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戰役:臺兒莊大捷湯恩伯真英雄!李宗仁昏饋誤國!

2021-02-22 抗戰史記

國內關於臺兒莊戰役湯恩伯不出兵的謠言

   臺兒莊大捷是國人最耳熟詳的抗戰勝利,更因上世紀八十年代經典抗戰電影《血戰臺兒莊》而家喻戶曉。遺憾的是該片將臺兒莊大捷樹成桂系抗戰典範(實乃名不負實);卻將真正的英雄湯恩伯及國民黨中央軍抹黑成「貪生怕死」「見死不救」。

   本文將以最權威資料,講述最真實的臺兒莊戰役。為湯恩伯將軍及國民黨中央軍殉難將士正名。政治不能再左右歷史,歷史必須公正。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日本最權威的戰爭史研究機構)

1.  史料來源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

  《日本軍國主侵華資料長編-大本營陸軍部摘譯》(上)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徐州會戰史稿》第2章,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李宗仁致蔣介石電》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 》(上)

  《國民革命戰史第三部:抗日禦侮》第5卷

  中國歷史第二檔案館:《龐炳勳致蔣介石密電》

  張憲文:《抗日戰爭正面戰場》

  《鏖兵臺兒莊》,重慶出版社2008年,作者韓信夫。

   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內民國史專家

  中國臺灣中研院近史所/編印:《白崇禧先生訪問記錄》(上),1985年、

  中國臺灣中研院:《徐永昌先生函電言論集》,P65-67

   註:中國臺灣中研院全稱「國立中央研究院」,是中國臺灣最高學術研究機關;是兩岸研究抗戰史最權威機構之一。

   《李宗仁回憶錄》,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535頁。

蔣介石與韓復渠

2. 韓復榘逃跑,徐州危急

   1937年12月,侵華日軍攻陷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之後,將下一個進攻目標指向戰略重鎮徐州。對日軍的企圖,第5戰區總司令李宗仁於同月即制定了以"第3集團軍堅守濟南,爭取時間使戰區主力部隊集結於兗州地區,準備對日軍展開全線反攻。如兗州反攻失利,亦可利用在徐州地區構築的防禦工事以抗擊日軍"的作戰方針。

   但是負責黃河沿線防務的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為保存實力,接連違抗蔣介石命令;放棄山東省會濟南,泰安、濟寧等重要城市;致使日軍長驅之入,山東大部淪陷;導致整個戰局急轉直下。日軍第2軍趁勢提出直取徐州作戰計劃。慶幸的是,華北方面軍鑑於兵力不足;採取「不擴大」策略,拒絕了日軍第2軍進攻徐州的計劃。

   同時,為提振抗戰軍心民心;1938年1月,蔣介石將「逃跑」將軍韓復榘秘密逮捕;並處決。

抗日英雄-孫桐萱

3.濟寧、汶上反攻戰,成功誘敵深入

   為打破山東戰場僵局,以誘敵深入。1938年2月,在蔣介石命令下。魯軍第3集團軍孫桐萱部,川軍第22集團軍鄧錫候部(後調任,由孫震代任)發起濟寧、汶上反攻戰;雖未能收復濟寧、汶上,但有力打擊了山東日軍,改變了韓復榘不放一槍丟失濟南負面影響;極大鼓舞抗戰士氣。更重要的是,華北方面軍同意了第2軍進攻徐州的作戰計劃。達到了誘敵於徐州決戰的戰略目的。

   日軍號稱「鋼之師團」第5師團、精銳第10師團分別編組為坂本支隊(以第5師團主力第21旅團為基幹)和瀨谷支隊(以第10師團主力第33旅團為基幹),分別向臨沂、滕縣方向進擊;在會攻徐州。

日軍三八式75MM野炮

3.戰神張自忠首戰臨沂告捷

   1938年2月23日,第5師團長板垣徵四郎中將命令片野支隊「編入步兵第21旅團坂本少將指揮下,改為坂本支隊」,這使得坂本支隊總兵力達到3個步兵聯隊,1個野炮兵聯隊,1個山炮兵中隊和1個騎兵大隊,在加上劉桂堂偽軍一部,總兵力超過12000餘人。並配有戰車80餘輛,大炮30餘門,飛機10餘架。

   坂本支隊集中了第5師團精銳,特別是師團直屬機械化兵團全部壓上。兵強馬壯的坂本支隊繼迅速南下,3月5日攻陷臨沂以北20餘公裡之湯頭,白塔,尤家莊一線地區。

   鑑於臨沂守軍兵力單薄,李宗仁決定將取消張自忠第59軍與孫桐萱第3集團軍向濟寧反攻計劃。於1938年3月6日命令:張自忠第59軍,由滕縣附近緊急增援臨沂(原增援滕縣川軍第22集團軍)……擊破莒沂方面之敵,恢復莒沂兩縣而扼守之。同時派第5戰區參謀長徐祖詒赴臨沂督戰。守備臨沂的第3軍團司令龐炳勳回電錶示:「誓必……與敵周旋,決不放棄任務。」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張自忠

    1938年3月10日,日軍坂本支隊向臨沂發起猛攻。張自忠率第59軍於12日抵達臨沂北郊之沂河西岸。同日,徐祖詒以李宗仁名義下達命令:(1)第59軍以一部確佔石家屯一帶高地,向葛溝,白塔間分途側擊。牽制敵之增援。主力由船流至大小姜莊間渡河,向南旋迴。與第40軍(指龐炳勳第3軍團,下同)呼應,包圍殲滅敵之主力於相公莊,東莊屯,亭子頭以南地區。在高裡附近之陸戰隊暫歸指揮。

   (2)第40軍以主力由沂河東岸與第59軍呼應,包圍敵之主力殲滅之,在沂河西岸之一部渡河側擊尤家莊附近之敵。

   (3)兩岸作戰地境為十字路(臨河北方約20裡),範家墩,相公莊,張旺莊之線(線上屬第40軍)。

   (4)以上各部於13日晚準備完畢,14日拂曉開始攻擊。

抗日英雄-龐炳勳(後投降日本,與重慶保持秘密往來)

    1938年3月15日,第40軍又攻克東西沈莊,鄭家寨,黃家墩,柳行頭以南之線。並派騎兵從右翼向賈家莊,湯頭一帶迂迴包抄。同日,第180師攻佔亭子頭,日軍被迫向東,西水湖崖撤退;第38師再渡沂河終告成功,一舉佔領沙嶺。當天下午,日軍瘋狂反攻,步兵千餘人附戰車數輛由郭太平向第180師陣地猛衝,國軍官兵英勇阻擊;並派一部打擊敵側翼,日軍不支遂向左家官莊退去。與此同時,另一股日軍800餘人,炮10餘門,在飛機掩護下,由車莊,塔橋附近強渡沂河,並向茶葉山,李官城突擊,企圖截斷河東張自忠軍後路,第38師遂撤回沂河西岸迎擊。雙方陷入拉鋸戰。

