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孫子還是皇帝,他卻只是一品官員

2020-12-25 歷史其實很有料

中國的封建王朝歷史延續兩千多年,期間誕生了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一位皇帝非常牛,他就是唐中宗李顯。說他牛,並不是因為他的執政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先是登上了帝位,然後被廢了,之後又再次登基為帝,除此之外,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他的母親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則天,他的弟弟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他的兒子還是皇帝(唐少帝李崇茂),還有他的侄子李隆基也是皇帝。

除了唐中宗李顯,清朝歷史上也有這麼一位和他類似的卻帶點「悲劇」色彩的牛人,他的爺爺是皇帝,他的父親也同樣是皇帝,然後他的兒子也登上帝位,他的孫子也是皇帝,而他自己卻僅僅只是一品官員,無緣帝位,他就是醇親王奕譞。

奕譞的爺爺就是那位幹掉和珅的嘉慶皇帝,之後嘉慶皇帝駕崩後,他的父親道光皇帝登上了皇位。不過儘管自己的父親當上了皇帝,奕譞卻知道自己當皇帝的希望不大,因為他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後來道光皇帝駕崩,鹹豐皇帝登基之後,封其為醇郡王。那麼問題來了?他沒有當上皇帝,為什麼他的兒子、孫子卻都是皇帝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鹹豐皇帝駕崩後,年幼的同治皇帝(鹹豐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兒子)即位,當時的奕譞擔任著正黃旗漢軍都統,手中握有一定的軍事實力。由於同治皇帝過於年幼,鹹豐皇帝在臨終前給他留下了一個顧命大臣班底,幫助同治皇帝執掌朝政。不過這個顧命大臣班底讓嚮往權利的慈禧太后非常不爽,畢竟權利蛋糕就那麼大,被顧命大臣分去了一大部分,她的權利顯然就小了。

於是慈禧太后決定除掉這些顧命大臣,從而達到專權的目的,手握兵權的奕譞也就成為了慈禧太后的拉攏對象之一。奕譞也很上道,積極支持慈禧發動辛酉政變,除掉了那些顧命大臣。之後大權在握的慈禧太后,投桃報李之下,奕譞的職位也越來越高,不但被加封為醇親王,還擔任著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成為了慈禧太后的心腹。

數年後,同治皇帝親政沒過多久,便英年早逝,更為關鍵的是,他還沒有留下一兒半女,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慈禧太后思前想後,將目光投向了奕譞的兒子載湉(即日後的光緒皇帝),因為此時光緒皇帝年僅四歲,年幼意味著慈禧可以繼續操控朝政,而且加上光緒還是她親妹妹的兒子,有著一層關係在,讓他即位再合適不過,於是年幼的載湉被立為皇帝。

公元1890年,奕譞突發疾病,聽聞奕譞生病的消息後,光緒皇帝連忙前去探望,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啊。然而他的病情並沒有隨著光緒皇帝的探望而好轉,沒過多久,奕譞便死於王府之中。出於種種原因影響,奕譞並沒有被追封為皇帝,而是定為皇帝本生考(就是皇帝親生父親的意思)。

公元1908年,光緒皇帝駕崩,儘管光緒皇帝並不算英年早逝(享年三十七歲),但是卻依舊沒有留下後代。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光緒皇帝的弟弟(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溥儀繼承帝位,史稱宣統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

