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淪陷老照片背後的故事,這些英勇的抗日軍隊和英雄將領不能忘

2021-01-11 寒劍看歷史

這是一組1937年日寇佔領河北省滄州的老照片。滄州城是當年9月24日淪陷的,而在這組照片中,9月18日日寇就到滄州城下了。由此可以看出,日寇進攻滄州時,中日兩軍發生過激烈的戰鬥。

(1937年9月18日,河北滄州城下,睡覺的日寇士兵。)

(1937年9月21日,河北滄州興濟鎮高官屯,打水的日寇士兵。)

(1937年9月21日,津浦線滄州高官屯,通過浮橋的日寇炮兵部隊。)

據史料記載,盧溝橋事變後,日寇迅速佔領北平和天津。9月4日,其華北方面軍司令寺內壽一制定了華北會戰的指導方案,中心思想就是「在保定到滄州一線附近,努力圍殲進入該線及附近的中國軍隊。」

(1937年9月21日,河北滄州興濟鎮高官屯,屋頂上眺望的日寇。)

(1937年9月21日,朝河北滄州逼近的日寇炮兵部隊。)

當時在津浦線防守的是宋哲元的29軍,主要防禦地點設在天津的唐官屯和馬廠。並在兩個地方與日寇苦戰,不過由於裝備差距懸殊,面對飛機大炮的轟擊,只有漢陽造的中國軍隊雖然英勇頑強的堅守陣地,但是最終兩地還是相續淪陷了。日寇順利進入滄州境內。那一仗,中國軍隊滿編2400多人的657團打得只剩下700多人。

(1937年9月22日,河北滄州興濟鎮季家樓野外,朝中國軍隊陣地進攻的日寇炮兵部隊。)

(1937年9月24日,日寇攻陷河北滄州城,城樓上的日軍士兵。)

日寇逼近滄縣時,也就是滄縣淪陷之時,中國軍隊在城北姚官屯還與日寇展開了一場激戰。關於這場戰鬥具體的過程老兵沒有看到記載,但在日寇暴行錄裡記載的滄縣張辛莊慘案,日寇屠殺村民一百多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與中國軍隊遭遇時受到重創,而遷怒於老百姓。

(1937年9月24日,日寇攻陷河北滄州城,入城的日軍部隊。)

(1937年9月24日,向河北滄州城進攻的日寇炮兵部隊。)

雖然日寇在張辛莊對老百姓進行了血腥屠殺,但是他們對姚官屯的抗日軍隊毫無辦法。戰鬥從9月24日拂曉開始,日寇連續進攻三天三夜,沒能前進一步。當然,死守姚官屯,英勇的第40軍233團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得已向馮玉祥請求支援。

(1937年9月24日,向河北滄州城進攻的日寇戰車隊。)

(1937年9月24日,日寇攻陷河北滄州城,入城的日軍步兵部隊。)