    1938年3月16日,日軍坂本支隊主力4000餘人,炮20門由湯佛崖渡河,向張自忠將軍第59軍石家屯東南至大安子,崖頭,劉家湖,釣魚臺之線陣地發起反攻,敵機10餘架狂轟濫炸;黃維綱將軍第38師傷亡雖重,但仍拼死阻擊。

張自忠將軍親率第59軍馳援臨沂

   是日夜10時至17日凌晨5時,日軍主力向崖頭,劉家湖,茶葉山國軍陣地發起總攻,集中密集炮火猛烈轟擊,該三處據點很快被日軍攻入。張自忠急令第38師預備隊增援,奮力發起反擊;與敵肉搏多次;劉家湖失而復得4次,崖頭失而復得3次,茶葉山一度被敵佔領又旋即奪回,最終將日軍擊退,斃敵甚眾。張自忠將軍第59軍乘勝全線出擊,日軍抵擋不住,紛紛潰逃,殘敵在湯頭,白塔一線頑抗。

   同日,龐炳勳將軍第40軍也同日軍激戰一晝夜,先後克復柳行頭,尤家莊,傅家屯,甘屯,冠屯,東西水湖奎,東莊屯,大小張家寨子,沙嶺官莊等村鎮。日軍退守李家五湖,傅家池,草坡一線。

   蔣介石獲悉臨沂戰況後,致電李宗仁,龐炳勳,張自忠:「臨沂捷報頻傳,殊堪嘉慰。仍希督勵所部確切協同包圍敵人於戰場附近而殲滅之。如敵脫逸須跟蹤猛追,開作戰以來之殲敵新紀錄,振國軍之氣勢,有厚望焉。」

反攻臨沂的第59軍官兵

   1938年3月18日,張,龐兩軍從東,南,西三面夾擊湯頭,王疃,傅家池,草坡附近日軍,經過兩天激戰,先後攻克李家五湖,輦沂莊,車莊,前湖崖,日軍完全被擊潰,殘敵大部分向莒縣逃竄,一部仍固守湯頭待援。第一次臨沂保衛戰,張,龐兩軍共殲滅日軍3000餘人,還擊斃日軍第11聯隊長野裕一郎大佐,第3大隊長牟田中佐。日軍戰史記載:以載重汽車運回莒縣屍體約100餘車……屢次焚化屍體,其不及運回,就此掩埋者達七八百具」。國軍傷亡5000以上,僅第59軍就傷亡3482名。

桂系首領,時任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

4. 二戰臨沂張自忠替李宗仁背黑鍋

   正當張,龐兩軍全力圍殲湯頭日軍慘部之時,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繼臨河,滕縣保衛戰後,卻再出昏招;竟令:「第59軍(除留第112旅外)即調費縣,準備向泗水,滕縣轉用。」20日夜,第59軍主力全部西撤,22日凌晨急行軍抵達費縣附近;此時第59軍經過長途奔襲;已疲憊不堪!而在此之前,滕縣,臨河已告淪陷(3月17日)。日軍第5師團得以增援臨沂戰場,其先頭部隊3000餘人,會同湯頭之殘敵千餘人,向第40軍反攻。敵猛烈的炮火晝夜不停,龐軍孤軍力戰不支,亭子頭,東莊屯陣地均被突破,乃退至桃園,石埠嶺,黃山一線陣地死守。此時,龐炳勳將軍第40軍,兵力僅存2000餘人,臨沂再度告急!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黃維綱將軍(第59軍第三任軍長)

   為挽危局,1938年3月23日,蔣介石直接命令第59軍:「不必向泗水,滕縣分轉兵力,仍應協力第40軍迅速殲滅臨沂北方之敵,以競全功,而利大局為要。」24日晨,張自忠將軍又急率第59軍抵達臨沂附近,第59軍並在韋家屯,桃園一帶與日軍激戰。25日,為解龐軍團之圍,黃維綱第38師發揮夜戰優勢;以3個團夜襲桃園,三官廟,次日晨一舉克復桃園,並將三官廟之敵包圍。然而26日,日軍又以一部4000餘人由船流對岸渡過沂河西進;另一部約1個聯隊(3000餘人)也到達臨沂西北約15公裡的義堂集一線,準備強攻臨沂城。

浴血拼殺的國軍官兵

   張自忠將軍急派主力於城西北之王家岔河,八裡屯,小嶺,古城一線布防拒敵。龐軍則固守沂河東岸的九曲店,石埠嶺,黃山之線。此時第40軍僅剩千餘戰鬥兵員,基本喪失戰鬥力。於是,李宗仁急派繆澄流(又有史料稱繆徵流)第57軍王肇治第333旅(東北軍),湯恩伯第20軍團1個騎兵團(可能是第13軍)馳援臨沂。

   從1938年3月27日晨開始至29日晚,日軍向臨沂發起總攻;日機往復轟炸,大炮猛烈轟擊,並佔領了臨沂外圍許多村鎮。張自忠第59軍在傷亡2000餘人情況下,仍前僕後繼,奮勇拼殺。日軍亦蒙受重大傷亡,始終未能越過臨沂半步。

     這時,由於日軍在臺兒莊方向戰況危急。日軍第2軍命令:「第5師團救援第10師團瀨谷支隊。」 於是,第5師團長板垣徵四郎中將命令坂本支隊暫時中止攻擊沂州,調集主力救援瀨谷支隊;另率援軍支持臨沂方面攻勢,至此第二次臨沂保衛戰結束。

   1938年3月29日夜,日軍退守義堂集,艾山一線,僅留下步兵約2個大隊同國軍對峙,以待援軍。坂本親率4個步兵大隊,2個野炮兵大隊馳援臺兒莊。31日,板垣徵四郎則親率援軍到達湯頭,指揮作戰;雙方陷入對峙,但此時第59軍,第40軍傷亡殆盡;無力將敵驅逐出臨沂。

  註:電影《血戰臺兒莊》中,第一,二次臨沂保衛戰是板垣徵四朗親自指揮。實際是坂本少將指揮。第三次臨沂保衛戰才是板垣徵四朗親自指揮。

   臨沂保衛戰的勝利,使日軍精銳第5師團主力始終不能與津浦路北段孤軍深入的第10師團按預定計劃會合於臺兒莊,斬斷了華北日軍的左臂,從而使冒險突進臺兒莊的第10師團瀨谷支隊處於孤立無援的險境,為臺兒莊大捷奠定的基礎。

   令人遺憾的是,國軍方面由於情報錯誤;在加上李宗仁愚蠢的指揮,未能破壞坂本支隊主力脫離臨沂戰場,支援臺兒莊的行動。而此時第5戰區卻從臺兒莊抽調預備隊黃光華第139師火速增援臨沂,張自忠第59軍也於30日集中兵力向臨沂西北反攻;致使坂本支隊順利到達臺兒莊地區,並對湯恩伯第20軍側背攻擊,一度使湯軍團陷入反包圍的險境。而在圍殲滕,坂支隊時,卻無預備兵力可調;導致敵主力突圍而逃。戰後,黃光華將軍替李宗仁背黑鍋,被解職!

