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交流工作的時候,一位年輕的老師吐槽,剛開學沒幾天就有學生向她申請調整宿舍,也沒有明確的理由,就是跟舍友合不來,容易鬧矛盾。作為老師,她也挺為難的,不給學生換,確實也擔心寢室出現問題,給學生換,她有沒有這樣的職權,畢竟學校的宿舍資源有限,不是說換就能換,她能做的一方面是儘量調和同學間的關係,一面跟相關部門反映,看是否能夠幫忙調換,但同時她也擔心,一旦開了這個頭,會有更多學生有這樣的要求。
讓她鬱悶的不是學生要求換宿舍,而是她覺得,部分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想辦法解決,而是直接選擇逃避,同寢室同學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不但不能處理好同學間的關係,還讓矛盾積累越來越深。
正值2020級大學新生開學季,不少同學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也帶著一點點焦慮。大學生基本是第一次完全離開父母獨立面對新的生活,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對自己的大學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大學裡誰對自己的影響最大?就個人而言,也許有不同的答案,但是也有一定的普遍性。教給自己知識的是任課老師,他們學識淵博,看問題深刻,每一句話都可能是真知灼見,會對你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他們既可能是專業上的導師,也可能是你人生的導師;輔導員是日常生活中與你接觸對多的人,基本上吃喝拉撒睡跟生活有關的事情都可能與輔導員產生聯繫,輔導員也會跟你講很多有關「三觀」的話題,因為與同學年齡相近,輔導員也比較有親和力,所以一般情況下,他們會是跟學生關係最親密的大學老師。
如果說老師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同學則會對你的大學生活產生最直接的影響,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同寢室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但卻要在同一間屋子裡朝夕相處,舍友間的關係是大學裡最微妙的一種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可能矛盾重重,不可調和,處理好了則可能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2020年高考,有四對雙胞胎同時考進清華大學,另外來自湖南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雙胞胎兄弟趙稞、趙棣分別以687、685的高分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武漢一對雙胞胎兄弟今年的高考分同為664分。 這樣的情況既讓人羨慕,又引人思考,雙胞胎兄弟姐妹同樣優秀,究竟是基因使然,還是兩人間的良性促進?湖南的那對雙胞胎接受採訪時給出了答案:兄弟兩在學習的路上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弟弟把哥哥當偶像,哥哥也時常為弟弟打氣。學習累了,兩個人可以一起打桌球解壓。
良好的寢室氛圍,是可以促進學生奮進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位叫沈俊的同學就遇到了好室友。大一時他特別迷戀打遊戲,不上課,不交作業,甚至連考試都不參加,90%的科目都掛科,是典型的醉生夢死的「學渣」代表。
沒辦法他只能申請了留級,沒想到機緣巧合被分到了一個學霸宿舍,三位熱心的舍友從叫他起床一起上課開始,幫助沈俊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還分別幫助他輔導不同的功課,不但把他從退學的邊緣拉了回來,還幫助他擺脫了掛科,並且實現了績點從1.5飛漲到3.1的跨越。並獲得了當年的二等學業獎學金。這個宿舍也被稱為南航「寶藏宿舍」。
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2019年秋季學期期末考試前夕,山西大學一位同學李世斌因怕室友高數掛科,考前支起小黑板在宿舍給室友補起了課。他說,講課能讓大家考個好成績,自己也能發現問題。這件事也引起了網上熱議,並有網友表示,這樣的室友給我來一打。
網絡上經常也能看到,學霸寢室集體保研,集體考上研究生等「傳奇」故事,這都能說明一個問題,良好的寢室氛圍確實能夠給人帶來積極的影響。
但是另一個數據卻讓人非常揪心。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355名大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70.5%的受訪學生曾為寢室矛盾而感到煩惱,67.6%的受訪學生曾想調換寢室。導致寢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習慣不同、室友間缺乏溝通、性格不合。雖然這是幾年前的調查數據,但放在現在仍然有一定的代表性,就像上面那位同時遇到的困擾一樣。
這個問題並不容易解決。最重要的還是要多理解和包容,出現問題多正向溝通,化解日常的小矛盾,不要要矛盾積累,畢竟希望老師幫忙調換寢室是一個不太現實的解決方案。
幾個建議,供大學的新生們參考:
同寢室的同學一般是入校前老師隨機分配好,這一點沒有選擇,老師也不清楚所有人的脾氣性格、生活習慣等。這時候沒得挑,都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儘量讓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試著去接納每個人,相信只要不是有特別的怪癖,大家都能夠愉快相處。
寢室出現矛盾,一般都是從小問題開始,比如作息習慣,有人習慣早睡,有人是夜貓子;有人睡覺打鼾,有人喜歡安靜,看上去是小事,但是卻很難兼顧協調。這樣的情況一是跟同寢室的同學制定公約約定,比如睡覺時間的問題,相互遷就一下也許就解決了;再就是自己想辦法減少影響,睡覺的時候可以用臉把自己與同學隔離起來,同學打鼾就帶上耳塞等。
如果以上辦法都不奏效,建議先自行跟同班同學協商,看是否有同學可以相互調換,比如讓夜貓子們住一起,協商好了可以跟輔導員班主任申請,老師一般也不會拒絕。
如果是因為性格脾氣不和導致矛盾,寬容一點的同學或許會選擇試著找到共同的興趣點,或者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找個理由請同寢室同學吃頓飯,如果一頓不行,就兩頓,邊吃邊聊,部分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俗話說,吃人嘴短,生活上有了共同語言,在寢室裡也就能相互多包容一些。
如果確實自己忍受不了,沒辦法,可以請老師出面幫忙調和。但老實說,這樣的方式很難短時間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實在不行建議自己主動申請到校內外租房住吧,畢竟不能因為生活上的瑣事影響整個大學生活。
如果有足夠人格魅力的同學,或許或找到更理想的解決方式,比如上述幫助同寢室同學的好室友,用自己的特長給同寢室的同學帶來積極的影響,帶著大家一起進步,這樣建立起來的友誼,或許就是一輩子,即便將來步入社會,同寢室的同學也可能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