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遵義市長徵小學教師範遠微,2016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小華是我的幫扶學生之一。 是家訪開啟了我對小華的教育幫扶之路。孩子曾在聊天中告訴我,他爺爺奶奶年歲已高,身體不好,長期服藥,他爸爸外出打工,媽媽有病不識字還沒有工作。第一次去他家,我和同事步行20多分鐘到了他家卻見房門緊鎖。詢問得知,孩子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完成作業,而是先和鄰居孩子玩耍。隨後孩子媽媽買菜回來了,他們一家四口擠在破舊的「城中村」裡,兩間房是租的,媽媽帶著兩個女兒住一間大的,小華住在用隔板隔出的小房間裡。
通過交談,面臨此景,我內心五味雜陳。我問她為什麼不帶孩子回農村老家讀書,這樣會少很多開支,她看看孩子,微笑著說:「老師!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啊,我們這一輩人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苦,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再吃這樣的苦,所以即使咬著牙我們也要撐下去」。看著這個滿臉滄桑的婦女,我被她的堅毅打動了。我們常讚美破繭而出的蝴蝶,絕壁上盛開的鮮花,在這裡,我感受到了他們家的堅定和自信,母親在痛苦中鎮定自如,父親在困境中默默承受。我到底能為這個家庭做些什麼?看到孩子作業還沒有完成,我便開始檢查他的家庭作業,他告訴我很多題他都做不起,作為五年級的學生,他還不會拼讀拼音,我主動幫他學習拼音規律,幫助他理解並掌握,並告訴他要花時間去記憶,不懂的地方要問老師。 本次家訪,我對小華的家庭和學習情況有了全面了解。接下來,我為小華申請了「大家訪」補助,盡力減輕家庭負擔。在學校,我一有時間就和孩子交談,了解他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並在課間和課餘時間幫助他複習語文知識。同時,採用「兵幫兵」形式,指定班上優秀學生幫助他學習,並引導他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經過一年多的幫扶教育,小華現在積極向上,學習成績穩步上升,學習行為習慣良好。
抓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根本大計,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起碼學會一項有用的技能,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了不讓貧困相傳,為了這個家庭不再貧困,我購買了《名人傳》《愛的教育》等書籍給孩子看,幫助他們樹立脫貧鬥志和勇氣,希望在孩子心裡埋下希望的種子,讓這顆種子在孩子心中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霞 整理
編輯 錢誠
編審 陳富強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