   蔣介石曾為此電斥張自忠:臨沂之敵得自由轉用於向城,蘭陵鎮方面,實該軍之恥,應連派有力部隊向向城之敵猛烈追擊。免致臺,嶧之敵已屆聚殲之時再行逸脫。事關抗戰前途甚巨,務希努力為要。」

   關於臨沂保衛戰戰果,存在斃傷敵3000,4000,5000三種說法。筆者經考證,第一次臨沂保衛戰即殲敵3000餘人,三次臨沂保衛戰,殲敵應在4000-5000人。

蔣介石親書輓聯:死重於泰山

5.李宗仁昏招惡果:臨城,滕縣淪陷,成就川軍忠魂

   臨沂激戰之時。1938年3月8日,日軍第2軍司令西尾壽造中將派參謀向第10師團長磯谷廉介中將傳達命令:應佔領滕縣附近及確保太平邑。磯谷遂即下達命令:以瀨谷支隊為基幹,向津浦線方面國軍發起攻勢;並攻佔滕縣及界附近地區。同時第2軍作戰計劃增派重藤千秋旅團支援瀨谷支隊。

  1938年3月13日,日軍第2軍又命令:第10師團擊滅大運河以北之敵,第5師團以第41,42聯隊一部佔領沂州後進入嶧縣附近,配合第10師團作戰。瀨谷支隊以第33旅團為基幹,總兵力為:步兵4個半大隊,3個野炮大隊,1個野戰重炮大隊,機槍1個大隊,裝甲車2個中隊以及工兵,汽車隊等;約萬餘人,指揮官瀨谷啟少將(第33旅團長)。

日軍野戰重炮

  此時負責臨河,滕縣防禦的川軍第22集團軍,雖兵力佔優;但武器裝備簡陋。更沒有重武器,僅有迫擊炮和輕武器;步槍以川造為主(比漢陽造還差),武器數量有限,彈藥又匱乏。

  1938年3月14日拂曉,瀨谷支隊在飛機,重炮的掩護下;兵分四路向界河攻擊。一部千餘人,由石牆攻陷川軍第124師王士俊部大小山,李寨陣地,從西路包圍界河。

   一部約二千餘人自香城出發,由龍山,普陽山向界河突擊;並包圍了川軍第127師陳離部龍山陣地。而界河正面日軍主力三千餘人攻佔了第122師王銘章黃家山陣地,並向界河發起猛攻。另一股日軍約千餘人,繞過龍山,由東面直接撲向滕縣。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急調,湯恩伯第20軍團增援滕縣。湯軍團下轄3個軍(第13軍,第52軍,第85軍),總兵力達7.2萬餘人;是國民黨中央軍精銳部隊。其第13軍是南口會戰的英雄部隊。

   1938年3月14日下午5點,在亳州的湯恩伯軍團首先接到了李宗仁的電報:「……調貴軍團八十五軍駐商丘之一整師,由火車輸送至滕縣附近作第二十二集團軍之總預備隊,望即出動為荷。」湯恩伯急忙電請蔣介石,希望明確該兵 團的具體調動。並指出應集中兵力出擊,分散兵力是兵家大忌;要求將第二十軍團全部調往徐州。

  當晚21點,蔣介石親自打電話給湯恩伯,肯定了湯恩伯的意見;但仍要求湯恩伯所部歸屬第5戰區李宗仁全權指揮,當晚即準備第八十五軍由商丘乘車經徐州向臨城輸送,務必於17日拂曉前到達臨城集結完畢。並要求湯恩伯立即出發前往徐州指揮。

浴血拼殺的國軍官兵

   鑑於川軍第22集團軍面對的危局,並以山東抗戰大局為重。1938年3月15日,蔣介石又電令湯恩伯:著湯軍團長親率王仲廉軍(第85軍)開臨城歸李長官(李宗仁)指揮,關麟徵軍(第52軍)開商丘,張軫第110師仍在蒙城待命。蔣介石萬萬沒想到,對李宗仁的遷就;卻釀成了臨河,滕縣兵敗!王銘章將軍壯烈殉國。

   湯恩伯親率第85軍第4師一個旅作為先鋒,當夜火車運往臨城;85軍主力則隨後跟進。然而意外的是,3月15日夜該部剛到達臨城;就在南沙河與日軍第10師團主力第63聯隊遭遇;同日,日軍瀨谷支隊連陷界河,龍山,並向滕縣北沙河第122師1個旅猛攻。與此同時,日軍一部已抵達滕縣東面之東沙河附近。第22集團軍代總司令孫震急令王銘章率部退守滕縣。然而此時滕縣守軍僅有第122師和第124軍所部共7個連千餘人;於是,王銘章急令第366旅由太平邑增援滕縣,但該旅在城頭村與數千日軍遭遇;被截成數段,以巨大的傷亡代價;才有一個營衝進滕縣城。

桂系首領-李宗仁

  1938年3月16日下午4時,李宗仁居然給湯恩伯軍團下達了不可思議的命令:戰區為擊攘沿津浦路南下之敵,從鐵道東側包圍該地,將該敵聚殲於鄒縣以南地區……第八十五軍除以一部直接支援第二十二集團軍鞏固滕縣城防之外,主力由鐵道以東地區向鄒縣迂迴攻擊敵人,到達鄒縣南方高地附近後相機向南與第二十二集團夾擊兩下店以南之敵……。當時第85軍僅一個旅,而且沒有重武器;主動攻擊日軍擁有重武器的二個精銳聯隊,無疑是自尋死路;而且還要分兵增援滕縣,迂迴鄒縣。此時川軍第二十二集團軍王銘章部的兵力都不足以固守滕縣縣城,日軍也已繞過縣城南下攻擊;第85軍在根本沒有完成集結情況下;繞到日軍側後發起攻擊是完全不可能的。   

  1938年3月16日晚,第89師第267旅到達臨城。旅長舒榮以一個團佔領臨城,另一個團開赴官橋佔領陣地,以掩護後續部隊在臨城集結。第二天湯恩伯按照李宗仁命令以集結完畢第四師迂迴至滕縣東方;滕縣城此時已告危急,湯恩伯仍未接到任何救援滕縣守軍的命令,只能按照李宗仁的命令向鄒縣迂迴。

   就在湯恩伯指揮第四師準備迂迴日軍瀨谷支隊側後時,瀨谷支隊主力卻趕到臨城北方的官橋;對剛剛到達的第267旅發起進攻,第533團很快支持不足。其第三營營長侯克壯烈殉國;湯恩伯急調防守臨城的第534團增援官橋,沒想到在路上又遭遇日軍裝甲部隊截擊;傷亡慘重,被迫退入城內。當天下午,剛剛卸車的八十九師其餘官兵在下車後立即投入保衛臨城的戰鬥。然而倉促之師,迅速被日軍擊潰;第530團二營長嚴以中壯烈殉國。3月17日晨,臨城失守。滕縣王銘章部,失去了最後的生機。

