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沈從文的《邊城》,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城,城裡住著一個人

2020-12-22 小段給你說娛樂

「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沈從文

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座桃花源,這裡或住著一個人,或住著幾個人,或住著一群人,或熱鬧,或安逸。

老子的桃花源,是那個鄰國相望,可以聽見雞犬之聲卻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社會;

孔子的桃花源,是與冠者五六人,童子五六人浴於沂水之中;

墨子的桃花源,是要建立一個門可不閉戶的大同世界;

柏拉圖的桃花源,是在他的理想國裡有著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是柏拉圖的烏託邦;

而沈從文先生的桃花源,應該就是他筆下的湘西小鎮——邊城

《邊城》的筆調充滿了詩意抒情,恬然靜謐,讀來如一場濛濛細雨中的漫行,渾然不覺下已身心透溼。湘西邊境的小山城「茶峒」城邊一條小溪,溪邊一座白塔,塔下一戶人家,這人家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條黃狗。像一個不斷推近的電影長鏡頭,從廣角到特寫,極簡、極靜的田園畫面便在腦中鋪呈開來。

茶峒人的生活同樣波瀾不起,如靜潭幽篁,明山秀水般朗然入目,只是靜靜地、很忠實地存在著。

人與人之間的淳善是渾然天成的,人們既重義輕利又守信自約,人文與環境互為滋養孕育,亙固的「靜」像是一道看不見的屏障,將外界的紛亂雜沓區隔開來,形成一個空間與時間上的錯位。

小城茶峒仿若遺世一方的大同世界,人性的至善、至美便如同純淨的空氣一般存在著。

《邊城》寄託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小說。《邊城》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

《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汙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作者極力狀寫湘西自然之明淨,也是為了狀寫湘西人的心靈之明淨。

十四五的翠翠有著芳心初動時的淺笑甜蜜,有著聽到心上人名字時的喜悅驚訝,有著被爺爺取笑時的嬌嗔羞澀,也有著等待那個年輕人一同去採虎耳草的固執。

可她並非故作矯情地不說自己的愛情,而是一種純粹少女的嬌羞,是一種顧及爺爺感受的孝順。這是一種人之常情,也是一種無可奈何。

於是我才懂得了翠翠無言的心思,在看似不回應的背後恰恰是一種笨拙的回應。再次讀到「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心中初覺的悲烈之感依舊縈繞,卻也多了一分釋然與希望。

因終是活著而心有釋懷,因還有可能而抱有希望。在深陷白頭偕老的遺憾泥潭之時,也戚戚於那抹淡淡的希望光芒,這光芒或許微弱並伴隨苦難,卻能在深淵中帶來光明,在痛苦裡給人力量。

如是,我才算是真正愛上了翠翠,既愛她的美好純粹,也愛她的靦腆逃避,因為我明白了這是每個花季少女心中有的純真善良,也有的含蓄矜持;這是一種現實裡有的感動喜悅,也有的遺憾悲劇。只是不巧的翠翠在這人生轉折點上選擇的是固執地等待。

《邊城》裡有著最純美的愛情。儺送愛著翠翠,寧願做一個擺渡人,而不娶有豐厚陪嫁的有錢人。天寶為了成全儺送與翠翠,主動選擇離開

而儺送的父母也沒有嫌棄翠翠孤女的身份,更是在大兒子死去,二兒子出走的情況下,也沒有怨過翠翠,還主動找人接翠翠回家。

這裡的人性,皆真,皆善,皆美,讓人在孤寂的時候,能獲得些安慰,也預示著翠翠在等待儺送的回來,也不會太悲涼,因為這裡的人都是善良的!

翠翠的心裡住著儺送,會一直等著儺送回來。

也許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直存在你心裡最柔軟的地方,在你最脆弱的時光給予你最大的力量。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城,城裡住著一個人。等待是最長情的告白。

或許我們並沒有看過許多地方的雲,行過許多地方的路,喝過許多地方的酒,可卻都愛過一個正當年紀的人,於沈從文、於翠翠、於儺送、於天保、於你、於我。又或許我們不曾固執地等待著他回來,可仍願到了眼已垂落、耳已閉鎖時,你想起那個他,仍然可以輕輕地一笑。