誰知當時馮玉祥根本指揮不了部隊,關鍵時刻,只有滄州軍人劉樹森率領一個團從河南輝縣星夜馳援姚官屯。戰鬥最終還是失敗了。

不過姚官屯戰鬥中,抗日軍隊雖然傷亡過半,但也給日寇重創。

相關焦點

  • 勤務兵為抗日將領燉鴨子,卻被拉出去槍斃,背後原因讓人敬佩
    抗日將領王甲本的故事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在抗日戰爭中貢獻頗多的抗日將領——王甲本,也是當時出名的嚴苛將領。王甲本出生於一個軍人世家,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當兵夢,希望能夠為國出徵,保家衛國,和更多的義士一起保家衛國。
  • 中國一支軍隊,內戰不行,外戰英勇,曾力抗日軍,傷亡超65萬之多
    川軍,顧名思義就是來自四川(這裡的四川包括重慶)的軍隊。在中國整個歷史爆發的內戰中,川軍的表現非常差勁,與其他省的軍隊對戰中,幾乎都沒有怎麼打贏過。從秦滅巴蜀開始,到漢朝統一;再到劉備滅蜀,吳蜀彝陵之戰的蜀漢軍隊大敗;一直到明末張獻忠入川,最後被清朝剿滅。都可以看出川軍內戰真的不行。
  • 他是國軍著名抗日將領,壯烈犧牲後,卻為何被國民黨污衊為漢奸?
    在近代的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中湧現出了大量的抗日將領,除了我們共產黨中的將領,還有來自國民黨的將領,比如薛嶽、張自忠、方先覺、孫立人、馬佔山等等,這些可以說都是蔣介石的得力戰將。我們今天繼續來為大家介紹一個來自國民黨的著名抗日將領。
  • 抗日名將的書法你應該有一份
    不是為了去揭這個民族的傷疤而是身為一個中國人,無論過了多少年都應該銘記自己國家曾經的磨難記九一八事變八十五周年書法聚焦按無數的抗日將領9月19日凌晨日軍在瀋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在北大營被擊破2個小時以後瀋陽,這座聞名於世的東北大都市淪陷了
  • 「七七事變」後悲壯的29軍,守衛疆土卻被要求不能先於日寇開火
    跟南方不同,關於北平抗戰,其實早在1933年就開始了,當時中國軍隊雖然失敗了,但是第29軍大刀隊的威名卻聲震全國,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5年之後,1937年,同樣是這一支部隊,同樣在北平城,他們面對日寇卻表現得非常彆扭。不是戰士們不勇敢,而是他們有一名很有爭議的軍長宋哲元。
  • 老照片:抗戰時期中國童子軍,請記住那些有名無名的抗日小英雄吧
    相信現在上了歲數的人都曾經看過,故事是以抗日戰爭為題材,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敘了孩子王嘎子在我地下黨工作者的幫助下,不斷成長,最終真正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八路軍小戰士的故事。《小兵張嘎》雖然以誇張的手法描敘了抗日戰爭時期一個農村地區的兒童團長,抓漢奸打鬼子的故事,但在真實抗戰中,像這樣的事件也是真實存在的,日本鬼子全面侵華戰爭打響後,中國的抗日熱潮高漲,全民皆兵,老少齊上陣已經成了當時的大趨勢,少年兵童子軍全國無處不在,這股新生的力量也使日本鬼子膽戰心驚,惶恐至極。
  • 首次發現 「支那軍勇士の塚」老照片 背後有鮮為人知抗戰故事
    「支那軍勇士の塚」    這張照片背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抗戰故事,發生在1933年3月的北京密雲古北口。    1933年1月1日,日本繼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三省並扶植成立偽滿洲國後,又以侵吞熱河省並將偽滿「國界」推進至長城沿線為目的,大舉進攻山海關(簡稱榆關),中國守軍何柱國部奮起反擊,長城抗戰爆發。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抗日將領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抗日將領有哪些?他也不負毛主席的期望,在戰場上戎馬一生,戰功顯赫,特別是在抗日戰爭的期間,他英勇殺敵,經常帶領士兵在戰爭前線,消滅敵寇。彭德懷元帥一生打過很多場戰役,特別是韓戰和百團大戰兩場戰役特別精彩。
  • 臺「國防部」紀念抗日殉國將領 左權在列
    根據公開資料,抗日戰爭爆發後,左權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他協助指揮八路軍,取得了百團大戰等許多戰役、戰鬥的勝利。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壯烈殉國,年僅37歲。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 真實八路軍戰士的彩色老照片,個個都是抗日英雄!
    ——餘秋雨八路軍是中國共產黨指揮下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之一。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所以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下面這組照片主要反映當年八路軍的精神面貌,他們雖然穿戴樸素,裝備簡陋,但個個精神抖擻、鬥志昂揚。這點與現在的影視作品區別還是很大的。▲三位八路軍戰士的老照片。他們沒有像抗日影視劇裡那樣相貌光鮮亮麗、擁有絕世武功。
