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大捷:數百國軍重創日軍一個聯隊

2021-01-12 網易新聞

作者|張世東、胡博,民國軍事史、抗戰史研究者,網易歷史頻道專欄作者。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謝絕轉載。

在抗日戰場上,中國軍隊往往需要調動絕對優勢兵力才能對日軍發起攻堅戰。碰到戰鬥力特別強勁的日軍師團級部隊,甚至還有調動兩個集團軍或更多部隊的情況。然而事實無絕對,中國軍隊以劣勢兵力擊敗日軍的戰例同樣存在,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戰鬥並不為人所熟知,其中就有這次天寶山戰鬥。

陸大精英對陣黃埔男兒

自1940年6月日軍攻佔宜昌後,中國軍隊第6戰區所屬主力便在宜昌外圍布陣嚴密監視這一地區的日軍動向。此後中日兩軍圍繞著宜昌時有攻守,使該地區大小戰事頻發,成為抗戰期間的一個頻繁爭奪點。即便是到了1943年,這種情況仍然在持續著。


第6師官兵

1943年1月,同中國軍隊第75軍處於對峙狀態的日軍步兵第232聯隊迎來了新任聯隊長濱田弘大佐,新官上任三把火,浜田弘大佐決定上任後就要給對面的中國軍隊一點顏色看看。說起這個浜田弘大佐,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是陸軍士官學校32期的優秀學生,畢業後不久即考入陸軍大學深造,在陸軍大學就學期間成績也名列前茅,早早就奠定了「精英軍人」的資本。他陸軍大學畢業後出任中國派遣軍參謀,1941年3月升任陸軍大佐,1942年3月更是升任汪偽政府軍事顧問,執掌汪偽麾下偽軍。不過根據日軍體制,就算是這種精英軍人,也得下放到基層部隊鍛鍊一段時間。於是這位陸大畢業的精英,在結束了汪偽政府軍事顧問的任期後,來到了第39師團步兵第232聯隊。

日軍步兵第232聯隊是由日本福山縣的兵員構成,該部至1939年來華後,長期在荊門、沙市同中國軍隊對峙。1942年同第13師團交換防區,轉駐宜昌。這個聯隊滿編有3000多人,實力不可小視。可是當時該部第1大隊充當師團預備隊,第2大隊長前往武漢開會。聯隊長浜田弘手裡可以調動的兵力只有不到2000人,其中還要留下一半人留守陣地,於是浜田弘七拼八湊,以第二大隊、第三大隊為基幹,以及聯隊炮中隊,湊出來了大概700多人的攻擊隊。一個3000多人的聯隊,只能湊出700多人的攻擊隊,在出發前,第8中隊長伊藤利通中尉在作戰會議上就指出:「目前我軍第1大隊尚在後方,第2大隊長安藤大尉又在武漢出差。對面的中國軍隊正是號稱國府軍精銳的第6師,此次他們主動騷擾,極有可能是誘使我軍出擊,趁機一舉殲滅。不如等待第1大隊返回,態勢嚴整後再出擊。」伊藤利通中尉並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更沒有念過陸軍大學,這種長期在一線作戰的基層軍官的言論顯然為浜田弘大佐所不齒,他劈頭蓋臉怒斥道:「敵軍不足為懼,你忘了帝國軍人必勝的信念麼?」執意率領部隊出擊。


第6師師長沈澄年

濱田弘在調動部隊時,其實已經被對面的第75軍注意到了。軍長柳際明根據形勢以及日軍動向,判斷日軍的這次進攻極有可能是對所屬第6師防區發起的,因此他命該師師長沈澄年嚴密監視,做好充足的抵禦準備。

3月22日深夜,位於天寶山附近的第6師所屬步兵第16團偵察小組發現正面有日軍行跡,當即匯報給團長朱元琮。朱元琮接報,一面向師部匯報,一面開始琢磨如何應對。很快,一個伏擊戰的計劃在他腦海中顯現出來了。

