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我來到遵義市新蒲新區喇叭鎮樂聲村已經兩年有餘。回想過去,樂聲村的舊貌就如電影片段一般在我腦海中重現。
還記得初來乍到,村子很美,但缺發展。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農作物種植和外出務工,整體收入較低,屬省級一類貧困村,人均收入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在進一步摸清該村的基本情況後,我決定著力在「脫貧致富」上下功夫,帶領駐村工作隊,聚焦全村1036戶,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核心要義,利用「4.5.6月」窗口期、「7.8.9月」回頭看,多層次全覆蓋進組入戶,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回頭看和整改完善工作,確保脫貧攻堅結果真實有效。
入戶走訪
在我看來,只有身體力行、身先士卒,才能切實發揮表率帶頭作用。當然,想要眼前的村落煥發新的活力,僅靠幫扶還遠遠不夠,對於樂聲村而言,「造血」式扶貧,才更為重要,而發展產業,則成為了村支兩委的首要之選。在多次溝通後,一個全新的發展計劃徐徐展開。在這項計劃中,我負責協助引進投資公司,聯繫銷售蔬菜等農作物,幫助農民增收。說幹就幹,我採用利益聯結機制到組到戶到人,著重產銷對接,順利完成村民徐立志種植蔬菜與貴州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和貴州航天實業有限公司的銷售對接工作。同時,還建立了「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精準扶貧」農產品銷售平臺,幫助困難戶銷售蔬菜和麵條。
與村民交談
通過牽線搭橋,我更是成功引進貴州省傑川實業有限公司落戶喇叭鎮綠色生態種養蔬菜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預算2000萬元,並於2018年10月底開始一期工程建設。值得一提的是,我本人對口幫扶的7戶貧困戶於2019年11月30日前全部脫貧。經過全村上下的努力,現在的樂聲村,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在連片的蔬菜產業中,隨處可見的是百姓們辛苦勞作的身影,村容村貌的乾淨整潔,正靜靜地訴說著這悄然改變的一切。置身於此,美麗新農村畫卷盡收眼底,令人心情舒暢。接下來,我將繼續抓好產業發展,做好產銷對接,做好脫貧攻堅的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讓樂聲村真正成為生態美、百姓富的小康村。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穎 整理
編輯 陳茜茜
編審 閔捷 鍾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