電影《血戰臺兒莊》翟俊傑版王銘章

電視劇《正者無敵》陳寶國版王銘章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回憶錄中及電影《血戰臺兒莊》,電視劇《正者無敵》及卻演繹成:湯恩伯不顧李宗仁命令;只象徵性派一支小部隊支援;一遇日軍攻擊就潰逃。坐看川軍王銘章部全軍覆沒,這完全是李宗仁以私怨而抹黑。事實是李宗仁從未命令湯軍團主力直接救援滕縣;而是繞過鄒縣,與川軍第22集團軍夾擊日軍;而實際上無論是湯軍團還是川軍第22集團軍都根本無法完成。而且湯接到第二個命令的16日,滕縣已近淪陷。

   李宗仁不顧戰局變化,依然要求湯恩伯軍團主力前去迂迴日軍,最終導致臨城、滕縣雙雙失守。這完全是甩鍋給湯恩伯!湯恩伯從未接到直接救援滕縣的命令;而孫震及王銘章,還接到了反攻的命令。這對於湯恩伯,孫震,王銘章都是根本不可能完成。

滕縣保衛戰油畫

  1938年3月16日晨,日軍步騎兵約五千餘人迫近滕縣東郊,以重炮8門和數架飛機向東關狂轟亂炸;川軍東郊工事被炸毀數處。同時,日軍步兵在坦克排斥下向城垣突擊。川軍官兵與敵血拼,擊退日軍多次進攻;但傷亡慘重。是日夜,王銘章將北沙河兩個營撤回,死守縣城。孫震急電軍委會和第5戰區長官部,要求湯軍團速解滕縣之圍;但湯軍團卻正在執行李宗仁迂迴鄒縣的命令,準備與孫震部一起夾擊的命令。實際上孫震根本無力反攻,只得電令王銘章:集結殘部,勉力殺敵,城存與城,城亡與亡。

  1938年3月17日凌晨,日軍又增派重炮8門,裝甲車數十輛,分由城東,城南同時發 起總攻。瞬間,炮彈密如雨點;東城牆被轟毀數處,南城牆被炸出近兩丈寬缺口,城廂民房被炮火徹底擊毀。王銘章親率敢死隊拼死堵擊日軍。當天中午時分,王銘章致電孫震:獨坐山方面,本日已無友軍槍聲(指湯恩伯部),想系被阻止。目前敵用野炮,飛機從晨至午,不斷猛擊,城牆缺口數處,敵步兵屢登城垣,均被擊退。決心以死力拒守,以報國家,以報知遇。

日軍攻陷滕縣

  同日下午,南城牆被日軍炮火徹底轟塌,在飛機,大炮掩護下,日軍衝入城市十多次;均被川軍官兵擊退。但是很快,日軍集中所有炮火猛轟;川軍守軍傷亡殆盡。數百日軍乘機佔領了西,南兩門,並憑高射擊。川軍同日軍展開巷戰,戰鬥中第41軍代軍長兼第122師長王銘章將軍在西城血戰中,腰部中彈;但仍持槍擊斃日兵3名,最後傷重壯烈殉國。第122師參謀長趙渭濱,第124師參謀長鄒紹孟,團長王麟等以身殉國。旅長呂康,王志遠等身負重傷,率慘部仍力拼日軍。

  註:電影《血戰臺兒莊》,電視劇《正者無敵》演繹成王銘章將軍是自殺殉國;實為傷重殉國;這點電視劇《壯士出川》較為真實。至於某些自媒體號泡製,王銘章帶小老婆逃跑被日軍擊斃;完全是歷史虛無主義者胡說八道。

  1938年3月18日,滕縣終告陷落;川軍僅第124師副師長稅梯青率數百人由北門成功突圍。滕縣保衛戰川軍官兵血戰四天,二千餘川軍子弟壯烈殉國;他們用生命打出了川軍不怕死的威名。為國軍臺兒莊及運河南線部署贏得了寶貴時間,為臺兒莊大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電影《血戰臺兒莊》蔣介石親自祭奠王銘章

  戰後國民政府追贈王銘章將軍為陸軍上將;王將軍靈樞經武漢、重慶、成都運回其家鄉新都,沿途各地紛紛隆重舉行悼念、祭奠儀式。

  註:長期以來,官媒及部分史學家和影視劇將滕縣保衛戰演繹成血戰7天,全員殉國。實際打了4天,有數百名川軍官兵成功突圍;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鬥到最後一刻。

  另外,日軍戰史記載甚少;評價也不高。傷亡只有數百人。但王銘章將軍及二千多川軍烈士以身許國;為臺兒莊戰役爭取了寶貴時間,足以彪柄史冊。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鄭洞國將軍

5.臺兒莊戰役打響

    臨城,滕縣淪陷第二天。即1938年3月18日,日軍瀨谷支隊不等坂本支隊。兵分兩路,一路直撲韓莊,另一路向棗臺支線挺進。日軍恃其大炮,飛機和機械化部隊協同威力,很快攻陷棗莊,韓莊和嶧縣。防守嶧縣的第85軍第4師陳大慶部1個團傷亡慘重,團長殉國。

    韓莊淪陷後,日軍先鋒四五百人,坦克10餘輛;企圖渡過運河,直搗徐州,幸虧湯軍團關麟徵第52軍第2師鄭洞國部已在韓莊附近運河南岸駐防,一舉擊退渡河日軍。日軍主力被迫改變進攻方向,沿棗臺支線向臺兒莊挺進。日軍一頭鑽進國軍在臺兒莊一線包圍圈。

孫連仲,田鎮南將軍視察臺兒莊

6.國軍作戰計劃

   臺兒莊位於徐州東北30公裡的大運河北岸,在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軍如攻下臺兒莊,既可沿鐵路西進攻取徐州,又可北上臨沂以策應板垣第五師團坂本支隊,斷張自忠、龐炳勳部後路。

   1938年3月20日,第10師團長磯谷廉介中將命令瀨谷支隊「須確保韓莊,臺兒莊運河一線,並警備臨城,嶧縣,同時應以儘可能多的兵力向沂州方面突進,協助第5師團戰鬥」。21日,瀨谷支隊主力開始在嶧縣附近集結,準備進攻臺兒莊。

   孫連仲第2集團軍(轄4個師又1個獨立旅)已由鄭州,洛陽趕達運河南岸,接替了關麟徵第52軍防務。使該軍得以渡河北上。另外,該集團軍第30軍第31師池峰城部附炮兵1個營也先期趕赴臺兒莊布防。湯恩伯第20軍團,得以集結主力於嶧縣東面之蘭陵,向城地區。

臺兒莊大捷最大功臣湯恩伯

   第5戰區作戰計劃:戰區以收復魯中廣大地域之目的,以一部在運河之線取攻勢防禦態勢。以主力由嶧縣東南方及東北方山地側擊南下之敵,聚殲於臨棗支路與韓莊運河間地區。

各部隊的部署及任務是:

(1)湯軍團新配屬第31師應集主力於嶧縣東側及棗莊西北方焦山頭附近一帶山地,於3月20日拂曉全線開始攻擊,務先擊破嶧棗之敵,向臨城、沙溝兩地附近側擊,壓迫敵於微山湖東岸而殲滅之。

