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正面臨沙子短缺危機?

2020-12-23 陝西法制網

2019年9月,一名南非企業家被槍殺。8月,兩名印度村民在一場槍戰中喪生。再往前的6月,一名墨西哥環保活動人士被人殺害。

三個兇案現場雖然彼此相隔數千英裡,但都有一個叫人難以相信的共同原因:爭奪21世紀最重要但卻最不被看重的一種商品,即人們眼中再普通不過的沙子。沙子爭奪戰引發的暴力浪潮正愈演愈烈,而上述僅是其中最新的四名受害者而已。

沙子看似卑微不足道,但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卻不可或缺。沙子是建設現代城市的主要原料。我們用來建造購物中心、辦公室大樓和公寓樓房的混凝土,以及用來修建道路連接這些商業住宅大樓所使用的瀝青,大部分都是用沙子和砂礫攪拌粘接而成。每扇窗戶、每個擋風玻璃和智慧型手機屏幕,其玻璃都是用沙子燒融後製成。甚至我們的手機和電腦裡的矽晶片,以及我們家中幾乎其他所有電子設備,都用了沙子為原料。

你或許要問,儘管沙子是重要原料,但有何理由要為沙子爭奪得你死我活?我們的星球到處都是沙子。從撒哈拉沙漠到亞利桑那州的大沙漠都有綿延不盡的沙丘。世界各地海岸線上的海灘也都是沙子。我們甚至只需花少少錢就可以在我們附近的五金店買到幾袋沙子。

但信不信由你,今天全球正面臨著沙子短缺的危機。既然地球上幾乎每個國家都有這種物質,而這種物質似乎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這一自然資源又怎麼會快要耗盡呢?

因為除了水之外,沙子是地球上人類消耗最多的自然資源。人們每年要使用500億噸的「骨料」(工業術語,沙子和礫石混合的通稱)。這500億噸的量足以覆蓋整個英國。

而問題在於工業使用的沙子是有選擇的。沙漠中的沙子雖然取之不盡,但對我們基本上沒用。人類開採的沙子絕大多數用來製造混凝土。用於此目的,沙漠中沙粒的形狀不符合要求。沙漠的沙是經風而不是水的侵蝕而形成,因此形狀太光滑、太圓潤,無法粘接在一起形成穩定的混凝土。

我們需要的沙子是在河床、河岸、河漫灘、湖泊和海岸上開採的比較粗燥的沙子。對這種沙子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巨大,以至於全世界的河床和海灘的沙都被開採一空,甚至為開採這種珍貴的建材不惜破壞農田和森林。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犯罪團夥開始涉獵盜採沙子行業,催生出一個往往會鬧出人命的沙子黑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研究員帕斯卡爾·佩度日(Pascal Peduzzi)認為,「很多人對出現沙荒感到意外,但不應該為此大驚小怪。不論任何物質,我們不可能每年開採500億噸而不會導致對地球和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

造成沙荒供應危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城市化發展太快。全球人口每年都在增長,而且從農村遷往城市生活的人口也在每年增長,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城市正在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大幅擴張。

從1950年代至今,全球生活在城市地區的人口已增長了三倍多,現約為42億人。聯合國預測,在未來30年裡,還將有25億人進入城市,這相當於每年增加8個紐約大小的城市。

要建造容納所有新增城市人口的樓房建築,以及連接樓房的交通道路,需要大量的建築用沙子。在印度,建築用沙量自2000年以來每年增長兩倍多,而且仍在快速增長。僅中國一個國家在這十年裡使用的沙子就可能比美國在整個20世紀使用的沙子還要多。對某些類型的建築用沙的需求如此之大,以至於坐落在巨大沙漠邊緣的杜拜(Dubai)要從澳大利亞進口沙子。沒錯,澳大利亞出口的沙子是賣給沙漠國家的阿拉伯人。

不過沙子不僅用於建築和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多地用於填海造地。從加利福尼亞到香港,體型越來越大、馬力越來越強的挖沙船每年從海底吸走數以百萬噸計的沙子,堆填在海岸地區,人工建造出新的陸地。杜拜棕櫚樹形狀的島嶼可能是近年來從無到有建造的最著名的人造陸地,而全球同樣的填海人造陸地還很多。

