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當天堂之光照進世俗的生活

2021-02-12 愛之光福音社

《簡愛》一部女性題材的傳世佳作。很多人認為這部作品的偉大,只是它宣揚了代表現代女性的簡愛的反叛、獨立、敢於追求自我的精神,但是《簡愛》精神真的僅止於此嗎?大家印象中《簡單》的結局,就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簡愛與羅切斯特先生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我的主已經預先警告過我了。」他說,「他每天都更加明確宣告:『是了,我必快來!』而我每小時都更加急切地回答:『阿門。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換個角度,從原著中常常引用的聖經的價值觀,來看書中的人物與情節,我們能看到什麼呢?
「虛偽的經學家和法利賽人哪,你們有禍了!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裝滿了搶奪和放蕩。(馬太福音 23:25 )自幼父母雙亡的簡愛在舅媽裡德夫人家中長大。簡愛在家裡的地位是絕比不上僕人的,她要終日忍受打罵、責罰和貶損。當可憐的簡愛好不容易逃離了裡德夫人的家,卻又落入了勃洛克院長殘暴統治下的孤兒學校。勃洛克院長的身份不只是一位校長,還是一位「牧師」。而這位「牧師」去「牧養」孩子們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們去閱讀他寫的《兒童指南》。

「你每次做完祈禱就念念它,尤其是寫到瑪莎·格,一個說謊欺騙成性的淘氣孩子暴死的經過」。

這位院長剋扣別人給學校的奉獻,讓孩子們吃不好、穿不暖,美其名曰磨練他們的品格。自己的太太和女兒卻是錦衣玉食。簡愛的家長和校長,如同《悲慘世界》中孤女柯賽特被寄養給的那一對奸商夫妻,不同的是,後者是真小人,而前者是偽君子。聖經之於他們,像是審判別人的利劍,又像是裝飾自己的飾品。多年後,簡愛再次回到裡德夫人的家中時,強悍霸道的裡德夫人在憂慮和怨恨中咽氣了,她的被寵壞的兒子先她一步在放蕩揮霍中死去,而她的兩個女兒則繼承了她的刻薄和傲慢,彼此仇視。當簡愛在裡德夫人家中飽受欺凌時,善良的女僕蓓茜為她唱起民謠:

「我走得雙腳疼痛,四肢酸麻,

路遠迢迢,走過荒山無數……

有個信念能賦予我毅力,

縱然無依無靠,無親無友,

天堂總是我歸宿,隨時能讓我安息;

上帝啊,你永遠是苦命孤兒的朋友。」

在生活艱苦又死氣沉沉的寄宿學校中,譚波兒小姐用溫柔、堅強的愛守護著孩子們柔弱的身體和心靈。簡愛在學校中的好朋友,身體病弱但靈魂高貴的「小聖徒」海倫,雖然常常受到不公正的責罰,她卻告訴簡愛說:

「最能克服仇恨的並不是暴力,最有把握治好創傷的也不是報復。」

「那麼是什麼呢?」

「讀讀《新約》吧,看看基督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把他的話作為你的規範,他的行為作為你的榜樣。」

「他怎麼說的呢?」

「你們的仇敵要愛他,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恨你們、凌辱你們的要待他好。」

我們在世上,人人都有一身罪過,而且也不可能不是這樣。但是不久總會有那麼一天,我相信,我們在擺脫自己腐敗的軀殼時,同時也就擺脫了這些罪過。到那時,墮落和罪孽會隨著這個累贅的血肉之軀從我們身上卸下,只留下精神的火花,——生命和思想的不可捉摸的源泉,純潔得就像它當初離開造物主使萬物具有生命的時候一樣。它從哪兒來,還回到哪兒去。說不定又會被授給某一種比人更高的生物,說不定會一步步經過榮耀的各種等級,從照亮蒼白的人類心靈上升到照亮大天使的心靈!曾經的簡愛,在離開裡德夫人的時候,一股腦地把積攢十年的憤怒傾倒出來。她一時品嘗到報復的痛快,可是馬上又嘗到了仿佛喝了毒藥似的苦澀。然而,多年以後,當她更明白了海倫的話,再次回到裡德夫人的家中,儘管裡德夫人沒有什麼改變,簡愛卻不再受到她的影響。。按照簡愛的本性,當面對這些傷害她的「敵人」時,她爆裂如同不可馴服的野獸;但是按照聖經的教導,她選擇了愛與饒恕。引用提摩太凱勒在《婚姻的意義》一書中對簡愛內心對話的論述:

簡愛深深地愛上羅切斯特,但她發現羅切斯特並非單身,而且他的瘋妻就住在樓上。然而,羅切斯特卻請求她當情婦。這在簡愛的心中掀起一場風暴,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衝突。

「.我的良心和理智向我大喊,聲音幾乎和我感情的聲音一樣大,而我的感情正在衝我咆哮。「哦,屈服吧!」它說。「想想他的痛苦,想想他的危險 .拯救他吧!愛他吧!.你和他在一起又能傷著誰呢?」

簡愛發現,在自己的靈魂裡面,有良知,有理智,還有情感,而它們全都起來反對她,說她應當聽從羅切斯特先生的話。羅切斯特先生又孤單又可憐 她可以安慰他。羅切斯特先生有錢,又愛她——簡愛受了一輩子苦,理該享受生活。但她卻一口拒絕:

「.我要遵守上帝所賜、人所認可的法律。我要堅持原則,就是我清醒時,而非現在這樣發瘋時所領受的原則。法規和原則不是為了沒有試探的時刻而設,而是為了充滿試探的時刻而設,正像現在這樣,我的身體和靈魂一起在抗拒,指責法律過於嚴苛。

法律和原則確實嚴格,並且不容違抗。要是我為了貪圖自己方便就可以違背法律,那法律還有什麼價值?法律是有價值的 我向來相信這點,而且,要是我現在不能相信法律的價值,那是因為我瘋了 真夠瘋的:我現在血脈賁張,心跳加快。我此刻只能依靠以往的觀念和既定的決心:我要死守這個立場。

簡愛對羅切斯特先生的感情是炙熱濃烈的,也是單純真摯的,她的內心多麼想不顧一切的奔向羅切斯特,甚至她也有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和別人,但她還是順服上帝的法律而放棄了自己的願望。

 

後來,當她聽說羅切斯特遭遇患難,雙目失明又失去了一隻手,並且他的瘋妻死在了火災中,他有足夠的理由不再過問羅切斯特的事情給自己招惹麻煩,但她毅然決定追求自己的真愛,哪怕對方已經又殘又瞎。

 

大多數人的做法往往和簡愛相反——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我們容易放棄神的標準;為了逃避責任和服侍,我們又拿一些「好的藉口」來搪塞。

 

簡愛選擇了羅切斯特先生,而拒絕了宣教士聖約翰,很多人以此為對聖約翰乃至他的信仰的批判和否定,但這並不是簡愛的看法。

我知道,下一次將會由一個不相識者寫信給我,通知我這個善良、忠實的僕人終於被召喚去享受他的主的歡樂了。那又何必為此而哭泣呢?決不會有對死亡的恐懼來煩擾聖約翰的臨終時刻,他的頭腦將會清澈明淨,他的心靈裡將會無所畏懼,他的希望是可靠的,他的信念是堅定的。他自己的話就保證了這一點:

 

「我的主已經預先警告過我了。」他說,「他每天都更加明確宣告:『是了,我必快來!』而我每小時都更加急切地回答:『阿門。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當天國的榮耀成為最終的盼望,當上帝的話語成為最高的準則,我們一切的抉擇——在意亂情迷之際的堅守,對真愛的追求,和為那逼迫我們的人而禱告,也就有了真正的動機和意義。