說起第6師,它的歷史十分悠久,其沿革可從清末新軍第21鎮說起,是一支純粹地道的浙江部隊。辛亥革命期間曾參加光復南京的軍事行動,此後又經過軍閥混戰和北伐戰爭的歷練,逐漸成為蔣介石中央軍的嫡系部隊。1935年10月,第6師入列第二期調整師,換裝德械,此後又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冬季攻勢、棗宜會戰中建立功勳,成為第6戰區所屬各野戰部隊中戰力名列前矛者。


以數百人擊敗日軍一個聯隊的朱元琮團長

第16團團長朱元琮,時年31歲,江蘇武進人,字仲瑜,畢業於黃埔軍校第8期步兵科,此後又在陸軍大學正則班第16期深造,是少有的能在基層把隊職、參謀都歷練過的少壯軍官。朱元琮愛惜部屬,關心士兵疾苦,逢戰,往往會以最少的傷亡換取最大的戰果,因此在軍中素有威望,部屬亦都願意效死。這就為第6師成為第6戰區主力、而第16團又是第6師主力奠定了基礎。

面對日軍的這次進攻,朱元琮認為可利用己方主陣地與日軍宜昌至當陽間縱深約2至8公裡的中間地帶,這些地方丘陵、山崗、谷地縱橫互連,又由北向南呈居高臨下之勢,加上第16團在此前連番的出擊中,已對天寶山及周邊地形十分熟悉,團部又已推進至天寶山附近。因此朱元琮不等師部和軍部作出指示,便大膽決定在天寶山設下口袋陣,等待日軍入甕,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既下決心,朱元琮當即命令位於天寶山的胡心平第2營主力(欠第6連)就地設伏,另以第6連為預備隊,等待日軍闖入。

就這樣,這場日本陸大精英對陣黃埔男兒的對決,就在天寶山的黑夜中悄然展開。

紙上談兵之輩險被圍殲

朱元琮的這個決定其實頗為冒險,由於第16團所屬第1營和第3營離天寶山仍有距離,一旦進攻的日軍兵力雄厚,且不經天寶山,那第16團就很有可能被日軍分割包圍,反而陷入危機。不過朱元琮是幸運的,因為他並不知道日軍這位新任聯隊長濱田弘雖然在軍校成績斐然,但是是一個實打實的紙上談兵之輩,這位聯隊長實戰經驗幾乎為零,甚至連地圖都沒能看明白……事實上,濱田弘確實看錯了地圖,他是帶著部隊誤打誤撞的闖入了天寶山的伏擊陣地。

3月23日凌晨1時許,第16團2營4連率先打響了伏擊戰的第一槍。該連在連長生鹹明的指揮下,利用地形成功壓制山下狹小道路上的日軍步兵,剛一交戰,日軍就接連傷亡數人。第2營營長胡心平見伏擊成功,立即命令第5連從側翼繞過,將日軍後路切斷,試圖圍殲這股日軍,並向團部請求加派兵力。畢竟第2營兵力不足,在缺少第6連的情況下想以300餘人圍殲日軍700餘人,並不現實。這一下發現被圍的日軍可炸了鍋,首先是行軍隊列最後的日軍聯隊炮中隊,這個聯隊炮中隊的六十餘匹馬馱載著兩門四一式山炮和大量炮彈。在暗夜中突然遭到國軍射擊,馱馬被嚇的亂竄,步兵炮中隊長二股中尉是陸軍士官學校剛剛畢業不久的青年軍官,年僅22歲,面對大量驚馬完全無法控制局勢。在混亂中居然騎著馬衝向了第2營的陣地,直接成為了第6師的俘虜,群龍無首的聯隊炮中隊很快就被全殲,兩門四一式山炮也成為了第6師的戰利品。