奈及利亞第一大城市拉各斯(Lagos)正在大西洋海岸地區填海,以增加2400英畝(9.7平方公裡)的城市土地。擁有的天然土地面積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大的中國,也填海增加了數百英裡長的海岸線,蓋了好幾座島嶼做豪華度假村。

這種新造的人工地產可帶來巨大利潤,但常常要付出高昂的環境生態代價。在海底挖沙已經破壞了肯亞、波斯灣和美國佛羅裡達的珊瑚礁。而且還破壞了海洋生物的棲息地。使用吸沙管抽沙使水域變得渾濁,會危害到離開原棲息地的海洋生物。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的漁民發現他們的生計被海洋挖沙所破壞。在中國,填海造地破壞了沿海溼地,以及魚類和水鳥的棲息地,並增加了水汙染。

還有新加坡,這個國家填海造地世界領先。為了給近600萬國民創造更多的空間,這個高人口密度的城市國家在過去40年裡填海新增加了50平方英裡(130平方公裡)的土地,而填海的沙子都是從其他國家進口。因此造成的環境破壞非常之嚴重,以至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和柬埔寨等鄰國現在均限制向新加坡出口沙子供其填海。

根據荷蘭一個研究小組的報告,自1985年以來,人類總共為世界海岸增加了5237平方英裡(13563平方公裡)的新生人工土地,其面積相當於牙買加的整個國土。這些人造土地大部分是用大量的沙子填海而來。

開採沙子用於混凝土和其他工業用途更具破壞性。用於建築的沙子通常採用河沙,需要從河流中開採。用吸沙機甚至是水桶把沙子從河中抽上來是輕而易舉之事,而且船裝滿了沙子後,運輸也很容易。但挖掘河床會破壞水底棲息生物的棲息地。攪碎的沉積物會使河水變得渾濁,既使魚類受到窒息,也會阻擋水下植被生長所需的陽光。

河沙開採正在導致越南湄公河三角洲(Mekong Delta)的緩慢消失。湄公河三角洲是2000萬人口的家園,為越南糧倉,是該國一半稻米的產區,東南亞其他地區的大部分大米也產自這裡。但現在因為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湄公河三角洲每天要流失相當於一個半足球場面積的土地。但研究人員認為,土地流失的另一個原因是人們在湄公河三角洲掠奪性地開採河沙。

數百上千年以來,發源於中國青海崇山峻岭中的湄公河崩騰而下帶來的泥沙在流入南海時形成三角洲衝積平原。但近年來,在湄公河流經的幾個國家都開始從河床大規模挖沙。根據三名法國研究人員2013年的一項研究,僅在2011年這些國家在湄公河就開採了約5000萬噸的沙子,這些沙子足夠覆滿整個美國丹佛市達2英寸深。而同時不幸的是,近年來湄公河上已經修建了五座大型水壩,中國、寮國和柬埔寨還計劃再建12座水壩。大壩的建設進一步減少了流向三角洲的泥沙。

換言之,湄公河三角洲的土壤仍在遭受自然侵蝕而流失,但其泥沙的自然補給卻沒有繼續。世界自然基金會大湄公河項目的研究人員認為,按照這個速度,到本世紀末,湄公河三角洲將近一半的土地將會消失。

而更壞的是,在柬埔寨和寮國兩國的湄公河和其他河流開採沙子,甚至導致河岸坍塌,農田和房屋被河流吞噬。緬甸農民表示,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 River)沿岸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此外,從河流中開採沙子也給世界各地的基礎設施造成了數百上千萬美元的損失。開採時攪起的沉澱物堵塞了供水設備。將河岸的砂石開採一空,橋梁的地基就會暴露在外,得不到支撐。在加納,採砂工人挖動了太多的地面,以至於山坡上建築物的地基暴露於外,使得樓房有倒塌的危險。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風險,事實上確有這樣的危險發生。2000年,臺灣的一座橋梁因採沙而垮塌。第二年葡萄牙發生類似因挖沙造成的橋梁垮塌事件,當時一輛公共汽車剛好從這座橋梁上駛過,結果造成70人死亡。

