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遇見設計,
我們其實遇見了什麼?
這個辦公室,
是即將三十歲的我們,
寫給設計的一封情書。
——ACME木及設計
當我們要設計一間屬於自己的辦公室的時候,我們放棄了「前瞻」,而選擇了「回顧」。
回去我們與「設計」相遇的地方,嘗試去記錄我們和它故事。
ACME的新辦公室在磨心山的半山腰,山體的一部分山石撞進室內空間,似乎和「設計」這件事闖入我們的生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磨心」這個地名,很適合「設計」這個行業。我們相信人和空間一直是相互吸引的,遇見我們,相信它也會很開心。
入口處做了一個整體的黑色體塊,框進了四十公分的窗戶,讓空氣和光線都可以從狹縫中生長出來。
我們稱它為「在最黑暗的地方,也有一縷微光」。
這像極了設計公司剛開始窘迫的時候。
順著地面燈帶指引前進。
是我們的沙龍區。
開放的沙龍區,大概佔到了這個不大的空間近四分之一的面積。我們希望在這裡留下一些可能,能夠討論,溝通,傳教,碰撞,交流,摩擦,能夠開出不一樣的火花。
我們用一張紙把這種可能性包裹了起來。
在我們的世界裡,這是一張被廢棄過的稿紙,它可能只是達不到目標,被揉作一團,滾落到舞臺中央。
而後無論多糾結多煩躁,你都要從那個框架中走出,拾起那份尚未完成的草稿,再次把他展開,一次一次,不厭其煩的在紙上描繪,直到心裡那座「理想國」,躍然於紙。
「圓滑當道的鋒銳異類」
三面微微收攏的摺紙造型,以一種鋒利纖薄的姿態出現在黑色的空間裡,從地面平面生長出來,微微收攏,包裹著在這裡潛藏得無數可能性。
侵入空間的山石,被我們框進了畫框裡,很難不去思考,是自然入侵了建築,還是建築自私的鎖住了自然。
從入口往上看,像是一幅畫。
從「放棄」到「重拾」再「展開」重新「摺疊」最後「成畫」。
我們好像日復一日的在做的,都是這樣的事情。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卻樂在其中。
從辦公室往下看,則是那張可能修改過無數次的稿紙,而他現在依然是一片空白,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次他會生長出什麼樣的生命,也不想知道。
框裡,是我們的辦公室,框裡的我們和框外的稿紙相互對應。
「即使我們終究無法從這個框裡出去……」
空間錯層的部分,被我們做成了卡座,臺階和吧檯。
在這裡,稿紙被規範的摺疊。
方正,規矩。
吧檯中間的紅色玻璃櫃是空間硬裝唯一的有色體。
如果去討論初心會落了俗套。
那麼我們希望用這一點紅色來保存我們的熱情,我們不說,但是希望它會一直都在。
從以前,到以後。
希望十年以後,再回來讀這封,寫給設計的「情書」,我們只會一笑,不需要記得太多辛酸,只需要記住那享受的時候。
寫給設計。
寫給正在堅持的人們。
分析圖1
分析圖2
平面布置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展箋|給設計的一封情書
項目地點:福建廈門
設計公司:ACME木及設計
主創設計:鄭永傑、李於豪IVA
設計團隊:周江嶼、呂亞珍、許安琪、項榮駿
面積:210平方米
設計時間:2019年10月
完工時間:2019年12月
攝影:徐義穩
攝像:IVA
文字:IVA
廈門木及空間設計諮詢有限公司(簡稱木及設計)前身是廈門極致空間設計裝飾有限公司,創始於2015年1月.於2017年2月更名為木及設計。鄭永傑和李於豪兩位創始人帶領團隊,以「盡我之極·以致設計」為價值觀,呈現每一個作品當下的最好狀態。
鄭永傑(左)、李於豪IVA(右)和他們的團隊
鄭永傑
ACME木及設計創始人兼設計總監
從業經驗:10年
畢業於廈門大學
2013-2014年度廈門市建築裝飾優秀室內設計師
40UNDER40中國(福建)設計傑出青年(2017-2018)年度榜單
李於豪IVA
ACME木及設計創始人|設計總監
榮獲2019 40 UNDER 40中國(廈門)傑出設計青年
獲2017廣州設計周 城市(廈門)十強設計師
設計榮譽:
作品多次獲國際(國內)專業獎項:
2019《艾特獎》餐飲空間優秀獎
2019《艾特獎》酒店空間入圍獎
2019《艾鼎獎》餐飲空間優秀獎
2019《金堂獎》餐飲空間優秀獎
2019廣州設計周「老宅新生」優秀獎
2018《艾鼎獎》建築空間 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