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比利時人阿理嗣出版了《中國音樂》,詳盡地介紹了中國音樂的歷史,在「樂器記述」部分,他介紹了中國的古琴譜,並按「八音」分類法介紹了47種中國樂器,其中包括古琴的介紹及其樂器圖形。此書對於19 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西方讀者來說,是有關中國音樂最詳盡,同時也是最容易獲得的一項資料。
現代西方對傳播中國古琴貢獻最大的人,當屬荷蘭著名漢學家高羅佩(1910—1967)。高羅佩1910年出生於荷蘭,他的父親是荷屬東印度的軍醫。小時候,家中花瓶上的中文使高羅佩對中文產生興趣,16歲時他開始學習中文。後在萊頓與烏特雷支大學攻讀中文、日文、藏文、梵文等,連後來所學的,共有15種語言。上大學前,他已經參加編輯印第安「黑足族」文字詞典,25歲時以中日印藏諸民族的「拜馬教」考證,獲得博士學位。
高羅佩是荷蘭職業外交官,曾派駐泗水、巴達維亞、東京、重慶、華盛頓、新德裡、貝魯特、大馬士革、吉隆坡等地,從秘書、參事、公使到大使。外交官是他的職業,漢學卻是他的終身事業。高羅佩讀了法國作家凡爾納的小說《迷人的中國之旅》後,對中國文化著迷,開始穿中國服、睡硬床,要做中國人。1943年高羅佩任荷蘭駐重慶使館一秘,娶了出身名門的中國夫人水世芳,她父親水鈞韶曾任駐聖彼得堡使節及天津市長,外祖父張之洞是洋務名臣。高羅佩與沈尹默、齊白石、于右任等名流交往,對於中國文化近乎痴迷。品茶、弈棋、撫琴、吟詩、作畫、練字、治印、寫小說……儼然一位名士。他效法古人,名高羅佩,另有笑忘、芝臺等雅號。無論住在哪個國家,高羅佩的中式書齋格局不變,環壁皆書,書桌上擺著文房四寶,還有一張紫檀嵌花臥榻,號稱「圖書滿架,落葉滿床」。他隨興之所至,為書齋取名集義齋、尊明閣、猶存齋等等。下面的這首七律是高羅佩寫給友人徐文鏡的,如果不說,很難辨別出是外國人的手筆:
漫逐浮雲到此鄉,
故人邂逅得傳觴。
巴渝舊事君應憶,
潭水深情我未忘。
宦績敢雲希陸賈,
遊蹤聊喜繼玄奘。
匆匆聚首匆匆別,
便泛滄浪萬裡長。
高羅佩對中國文化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他收藏中國的古琴、書畫、瓷器、畫譜、佛像、碑帖、硯臺等,也研究中國的篆刻、繪畫、裝裱工藝。他從20歲開始練書法,終生不輟,尤其偏愛行書與草書。他對書畫進行鑑賞和研究,積十幾年苦功編成《書畫鑑賞彙編》,全書近600頁,插圖160幅,書末附有42種中、日紙張樣品,於1958年在義大利出版。在一次偶然中,他還發現了一套刻工頗為精細的明代色情圖冊《花營錦陣》,從而引起了他對中國古代社會兩性生活的興趣。後經校勘整理,編成《秘戲圖考》。此書於1951年在東京問世後,引起不少漢學家的注意,書信往還,資料越積越多。1961年,他以英文寫了性學專著《中國古代房內考》,在荷蘭出版。高羅佩還考證了中國文獻中的猿,並親自養猿觀察,作《中國長臂猿考》。高羅佩著作等身,其中流傳最廣的是他別出心裁的中國古代偵探小說,二十多卷《狄公案》系列。
高羅佩不幸於1967年因癌症病逝於荷蘭海牙醫院。他的博學與多才,不僅令很多國外的漢學家嘆為觀止,也使許多中國學者為之折服。
高羅佩對古琴的研究,始於他上世紀30年代被派駐日本期間。為了研究古琴,他曾專程多次到北平,師從清末著名琴家葉詩夢學琴,並搜集相關的典籍文獻。葉詩夢,初名佛音尼布,後改名葉潛,字鶴伏,號詩夢居士。為清葉赫那拉氏瑞麟的第三子,其姑即慈禧太后。葉氏曾從浦城祝桐君之侄祝安伯、北京孫晉齋、蜀人李湘石、金陵黃勉之等名琴家學琴,其父瑞麟曾三任兩廣總督。葉家世顯赫,藏琴達120床之多。在《琴道》的扉頁,高羅佩充滿深情地寫道:「謹以此書紀念我的第一個古琴導師葉詩夢先生:一個天才的音樂家和偉大的文人。」可見他對於葉詩夢的敬重之心。葉詩夢於1937年在北平去世。1943年,高羅佩調任荷蘭駐中國大使館任一等秘書,來到重慶,其時與查阜西、于右任、馮玉祥、裴鐵俠、胡瑩堂、徐元白等人相識,參與「天風琴社」的古琴活動,切磋琴藝。
據現存資料,高羅佩共有音樂論著7種。最早發表的是題為《中國雅琴及其東傳日本後源流考》的論文,這篇文章主要追溯中國琴學東傳日本的歷史。他認為,古琴傳入日本始於1677年,在東皋禪師到達日本之後。在考證的過程中,他對東皋禪師產生了興趣,他說:餘癖好音樂,雅好古琴。治日本琴史, 始聞禪師名,而徵諸中國文獻。其名不彰,心窩憾之。於是發願,擬輯遺著,匯為一集,傳刻於世。
隨後他用了整整7年時間遍訪古寺名剎、博物館院,共獲得禪師遺著遺物300餘件,輯成《東皋心越禪師全集》,原擬於1941年付梓,後因二戰爆發而流產。194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明末義僧東皋禪師集刊》,全書共153頁,大部分用中文寫成。
1938年,高羅佩又用英文完成了《琴道——琴的思想體系之論著》,此書最早於 1938年在東京上智大學出版的《日本文化志業》上連載,後於1940年由東京上智大學出版,1969年修訂再版。
在寫完《琴道》之後,因有感於在西方有關嵇康《琴賦》的介紹很少,對嵇康的認識也多有誤傳,故高羅佩又寫了一篇有關嵇康《琴賦》的文章,井將《琴賦》譯成英文,附上注釋,編成《嵇康及其琴賦》,於1941年由日本東京上智大學出版。
▎韻舍
Tel:010-88240622
北京豐臺區靛廠路52號西府蘭庭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