人類對高純度矽砂的需求也在飆升。矽砂被用於製造玻璃以及太陽能電池板和電腦晶片等高科技產品。美國蓬勃發展的水力壓裂開採頁巖氣行業也需要強度很高的高純度矽砂。其後果是美國威斯康辛州農村地區的大片農田和森林被毀壞,因為這些地方不幸恰好有很多珍貴的矽砂儲量。

因此爭奪沙子開採的競爭變得非常激烈,以至於在許多地方,黑社會犯罪團夥逐利而來也加入爭奪,開採成百萬頓的沙子在黑市上出售。根據人權組織的說法,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區,兒童被迫在沙場裡充當奴隸勞工。這些黑社會團夥就像其他地方的有組織犯罪一樣,通過賄賂腐敗的警察和政府官員來為他們的非法經營開路。當他們認為有必要時,就會攻擊甚至殺害那些擋路的倒黴鬼。

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Chiapas)的一名環保活動家何塞·路易斯(José Luis lvarez Flores)因反對在當地一條河流中非法開採沙子,2019年6月被人槍殺。據報導說,他的屍體被發現時,其身旁還有一張威脅他的家人和其他活動人士的紙條。兩個月後,印度拉賈斯坦邦(Rajasthan)警方試圖阻止一輛裝載非法開採的沙子的拖拉機車隊時遭到槍擊。隨後的槍戰導致兩名採砂工死亡,兩名警察入院治療。今年早些時候,南非一名採砂工人在與另一組採砂工發生爭執時被人開了七槍。

上述僅為最新的傷亡事件。近年在肯亞、甘比亞和印度尼西亞,爭奪沙子貿易的暴力活動已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被印度媒體稱之為「沙子黑手黨」的犯罪團夥已造成數百人受傷和數十人死亡。遇難者包括一名81歲的教師和一名22歲的活動人士,他們分別被砍死,另有一名記者被燒死,至少三名警察被運沙車碾死。

現在人們已逐漸意識到工業建設依賴沙子危害很大。許多科學家正在研究用其他材料代替混凝土中沙子的作用,比如以煤電廠留下的粉煤灰、塑料碎片、甚至碾碎的油棕殼和稻殼來代替。其他一些公司正在研究開發少用沙子的混凝土,同時研究人員也在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來磨碎和回收混凝土。

現在許多西方國家已基本禁止河沙開採。不過,很難讓世界其他國家效仿。世界自然基金會最近發布的一份關於全球沙產業的報告稱:「為了防止或減少對河流可能造成的破壞,建築行業必須停止使用來自於河流的骨料。這種類型的社會轉變與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社會轉變相似,這將迫使人們改變對沙子和河流的認知,改變城市的設計和建設方式。」

越來越多的學者呼籲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採取更多措施限制採砂造成的破壞,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海岸地理學家梅特·本迪克森(Mette Bendixen)是其中一員。他說:「我們應該有一個監控計劃,需要更多的管理。因為目前根本沒有對沙子開採進行管理。」

當下,甚至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有多少沙子正從大地上開採挖走,也沒有人知道在什麼地方,在什麼環境下被開採出來。因為大部分都是無證開採,無案可查。本迪克森說:「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地球上的人越多,我們需要的沙子就越多。」英倫網

