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看過主持人柴靜的一檔訪談節目,節目中柴靜採訪了幾個意外懷孕的小女孩,她們平均年齡都沒超過20歲,大部分是未成年,幾個女孩都說沒想到會懷孕,可見現在的女孩子仍然缺乏必要的性知識。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女孩子並不少見,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人流手術1300多萬人次,其中半數都是25歲以下意外懷孕的女性。
一位婦產科醫生在網上發帖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19歲的女孩子到醫院諮詢自己月經為什麼不來,說自己的月經一直都很規律,但是近兩個月一直不來,還有噁心、嘔吐和下腹輕微疼痛的症狀。醫生判斷可能是懷孕了,讓女孩去做檢查,女孩一口咬定不可能,說醫生弄錯了。
做了血hcg和孕酮檢測,結果顯示女孩子確實是懷孕了,拿到化驗單時女孩一臉不可置信。
醫生詢問她為什麼不做避孕措施,女孩子說自己在上次月經過後第一次和男朋友發生關係,認為第一次不會懷孕,沒想到竟然成功率這麼高。醫生嚴肅地教育了女孩子,女孩這才意識到,自己以前聽說的那些性知識很多都是錯的。
由於傳統思想的影響,父母和老師都不會主動地給孩子普及性知識,每當遇到關於性的話題時都會採用迴避的態度。就算書本上有這方面的生理知識,課堂上也不會講。
這就造成了大多數孩子對於性知識方面一片空白,有些好奇心強的孩子會上網了解,但是又非常容易受到不健康內容的影響,所以才會有如此多的意外懷孕發生。
哪些性知識是錯誤的
1、第一次不會懷孕
女孩子從青春期第一次月經初潮就有了生育能力,此時卵巢已經開始排卵,所以無論是否第一次,只要發生性關係並且沒有採取安全措施,都會有懷孕的可能。
2、安全期不會懷孕
有些人認為安全期不會排卵,所以在這幾天有性行為是不會懷孕的。其實這種說法也病不正確,因為安全期是根據排卵期來推算的,排卵期是指月經來之前的14天,包括前面的4天和後面5天都統稱為排卵期。
但是前提是在月經規律並且排卵期規律的情況下,假如排卵期提前或者推後,那麼安全期也就不存在了。
現在的女性由於激素水平以及環境、情緒等各種原因的影響,非常容易出現排卵不規律的狀況,所以安全期其實不安全。不能有僥倖心理,如果要發生性行為,無論是否在排卵期都要採取保護措施。
3、經期不會懷孕
經期是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在經期時不會排卵,所以有些人會認為經期發生性行為肯定不會懷孕。
雖然在經期懷孕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經期如果發生性行為,會給女性的身處帶來非常多危害。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院的楊芳主任醫師指出,經期發生性行為會對女性的生殖器官造成感染,由於經期時免疫力會降低,發生性行為就會將很多病菌代入生殖道,子宮內膜可能出現炎症,如果感染到盆腔,還會造成盆腔炎。另外經期有性行為時還會給女性的心理增加負擔,時女性內心產生陰影。
4、體外射精不會懷孕
體外射精雖然也能降低懷孕的概率,但是失敗率也非常高,因為一部分精子可能會在射精之前流出,所以仍然有「漏網之魚」的存在。
而且這種方式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有可能感染到病菌,所以非常不建議使用。
為了避免意外發生,性教育要趁早
1、性教育何時開始
公安大學的王大偉教授說過:「兒童的性教育要始於3歲。」小孩子從2至3歲左右就會形成出不的性意識,此時孩子能認識到男女之間的不同,也會問一些如「我是從哪裡來的」之類的問題,父母就要趁機開始給孩子進行性教育。
2、性教育的方式方法
很多父母不知道怎樣給孩子進行性教育,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語言給孩子解釋。既然是教育,就要儘量使用規範的語言,比如在描述生殖器官時要用「陰道、乳房」等詞語,不要用「小MiMi」等來代稱,這樣孩子可以從小形成更科學的性認知。現在也有很多相關的繪本書籍,父母可以藉助這些書籍來幫助孩子學習。
3、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父母要從小給孩子灌輸自我保護的觀念,告訴孩子自己的隱私部位不能暴露在別人面前,有些親密的動作不可以和別人做,讓孩子明白如何和別人保持安全距離。
孩子大一些時,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科普的書籍或者影視資料,讓孩子對於性有正確的認識,有了科學、正確的認知渠道,孩子就不會誤入歧途,也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