相關焦點

  • 【讀後感】《簡愛》
    15歲時她進學校讀書,幾年後為了維持生計又在這個學校當教師。後來她曾做過家庭教師,但因不能忍受貴婦人、闊小姐對家庭教師的歧視和刻薄而放棄了這項職業。之後她還曾經想自己辦學,但因為招不到學生只能放棄。最終她投身於文學創作的道路。1845年夏洛蒂建議和她的兩個妹妹合寫一本詩集,雖然出版後銷量不好,但堅定了她們寫作的熱情。
  • 著名配音演員李梓去世 "簡愛""羅切斯特"在天堂相會
    簡愛"與"羅切斯特"終於在天堂相會,而上海電影譯製片廠(以下簡稱"上譯廠")的黃金一代,又少了一位。   "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句歌詞昨天被許多網友用來悼念李梓。從1954年入行到1987年離休,在33年的配音生涯裡,她是上譯廠的當家花旦,用聲音塑造了簡愛、葉塞尼亞、艾絲美拉達、英俊少年、安娜·卡列寧娜等許許多多的電影人物,雕刻了至少兩代影迷的電影記憶。
  • 同樣是曠世之戀,為什麼看《簡愛》時,觀眾卻呼喚小李子?
    在看《簡愛》電影的時候,上面的彈幕裡有人打出「讓小李子出來」。小李子是誰?他就是《鐵達尼號》男主傑克的扮演者:萊昂納多,翻譯成中文大家為了記著方便,自動把他說成「小李子」。兩個獨立不相干的電影,都是一場讓人為之震撼的曠世之愛,為什麼觀眾會呼喚小李子呢?難道《簡愛》裡面的男主大家不喜歡嗎?
  • 軌跡在線|《讀<簡愛>有感》
    從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許多事,她出生在一個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居住在一個遠離聲囂的窮鄉僻囊,生活在革命勢頭正健,國家由農民向工業國過度,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的時代,這些都在她的小說創作上打下了可見的烙印,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嗇的塑造了這個天才但又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毀滅之手,這些才華橫溢的兒女,都無一例外的先於父親在人生的黃金時間離開了人間。
  • 從文學到舞臺:袁泉、王洛勇談話劇《簡愛》(視頻)
    2009年,演完《簡愛》第一輪最後一場的時候,袁泉曾淚如雨下,因為「短期之內再也找不到像簡愛這樣適合自己的角色了」。當時她未曾想,在接下來的十年間,話劇《簡愛》幾乎每年復排,穿著灰色長裙的簡愛一次次闖進靜物畫般的舞臺,走在霧氣迷濛的桑菲爾德莊園,也走進無數觀眾的心田。
  • 豆瓣7.5《簡愛》:簡愛成長曆程中的三大人生啟示
    因此當簡愛離開舅舅家準備送去上學時,她對姑媽說了她自己的仇恨之詞「我很高興你不是我親人。我這輩子不會再喊你一聲舅媽。我長大以後永遠不會來看你。如果有人問,我喜不喜歡你,你對我怎麼樣,我要說,我一想起你就噁心的不行,你對我殘忍得不行。」
  • 電影《簡愛之約》講述純美愛戀 致敬《簡愛》
    網易娛樂1月25日報導 由張華蘊出品,李夏青擔任製片,張天羽導演,高廣澤、王翦、趙飛燕、金紹仁、張奕、常海波等主演的職場愛情電影《簡愛之約》發布預告片。電影主打「如果愛請深愛」概念,講述辦公室內都市男女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故事以及年輕人在誘惑面前的堅守與動搖。
  • 《簡愛》: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
    經受靈魂和肉體這雙重苦痛折磨的簡愛,還是以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以頑強的意志成績優秀完成了學業。為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刊登廣告並受聘去了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結束了她6年作為學生,2年作為教師的孤兒院生活。而這書的重點也在她來到桑菲爾德莊園時展開。
  • 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愛的自尊愛的簡單
    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帶有明顯的自傳意味,書中寫到簡愛剛到羅沃德的慈善寄宿學校沒兩年時間,因為斑疹傷寒這種傳染性疾病在學校的傳播,簡愛所在的學校許多學生因病去世,學校對待學生近乎虐待的苛刻行為才得以曝光,引起輿論的浪潮,因而這所學校被更多的慈善人士捐款重建,並改善了學生的待遇、住宿飲食條件
