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救贖自己也是救贖他人,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

2020-10-06 慕雲記

心懷希望的人永遠能夠挺過低谷,低谷對於心懷希望的人來說僅僅是考驗,過了這個坎前方便是陽光和彩虹,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後。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入獄的安迪用二十年救贖自己和救贖他人的故事,安迪在銀行上班,擁有一份不錯的收入,還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不擅長表達的他,對自己的妻子關心極少,妻子出軌了,安迪很生氣想過要殺死妻子,但是他對妻子還是有感情的,所以下不了手,誰知妻子還是死了,而他也被指控謀殺了自己的妻子,並因此進了監獄。

安迪的一生徹底完蛋了,他一瞬間失去了所有,妻子、家庭、錢財,在獄中安迪無權無勢,受盡欺負,監獄裡,大家都喜歡欺負新人,安迪成了眾人玩樂的對象,其中一個有勢力的人經常欺負安迪,安迪只是一個讀書人,他無力反抗,只能承受。

監獄裡,很多犯人都是十惡不赦的,他們只會用蠻力,就連監獄的警官也會用武力解決問題。萬念俱灰之下,他還是看到了希望,他告訴獄中唯一的朋友,要心懷希望,只要心懷希望,就永遠有希望。安迪在工作的時候,默默關注獄警的行為,找到了他們的弱點,和他們做交易,於是安迪讓監獄裡的犯人得到了快樂,大家像聚會一樣聚集在一起。

安迪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監獄長做假帳,還堅持不懈寫信修建圖書館,他用自己的智慧改變了大家的命運,在監獄裡,他成了最受歡迎的人。另一邊,安迪也展開了自救,他得知自己出獄無望後,開始挖隧道逃脫,一挖就是二十年,最終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逃了出去,還為自己存夠了積蓄,他成了最後的贏家,為自己洗刷了冤屈,而獄長則因貪汙被抓進了監獄。

當安迪的朋友終於刑滿釋放,由於習慣了監獄裡的一切,突然回到外面的世界中反而不太適應,就在他要用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想起了安迪給他的信,朋友拿出信,找到了安迪,他們徹底釋放了自己,這一刻,生活才是真的開始。

安迪是有改變的,他從膽小懦弱,害怕一切到漸漸接納自己的不足,開始和命運做抗爭,實現了自身華麗的蛻變。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安迪,因為膽怯,錯過了很多,也是因為膽怯,被人欺負也不敢發聲,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在認識到自己的處境後,只要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總能掀起一番風浪。

當一切迎刃而解,也是救贖自己的一個過程,安迪用二十年救贖自己,也救贖獄中的人,獄中的犯人如果沒有遇到安迪,他們這一生將草草收場,在獄中沒有思想,任人差遣,唯一的樂趣就是看大家相互鬥毆,然後等著出獄,有的犯人更是放棄了出獄的機會,自甘墮落,能過一天是一天,安迪的出現拯救了他們,安迪讓他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價值,也發掘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用知識喚醒了他們內心的渴望。