來源:文斯貝瑟爾 ( Vince Beiser) 百家文摘

陝西法制網編輯:翟立強

相關焦點

  • 澳洲或將很快面臨大米短缺!超9成大米都從海外進口
    到那時,衛生紙的短缺也將成為一種遙遠的記憶。 雖然疫情過後大多數產業將和之前有很大不同,專家們現在擔心的是,澳洲的食品安全將受到威脅。根據水利和灌溉專家的說法,由於Murray Darling Basin水域的管控不善,澳洲面臨大米和其他基礎產品短缺的危機。
  • 印度鑽石業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Diamond Loupe停更中文之後)
    印度鑽石業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 【市場分析】 英文原文地址:https://www.thediamondloupe.com/market-analysis/2020-03-13/india-diamond-industry-facing-severe-liquidity-crisis原文發布時間:13/03
  • 地球正面臨「氣候危機」!2020年將重視5大問題,並在10年內解決
    人類面臨的一些問題包括全球變暖、人口激增(到2050年將達到100億)、極端天氣事件(氣候變化將加劇這些事件)和淡水供應減少等。一項對200名科學家的調查發現,由於這些問題都同時發生,它們正在彼此加劇,從而形成人類需要解決的一個迫切問題。
  • 地球正面臨「氣候危機」?2020年將重視5大問題,並在10年內解決
    人類面臨的一些問題包括全球變暖、人口激增(到2050年將達到100億)、極端天氣事件(氣候變化將加劇這些事件)和淡水供應減少等。一項對200名科學家的調查發現,由於這些問題都同時發生,它們正在彼此加劇,從而形成人類需要解決的一個迫切問題。
  • 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如何解決?臥「芯」嘗膽
    12月,一場缺「芯」危機迅速席捲至大半個汽車圈。月初,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傳出停產傳聞。緊接著,全球第一、第二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大陸表示,作為汽車組件之一的半導體晶片正面臨供應不足的問題。據悉,此次短缺的是8位MCU晶片,將直接導致車載電腦的兩大模塊——ESP(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和ECU(電子控制模塊)無法生產。
  • 疫情延誤致零部件短缺,本田英國工廠面臨停產
    來源:央視財經【疫情延誤致零部件短缺,#本田英國工廠面臨停產#】據英國天空新聞網9日報導,因運輸出現延誤導致部分零部件短缺,日本本田公司可能會暫時停止其在英國斯溫頓工廠的生產。本田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雖然目前公司正在採取一些措施來緩解零部件供應中斷,但是依然可能會面臨暫時停產的可能。公司當前正在密切關注情況,以期儘快重啟生產。」據了解,目前英國港口出現了船舶延誤和擁堵的情況。目前本田公司正在研究其它可能性,例如空運零部件,但是其英國工廠的生產工作最早可能於當地時間12月9日就陷入停頓,本田已將這一情況告知其員工。
  • 「後真相」時代:西方主流媒體的正面臨信任危機
    而如今,這一切光榮的歷史似乎正在煙消雲散,新聞界不僅面臨產業上逐步蕭條的困境,也在感受著歷史上少有的孤立和尷尬。多年來對歐美新聞業的自由派腔調十分不滿的保守政客和民粹運動領袖們開始迫不及待地落井下石。他們利用這場信任危機發動了一輪針對主流媒體的猛烈批評。
  • 李保東: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全球治理的信任危機
    1月1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0年年會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論壇秘書長李保東,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很多挑戰,各方普遍對國際形勢感到很擔憂,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裡?
  • 印度白蝦出口因貨櫃短缺面臨困境!
    2020年度印度的水產品,尤其是冷凍蝦的出口可能下降10%至15%,因為冷凍貨櫃的短缺已經嚴重的影響到蝦類行業的出貨。「從新冠疫情開始,今年我們就遇到了很多問題。開始雨季影響了蝦的產量,現在,我們的貨櫃供應出現了問題。」印度海鮮出口商(SEI)Elias Sait表示。
  • 化工或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需求危機
    安迅思近日表示,數據顯示歐洲經濟正在崩潰,即全球經濟正走向深度衰退,一些化學品市場已經遭受了嚴重的需求衝擊。問題是,衰退會有多深,會持續多久?IHS Markit上周發布的歐元區3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該地區經濟正在迅速收縮。歐元區PMI指數已經從2月份的51.6大幅跌至3月份的31.4個點,創下歷史新低。該指數衡量的是服務業和製造業。