  • 十大抗日戰爭感人故事英雄人物事跡
    抗日英雄,是指從1931年那個刻骨銘心的「九·一八」,到「對日寇最後一戰」的1945年,在這場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戰爭中,為著民族大義與救亡真理,前僕後繼,捨身忘死,無私奉獻,為國捐軀的人。
  • 爆靚照講述老英雄背後傳奇故事!
    抗日將領黃宇宙部隊證章🇨🇳🇨🇳🇨🇳🇨🇳🇨🇳🇨🇳🇨🇳🇨🇳🇨🇳🇨🇳🇨🇳🇨🇳🇨🇳🇨🇳🇨🇳🇨🇳​徽章大咖太行兄為您講述他與英雄藏品背後的故事「太行抗日聯防委員會」,原東北軍騎兵第五師師長李福和為主席,黃宇宙為副主席,徐靖遠為參謀長。
  • 享年103歲的抗日名將薛嶽,3位妻子和9個兒女,後來都怎樣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湧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愛國抗日將領,在長沙保衛戰中,歷經3次長沙會戰,薛嶽指揮的部隊,和日本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3次會戰共殲滅日軍10餘萬人,沉重的打擊了日本軍隊的囂張氣焰,有力地消除了西南大後方的威脅,穩住了湖南的局勢,極大的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
  •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如何?
    首先,在那段時期並沒有國民黨軍隊這麼一說,他們被稱之為國民革命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國內軍閥們紛紛帶領自己的人馬加入了抗戰這個隊伍,其中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八路軍、新四軍、川軍、廣西狼兵、桂軍、滇軍、以及西北的馬家軍。這些隊伍在當時大多都在國民革命軍的序列當中,他們這些勇士用血肉之軀,面對日軍的堅船利炮,譜寫了可悲可嘆的英雄事跡。
  • 血肉長城第一人——記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
    著名小說《紅巖 》中,有一位常常給《挺進報》提供消息,教小「蘿蔔頭」讀書識字的,令人崇敬的人物 「黃先生」,就是以東北軍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為原型塑造的。  黃顯聲將軍,是「九•一八」事變後抗日隊伍的首倡者和組織者,曾任「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總指揮。黃顯聲一生追求真理,堅決主張聯共抗日,是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
  • 榆林抗日英雄譜!@榆林人,這是不能忘記的歷史
    同時,鄧又遣調部隊,嚴密固守府谷、神木黃河防線,使敵始終不能渡河。鄧在綏遠除麾軍抗敵外,還施展團結蒙漢人士、聯絡抗日友軍、安撫流亡人員共同抗戰之韜略,促成了榆林、伊盟乃至包綏一帶團結穩定的抗戰局面。護遷成吉思汗靈櫬,經榆林、延安等地,終安歸甘肅榆中縣一事,大得人心。
  • 老照片:90年代的河北滄州,大運河畔的武術之鄉
    老照片:90年代的河北滄州,大運河畔的武術之鄉 滄州,別稱獅城、武術之鄉,位於河北東南部,滄州市因瀕臨渤海而得名。本組老照片是90年代的滄州,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去逛逛昔日的滄州。圖為90年代的滄州清風樓。清風樓位於大運河畔,是一座仿古建築,也是滄州的建築地標與文化地標之一。
  • 那些為了盛世繁榮而犧牲的英雄們
    但是,對於第76集團軍「雪楓旅」官兵而言,82年前東北抗日烽火中的這一天,34年前保衛邊疆戰火中的這一天,卻是那麼不同,值得銘記。1938年3月18日,東北抗日聯軍第3師第8團第1連連長李海峰在小孤山,拉響了懷中最後一枚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1986年3月18日,「好作風八連」指導員張新奎第6次衝進火海搶救戰友,卻再也沒走出來。
  • 借電影《八佰》來聊聊大陸和臺灣那些抗日神劇
    對於投資者來說,性價比和安全性都非常高,而且湧現了很多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等等非常好的電視劇,但是近年來由於數量比較多,抗戰題材的片子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出現了一系列的抗日神劇。比如《箭在弦上》裡面的抗日同盟射箭隊女運動員徐二航被鬼子輪姦後突然爆發,原地竄到半空,褲子自動穿好,幾十秒間把二三十個日偽軍全部射死,譜寫了一段壯麗的英雄篇章。網友神評論,你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了嗎?
  • 老照片:聚焦抗戰初期的朱老總,圖二誓師抗日,圖三率軍東渡黃河
    誓師大會結束後,朱德、彭德懷等率領八路軍總部從東渡黃河向山西挺進,進入抗日前線作戰。上附照片為朱德(手持望遠鏡站立者)和八路軍政治部主任任弼時中)、副參謀長左權(左)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右坐者)在渡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