新聞局顧問兼主任秘書。

1960年,赴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研究院,進修新聞編輯及彩色印刷。

1962年,受臺灣新聞局局長沈劍虹力邀下,回任新聞局擔任副局長,並負責舉辦第一屆金馬獎。

1963年,中影舉行股東大會,總經理由龔弘擔任。  

1964-1967年,製作《蚵女》《養鴨人家》《還我河山》《啞女情緣》等多部健康寫實系列電影。

1973年,赴美國紐約,擔任國民黨營僑報《美洲日報》社長。

1981年,創作諷古喻今歷史人物專欄「古人今談」,開始在紐約華人報刊《時代周報》連載。

1999年,獲頒第三十六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2004年4月9日,因心肺衰竭逝世於美國紐約。




龔弘的3個小故事


 龔弘與瓊瑤


龔弘說:電影觀眾是在不斷地求新求變的,為了滿足他們沒有止境的求新需要,製片者就必須不斷的創新,絕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當時瓊瑤小說風靡國內,青少年們趨之若騖,而這群讀者,正是電影觀眾的中堅群。龔弘在看過瓊瑤的《六個夢》後,覺得與健康寫實的路線沒有牴觸,隨即與瓊瑤及她的經理人平鑫濤籤約,買下了該書的電影版權。其實這《六個夢》裡有七個不同的故事,《婉君表妹》就是由外一章《追尋》所改編。《婉君表妹》上映後,掀起第一波瓊瑤風,新小生王戎、江明、馮海,新童星謝玲玲、巴戈也從此誕生。後來,龔弘又將《啞妻》改編為《啞女情緣》搬上了螢屏。




龔弘與《養鴨人家》


龔弘說:「當時我每天從臺北西門町的中影辦公室去位於士林外雙溪的中影製片廠時,必然經過圓山中山橋,見那橋下基隆河畔社子島上的養鴨人家,常在夕陽黃昏中趕著大群的白鴨子進入河中,鴨子們均呀呀唱著並拍著翅膀跳入河中悠遊,我覺得這個鏡頭太優美了,更引發了我的好奇。」


後來有一天下班,龔弘帶著李行去了一戶養鴨人家。攝影師賴成英在拍攝時看出一些端倪,想著龔先生會找到鴨子來拍部電影,他也認為這個idea是非常好的。於是李行就找來張永祥寫了《養鴨人家》的劇本。1964 年5月,龔弘監製的第二部彩色片《養鴨人家》開拍。



 養鴨人家劇照


龔弘與國語電影市場


龔弘在中影九年半,除了製片、發掘人才之外,對海外市場及硬體的建設,也著力甚多。


原本臺灣所有的片子,包括中影公司的電影,都沒有海外市場,因為片商覺得票房紀錄不是很好,所以都不來。中影公司拍了《蚵女》以後,才能在香港正式的戲院上映;到了《養鴨人家》以後,就不得了,片商都搶著要。從此以後,臺灣的電影就有了海外的市場,連東南亞、美國都有市場。這番榮景的形成,主持中影實際操作的總經理龔弘及他麾下的諸多創作者都功不可沒。


臺灣電影金馬獎


臺灣電影金馬獎,主要是為了促進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每年舉辦一屆。金馬獎在華語圈中歷史最為悠久,並且評選條件中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影人的獎項。最早於1962年由龔弘提出,由臺灣"新聞局"主辦。


金馬獎影后影帝中的熟臉



第18屆、23屆影后:張艾嘉


第24屆金馬獎影后梅豔芳,獲獎影片:《胭脂扣》


第27屆金馬獎影后林青霞,獲獎影片:《滾滾紅塵》



李小璐16歲時就獲得了臺灣第35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成為最年輕的金馬影后。



第42屆金馬獎影后舒淇,獲獎影片:《最好的時光》



第43屆金馬獎影后周迅,獲獎影片:《如果·愛》



第22/26屆影帝周潤發《等待黎明》《秋天的童話》



第29/30屆影帝成龍《警察故事3》《重案組》



第31屆影帝梁朝偉《重慶森林》



第41屆影帝劉德華《無間道3》


信息來源|看看崇明


關注「上海崇明」——交一個工作生活的幫手,開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條喜歡小島的理由