  • 綜述:美國紐約新冠肺炎病例數飆升 醫療物資面臨短缺
    新華社紐約3月25日電綜述:美國紐約新冠肺炎病例數飆升 醫療物資面臨短缺新華社記者長遠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急劇惡化,最大城市紐約已成為美國疫情「震中」。未來幾周,病床和醫療物資短缺將成為棘手問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5日晚,全美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65778例,紐約市累計確診17856例。紐約市所在的紐約州已於近日被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為「重災區」,目前累計確診病例已突破30000例。
  • 澳洲園藝業面臨數萬名工人短缺 農場主盼澳失業者摘水果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and Young)近日發布了一份報告警告稱,未來6個月,澳洲園藝行業將面臨2.6萬名工人的短缺。 《每日郵報》8日報導,面對澳洲園藝業數萬人短缺的困境,苦苦掙扎的農場主近日向失業的澳人發出絕望的請求,希望失業者來農場摘水果,而不是依賴政府的救濟。
  • 麥當勞高管:疫情導致的肉類短缺給我們上了一課
    世界各地的人已經使牛肉,豬肉和雞肉成為他們的飲食的一個經常組成部分。 這就是為什麼今年早些時候,當冠狀病毒危機造成零售商品短缺時,讓世界措手不及。消費者們來到超市和雜貨店,發現肉類貨架空空如也,或者優質蛋白質價格極度上漲。一些用餐者去餐館時發現他們最喜歡的肉類菜品沒有了。
  • 華為晶片短缺危機,5條出路?
    在晶片危機上華為如何破局?多方都在關注。美國CNBC網站11日分析稱,華為有5個選擇,但同時「所有5個選擇都面臨重大挑戰」。有分析稱,「中國芯」只是時間問題,中國政府也發布了促進晶片產業的戰略,美國的技術遏制很可能使得中國晶片追趕速度會更快。
  • PS5 面臨黃牛、晶片短缺等問題,索尼玩家還能愉快的玩耍嗎
    01 PS5 面臨黃牛、晶片短缺等問題 黃牛黨一直是遊戲行業所面臨的一大挑戰,他們以官方零售價購入設備,再以更高的價格轉售。但疫情已經造成了整個行業供應鏈的短缺,削弱了索尼、蘋果等公司提高產量的能力。包括聯發科技在內的主要供應商已經表示,晶片供應在 2021 年上半年將受到限制。熟悉 PS5 供應鏈的消息人士透露,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在內的一些廠商的強勁需求,一直在損耗 PS5 所使用的一些零部件的產能。
  • 220位專家表示,未來10年人類要面臨5大危機!
    如此龐大的人口,使地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們就能夠感受到周邊環境的變化。據新聞報導,南、北兩極地區溫度直線飆升,北極圈在6月份的溫度已突破37.8度。這些現象的出現,意味著留給人類的時間還剩下多少呢?如今,全球變暖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巨大難題。我們似乎用盡了方式,都無法使地球降溫。試想一下,當南北極的冰川消融殆盡之後,那些地勢比較低的地區將會被雪水淹沒。
  • 美國各地學校正面臨返校用品短缺 聯想惠普戴爾稱缺貨近500萬臺
    根據對二十多所美國學校、15 個州的學區、供應商、電腦公司和行業分析師的採訪,全球三大電腦公司聯想、惠普和戴爾已經通知學區,他們有近 500 萬臺筆記本電腦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川普政府對中國供應商的制裁加劇了這一問題
  • 我們吃的大米為什麼會有沙子?
    她回憶說,當時做米飯,都是中午吃,這樣下午才有體力幹活,先把鍋裡的水燒開,然後大米要撿,因為會有沙子,然後把米倒進開水裡煮,煮到六七分熟的時候再換一口鍋加點水燜。這個燜熟的大米飯不僅很軟,而且吃起來很香,大米飯都是男人和上學的孩子吃,煮過的米湯自己和不上學的孩子喝,就那麼點糧食,不節約不行啊。她微笑著說,平時孩子們吃飯還吵吵鬧鬧的,只要是吃米飯,孩子們就可安靜了。
  • 全球電子業大鬧晶片荒 筆電手機面臨生產延誤難題
    正當消費者需求從新冠疫情危機谷底反彈之際,多家汽車及電子裝置製造商紛紛對一波全球性晶片短缺提出警告,這個問題已導致生產進度延誤。行業高管及分析師指出,好幾個因素造成了晶片荒的問題,包括遭美國制裁的中國華為拼命掃貨,日本一家晶片廠發生火災,東南亞的新冠防疫封鎖措施,以及法國工人罷工。
  • 逾千輛卡車滯留、聖誕供應面臨危機,疫情讓英國提前感受「硬脫歐」
    儘管法國沒有禁止卡車抵達英國,但英國一些零售商警告,如果限制措施不解除,新鮮蔬果等商品將出現「嚴重短缺」。為了能在周三解除禁令,英國連日來與法國「不斷對話」。CNN形容,距離英國「脫歐」過渡期的最後期限不到10天,因疫情而被「隔離」的英國提前嘗到「硬脫歐」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