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雍正生母為何抗議雍正繼承皇位?

2020-12-20 史終如壹

雍正皇帝生母為烏雅氏,雍正一母同胞的胞弟為皇十四子胤禵。烏雅氏從頭到尾沒有過明確的言語抗議雍正繼位,但卻在行為舉動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兒子登基做皇帝,母親自然而然就是皇太后。在崇尚「仁孝治國」的清朝,皇太后的懿旨可以直接左右皇帝的決斷。倒不是因為制度上確立了皇太后至高無上的權利,而是擁有至高無上權力得到皇上更加懂得孝順自己的母親。

拒絕尊號、絕食、殉葬、拒絕百官朝賀,一系列迷之操作完全不像是一個正常人能夠做出來的。但是,如果我們對烏雅氏多了解一點,就不會產生這樣的困惑。

烏雅氏

烏雅氏出生卑賤,祖父做過御膳房總管,但都是一些阿彌陀佛的角色。進宮之後成為宮女,被康熙選中,生下皇四子胤禛,進封為德嬪,後來成功生下皇六子胤祚,次年加封為德妃。

她一生為康熙生下三男三女,皇子分別為胤禛、胤祚、胤禵;皇女分別為皇七女、固倫溫憲公主、皇十二女。

因為出身卑賤,自身也並沒有強有力的後臺,在後宮中並沒有話語權。長子胤禛出生不久後便被帶到皇后佟佳氏宮中撫養,與自己的生母並沒有幾次見面。

或許是命運給烏雅氏開了一個玩笑,除了早夭的胤祚,胤禛與胤禵都很出色,兩人雖然出自同胞但是並不能相互協作,互通有無,反而相互掣肘,並且都有奪嫡之心。

兄弟角逐

太子被廢之後,胤禛暗自經營,領銜四爺黨,與八爺黨相互角逐,胤禵不甘示弱,也想自成一黨,只是可惜實力不濟,只能掛羊頭賣狗肉,屈身於八爺黨之下。

隨著胤禩的失寵,胤禵被八爺黨黨羽推舉成為代言人,組成十四爺黨。自始至終,胤禛與胤禵都是針尖對麥芒。西北叛亂,康熙無力親徵,此時眾人都以為拿下西北戰事就意味著成為繼任者。四爺黨這邊胤祥被冷落,沒機會出山,胤禛本人雖然有股子士氣,但無奈自己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與能力。

在左思右想之後,胤禛作出決定,破天荒地推薦自己的政敵胤禵。胤禵也是萬萬沒想到,自己潔身自好的哥哥會幫助自己。這或許是兄弟兩關係最好的時候。

其實胤禛有著自己的打算,他認為康熙並不會因為一次戰爭而草率選擇繼承人,真正的贏家早已經在康熙心中。當然,此時的胤禛認為自己手拿把攥,推舉政敵又會增加自己以天下大事為先的政治得分,於是有了這一出合作戲碼。

果不其然,康熙駕崩之後,傳位胤禛,胤禵空拿著一桿軍旗搖啊搖,最終沒能等來繼位詔書,反而是交出軍權回京弔喪的上諭!

「誰的上諭?」胤禵心中很是困惑。當他得知自己的哥哥已經榮登大寶,目瞪口呆的他方知自己成為了胤禛的棋子,一時間氣不打一處來。

沒了兵權,也沒了家。胤禵連回京的機會都沒有,在半路就被雍正的聖旨帶到了景陵,為康熙守墓。雍正三年乾脆改為圈禁,直到乾隆繼位,胤禵才重獲自由。

暗自悲傷

人們常說:「而是娘的心頭肉!」胤禛也好,胤禵也罷,都是烏雅氏的親生骨肉。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中,尤其是皇庭家族之內,這樣的感想這能有條件的成立。不得不說,烏雅氏厚此薄彼之心是人盡皆知。胤禵是在烏雅氏身邊長大的,而胤禛的養母卻是上屆宮鬥冠軍皇后佟佳氏,可以說胤禛在烏雅氏眼裡的形象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她只知道胤禛是自己生的,僅此而已。