美圖、美文投稿請發送至郵箱:cmxwb2010@163.om

相關焦點

  • 淺談臺灣電影發展史,一座華語電影走向世界的橋梁
    如今的我們對於臺灣歷史所知甚少,對臺灣電影文化的了解甚至不及對香港的百分之一,除了與香港電影金像獎齊名的臺灣電影金馬獎之外,臺灣電影的起點、輝煌與轉型我們一無所知。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由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主辦,華語萬映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海峽兩岸暨香港「十大華語電影」評選活動,希望可以促使大陸(內地)、香港、臺灣三個地區的電影文化相互交流,使華語電影能夠取三個地區之長處,共同實現華語電影中國夢。
  • 臺灣電影金馬獎
    )是由中國臺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臺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 創辦於196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金馬」二字源自金門、馬祖兩島名的字首。
  • 觀察丨從金馬獎看臺灣電影的發展歷程
    金馬獎,是華語最具權威的電影獎項,它雖然有「臺灣」這個前綴,不過卻並不是僅供臺灣電影圈自娛自樂的遊戲,而是代表了整個華語電影圈,「臺灣」只是為了表明該獎項的舉辦地域而已。近些年,由於內地許多獨立電影能夠在金馬獎上有所斬獲,因此中國影迷將臺灣金馬獎戲稱為「中國獨立電影獎」,這除了內地沒有任何官方性質表彰獨立電影的獎項之外,也直接地反映了近幾年金馬獎的評選口味。
  • 內地電影金馬獎?
    縱觀今年金馬獎的提名名單,內地電影成為絕對主角,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等主要獎項基本全部來自內地電影和內地電影人,作為55周年的臺灣金馬獎,此番被內地電影搶去風頭,在被媒體調侃為「內地電影金馬獎
  • 曾引領華語電影風潮的臺灣本土電影人,今何在?
    比如這個十月,張藝謀的《影》、呂樂的《找到你》以及不久前田壯壯啟動的電影項目《樹王》等。只是在這種無意的對照間,不免心生疑惑,同時代起步的臺灣電影人又身在何處?回顧李安近三十年的電影歷程,其電影生涯的開端必然與80、90年代的臺灣電影密切相關。如果說,在內地80、90年代是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相繼發力的時期,同期在臺灣地區,也是臺灣新電影、臺灣新新電影交相輝映的時代。如今三十年,甚至四十年過去了,你會驚喜地發現,當年引領新浪潮的那撥電影人,依舊保有不懈怠的創造力。
  • 拎不清文藝與政治,排斥大陸電影的金馬獎,憑什麼代表華語電影?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好,文藝的潮流不斷的深入人心,中國電影突飛猛進式的發展。其中,首當其衝的是中國臺灣!1962年,臺灣影視界兩大巨頭聯合創辦了中國臺灣金馬獎,金馬獎的評選方式由業界專業的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報名參加這項大獎的所有電影,進行觀賞,最後由專家們聯名投票選出最佳電影。同時,中國臺灣金馬獎,接受全世界各地的華語電影報名參加。
  • 臺灣電影金馬獎這次自己玩吧
    臺灣電影金馬獎這次自己玩吧檯灣電影金馬獎這次自己玩;落得無人喝彩國家電影局:暫停大陸人員參加金馬!
  • 暫停大陸電影參加臺灣金馬獎.這意謂金馬將黯然失色了嗎?
    ↓中國家電影局叫停了大陸電影和人員參加第56屆臺灣金馬獎。本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23日在臺北舉行。不過,當天也是大陸金雞獎在廈門的頒獎典禮。臺媒早就預測,大陸可能會以「撞期」為名,不讓電影和人員出席金馬獎頒獎典禮。這個消息,一如臺媒預測。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舉辦日期17日公布。
  • 第55屆內地電影金馬獎?
    縱觀今年金馬獎的提名名單,內地電影成為絕對主角,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等主要獎項基本全部來自內地電影和內地電影人,作為55周年的臺灣金馬獎,此番被內地電影搶去風頭,在被媒體調侃為「內地電影金馬獎」
  • 《嘉年華》《老獸》《大世界》金馬獎折桂,內地藝術電影在臺灣的又一次價值肯定?