相關焦點

  • 他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孫子也是皇帝,他卻是個小官鮮有人知
    在歷史上就曾有著這樣一個十分奇異的現象,有這麼一位人物,他的父親是皇帝,兒子是皇帝,甚至孫子也是皇帝。但自己卻不是如此,而是一個相對來說默默無聞的小官,可謂是十分有趣了。 1840年,清朝道光帝在京城迎來了自己的第七位皇子,他就是愛新覺羅·奕譞(音「宣」)。自幼他就是一個好學喜靜的人,在宮內遵守母親的教導研讀四書五經。
  • 清朝最牛的王爺,兒子是皇帝,孫子也是皇帝
    他是清朝最牛的王爺,兒子是皇帝,孫子也是皇帝! 他是道光皇帝的第7個孩子,道光去世的時候他才10歲,雖然平時也很受父親的喜愛,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能封為太子的地步,所以所有人都認為他和皇帝這個位置是沒有啥關係的,但是沒想到他的後代卻有好幾個做了皇帝
  • 大清最倒黴的皇帝,是他
    在還年輕的時候,繼位不久的的乾隆,就曾發誓自己在位時間不能超過他那個當了六十年皇帝的祖父康熙。當然,這話說得也有點吹牛皮了,在那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皇帝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活那麼久呀!註定了弘曆的不平凡,他還真活得夠長的。他活得實在太久了,到了晚年,只剩下四個兒子可供選擇。他生下了十七個兒子,但也熬死了很多兒子,甚至有的孫子都活不過他。
  • 皇帝看孫子洗澡,孫子濺了皇帝一臉水,皇帝:這間屋有三個皇帝
    在唐朝大廈將傾之時,李隆基兒子李亨和孫子李豫力挽狂瀾,總算挽回了李唐的江山。有意思的是,李隆基早就預言,他的孫子李豫會當皇帝。 作為武則天的孫子,唐玄宗李隆基27歲繼位,在位45年,生了31個兒子,其中長子早逝,次子李瑛本來已經當上太子,但李瑛最終被大臣構陷謀反,被唐玄宗賜死。於是,太子之位就落到了三子李亨頭上。
  • 她沒有嫁給皇帝,兒子卻成皇帝,孫子更有名,成為大清末代皇帝
    她雖然不像慈禧一樣有著轟轟烈烈的一生,可是她的兒子、孫子都是皇帝,她就是葉赫那拉婉貞。慈禧能夠得到鹹豐帝的寵愛,證明她的相貌是不差的,而婉貞與她為同胞姐妹,美貌更是出眾。據說婉貞之所以會在選秀中落選就是慈禧從中動的手腳,因為她深知自己的妹妹長得太漂亮了,一旦入宮她或許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對手。
  • 憑藉前世記憶,他成了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的最年輕一品高官
    清朝初年有一位記得前世經歷,深受順治、康熙皇帝賞識的大官,他名叫李燁,字景焱,號坦園,直隸高陽人,生於明熹宗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享年六十歲。  李燁7歲時父親早逝,從此就擔負起家庭的重任,21歲中進士,28歲被順治皇帝選為身邊人員,負責接待和審查奏章,30歲提拔為秘書院學士,擔任給皇帝講解經典知識等工作,33歲即做了清初朝廷要員,先任秘書院大學士,繼任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成為清朝歷史上最年輕的一品高官。
  • 狗尾續貂的主角,新皇帝司馬倫.
    從此天下權力盡歸司馬倫所有,傻皇帝司馬衷在痛失自己的妻兒之後,淪為了親叔公司馬倫的傀儡。2年後,司馬倫不滿足這樣的現狀,乾脆推翻晉惠帝司馬衷,以侄孫子司馬衷為太上皇,自己篡位坐上了皇帝寶座。這事做的就讓人很笑話,自古的太上皇都是皇帝的長輩,父輩、祖父輩,或者同輩中的兄長,他這個是以小了三輩兒的侄孫子為太上皇,自己這個長輩當皇帝。
  • 福康安的父親,是乾隆還是傅恆,福康安真的是皇帝的私生子嗎
    當時,已經八十多歲的乾隆皇帝聽到這個消息後痛苦萬分,因此,福康安被稱為「嘉勇郡王」。事實上,了解古代制度的人應該知道,郡長的頭銜是二等的。當時,只是因為建國初期,由於特殊原因,他們賜給了幾個不同姓氏的王。從那以後,他們再也沒有給其他姓氏的人獎勵。
  • 這個人不一般,爹是皇帝,哥是皇帝,侄子是皇帝,連兒子也是皇帝
    他爹是皇帝,他哥是皇帝,他的侄子是皇帝,連他的兒子都是皇帝。從與皇帝的親緣關係上來看,他的地位堪稱「宗室之內」第一人,但是,這既是一種榮耀,也是一份苦楚。在慈禧發動政變的緊要關頭,奕譞起了無可替代的作用——親手逮捕肅順,奠定了兩宮的地位。
  • 他是皇帝與皇后共同的情人,深受皇帝器重,卻慘死於皇帝兒子之手
    他是一位皇帝的寵臣,皇帝與他是很要好的兄弟之情,堪稱是皇帝「情人」。他也是一位皇后的情人,在宮中做著不該做的事情。可是,皇帝並沒有去責怪這個臣子,反而更是成全他們,依舊當自己的心腹,依舊給他升官。這個臣子的魅力,讓至高無上的皇帝皇后圍著他團團轉,他是誰?他就是和士開。和士開,字彥通,是西域胡人的後代,父輩也做官,所以有條件入國子監學習,後來投靠了長廣王高湛。和士開這個人生來聰明伶俐,反應機敏,特別善於諂媚,而且又會彈琵琶和一種叫握槊的遊戲,因此日益受到高湛的寵愛,天天形影不離。高湛曾對和士開說:「卿也不是世人,而是世神。」如此可見,和士開是多麼受到高湛的寵愛。