濱田弘雖然缺少實戰經驗,但長期的理論教育、尤其是他在陸軍大學所學還是讓他迅速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不僅如此,濱田弘還向師團本部發出了求援電,聲稱自己遭到了2000餘中國軍隊的包圍,請求39師團抽調援兵迅速前來救援。可是距離天寶山最近的231聯隊想要趕到也要大半天時間,而浜田弘大佐的指揮部此時已經沐浴在彈雨之下,隨時又被國軍一舉端掉的危險。

為了解戰事發展,第16團團長朱元琮於凌晨4時許親率第6連趕赴戰場,並接過指揮權,指揮全盤戰局。通過觀察,朱元琮認為現有地形佔據絕對優勢,只要己方援軍抵達,仍有可能殲滅這股日軍。因此他立即電命位於天寶山右翼的第3營主力(欠兩個排)和左翼的第1營第3連(附第2連一個排)迅速增援,另命配屬第16團的2門山炮和4門迫擊炮迅速開赴一線實施助攻。

與此同時,浜田弘指揮的被圍部隊仍在拼死反撲,在中國軍隊第一次攻擊後,七百餘日軍就已經死傷過半,浜田大佐被壓縮在山谷之間,他命令第7中隊,必須奪取制高點天寶山。可是此時浜田大佐居然在黑暗中看錯了地圖,錯誤的將山谷北方的金盆山當做了天寶山。顯然,錯誤的地圖和錯誤判斷只能導致更大的混亂,第7中隊的數十名日軍在堀一男中尉的率領下稀裡糊塗地向著國軍陣地衝去,短短數十分鐘後就全部變成了槍下鬼。第7中隊,全滅!

但封鎖包圍圈的畢竟只有16團2營的兩個連,就算佔據地形優勢也很難阻擋住日軍突圍,就在日軍再次衝擊防線時,增援的第3營和第1營第3連皆及時趕至,兩部在營長許雅山、連長張培根的率領下立即投入反擊。第3連直接增援入第2營陣地,第3營則從側翼與第5連從兩個方向突入日軍陣內。在經過一陣混亂的撕殺後,終於在上午11時成功將日軍擊退,並將死守山崗西側一個小村莊的日軍小隊以投擲燃燒手榴彈的方式予以全殲。伏擊圈再次完成了合圍,但在此激烈戰鬥中,第3連連長張培根、排長過慶銘、第8連連長劉世勳、排長劉望吾皆不幸陣亡。此時日軍的損失更為巨大,在第7中隊全滅後,第6中隊長佐藤靜雄中尉也被打死,接替佐藤中尉指揮的井上史郎少尉率領殘部向中國軍隊陣地發起玉碎衝鋒後全滅。第5中隊彈藥全部打光,中隊長只能冒死從被打死的日軍屍體上拿取子彈。

抗戰中期少有之大捷

就在中日兩軍激戰於天寶山之際,接到求援電的日軍步兵第231聯隊餘部也開始了增援之路,只不過由於距離遙遠,以致增援部隊直到上午12時仍然只抵達在天寶山以南地區。就在增援日軍尋找目標時,第6師師長沈澄年為使第16團專心於圍殲戰中,命第18團迅速推進至天寶山以南,正巧與日軍增援部隊遭遇,雙方隨即展開激戰。

而天寶山谷底被圍的日軍死傷累累,尤其是第2大隊,被壓制在山谷底部動彈不得,為了取得掩護,日軍甚至使用戰死士兵的屍體搭起掩體躲避子彈。從中午12時起,第16團開始接連對包圍圈內的日軍發起進攻,但日軍拼死頑抗,且在不顧是否是己方士兵的情況下繼續實施無差別轟炸,以致接連5次進攻都告失敗。由於第16團炮兵攜帶炮彈有限,在下午1時許已經告罄,以致戰事被迫陷入僵持階段。至下午5時許,第16團在嘗試作出最後一次進攻失敗的情況下,朱元琮在經過請示師長沈澄年之後決定停止進攻,仍對日軍採取包圍態勢,等待第6師第17團和預4師方面抽調部隊增援。