相關焦點

  • 沈從文:至善至美,至真至情,那夢中的邊城
    想到端午,想到湘西鳳凰,便想到了沈從文,想到了他的《邊城》。於是,最近幾日重拾舊文,讀了沈從文的《邊城》。沈從文用他詩一般的文字描繪出了純美的邊城茶峒。「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
  • 很多年後再讀《邊城》,我想靜靜地哭一場
    惟記得老師提到故事的終句: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說不清緣由,只是傷感。 再讀《邊城》是在大學裡,為了那句不解的結局看完整個故事,只覺得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為之憤憤不平,又覺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唏噓傷懷。
  • 歲月流光|老電影:《邊城》(原著:沈從文,導演:凌子風)
    198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改編《邊城》為電影劇本;2月,沈從文讀了姚雲和李雋培的劇本,寫了很多具體修改意見,其後又和導演凌子風及姚雲一起討論劇本
  • 「湘西兒子」沈從文:悲涼與無奈的一生,《邊城》寄託人性的美好
    沈從文在自傳中寫到「每天都有機會到附近山上或距離不及一裡的大海邊看去,看看遠近波光雲影的變化,接受一種對我生命具有重要啟發性的教育」。他享受這種教書育人的時光,同時更看中自己作品的影響,是否能夠喚醒人沉睡的美好。
  • 《邊城》:沈從文在囈語中呼喊著翠翠,她對他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今天的我們在看《邊城》的時候,總會產生一種虛無感,因為作者筆下描繪的世界,在今天看來幾乎是不存在的,正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不存在卻是人人心裡所嚮往的寧靜世界。沈從文生活的世界距離《邊城》生活也很遠,他寫這部小說是給城市人看的,他覺得城市人都「失血」,這種意識在他的湘西作品中也有所體現,體現的方式通常是誇大湘西環境的恐怖色彩,比如,在《夜》裡,寫巫師的妻子和另外一個男人好了,最後慘死,兩個人被 一根巨大的竹籤從背後穿過,釘在了一起,這是一個血腥的故事,也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其中不乏野蠻意識。
  • 【哈爾的移動城堡圖集】每個女孩心裡,都有一座城堡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是一座城堡。那裡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屬於自己的風景。或遠或近 、或喜或悲,然後選擇淡忘或著埋葬,都是那麼自然。想不想有一天住進這座會移動的城堡,每次打開門,都是新的風景?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
  • 《邊城》沈從文想要傳遞的東西並非淳樸鄉村生活的悲劇愛情故事
    hi,我是嘮嘮叨叨的小春有話說~由於沈從文以及家族的從軍經歷,在沈從文的作品中對士兵都有所偏愛。我們通常買的《邊城》一書基本上都是含有《邊城》這一中篇小說的沈從文小說選集,沈老的文學功底還是非常紮實的,能夠用非常形象的詞語刻畫每一處景物,描寫每一個人物細節。
  • 【傾聽火焰藍之聲】因為一個人,愛恨一座城
    這裡是酒泉消防微信公眾平臺《傾聽火焰藍之聲》,今天跟您分享的故事是:《因為一個人,愛恨一座城》。 張愛玲說,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一個和你毫無瓜葛的城市,由於有這樣的一個人,那座城的名字變得異常的親切和溫暖;你會無意地去關注那裡的天氣,去了解與那座城有關的人和事,你會查閱那裡的名勝,去看那座城市的圖片,了解周邊的點點滴滴,一切都會在感情世界裡無限度放大。
  •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世間若有雙全法,不負親人不負卿
    沈從文《邊城》中的愛情:世間若有雙全法,不負親人不負卿《邊城》是沈從文先生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人們對它評價極高,有人說它是鑲嵌中國現代文學畫廊中「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說它是「小說中飄逸不群的小仙女」。
  • 湖南這座古鎮,藏於深山中,沈從文筆下真正邊城