    不過金馬獎是一年一度對一個語種下電影的嘉獎和鼓勵,它需要兼具本來的藝術特點,也要考慮到在工業屬性下,對影片的肯定和讚許,從這個意義上說,金馬獎是權衡二者最佳的華語電影獎,沒有之一。 自李安掌舵的第50屆金馬獎讓新加坡電影《爸媽不在家》拿下最佳劇情片,將金馬獎的評選範疇放大到整個「華語地區」,金馬獎於整個華語地區電影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就與日俱增,到之後內地獨立電影在金馬獎上大放異彩,臺灣電影的日漸落寞和非臺灣地區華語電影的強勢,增添了金馬獎的獵奇性和包容度,同時也凸顯了金馬獎在50屆以後主動求變的決心和態度。
  • 華語電影海外票房排行榜!動作片市場前景廣闊
    華語電影初始餘1905年,距今已經有115年歷史了!華語電影之前分為三個板塊,香港電影、臺灣電影、內地電影!現如今,香港電影和臺灣電影已和內地電影親密合作,基本上只存在合拍電影,都統稱為華語電影! 華語電影現如今發展勢頭非常之猛,但海外票房還稍有不足!
  • 暫停大陸電影參加金馬獎,請不要讓電影藝術成為犧牲品!
    近年來港片市場並不景氣,香港金像獎的質量自然有目共睹,期望今年的《掃毒2》和《使徒行者》能夠讓港片回春吧。說回金馬獎創辦於1962年。當年主要是為了促進臺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長期以來,因為海峽兩岸立場不同,使得金馬獎在2000年之前,多偏重於臺灣電影及香港電影的鼓勵。
  • 大陸影片暫停參加金馬獎,「電影回歸電影」說來容易做來難
    這原本是一場華語電影其樂融融的文藝盛宴,誰曾想,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臺灣導演傅榆,上臺領獎之後,發表獲獎感言表示:「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生為臺灣人最大的願望。」這樣一段極具「臺獨」色彩的獲獎感言,令現場大部分行業從業者表情瞬時嚴肅,該屆執委會主席李安當場臉色大變,以塗們為代表的眾多電影人紛紛表示了自己對相關「臺獨」言論的不認可。
  • 從第57屆金馬獎入圍名單看華語電影的未來
    第5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於2020年11月21日在臺北市舉行頒獎典禮,由於去年中國大陸政府暫停陸片和陸方人員赴臺,導致去年金馬獎陸片全部缺席。進入大陸片消極參加金馬獎的第二年,內地已沒有像去年直接明令禁止,抵制態度也趨軟,這點可從今年前來報名參賽的陸片高達上百件的數字得以窺見。不過從入圍名單上面能看得出:雖有陸片入圍,但數量仍舊稀缺。
  • 華語電影海外票房排行榜!
    前言華語電影初始餘1905年,距今已經有115年歷史了!華語電影之前分為三個板塊,香港電影、臺灣電影、內地電影!現如今,香港電影和臺灣電影已和內地電影親密合作,基本上只存在合拍電影,都統稱為華語電影!華語電影現如今發展勢頭非常之猛,但海外票房還稍有不足!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海外票房確實不錯,但到了新世紀,華語電影想走出國門似乎越來越難了!
  • 金馬獎「裸奔」了,傅榆卻打著金馬獎旗號巡演,遭臺灣電影人怒斥
    2018年的金馬獎,張藝謀、鄧超孫儷夫婦、胡歌、徐崢、周迅、舒淇、劉德華、劉嘉玲、鞏俐等眾多大陸電影人帶著誠意出席,顯示了對金馬獎這個藝術殿堂的尊重
  • 金馬獎請日本導演撐場面,失去大陸市場,臺灣導演不滿炮轟傅榆
    曾被譽為「華語電影界奧斯卡」的金馬獎,在經歷了去年的傅榆事件以後,成為了眾人逃離的是非之地。這是金馬獎自毀前程的一個表現,他們不僅僅沒有秉承電影藝術的理念,還將電影帶進政治的漩渦。五十多年積累起來的人氣和口碑,就在那一夜之間完全坍塌。
  • 2018國產電影海外票房成績單
    在2018年,國產電影中出現了3部票房30億級的作品,2部票房20億級的作品,歷史票房榜單亞軍、季軍、第五名全部更新。然而,國產電影的海外票房成績,似乎並沒有多少長進。作品和市場、國內和國外形成的強烈反差,既令人尷尬,又令人費解:華語電影何時才能真正走向國際市場?電影局沒有公布國產電影在2018年取得海外票房成績,但從幾部頭部大片和周邊市場的表現來看,情況似乎不容樂觀。
  • 56屆金馬獎:張藝謀等大陸電影人無興趣,臺灣藝人有望承包獎項?
    第56屆金馬獎報名環節於7月31日截止,與港臺電影人的積極參與相比,今年的大陸電影人似乎對於這個獎項沒多大興趣,甚少傳來報名風聲。大導演張藝謀去年憑《影》拿下最佳導演等4項大獎,今年亦有新作出品的他卻在回復媒體詢問是否參加時說:「您好,不會的。」與去年的積極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 華語電影在海外為何賣不動了?
    除此之外,絕大多數華語影片即便質量不錯,現在也因缺乏國際市場關注度與賣點而難以在交易市場上賣出好價格,一些大卡司的電影海外全版權售價可能僅有1萬美金,價格或許不到十年前的十分之一。而更多電影則根本無人問津,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知名導演的作品。第五、第六代導演縱橫海外市場的好日子,似乎已經成為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