得到救贖的犯人們,在獄中的生活不再是單一乏味的,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用心生活。安迪救贖的不僅僅是自己,更是獄中的犯人,心存希望,一切困難都不是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總能活得自由又自在,因為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熱愛。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 | 永遠心懷希望
    戳上方藍字「佛山紅樹林心理諮詢」關注我們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的《麗塔海華及鯊堡監獄的救贖》,講述了安迪·杜弗倫進入監獄後發生的心理變化及其救贖之路。以下是一些豆友的影評:
  • 「希望」是《肖申克的救贖》
    但是渴望自由的他仍保留著希望,近20年的監禁也沒能磨滅其對自由的希望,最終他也因希望而得到救贖,逃離了肖申克監獄。人生總有悲苦心懷希望的強者才能得到救贖。關鍵詞一:制度化影片中瑞德說:「起初你對監獄恨之入骨,然後你對它習以為常,時間夠久之後,你會變得無比依賴這裡,這就是制度化」,是啊!
  • 《肖申克的救贖》:只要擁有希望,就能獲得救贖
    美國是一個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國家,個人英雄主義一直是熒幕上經久不衰的主題,這在一系列好萊塢電影裡有充分的體現,美國好萊塢電影被譽為「個人英雄主義的集中體現」,被評為「美國十大經典影片」的《肖申克的救贖》則是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之一。
  • 夢想與希望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評分最高的電影有何魅力
    如何看待救贖這個主題,以及對於現實世界的我們又有怎麼樣的啟發。現如今《肖申克的救贖》已經常年在各種電影排行榜上佔據頭把交椅。影片簡單概述就是兩個字"越獄"。高大上的說法就是帶著夢想和希望完成人生的升華。我們的主角安迪被無辜捲入命案並最終入獄。在獄中他利用自己銀行家的業務知識為獄警乃至典獄長服務,還建立監獄圖書館,幫助獄中的小夥伴們學習知識,最重要的是用19年時間靠一個小錘子鑿開了通往自己之路。
  •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與自由,永遠是美好的
    1994年,被譽為上帝想看電影的一年,因為有36部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橫空出世,且都為日後的無法超越經典之作。其中,《阿甘正傳》《低俗小說》和《肖申克的救贖》在第6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三足鼎立,不分伯仲。《阿甘正傳》當之無愧的捧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等12項大獎,而《低俗小說》以他獨特的環狀結構和多角度敘事手法拿走了最佳原創劇本的桂冠,唯獨《肖申克的救贖》在十項提名裡顆粒無收。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滿懷希望,永遠追尋自由
    電影中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1994年《肖申克的救贖》在美國正式上映,距今雖然已經有25年了,但這部電影卻依然是一部必看電影,因為它是永遠的經典。當你在不同的年齡去看這部電影,會有不同的感受,電影是沒有改變的,改變的是人心吧。
  •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給予人力量!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倒黴蛋安迪心懷希望,實現自我救贖之旅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角Andy是一個天生的倒黴蛋,同時他更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蹟、把不可能變成現實的強者。看完這部偉大的電影,小編非常好奇:他是如何做到這一切,實現自我救贖的?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電影中的經典臺詞,共同探尋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 《肖申克的救贖》:2020熬過了,2021的希望還會遠嗎?
    肖申克的救贖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肖申克的救贖》一書中,主人公安迪在面對困難時的他是如何堅持自己的希望,最終實現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史蒂芬.埃德溫.金,寫的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政治的腐敗,監獄的黑暗。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主人公安迪在黑暗的監獄裡,並沒有放棄最後的希望。我們先來簡單的闡述一下書中的大意內容,一位年輕的銀行總裁安迪,被人冤枉關進了肖申克監獄裡,在監獄裡的他認識了瑞德,後來安迪將如何一步步計劃逃獄的……話不多說,接下來讓我們來看安迪的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雖惜敗於《阿甘正傳》,卻也因此成為了廣大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至今仍備受廣大影迷的推崇與喜愛,成為永遠的經典。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逃獄成功的背後,暗喻著希望與重生
    也是因為對自由的嚮往,安迪才能夠在逃離肖申克監獄的時候,忍受500多米,還散發著惡臭的汙水管道,一邊和管道裡的老鼠做鬥爭,一邊艱難地爬了出去。當人的社會性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這個個體很容易會產生痛苦、焦慮、煩躁的情緒。更嚴重的情況,人還會脫離人的本性,不再渴望自由,不願意面對現實。比如說肖申克監獄中那個自殺的囚犯老布,就是如此。
  • 希望、自由與救贖——淺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 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該影片上映於1994年9月23日。
  • 《肖申克的救贖》:永遠不要失去希望
    1豆瓣得9.7高分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一個蒙冤入獄的無期徒刑罪犯安迪在殘酷的監獄生活裡為了重獲自由,展開了一場歷經十九年鑿洞越獄進行自我救贖的生命旅程影片成為經典最大亮點就是主角安迪至始至終心存希望,嚮往自由。為了自由,忍辱負重,砥礪前行。沒有被環境潛移默化,最終抵達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面對困境,面對挫折,往往一開始勇敢直面,想盡辦法,但在屢次受到打擊後,內心微弱的希望之苗被自己消沉的意志澆滅,沒有希望也就沒有努力,於是自甘頹廢。
  •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173萬人打出滿分|救贖只能靠自己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別人。希望是件好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瑞德,如果你終於假釋了,去找到那個地方,在石牆底有一顆奇石,黑色的火山玻璃,底下埋著東西給你,你搬開它……就知道」安迪向赫伍要了一根繩子,但誰也沒想到他是為了越獄。
  • 希望,錘子和排汙管——《肖申克的救贖》
    最貧瘠的土壤上也能綻放希望之花。《肖申克的救贖》將那食人不吐骨的監獄設為最大的反派,一次又一次挑戰著主角Andy的內心,逼著他走向崩潰,誘使他放棄希望,與其他所有人一樣對悲慘的現狀習以為常。Andy沒有屈服:面對表面君子的典獄長,暴力嗜血的獄警長,獸性大發的囚犯,和那最讓人絕望的石制高牆與鋼鐵牢籠,他咽下自己的自尊默默忍受,等待轉機。
  • 《肖申克的救贖》:沒希望,還談什麼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未獲獎有人猜測是因為名字沒取好,畢竟電影詮釋的精神跟名字沒多大關係,之所以電影名為《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中的一位囚犯布魯克斯,垂暮之年迎來自己被保釋,50年後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出獄後困惑矛盾一無所知,在監獄中如果是懲罰,出獄後何嘗不是一種酷刑。最終他選擇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布魯克斯也是後來安迪在獄中建設圖書館時的搭檔。來到肖申克監獄,不管你多大年齡,都意味著終身監禁。
  •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救贖」到底救贖的是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這部影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影片中所蘊含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為了自由和希望而努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自由和希望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出現最多的字眼,也是電影著意宣揚的主題。任何時候、任何困難條件下都要為了自由和希望而努力,是這部影片要告訴人們的簡單道理。但是,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卻是另外一種模式。在這裡,監獄長就是國王,他的話就是王法。無論是否真的有罪,被判有罪的犯人們一旦到達肖申克監獄就如同陷入了扼殺生命的沼澤,受到嚴格的管控,沒有任何的言行自由,更談不到一絲的希望。肖申克監獄就是要讓深陷此地的人們打消自由的念頭,毀滅希望的想法。
  • 不為自己畫地為牢就是人生最大的救贖——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在那一刻,肖申克不再是牢籠,它是通向幸福和安寧的必經之地!雖然後來安迪被關囚禁一個禮拜,但他說這一周過得無比舒服,因為心裡一直盤旋著那段讓人回味的美妙旋律;這讓我們看到安迪豁達的胸懷,他願意用音樂陶冶情操,被懲罰也是值得的。
  • 肖申克的監獄人人無罪,真正的救贖是救贖人心
    一、真正的救贖是救贖人心勇敢的人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救贖他人。安迪無疑就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給死氣沉沉的監獄又帶去了自由的味道。安迪在電影中一共有過三次對他人的救贖,第一次是他幫助獄警無稅得到了遺產,獄警讓他提出一個可以滿足的要求,安迪要來了三瓶啤酒。這讓他的獄友們得以在陽光下暢飲,仿佛他們不是在高牆之下,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大排檔中邊喝酒邊聊天。這讓監獄裡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除了壓抑以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