(2)孫集團新配屬第110師(欠第31師)應以一部在侯新閘以西運河南岸防禦,待機渡河北進,主力控置於賈汪附近及荊山茅村鎮間。

(3)張軍(欠1旅)在費縣集結整頓後,乘虛向滕縣南北地區與由南陽鎮附近渡河之第3集團部隊呼應,截擊南下或北退之敵,對泗水方面自行警戒。

(4)第3集團軍(欠第51軍)應超越濟寧南北地區,再向兗州鄒縣間及界河官橋間,與張軍及臨城以南之攻擊部隊呼應,襲擊敵之側背,並阻止敵之增援或截敵歸路。

中國抗戰領袖-蔣介石

   次日,蔣介石對這一作戰計劃及部署作了修改:(1)湯軍團進出運河後以約兩師對嶧縣方面佯攻,以三師由嶧縣以東梯次迂迴,求滕縣以南亙嶧縣間敵之側背攻擊之。

(2)張軫第110師及獨44旅歸孫仿魯(指孫連仲第2集團軍)指揮守備運河。

(3)孫仿魯部兩師集結徐州待機。

(4)張自忠軍除以主力仍須與龐軍團相協力肅清臨沂當面殘敵外,以約3至4團經泗水進出曲阜方面牽制敵人。

  註:蔣介石該命令很清楚,第一次臨沂保衛戰張自忠與龐炳勳兩軍應全殲湯頭千餘慘敵後。在分3-4團兵力,進出曲阜方面牽制敵人。而不是李宗仁所電第59軍放下湯頭千餘日軍,全部出擊泗水,滕縣。李宗仁很可能私改蔣命令。

(5)孫曹(指孫震將軍第22集團軍,曹福林將軍第3集團軍)出擊部隊除以主力向鄒縣、兩下店間地區挺進外,另以兩團由汶上方面向肥城、大汶口挺進遊擊。但由於部隊集結方面的原因,攻擊行動推遲到3月24日。

日軍冒進臺兒莊

7.血戰臺兒莊

   瀨谷啟獲悉了國軍的作戰意圖,決定提前發動進攻。1938年3月23日,嶧縣瀨谷支隊先頭部隊千餘人,在重炮10門、坦克8輛的掩護下,向臺兒莊發起首輪進攻;很快被池峰城將軍第31師與黃樵松將軍第27師一部擊潰,殘敵300餘人竄至北洛固守。翌日,瀨谷支隊主力2000餘人在飛機、重炮和戰車的掩護下,又向臺兒莊發動第二輪進攻;另派出由步兵第10聯隊主力組成的沂州 支隊(支隊長赤柴八重藏大佐)向臨沂方向前進,策應第5師團作戰。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池峰城(1949年參加北平起義;因「歷史遺留問題」被囚禁。1953年在獄中含冤而死!1983年平反!)

    臺兒莊方向敵一部突入莊內,國軍第31師以一旅在莊內展開巷戰,另以一團由南洛側擊,終將日軍擊潰;並收復劉家湖。當天下午,日軍再由北洛攻擊,其炮火將臺兒莊北門轟塌;日軍敢死隊300人衝入莊內,被國軍第31師反擊全殲。

    湯第20軍團遵照李宗仁命令,渡過運河在嶧縣東北之蘭陵、向城一帶集結、迂迴;準備於3月25黎明,攻擊棗、嶧之日軍,將其壓迫至微山湖畔殲滅之。關麟徵將軍第52軍在棗莊東南之郭裡集附近,將日軍沂州支隊包圍擊破,粉碎了日軍策應坂本支隊的企圖。同日,王仲廉將軍第85軍向棗莊之敵發動攻擊,並於次日攻入城西,焚燒敵戰車8輛;日軍約1個聯隊據棗莊中興煤礦公司大樓頑抗。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王仲廉將軍(湯恩伯手下頭號悍將)

   同時臺兒莊方面,日軍炮火轟毀臺兒莊北門及西北門寨牆,敵200餘人突入莊內之碉樓固守。面對湯軍團的進攻,瀨谷支隊「擔心沂州支隊方面的形勢」,因而「企圖用攻臺兒莊的現有兵力監視敵人,用炮兵壓住敵人,以主力與郭裡集附近之敵進行決戰。」於是,又向沂州支隊增援了1個半大隊的兵力。同時,亦向臺兒莊方面派譴2個步兵中隊,並補充了重炮,坦克和彈藥,使進攻臺兒莊日軍達到2個大隊約3000餘人,由第63聯隊長福榮真平指揮。26日,磯谷廉介師團長電令瀨谷支隊對臺兒莊採取「果敢的攻勢」。

   而臺兒莊方面;戰至1938年3月26日,蔣介石急調中國野戰重炮團及戰車防禦炮營,鐵甲車1個中隊先後開到臺兒莊,孫連仲第2集團軍火力大大加強。孫連仲擬於27日對臺兒莊方面日軍實施反攻;以第27師由上村,線樓之線向北洛,劉家湖之敵突擊,第31師守臺兒莊北站原陣地,並以主力乘機由左翼出擊,第44旅由胡魯溝,吳坡之襲敵背後,以切斷日軍退路。

PaK37毫米戰防炮

   1938年3月27日,日軍在9輛戰車的掩護下,猛攻臺兒莊,突破北門,佔領東北角。池峰城將軍第31師感恩奮勇反擊,陷入苦戰;中國戰車防禦炮營發揮巨大威力,擊毀日軍戰車6輛。並非電影《血戰臺兒莊》,西北軍第2集團軍靠大刀,步槍,輕重機槍,手榴彈抵抗日軍飛機,大炮,坦克。蔣介石派出了最精銳的炮兵,坦克部隊。

日軍重炮部隊

   同時,日軍仍繼續增強臺兒莊方向的兵力,至28日攻堅總兵力已達2個步兵大隊,1個獨立機槍大隊,2個炮兵大隊,2個戰車中隊等,約4000餘人。當天,日軍展開猛烈攻勢,臺兒莊車站,煤廠幾乎被炸成一片廢墟。當晚,日軍又攻佔了西北角;並聯合該處頑抗之敵向國軍突擊;但遭到第2集團軍炮擊,並經池峰城第31師一部反擊,戰至深夜,將入侵之敵大部消滅,其一部退守大廟。池峰城將軍第31師亦死傷500餘人。

國軍官兵血戰臺兒莊

8.湯恩伯逆轉戰局

   鑑於臺兒莊方面戰況緊急,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於1938年3月27日命令湯恩伯第20軍團「即放棄嶧縣、棗莊之攻擊計劃,以一部監視當面之敵,主力向南轉進,先殲滅臺兒莊之敵」。29日又命令「八五軍三十日應對嶧縣之敵佯攻,以牽制該敵南下;五二軍三十日應速向泥溝、北洛前進,……以一部向南洛協助第二集團軍解決臺兒莊附近之敵」。

   湯恩伯立即命令所部放棄圍殲棗莊、嶧縣之敵,關麟徵將軍第52軍由太平山、傅山、青山一帶南進,協同孫連仲部夾擊臺兒莊附近之敵;王仲廉將軍第85軍主力則集結在神山一帶,並留一部佔領卓山、黃山、馬山一帶高地掩護第52軍側背。