正在殺敵的第6師重機槍手

濱田弘見中國軍隊停止攻勢,且得知援軍下午即將趕到,於是命令部隊固守待援,當日黃昏,前來增援的步兵第231聯隊主力趕到戰場,第16團也因進攻無力,撤出戰鬥。日軍援軍將浜田弘大佐率領的殘部收容撤走,天寶山戰鬥就此結束。

據步兵第16團戰後統計,天寶山戰鬥以傷亡167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日軍500餘人。繳獲山炮2門,機槍18挺,步槍80餘支,軍刀21把的戰果。事為第6戰區司令長官部知曉後,稱此戰為抗戰中期「少有之大捷」,更由第26集團軍總司令周碞為代表親往第16團犒勞,並對陣亡官兵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而具日軍步兵第232聯隊統計,則更讓人大跌眼鏡,參戰的700餘官兵中,戰死177人,負傷510人,合計死傷687人,無傷逃出包圍的僅有20餘人。其中參戰的第6中隊、第7中隊、聯隊炮中隊全滅。第2大隊下轄的四個中隊長非死即傷。日軍戰史《福山聯隊史》承認,步兵第232聯隊此戰已到了「全滅寸前」的地步。第6師的戰報甚至少寫了將近200人的戰果!僥倖逃出升天的232聯隊官兵無一不對這位紙上談兵的浜田大佐怨聲載道。不過此次慘敗並未影響浜田弘的仕途。此君在1944年1月轉調第29軍總務部長。1945年3月更是晉升陸軍少將。

縱觀天寶山一戰,中國軍隊投入兵力始終只有兩個營約600餘人,卻能把700餘日軍包圍一天動彈不得,開創了中國軍隊劣勢兵力包圍的先例。更是以傷亡167人的代價造成日軍死傷687人,成為了十四年抗戰中不可多得的戰例。這場日本陸大精英學生浜田弘和黃埔第8期的朱元琮的對決,最終暴露出這位不可一世的「精英」,面對實戰經驗豐富的黃埔畢業生,不過是一名紙上談兵的趙括罷了。


參考文獻:

《陸軍第6師步兵第16團戰鬥詳報》

《福山聯隊史》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 吳京昴_NN9381

相關焦點

  • 日軍步兵大佐軍官能指揮3800人的聯隊
    原本師團是日軍戰時最高的作戰編制,但在參與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大型戰役中,為便與統一指揮,於是,就有了軍甚至方面軍的作戰單位,由若干個師團所組成。其實,聯隊,是戰時日軍的一級作戰單位,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作戰單位,日本的軍旗,是由天皇親自授予的,陸軍中只有聯隊擁有軍旗,其他任何作戰單位,都沒有軍旗,從側面也印證了日軍聯隊在軍中的重要地位。
  • 抗戰時日軍為何一個聯隊能打中國一個師?日軍一個聯有多少人
    在抗日戰爭中,日軍最基本的作戰單位就是師團了,因為當年,日本的編制是根據德國的一個師的人數來編制的,但是師團又下轄聯隊,聯隊的指揮官就是聯隊長。在抗戰中,國軍司令部統計了1944年國軍與日軍的力量對比。
  • 兩個軍保衛一縣城,防守日軍一個聯隊,等發現日軍時縣城已遭屠城
    兩個軍保衛一縣城,防守日軍一個聯隊,等發現日軍時縣城已遭屠城。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中的一件奇恥大辱,堂堂兩個軍對付日軍的一個聯隊,結果沒見著日軍的面,縣城卻淪陷了,百姓慘遭殺害。抗日戰爭爆發後,安徽當時的省會安慶失陷,於是李宗仁就將安徽的省會遷到了立煌縣。
  • 薛嶽的萬家嶺大捷,國軍打的最好的戰役,全殲日軍師團,岡村寧次寫檢討
    這前僕後繼潮水一般的情景,在已 經精神恍惚的日軍士兵面前幾乎是一種可怕的幻覺,也徹底摧垮了日軍的最後意志。經一夜血戰,106師團的防禦陣地徹底崩潰。 激戰至10日晨,第66軍收復 萬家嶺、田步蘇,第4軍收復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爐蘇以東高地,第74軍收復張古山,第91師收復楊家山東北無名村,第142師收復楊家山北端高地。
  • 著名戰役:臺兒莊大捷湯恩伯真英雄!李宗仁昏饋誤國!
    當時第85軍僅一個旅,而且沒有重武器;主動攻擊日軍擁有重武器的二個精銳聯隊,無疑是自尋死路;而且還要分兵增援滕縣,迂迴鄒縣。此時川軍第二十二集團軍王銘章部的兵力都不足以固守滕縣縣城,日軍也已繞過縣城南下攻擊;第85軍在根本沒有完成集結情況下;繞到日軍側後發起攻擊是完全不可能的。     1938年3月16日晚,第89師第267旅到達臨城。
  • 萬家嶺大捷,抗戰唯一接近全殲日本整師團戰役,卻留下一大遺憾
    萬家嶺大捷與臺兒莊戰役、平型關大捷鼎足而三。 一、戰前部署 1938年7月26日,日軍第11軍佔領九江後,分兵三路攻取德安、南昌,繞襲長沙,切斷粵漢路,對武漢進行大包圍,意圖殲滅中國野戰軍。
  • 直擊平型關大捷老照片:沒有俘虜1名日軍,圖7是繳獲的重要戰利品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抗戰史上一個較為特別的戰役,1937年9月底,由時任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所指揮的八路軍,在平型關為配合由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成功阻擋了號稱「鋼軍」的板垣徵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的攻勢。
  • 以800士兵攻打日軍兩個聯隊,救出數千英軍,只有孫立人敢做
    根據這一協定,中國政府以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編成中國遠徵軍第一路,準備入緬援英,保衛滇緬公路的暢通。侵緬日軍於1942年1月19日輕取緬南戰略要地土瓦,1月31日攻佔緬甸第二大港毛淡棉,2月23日推進到錫唐河,3月8日佔領緬甸首都仰光。駐緬英軍接連敗退,倉皇要求中國遠徵軍入緬援助。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日軍兵分三路襲擊武漢,薛嶽奉命率領第一兵團在九江南側阻擊日軍,薛嶽下令部隊進駐廬山,依託山區地利阻擊岡村寧次的日本第十一軍。雙方在廬山地區激戰月餘,岡村寧次始終無法突破廬山防線,進攻武漢的時間也從八月底推遲到了九月初,但是始終無法達成目標。
  • 回眸二戰,日本的軍國之路,從日本陸軍步兵聯隊的創立開始