  • 他是努爾哈赤的孫子,順治想把皇帝傳給他,一直被康熙嫉恨
    其中有一位將軍,順治皇帝臨終前甚至想把皇位傳給他,這就是滿清根紅苗正的皇族子弟愛新覺羅·嶽樂。  嶽樂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孫子,是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兒子。嶽樂是康熙年間的著名將領,為滿清入關後的發展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  滿清入關後,還沒有佔領全國。多爾袞派肅親王豪格去徵討張獻忠,21歲的嶽樂跟隨豪格一同進軍四川。
  • 他是金國指定的皇帝 卻不坐龍椅不稱朕 最後還江山給宋朝皇帝
    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普通人是可以自稱朕的,但是自從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開始,朕便成為了皇帝的自稱。宋金時期卻有一個皇帝從未自稱朕,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偽楚」皇帝張邦昌,當然很多人是不承認他的皇帝位置的。
  • 隋朝其實有三個皇帝,楊廣只是第二個,他才是最後一個皇帝
    很多人認為隋朝只傳了兩代皇帝,其實楊廣只是第二個皇帝,他才是最後一個皇帝。第一個皇帝楊堅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後世之人都評價是他開創隋唐盛世,他不僅統一了長期混亂的中國,還大力推行漢文化,為後世以漢族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楊堅非常喜歡佛教,登基後,大力推行佛教,使後世唐朝的佛教盛行,成為了可能。
  • 楊廣之後還有4位隋朝皇帝,並且4位皇帝並立於世!
    「傀儡皇帝」最多在其他朝代有那麼一兩個,沒曾想隋朝竟然有四個存在,而且這四個傀儡皇帝幾乎是同時存在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第一個是李淵扶持的傀儡皇帝楊侑。如果按照歷史上的嫡長子繼承制來說,楊侑根本沒有可能當上隋朝的皇帝,他的父親楊昭雖然是皇太子,但是卻在二十三歲的時候死了。
  • 朱元璋當皇帝後對他的哥哥怎麼樣?
    朱元璋做皇帝確實心狠手辣將開國功臣幾乎全部處死,但在做人上咱老朱還是頗有人情味的,對待自己的哥哥姐姐們頗為不薄。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實現大一統的皇帝中出身最為不好的,在朱元璋之前劉邦是出身最低微的,在朱元璋之後劉邦只能老老實實排到第二了。
  • 道光皇帝送給兒子的對聯,被兒子刻到墳地,耐人尋味
    道光皇帝一個瘦老頭,子嗣後來還是挺旺的,眾多的兒子中,有三個兒子都在清末的歷史舞臺上閃亮登場。
  • 縣令母親去世要回家守喪,雍正皇帝看到他的名字大吃一驚
    曾經跟隨雍正多年,在他還沒做皇帝的時候就陪伴在她的身邊,在和其他皇子爭奪皇位的時候,也是戴鐸給了雍正建議,讓他確定了自己的奪嫡策略。在父親面前表現自己的孝順,對待兄弟時刻以誠自律。後來也憑藉這一點,雍正成功拿到了皇位。
  • 同樣都是皇帝,爺爺的廟號是太宗,兒子稱世祖,就連孫子都稱聖祖
    ,為了加厚朝代的歷史背書和完整的延續性,他們更願意把清王朝的起點定在努爾哈赤時期(同理定都問題上,佛阿拉城被稱作興京,瀋陽則只是盛京,興盛之說,還是自佛阿拉始);第三,是因為政治形勢,廟號一般是後一代君王為前一任君主定的,而皇太極死後,繼位的兒子順治還太年輕,做不了主,其弟多爾袞攝政,皇太極的廟號是由多爾袞給上的,多爾袞與皇太極有殺母之仇,而且皇太極之後皇位本來是多爾袞的,結果卻沒當成,他自然不會對皇太極很友好
  • 他不是乾隆最愛的兒子,卻撿漏當皇帝
    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清聖祖康熙皇帝文韜武略,開創了康乾盛世,他的兒子也個個都是精英,九子奪嫡事件中爾虞我詐,最終雍親王胤慎脫穎而出,成為清朝第五位君主,在清朝的歷史上,乾隆皇帝的兒子也很多,但是十五阿哥顒琰登基卻很順利,這是為什麼呢?
  • 皇帝召見功臣,他連夜將15個兒子送去廟裡當和尚,皇帝放聲大笑
    唐朝的國力強盛,貞觀、開元統治後,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發展,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唐朝開國君主李淵本是領兵大將,繼任者李世民也有軍事才能,因此唐朝自立國以後非常關注軍事發展,選拔了很多優秀人才,很多名垂青史的領兵大將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