臺兒莊戰役敢死隊長仵德厚

   而臺兒莊方面,1938年3月29日戰事到達白熱化。池峰城將軍第31師對莊內日軍實行反攻,第3營營長仵德厚親率72人的敢死隊,在迫擊炮掩護下,攻克文昌閣;將盤踞的日軍全殲,並堅守了三天,有力的影響了整個戰局(戰後敢死隊僅倖存3人)。黃樵松將軍第27師則對臺兒莊北面之日軍實施反擊,攻克了邵莊、園上、孟莊,擊毀敵坦克2輛。張金照將軍第30師向南洛、三裡莊挺進,截斷日軍後路,並給予日軍增援部隊重創。

抗日英雄-康法如將軍(1950年鎮反中慘遭錯殺,至今未平反)

   1938年3月30日晨,瀨谷啟急令沂州支隊(以赤柴第10聯隊2個半步兵大隊,1個炮兵大隊為基幹)馳援臺兒莊,並親赴前線督戰。日軍迅速發起反攻;一舉奪取臺兒莊東半部。第31師副師長康法如將軍親率敢死隊向西北角日軍反攻,與敵肉搏數小時;國軍第31師陣亡300餘,敵仍據東南半部、西北角頑抗。國軍第27師亦被迫撤至運河南岸;在莊內與第31師相持。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孫連仲

    日軍企圖從頓莊閘附近渡河,由西邊包抄臺兒莊,遭到馮安邦將軍第42軍頑強阻擊;被成功擊退。由於第31師傷亡太重,師長池峰城向孫連仲請示撤退;孫連仲對池峰城大聲喊道:"傳我的命令,當兵的打光了,軍官們填進去,大家都填完了,老子就來填!"。池峰城見話說到這個地步,也就不再請求突圍,他掛掉電話,重新整理已經灰塵遍身的軍服,帶著師部參謀人員全部投入到這"最後一戰"中。

   同時,第5戰區於30日晨再令湯恩伯軍團協助孫連仲第2集團軍作戰:第85軍30日應對嶧縣之敵佯攻,以牽制該方面之敵南下;第52軍30日應速向泥溝,北洛前進,到達該地後,以一部向南洛協助第2集團軍解決臺兒莊附近之敵,以主力極力破壞鐵路,公路,斬斷嶧縣與臺兒莊之聯絡,並與第85軍協同阻止嶧縣南下之敵。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關麟徵(綽號關鐵拳)

   湯軍團奉令出擊。1938年3月30日晚,關麟徵第52軍抵達臺兒莊外圍;並迅速佔領臺兒莊以北林莊,並猛攻日軍側背;日軍腹背受敵,將進攻臺兒莊正面的部分兵力轉至東側,猛攻關麟徵第52軍,雙方激戰一晝夜。戰至31日下午,關麟徵第52軍已克復蘭城店、小集、獐山、天柱山;其主力迫近南洛、北洛,將瀨谷支隊徹底包圍。

抗戰最美逆行者-國軍

9.臺兒莊大捷輝煌與遺憾

   1938年3月31日,李宗仁電令第2集團軍協同第52軍:「擊破當面之敵,將敵向嶧縣壓迫」;又電令湯軍團「以關軍與孫連仲聯繫,向嶧縣前進,王軍(指王仲廉將軍第85軍)主力向棗莊,嶧縣壓迫,並適時進出於棗莊北方山地,斷敵北竄」。並電稱「此決戰為我整個國家民族生死關頭,不使一個漏網為要」。然而,恰恰是李宗仁錯誤命令,造成臺兒莊大捷未競全功。

臺兒莊首功英雄-湯恩伯

   正當孫、湯兩軍準備發動攻勢圍殲瀨谷支隊時,由臨沂轉來的坂本支隊主力(脫離臨沂戰場4個步兵大隊,2個野炮大隊)於1938年4月1日從愛曲、向城方面進入蘭陵鎮,從東面側擊關麟徵將軍第52軍。此時湯恩伯再繼續執行李宗仁圍殲日軍瀨谷支隊命令,勢必將使湯第20軍團陷入日軍反包圍;不僅不能支援孫連仲,反而將陷整個臺兒莊戰局為危險境地。湯恩伯吸取了臨城慘敗的教訓,果斷根據戰場實際情況:違抗李宗仁命令,採取迂迴戰術,先集中主力擊潰坂本支隊後;在圍殲臺兒莊之敵!

   註:電影《血戰臺兒莊》,電視劇《正者無敵》及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回憶中卻演繹和講述成,李宗仁多次急電嚴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南下,夾擊敵軍;然而湯軍團仍逡巡不進。以至李宗仁最後電告湯軍團長,如再不聽軍令, 致誤戎機, 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並向蔣介石告狀,湯恩伯才全師南下。這完全是顛倒黑白,造謠抹黑;如非湯恩伯將軍果斷抗命,就沒有臺兒莊大捷。

   第52軍放棄攻擊臺兒莊之敵,一部在作字溝阻敵;主力則由作字溝迂迴攻擊坂本支隊側背。4月2日,坂本支隊急於解瀨谷之圍,乃留1000餘人在洪山鎮附近抵抗;其主力拼死向臺兒莊右翼突進,由於湯軍團布置倉促;兵力分散,未能阻止坂本支隊衝破國軍包圍圈。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黃樵松將軍

    而臺兒莊方面第2集團軍再度陷入苦戰,1938年4月1日夜,黃樵松將軍第27師800餘勇士攀登寨牆突入東北角,夜襲日軍得手;敵倉皇失措,被擊斃甚眾。國軍一舉佔領東北隅及東門以北幾座碉樓。4月2日夜,池峰城將軍第31師250人組成奮勇隊突入莊西北角進行夜襲;日軍倉促應戰,被斃斬甚多,國軍奪回西北角。

電影《血戰臺兒莊》經典鏡頭

   雙方在莊內展開激烈爭奪,但由於日軍坂本支隊一部突入臺兒莊,第2集團軍傷亡已達7000餘人,臺兒莊四分之三又落入敵手。據日軍步兵第10聯隊「戰情詳報」中對第27師官兵「決死勇戰氣概」的記載:「支那軍第27師……憑藉散兵壕,全部守兵頑強抵抗直到最後。宜哉,此敵於此狹窄的散兵壕內,重疊相忱,力戰而死之狀,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將為之感嘆。曾使翻譯勸其投降,應者絕無。屍山血海,非獨我軍所特有」。

   註:此記載來源於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電影《血戰臺兒莊》中,有該記載講述。但指的是第27師,非第31師。

魯軍抗日英雄-曹福林將軍

  此時,魯軍第3集團軍曹福林(韓復榘舊部)第55軍也渡過微山湖,由南陽橋一帶越過運河,收復兩下店、界河,將日軍後援切斷。國軍參戰各部已將瀨谷支隊,坂本支隊約5個步兵聯隊,3個炮兵聯隊包圍於滕,臨,棗,嶧,臺地區。