比起胤禛,胤禵更加可愛,更加具體,更加有母子現實感。胤禛卻被傳播著不能容人、氣量狹小、認死理的名聲。這對於烏雅氏來說本沒什麼影響,但是眼看著自己最喜愛的兒子要跟自己的大兒子同臺競技,而且實力懸殊,這位母親終於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烏雅氏並不能干涉康熙的決定,也不能謀朝篡位,她能做的就是通過自身行動來讓自己的大兒子有所收斂、有所顧忌,而不是像獵鷹捕捉到幼兔一般對自己的親兄弟趕盡殺絕。

可是,母親的單純意願行為在胤禛這裡卻未能奏效,此時的他不僅要扮演一位好兒子的角色,他更是一位乾綱獨斷的君王。

他不能感情用事,他不能兒女情長,他不能畏首畏尾,他不能投鼠忌器,所以他選擇了看管圈禁,烏雅氏選擇了追隨先帝。

雍正元年四月,胤禵被解除兵權,送往景陵守墓。雍正元年五月,烏雅氏崩於永和宮。至今都有傳言說烏雅氏因為胤禛囚禁胤禵而提出抗議被胤禛謀害,這就是有名的「雍正弒母案」。但我想,生活在新時代的人們不會傻到去為早已灰飛煙滅的地主官僚搖旗吶喊,這種不攻自破的謊言也應該止步。

綜合來講,烏雅氏的「抗議」是發自真心地想要為胤禵求出一命,而並非對胤禛即位合法性的否定。胤禛也算是給了母親這個面子,胤禵終究是活了下來。但是皇權在握不能馬虎,印證不能感情用事,否則定會給祖宗江山帶來隱患!