  • 《簡愛》無關電影評論的題外話
    《簡愛》中為什麼羅切斯特先生不能跟妻子,就是那個瘋女人離婚?看小說和電影《簡愛》時,心裡一直搞不明白,既然一開始女方及家人就有意隱瞞女方的瘋病,羅切斯特為什麼不和那個瘋女人離婚呢?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瘋女人在大火中縱身一躍而亡,而自己被熊熊大火燒成殘廢才心安理得呢?難道說這樣才和簡愛相配嗎?以下是百度知道的答案,不知是否確實,我也無從考證。
  • 裂痕是光照進的地方
    裂痕是光照進的地方    近讀人民網著名評論員蔣萌的新作《生命是劫後重生的奇蹟
  • 如何讓光照進電影?
    1978年內斯託爾·阿爾門德羅斯與導演泰倫斯·馬力克合作的電影《天堂之日》就是使用自然光效布光的經典作品。《天堂之日》海報影片大量減少了人工光源的使用,拍攝日景及夜景時一般以畫面中的固有光源作為主光源,而影片中人工照明僅僅起到一個補充光的作用,所以在影片中展現的一望無際的麥田、純淨的田園風景還有黃昏下的麥子地才顯得生活感十足有又真實簡單的如同風景畫一般的質感
  • 豆瓣評分8.6的《簡愛》:自尊自強的女人,到哪裡都能過得很好!
    生性倔強的她,不甘被欺負,於是經常反抗,也正是由於她的反抗,使瑞德太太對她的懲罰變得更是變本加厲,她將簡愛關進了紅房子裡。即便身份地位低下,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證,但並不意味著,簡愛會為了生活而妥協,選擇認命。
  • 《簡愛》電影雜記
    閱讀感悟:時隔幾周,再次回憶電影,簡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所謂孤獨的世界。
  • 《簡愛》:每個追求獨立的女人心裡,都有一個「瘋女人」伯莎
    門第之別只是一個方面,二人更大的障礙存在於心裡。人們常說女性要獨立,可是獨立有很多種,經濟上的、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哪一種獨立才能讓女性生活得更好,因人而異。現實中不乏離婚後獨立生活過著苦日子的單身媽媽,也不乏獨身一人而活得瀟灑的女性。
  • 小說《簡愛》讀後感
    小說以第一人稱簡愛對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記述,在蓋茨黑德的悲慘童年,在洛伍德學校的時光,以及作為家庭教師在桑菲爾德莊園的種種經歷,因為愛情受挫默默離開桑菲爾德,被莫爾頓表親家收留,最後又因為愛情重返桑菲爾德。
  • 《簡愛》:一個時代的女性吶喊,身處命運不公,也要追求愛情平等
    有了愛情的存在,枯燥的世界不再單調,生活也變得五彩斑斕。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愛情以多種形式的存在讓人感受到它的悲喜。從梁山伯與祝英臺到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場場生離死別的愛情激蕩人們的心靈,追尋人類最初自由平等的天性。
  • 重讀《簡愛》發現具有這種特質的女性通常是大智慧的女性
    很多年前,我的鐘愛工作《簡愛》免費,我又讀了一遍,得到了新的結果:女性對自己的尊重和獨立反映了女性的智慧。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這本書,所以他們不知道該說什麼,《簡·愛》的故事是什麼?《簡·愛》的故事結構繼承了西方文學中《神曲》的經典結構:地獄、煉獄和天堂。
  • 謝謝漫畫,像一道光照進了我的生活
    #2016第一期 線上課程的初遇 | 打開漫畫這扇窗說來慚愧,我可能是蝸牛吧,現在才來做回顧整理…😁🐌小時候的我就超喜歡漫畫的,什麼漫畫大王、漫友都買齊了,把它們每天放在床頭供起來,睡不著的時候就翻來看看,然後美滋滋的睡覺,慢慢的就成了生活中的習慣
  • 《簡愛》:愛情是平等的,但婚姻不是
    原來新郎羅切斯特,是一個已有15年婚齡的有婦之夫,而且他的妻子是一個瘋子,一直被他關在一個不見天日的黑屋子裡。簡愛無論如何也無法相信,口口聲聲說著愛自己的羅切斯特,竟然是這樣一個表裡不一的騙子,因此,她一氣之下離開了他。但一年之後,簡愛與羅切斯特又幸福地結合在了一起。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簡愛是一個怎樣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