  第五戰區決定迅速圍殲瀨谷支隊和坂本支隊。1938年4月2日下達總攻擊令,其部署是:(1)湯第20軍團以一部消滅洪山鎮北方之敵,主力於3日向臺兒莊附近之敵左側背攻擊,逐次向左迂迴,務在臺兒莊左側地區將敵捕捉殲滅。(2)孫第2集團軍右翼與第20軍團聯繫,於3日全線反攻,消滅臺兒莊附近之敵。(3)第3集團軍曹福林指揮所部第55軍,張測民支隊5個團及遊擊總指揮李明揚所部,為堵擊兵團,迅速南下,向棗莊、臨城合圍。

抗日英雄-羅芳珪

   1938年4月3日,國軍參戰各部發動總攻。國軍第52軍於4日肅清蘭陵、洪山鎮坂本支隊一部,5日南下,抵達臺兒莊東北10公裡的底閣、腰裹徐一線,向日軍發動猛攻。國軍第85軍,於4月3日由大良壁東進,4日於陳瓦房附近重創坂本支隊,5日追擊該股日軍至臺兒莊東北15公裡之潭莊附近;在戰鬥中抗戰四大名團之一第529團長羅芳珪,在率部攻擊大顧珊據點時壯烈殉國。

   周巖將軍第75軍於3日由岔河鎮擊敗肖莊之敵,5日向臺兒莊東7公裡東莊攻擊。日軍為挽回敗局,以大炮數十門,戰車數十輛,向周、王兩軍陣地猛轟。國軍官兵浴血奮戰,終突入臺兒莊正面之張樓,從腹背打擊,日軍頓時陣腳大亂。

抗日英雄-張金照將軍

抗日英雄-張軫將軍

     在臺兒莊方面,池峰城第31師官兵展開巷戰,用大刀奮勇砍殺敵軍,逐段肅清莊內之敵。第30、第27師又攻過運河,張軫將軍第110師則渡河奪回黃村、趙村,一部由萬裡閘北進,向獐山出擊,試圖斷敵退路。6日,第30師攻克南洛,第27師向臺兒莊以東反攻日軍,日軍傷亡慘重,向西北退去。瀨谷支隊終因力戰不支,竟不顧磯谷廉介堅守命令;連夜脫離戰場,向嶧縣潰逃。7日,坂本支隊餘部仍在莊內頑抗,但在國軍夾擊下,已傷亡慘重,加以後援被切斷,當夜突出臺兒莊向北潰敗。遺憾的是原作為戰役預備隊的第139師黃光華部,卻被拉到臨沂與板垣師團一部相峙。造成兵力不足,無力圍殲潰逃的滕,坂兩支隊。

    潰敗的日軍沿臺棗支線退至嶧縣、郭裡集、棗莊附近。因曹福林部已到達臨、棗北側地區,切斷了津浦路,敵乃憑藉嶧、棗附近的有利地形,固守待援。

電影《血戰臺兒莊》劇照(可惜李宗仁成英雄,湯恩伯被黑)

    臺兒莊戰役前後近20天,日軍恃其武器裝備優勢,炮火猛烈,不斷向臺兒莊及其附近地區進攻。國軍由於採取了陣地戰的守勢與運動戰的攻勢相結合的正確戰略戰術,即以第2集團軍正面牽制,湯軍團迂迴攻擊的方針,依靠步槍,大刀,手榴彈,機關槍和少量重武器,以傷亡2萬餘人代價,擊潰了日軍甲種精銳第5,第10師團主力約20000餘人進攻,斃傷日寇1萬餘人(含臨河,滕縣保衛戰,臨沂保衛戰戰果),不計臨,滕保衛戰,臨沂保衛戰,臺兒莊殲敵數應為六七千人;擊毀戰車10餘輛,野重炮10餘門。取得了抗戰以來中國軍事上的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遺憾的是,李宗仁在臨河,滕縣保衛戰,臨沂保衛戰和臺兒莊戰役三次錯誤的指揮,導致未能全殲瀨谷,坂本支隊。

桂系打仗不行,宣傳在行!

10.臺兒莊真正功臣

   毫無疑問,臺兒莊大捷的制勝關鍵是湯恩伯與孫連仲的「裡應外合」,正如歷史學者韓信夫所言「沒有孫集團軍在臺兒莊堅持陣地戰,便沒有臺兒莊的勝利;同樣,沒有湯軍團在臺兒莊側背的運動戰,也不可能有臺兒莊的勝利。他們在臺兒莊戰役中一守一攻,相輔相成。」

   反觀李宗仁所屬的桂軍,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廖磊的第21集團軍(含桂系最精銳鋼7軍,第48軍)坐擁二十餘萬大軍,一直「窩」在津浦線南段一帶,長期「防備、監視」日軍救援部隊;在臺兒莊反攻的大好形勢下,卻不趁勝派一兵一卒殺敵,坐看湯恩伯,孫連仲部浴血拼殺。反觀于學忠第51軍,雖屬東北軍;但連接在淮河北岸,蘭陵鎮小勝日軍,給予臺兒莊一定支持。

蔣介石與愛將湯恩伯

   戰後論功行賞也印證這一事實,湯恩伯及部下第85軍軍長王仲廉、第52軍第2師第11團團長陳林達及孫連仲、馮安邦等被授予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其他參戰將領,被授予四等寶鼎勳章、陸海空軍甲種一等勳章等,被授勳者無一人出自桂軍。湯恩伯第20師團論功排第一;其次為孫連仲西北軍第2集團軍;桂軍自是寸功未得。顯然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桂軍既非主力;也無功勞。

  同屬桂系領袖之白崇禧,晚年在臺灣接受中研院訪談,曾明確言及:「湯恩伯司令用兵適宜,當敵攻擊臺兒莊之際,迅速抽調進攻嶧縣而逞膠著狀態之兵力,反包圍臺兒莊之敵人與孫連仲部相呼應,同時,並調關麟徵、周碞二部擊破敵人由臨沂派來解圍臺兒莊之沂州支隊,於任務完成後,仍回師臺兒莊,此為其用兵靈活、合適之處。」