相關焦點

  • 九子奪嫡,雍正順利繼承皇位,生母德妃非但不願承認,還處處拆臺
    這場長達十幾年的明爭暗鬥最終以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勝利告終,在康熙的九個兒子當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皇位繼承人。康熙皇帝於公元1722年駕崩,其第四子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順利登基,繼承皇位,改年號為雍正。
  • 雍正與生母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何母子關係勢同水火?
    關於雍正帝的種種傳聞中,逼死生母一說最為荒謬,無理無據。但雍正帝的生母,即孝恭仁皇后(仁壽皇太后)之死確與雍正帝有著莫大的關係,這一切都與一個關鍵人物分不開——胤禵。雍正與胤禵是同胞兄弟,他們的生母就是孝恭皇后。
  • 寧願給先帝殉葬也不當皇太后,雍正的生母討厭雍正到什麼程度?
    有關雍正,他的功績不用多說了,是歷史上有名的勤政皇帝。但很多人對他進行了抨擊,甚至還有人給他列出了「十大罪狀」,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在九子奪嫡中的勝出,是否是搶了老十四的皇位。當然,這其中有很多是欲加之罪,後人都為雍正翻案了。
  • 雍正繼位後,為何會造成母子離心離德,生母之死跟雍正有關嗎?
    雍正生母烏雅氏,德妃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十幾年間為康熙皇帝生了6個孩子,三男三女,湊成了三個「好」字。其中,德妃的順利長大成人的兒子有兩個,那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而雍正生母烏雅氏之死歷來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與雍正和其弟胤禵的矛盾有極大關係,即使不是德妃尋短見,也是因思子心切的舔犢之情,使其心結未開,心力交瘁,抑鬱而終!
  • 雍正即位後處理了老八和老九,為何放過了老十,雍正:他不夠格
    但是雍正唯獨沒有對老十下手,這是為何?一、老十的後臺也是十分強硬老十的生母是康熙貴妃鈕祜祿氏,親姨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姐妹倆都嫁給了康熙,老十的母親是清代唯一有諡號的貴妃!可以看出康熙帝對這對姐妹的寵愛!老十的外祖父是遏必隆,遏必隆是康熙初年四大輔政之一。
  • 九子奪嫡中,十四阿哥為何支持八阿哥,而不是一母同胞的雍正?
    其中卻有一個例外,就是四阿哥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他們是一母同胞,親生母親都是德妃,也即孝恭仁皇后。那麼,既然如此,九子奪嫡中,為何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反而支持八阿哥呢? 對於十四阿哥胤禵,堅定的站到了八阿哥這邊,以此和四阿哥雍正一方展開了激烈較量。在很多人看來,十四阿哥和四阿哥是一母同胞,理應團結在一起的。但是,兩人卻形同陌路,勢如水火,自然是讓人非常奇怪的。 對此,在筆者看來,九子奪嫡中,為何十四阿哥不支持雍正,反而支持八阿哥,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雖然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雍正的親生母親都是德妃。
  • 如果讓康熙皇帝自己選,哪位皇子會繼承皇位?很可能不是雍正
    而直到康熙皇帝駕崩七天以後,這份唯一能夠證明雍正皇帝「繼位合法性」的《康熙遺詔》才被公布天下。根據現存的《康熙遺詔》來看,遺詔並非康熙皇帝親筆。也就是說,在這七天裡,雍正皇帝完全可以重新起草一份傳位遺詔,以證明自己的「繼位合法性」。如果是光明正大、合理合法的繼位皇權,雍正皇帝和隆科多為何不當場拿出遺詔證明?
  • 雍正登基後,挖開了十三爺生母的陵墓,胤祥為此深受感動
    康熙在世的時候,允祥一直受到冷落,只是一介白丁,可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繼承皇位的雍正就對允祥委以重任,並且同日加封他為和碩怡親王。受了父親十幾年的冷落,突然得到四哥的如此厚待,這讓允祥大感意外。    二是意外照顧允祥生母。允祥的母親章佳氏出身並不顯赫,一直到去世的時候才被追封為「敏妃」。可誰也沒想到的是,在敏妃去世24年之後,雍正突然追封她為「敬敏皇貴妃」,一下子提升到了尊貴無比的地位,這讓允祥非常感動。
  • 雍正要傳位給弘曆,眾人心照不宣,為何還秘密立儲多此一舉
    同理,雍正讓弘曆去祭拜康熙,就等於是向全天下宣告,他會傳位給弘曆了。既然大家都心照不宣,為何雍正還要設立秘密立儲制度,多此一舉呢?有的人認為,雍正這樣做,是為了後代著想,避免再次出現九子奪嫡的慘況。確實,當大家知道,雍正屬意弘曆的時候,弘曆的弟弟弘晝就開始自保,將自己偽裝成一個荒唐的人,避免了被清算。
  • 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登基伊始,便設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將儲君的姓名寫下,放置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當時,大臣們心中誰也不能確定儲君是誰,但心中又似乎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想。直至雍正暴斃之後,當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將匣子取出之後,宣讀了儲君人選,大家才最終確知弘曆繼承了皇位。儲君的人選也在十三年之後得以揭曉。