    回眸二戰,日本的軍國之路,從日本陸軍步兵聯隊的創立開始。讓我們現在回頭看一看近代史,在對我們整個民族造成傷害的帝國列強裡,以日本是最為殘暴,最為貪婪的,他們自明治維新以來實行了脫離亞洲靠近歐洲,富國強兵的基本國策,從此走上了窮兵黷武和侵略擴張的不歸路。日本陸軍從明治維新初期開始建立到整個太平洋戰爭結束,一共組建了數以百計的陸軍聯隊,我們今天就先說一下日本陸軍步兵聯隊的創立。
  • 九一八後首次大捷:日軍聯隊長竟被中國民團擊斃
    27日,由朝鮮軍抽調部隊組建混成第38旅團(旅團長依田四郎少將),轄步兵第73聯隊(缺第1大隊)、步兵第76聯隊、騎兵第27聯隊(缺第2中隊)、野炮兵第25聯隊第2大隊,共計約4000人從朝鮮羅南出發,渡過鴨綠江前往東北。
  • 仁安羌大捷背後的故事(上)
    你我曾經牽手走過.」這也是2013年1月13 日仁安羌大捷紀念碑在緬甸落成之時,主持人的一段朗誦詞,站在碑下,聽者無不動容,熱淚盈眶。仁安羌大捷紀念碑仁安羌大捷紀念碑是由中國遠徵軍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將軍之子劉偉民先生出資,在緬甸父輩曾經打仗的地方修建的。此紀念碑是為緬懷父輩們保家衛國,犧牲異域,長眠異國而修建的慰靈塔。碑名由原國名黨副主席蔣孝嚴先生題寫。
  • 二戰日軍「甲級師團」番號的出現,標誌著兵員素質和戰鬥力的下降
    1938年臺兒莊戰役期間,第五戰區李宗仁手下可以動用的中央軍(老湯的第20軍團)、雜牌軍不下20萬之眾,而在戰場上狼奔豕突的鬼子,只是第五和第十師團的各一個加強支隊(坂本和瀨谷),滿打滿算頂上一個常設師團的兵力,最終被殲滅的大約10000來人,對我方來說這已經確實算是「大捷」了。
  • 平型關大捷全殲1000多日軍,中國傷亡多少人?說出來都是血和淚!
    每當提到抗日戰爭,我們教科書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平型關大捷,它是指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15師於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關附近伏擊日本軍隊並取得抗日首勝的戰鬥。 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了6個多小時,敵人終未能衝破包圍,日軍第6兵站汽車隊和第21聯隊大行李隊遭到殲滅性打擊。因為敵人死不繳械,千餘日軍全部被擊斃,我軍傷亡也很嚴重。
  • ...名將羅卓英,打出「上高大捷」與「仁安羌大捷」,結局卻遠不如他人
    在第二次東徵軍中出任第一師炮兵連連長,此後憑藉其出色軍事才能屢建功勳,到1928年,僅用短短的三年時間便從一名連長晉升到了第18軍副軍長。之後又成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軍長、駐贛綏靖預備軍總指揮、粵漢鐵路警備司令、國民黨廣東省黨部特派員。隨後又在蔣介石發動的五次圍剿中,晉升為陸軍中將。
  • 民國最牛軍二代,率部全殲日軍一個聯隊,後來兒子回老家投資興業
    這一點,抗戰時期擔任遠徵軍新編第8軍軍長、第9集團軍副總司令的中將軍長何紹周便是典型的一例。何紹周,1902年出生於貴州興義泥凼鎮,其祖輩於清朝末期隨軍出鎮貴州,由行伍轉為經商兼事農耕,先後落點於黃草壩、捧乍,最後定居泥凼的風波灣。何紹周的父親何應祿並沒當什麼官,但是他的叔叔是赫赫有名的何應欽,蔣介石「黃埔創業」的金蘭兄弟,後來成為「二當家」。
  • 川軍抗戰最強將領,轉戰八省重創日軍,可他本人卻因妻妾成群而出名
    《亮劍》裡李雲龍有一句名言,「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充分說明了將領對於士兵所起到的帶頭作用,也就是說在戰場上,有什麼樣的將領也就有什麼樣的軍隊,所以楊森自己的川軍20軍和後來劃歸他指揮的第27集團軍都是有著非常強的戰鬥力。
  • 《亮劍》中,李雲龍的800人兵力,是如何頂住日軍一個聯隊的?
    其中,在李雲龍第一任妻子死後,為了替妻子報仇,李雲龍開始組織軍隊攻打平安縣城,其中有一個小故事是,李雲龍一個800人的兵力竟然抵擋了日軍一個聯隊的進攻,這在真實歷史上是可能存在的事情嗎?別急,下面聽小編細細分析給你聽。
  • 1942年仁安羌戰役800名勇士擊潰日軍第214聯隊解救盟軍7000人
    日軍第33師團,第55師團開始全面進行擴編,日軍第18師團,日軍第56師團,率先在緬甸登陸,而第33師團,第55師團則強行借道泰國,從另外一個方向殺入緬甸境內,特別注意的是日軍這四個師團已經針對海外作戰進行全面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