相關焦點

  • 臺兒莊戰役:李宗仁的口袋陣如此明顯,為何瀨谷旅團還是往裡面鑽
    徐州會戰歷時近三個月,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滕縣保衛戰、臨沂戰役、臺兒莊大捷等戰役。本期圖解戰爭史就來講述臺兒莊戰役。福榮聯隊突入臺兒莊3月29日,李宗仁令張金照第30師救援臺兒莊的31師,同時蔣介石親自下命令,讓湯恩伯軍團側擊瀨谷支隊之赤柴聯隊,阻止其與進攻臺兒莊的福榮聯隊會合。
  • 鮮為人知的臺兒莊戰役真相
    李宗仁重宣傳,聲名遠播;湯恩伯部英勇作戰,不聽命令反受責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終戰詔書」,八年抗戰終於勝利結束。但抗戰史的遮蔽與還原,卻才剛剛開始,且迄今未能完成--如作為中國首次對日大捷,關於臺兒莊戰役的誤讀就很多。最典型者,莫若李宗仁因此戰聲名遠揚,而另一位主要指揮官湯恩伯,雖功勳卓著,卻飽受指責。
  • 被遺忘的史實:鮮為人知的臺兒莊戰役真相
    本集著重描述了臺兒莊戰役中57死士震撼人心的犧牲精神,正是他們的浴血沙場才使一個民族重獲尊嚴。那麼在臺兒莊戰役中還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呢?李宗仁重宣傳,聲名遠播;湯恩伯部英勇作戰,不聽命令反受責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終戰詔書」,八年抗戰終於勝利結束。但抗戰史的遮蔽與還原,卻才剛剛開始,且迄今未能完成--如作為中國首次對日大捷,關於臺兒莊戰役的誤讀就很多。
  • 揭秘臺兒莊大捷的抗戰史,戰役的結局有著怎樣的意義?
    2010年12月1日出版《血戰臺兒莊》本書描述的是1938年春,日本侵略軍調集大量部隊擁向了津浦路和隴海路的樞紐、中國南北交通的中心之一徐州。還有電視劇《臺兒莊保衛戰》等都講述了這段抗戰史,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這段歷史。臺兒莊大捷,又稱臺兒莊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臺兒莊。
  • 李宗仁一直催促湯恩伯南下,不是沒有道理,後期作用太大了!
    湯恩伯的部隊,來到徐州之後,最開始的任務是阻擊棗莊附近的日軍。但是在這期間,李宗仁一直發電報催促湯恩伯,率軍南下,但是老湯並沒有執行命令。後來兩邊的通訊一度中斷,通訊恢復之後,李宗仁再次電報湯恩伯,讓其率領主力軍團必須迅速南下,如貽誤戰機,按韓復榘前例問罪。緊跟其後,李宗仁又給蔣介石發出了一份電報,說指揮不動湯恩伯。
  • 湯恩伯是怎樣的一個人,日軍稱他為名將,而民眾卻說他是一害
    在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成為這場戰役中的中流砥柱,先後與日寇進行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還有長沙等大型會戰。在這些戰鬥中,國軍軍事集團也湧現出一批,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將領,而這些國軍將領也被世人稱之為抗日名將,抗日英雄。
  • 臺兒莊戰役國民黨是怎麼勝利的它是一場影響了所有人的戰役
    歷史上有這樣一場戰役,周恩來曾評價它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它的意義卻在影響戰鬥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這場戰役就是臺兒莊戰役,它是怎樣一場影響了所有人的戰役?
  • 父親血戰臺兒莊
    臺兒莊戰役,就是徐州戰役中的重要戰役。  臺兒莊,是山東南部嶧縣境內的一個小鎮。它位於臺棗支線和臺濰公路的交叉點上,北接津浦路,南連隴海路,西南距徐州約50公裡,是徐州的門戶。臺濰公路在此起點,大運河繞莊而過,水陸交通兩便,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1986年《血戰臺兒莊》創2.7億票房紀錄,最貼近史實的巨製
    鎮守臨沂龐炳勳集團軍頑強抵抗,臺兒莊會戰正式打響。張自忠的第59軍在李宗仁的命令下發兵增援龐炳勳部,與其形成前後夾擊之勢,使日軍腹背受敵,終於保住了臨沂。拿下滕縣之後,日軍主力便全力進攻徐州,首站便是臺兒莊。李宗仁也拿定主意要在臺兒莊與日軍決一死戰。於是向手下張自忠、孫連仲和湯恩伯三路兵馬下達了準備應戰的命令。
  • 1986年《血戰臺兒莊》創2.7億票房紀錄,最貼近史實的巨製
    拿下滕縣之後,日軍主力便全力進攻徐州,首站便是臺兒莊。李宗仁也拿定主意要在臺兒莊與日軍決一死戰。於是向手下張自忠、孫連仲和湯恩伯三路兵馬下達了準備應戰的命令。李宗仁令湯恩伯率部隊從日軍的側後方進行包抄,與臺兒莊上的守軍相配合將日軍包圍,終於一舉拿下日軍磯谷師團,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
  • 《血戰臺兒莊》掀起國民革命軍抗擊日寇的銀幕新篇章
    陳敦德向楊光遠說起了拍攝這部電影的歷史淵源,1965年的某一天,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設宴迎接李宗仁從海外歸來。宴會期間,熱愛電影事業的周總理給電影界知名人士敬酒時,對時任北京電影學院院長成蔭說道:「成蔭同志,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他有兩件事今後可以拍成電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揮國民黨軍在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大捷,一個就是今天李先生歸根。」
  • 《血戰臺兒莊》怎樣拍成的?蔣經國:沒抹黑我父親
    臺兒莊大捷是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抗戰、平型關戰役等作戰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戰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徵、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
  • 李鎮西:臺兒莊遐想
    「臺兒莊大捷」。其實,臺兒莊古城已經在那場戰役中被炮火化為廢墟。眼前的臺兒莊是十多年前根據老照片在原址上重建的。戰役由李宗仁、白崇禧、孫連仲、湯恩伯、張自忠、田鎮南、關麟徵、池峰城、王銘章等抗日將領指揮。
  • 此人是關東軍翻譯,李宗仁對他評價高,定居日本終生不入日本國籍
    李宗仁曾在回憶中評價他雖然是無名英雄,但是對抗戰的功勞也是極大的,據資料揭露,夏文運出生於1905年,1925年,夏文運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以交換生的名義前去日本留學,在那裡,他的日語能力進步十分快速。畢業回國之後,不久便爆發了九一八事變,1932年,夏文運擔任偽滿洲國的高級翻譯,後來陪同關東軍司令部參謀南下打算策反李宗仁。
  • 李鎮西:偉大的慘勝——臺兒莊遐想(有修改和補充)
    一 臺兒莊 小時候,從沒聽說過「臺兒莊大捷」。
  • 【穿越經典】《血戰臺兒莊》——正義的勝利
    1937,日本侵略軍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而要想攻佔徐州,必經之地就是臺兒莊。為了粉碎敵人的計劃,臺兒莊成為必爭之地。 在臺兒莊戰役中,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雖然中國軍隊人數佔優,但是軍械裝備都與日軍有巨大差距,日軍有坦克、各種車輛、大量的槍械,而中國軍隊的槍械數還不到敵人的一半。參與過臺兒莊戰役的老兵徐世椿回憶,當時他們連槍都很少見到。
  • 他是日軍的翻譯官,危急關頭送出8個字情報,成功扭轉臺兒莊戰局
    臺兒莊大捷是以李宗仁為第5戰區司令長官,指揮中國軍隊同日寇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津浦路南北廣大地域上,展開的一場大會戰。有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翻譯官,危急關頭送出8個字情報,成功扭轉了臺兒莊戰局。日軍當時煽動地方勢力李宗仁同國民黨中央政府對抗,遂派知鷹二多次與李宗仁會談,夏文運任談話翻譯。李宗仁看到夏文運為人正派,年輕熱情,就秘約夏文運到私邸傾談,問他:「現在我們國家正遭受侵略,你的故鄉也被日本人佔據,你為何還替日本人做事?」夏誠懇講述了自己老母多病,當翻譯乃生活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