  • 《雍正王朝》十三爺為什麼永遠不可能繼承皇位?康熙臨終前已說明
    《雍正王朝》中,十三爺被稱之為「俠王」。一直和四爺雍正辦事情,包括賑災,後來又一起辦理國庫追繳事宜,而且康熙對他也非常喜歡,非常的看重。但最後他沒有繼承皇位,在奪嫡中十三爺也沒有自己參與,而只是輔佐四爺而已。那麼到底為什麼他自己不參加,還是說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皇帝呢?
  • 雍正王朝:皇位爭奪大戲,為何不見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
    電視劇《雍正王朝》雖然改編自二月河先生的原著小說——《雍正皇帝》,有著藝術加工的成分在內,但對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事件和雍正皇帝在位期間的執政表現還是進行了較大程度的真實還原。雖然康熙皇帝當時的成年皇子並不止九位,參與序齒的皇子更不止九位,但其餘皇子卻並無參與到儲位爭奪其中,這也是《雍正王朝》中未見其餘皇子身影的主要原因。
  • 雍正為什麼要把《百官行述》燒掉?
    這是《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情節,歷史上是否真有此事有待考證。所以少校下面的分析以講故事為主。(請一定別當正史去看)。
  • 雍正王朝:雍正登基的當晚,為何老十七要求見雍正?這裡大有文章
    文/晨曦博文雍正王朝自從上映到現在已有二十餘年,但直到今日仍受到大家的喜愛和追捧,可見的確是一部不錯的電視劇作品,劇中的人物,大到皇帝、大臣,小到太監、宮女,每個人物都被刻畫的無可挑剔。其實雍正王朝中還有很多隱晦的事情,從表面上看,根本看不出來。小編今天給大家說的便是其中的一件隱晦之事。在雍正登基的當晚,當雍正皇帝回到自己的前邸之後,此時門外有人稟報,說十七阿哥求見,此時雍正聽從了鄔先生建議,並沒有召見他。那麼問題來了,雍正繼位的當晚,紫禁城可謂危機四伏,為何在此時,老十七會去求見雍正呢?
  • 康熙帝用了什麼心思將皇位傳給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胤禛從九子奪嫡的第一個階段開始參賽,一直進入總決賽,和自己的親弟弟胤禵爭奪皇位,這個過程中,他不是被最看好的那一個。從太子胤礽再到皇長子胤禔,奪冠熱門一直轉移,但是沒有轉移到胤禛。但也是因為他夠穩,才在一片廝殺裡勝出,最後其實也只有他,能讀懂康熙的默契。
  • 為何雍正即位後,其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死活也不想當皇太后?
    但是,卻恰恰相反,從史書上的一些記載來看,烏雅氏對於雍正的登基,她並不開心,反而是有些「氣憤」: 一、《清世宗實錄》記載,當雍正即位的消息,從北京暢春園傳入後宮時,烏雅氏並未表現出興奮的情緒,而是冷靜的說道:「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意思就是雍正登基,這不是我想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想自己的這個兒子登基為帝
  • 《雍正王朝》雍正殺了兒子弘時,歷史上真是嗎?三大證據揭開真相
    而在雍正五年,24歲的弘時就從史書中消失了。這是為何?實際上,在雍正登基的時候,已經十九歲的弘時,是最年長的皇子,也就是事實上的大阿哥,安理說這時的他應該成家分府了。為何歷史上一點事跡都沒有?其實,在雍正元年時,雍正就秘密確立了弘曆為接班人,讓他去祭景陵。而弘時,身為長子,生母地位遠高於弘曆生母,卻與繼承人無緣,這使得他肯定隊雍正懷有怨憤之情。於是後來,弘時劉非議過父親雍正之得位不正之事。
  • 康熙皇帝兒子中,潛心學問的老三為何會被雍正圈禁?
    需要和題主探討一下:康熙家三皇子(即是胤祉,後為避諱雍正,改名允祉)不關心政治的問題。說允祉完全不關心皇位,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只是說他沒有雍正那麼有謀略,不那麼熱心謀求皇位。那麼,允祉為何囚禁致死?事情敗露,連允褆生母都大義滅親,進言「允禔不孝,請置之於法」,於是,康熙下令將眾叛親離的允禔圈禁。與此同時,允褆搜集太子胤礽的種種不法告知康熙,導致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的第一次被廢。次年,康熙復立太子胤礽,允祉晉封為親王,同時晉封親王還有皇四子胤禛(雍正)、皇五子允祺,但不久太子胤礽再次被廢。如此,太子之位虛懸,此時允祉年紀最年長。
  • 雍正和胤禵是一母所生,為何德妃卻如此討厭雍正?
    康熙死後,傳位於皇四子雍正,終於給這場九子奪嫡的大戰也宣告結束了,作為雍正而言,他自然而然是十分高興的,但是作為未來的皇太后雍正的母親德妃烏雅氏來說,她好像對於皇太后這尊貴的身份並不是很在意,甚至是可以說是厭惡?
  • 雍正皇帝登基後,為何第一個處置十四阿哥胤禵?其中原因不簡單!
    在當時極其惡劣的皇位爭奪戰中,雍正皇帝脫穎而出,繼承了他的皇位。而在雍正皇帝繼位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對十四弟胤禵進行了殘酷打擊。那麼,雍正皇帝為什麼先針對胤禵進行開刀呢?時代背景其實,這一切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雍正皇帝這樣做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