    初見時,我聽說的是廣東一座古茶城,果然是沈從文的「邊城」,那座茶城還沒有被稱為邊城,《邊城》小說發表70年後,茶井鎮正式改稱現在熟悉的邊城,可是,初見時,卻沉默不語,以為文中寧靜的城鎮是湖南的鳳凰,世界上還沒有哪座著名的山,這裡不是鳳凰,就是說,帶著一種特殊的文學情調,我們一行幾個人第一次到邊城去
  • 湘西鳳凰古城,沈從文筆下沱江之畔的詩意邊城
    鳳凰之美,來自於沈從文筆下的《邊城》,沱江之畔,依山傍水的鳳凰古城,因為沈老敘述的一段故事。將鳳凰這座深藏若虛的小城帶到了人們的眼前。
  • 沈從文《邊城》:表面上的童話世界,暗湧著無法調和的矛盾
    這兩位年輕人後來都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無法繞開的大人物,一位是巴金,另一位是沈從文。說起來,巴金是客人。沈從文把他的家稱為「一棗一槐廬」,因為院子裡有一棵棗樹、一棵槐樹,他把書房讓給朋友進行創作,巴金的《雷》以及《電》的前半部分都是在這裡完成的。而那時的沈從文則坐在槐樹下,在一張紅木八條腿小小方桌上,寫出了《丁玲》和《邊城》。
  • 《邊城》讀後感,每周讀一本書
    ——沈從文《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寫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這篇作品如沈從文的其他湘西作品,著眼於普通人、善良人的命運變遷,描摹了湘女翠翠陰差陽錯的生活悲劇,誠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邊城》寫出了一種如夢似幻之美,像擺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來都顯得相當理想化,頗有幾分「君子田」的氣象。
  • 適合冬天閱讀的美文——沈從文的湖南文學:淡若杯水,美若邊城
    如果把民國時期的小說比喻成各式的飲品,那麼,沈從文的《邊城》定是一杯白開水,透明、純粹,不含任何雜質;初入口中淡若無味,但總不會讓人厭倦,反而會在一次一次的品飲中,體味到它與眾不同的滋味。臺灣作家林清玄曾說過,他的創作原則是為讀者帶來歡樂,他說,「人生的悲苦已經夠多,我不希望讀到我的文字的人感到難過。」沈從文的文字便是這樣,他遠離政治,永遠不願給人負擔。正因如此,一個失去親人的孤女會有「翠翠」這樣一個惹人憐愛的名字;一個本該悽涼的愛情悲劇,卻在湘西的邊陲小鎮裡,美得那麼動人。
  • 「天空之城」宮崎駿|希望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Laputa
    女孩子就是這樣吧,總有一些特殊的感動的點,或許哪怕那些點在別人心裡毫不起眼。什麼金錢散盡什麼苦盡甘來都被這幾個字淡淡抹去,小小的一句話簡直就是箴言。更加值得一提的就是電影主題曲久石讓作曲,第一次聽到那個聲音,整個人的全世界都安靜了,不得不說他們倆真的是神一樣的搭檔。
  • 靜夜思丨愛一個人,戀一座城
    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2.
  • 快樂奇蹟:愛上一座城
    愛上一座城看著這個題目,忽然覺得自己好花心。我何止愛過一座城,這些年,我到過許多的城市,當那些城市裡布滿我深深淺淺的足跡,我就開始愛上那裡。現在,就給你講講我愛過的那些城吧!我的心裡有座城,不大不小卻布滿溫情。沒有雜亂的市場,沒有眾多的居民,處處都是美好和純淨,天真和真誠。城裡有我成長的快樂和歡欣。
  • 心裡住著一個人時,距離再遙遠,也不會覺得孤單
    「那些曾經想念的人,想念的事。時間久了,再也不是想念,只是單純的想起。」人都是有情感的,有些時候很難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對於任何一段情感來說,你若是不能把它控制好,那麼它必然會有變淡的時候。不論是我們的愛情,還是我們的友情,都同樣如此。
  • 讀沈從文《邊城》:原本浮躁的我,在讀了他的書之後安靜了許多
    ——沈從文《邊城》是在高中語文課本中摘錄過的文章,雖然只有後半部分,仍然給了我一種美好又悽然的感覺。一個盡職的老人,一個單純的姑娘,一條會鳧水的狗,一條渡船----共同生活在河邊。老人在河邊守了幾十年,就為了管理那條渡船。
  • 玖月晞《一座城,在等你》,總有一個人讓我們無論怎樣都不願錯過
    《一座城,在等你》,是一個關於等待的故事。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城,對所有人嚴防死守,只為一個人打開城門。她,十歲前生活在魚米之鄉,有令人羨慕的父母,從小住別墅,聽交響樂,看文藝復興名畫,學鋼琴學小提琴,是名副其實的天之嬌女。少年時所有的幸福,終結於母親親手放的一場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