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安迪逃獄成功的背後,暗喻著希望與重生

2020-08-26 遁地兔子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在豆瓣電影top100中排名第一。雖然在那年它沒有奪得奧斯卡金像獎,但給世人帶來的影響和感動都是非常深遠的。

影片於1994年上映,由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人出演,改編自著名作家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曾獲得第1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外語片。

許多觀眾讚嘆於安迪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挖洞從而逃獄成功,但其實這部電影把罪與罰、救贖與新生多個主題全部融合了起來。安迪逃獄成功的背後,其實暗含著希望與重生的主題。

01、精神上的自由給予安迪重生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5層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後四種需求可以合稱為「社會需求」。

在肖申克的監獄中,犯人們只擁有滿足部分生理需求的權益,完全沒有社會需求的權利。但安迪卻用自己的方式,製造著屬於自己的精神的自由。

  • 在一次給房頂修葺的過程中,安迪利用自己的金融知識為獄友換來了幾瓶冰鎮啤酒和來之不易的休息時間。
  • 安迪對精神自由的尋求還體現在他對音樂的追求上。他無視會被懲罰的代價,偷偷溜進廣播站,放了一首《費加羅的婚禮》。音樂,是自由的,還讓肉體上不自由的囚犯們,體會到了精神上的自由、音樂上自由的感覺。
  • 也是因為對自由的嚮往,安迪才能夠在逃離肖申克監獄的時候,忍受500多米,還散發著惡臭的汙水管道,一邊和管道裡的老鼠做鬥爭,一邊艱難地爬了出去。

當人的社會性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這個個體很容易會產生痛苦、焦慮、煩躁的情緒。更嚴重的情況,人還會脫離人的本性,不再渴望自由,不願意面對現實。比如說肖申克監獄中那個自殺的囚犯老布,就是如此。

02、通過人物的變化,彰顯人物在心靈上的救贖

①安迪的救贖

安迪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勵志、理想化的角色。剛進去監獄的時候,囚犯們看到他那瘦弱的樣子,認為他熬不過一個月。但結果是,面對監獄中「三姐妹」的欺負,他沒有和其他人一樣屈服,而是奮起反抗。

後來,又利用自己的知識來幫助監獄警官獲得免稅的遺產,警官反過來幫助安迪去懲罰了可惡的「三姐妹」。因為安迪的不妥協,所以他才能在堅持挖通常人不相信能夠挖通的洞。安迪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拯救自己。

②瑞德的救贖

影片主要是以安迪逃獄、救贖自己為主線,但其中有幾個囚犯的支線也值得我們去關注。比如說,瑞德這個角色。

瑞德的改變和救贖其實可以從他的三次審問的改變中看到。

  • 第一次審問時,瑞德非常急迫地表示自己在監獄中已經改過自新了,出獄之後絕對不會再危害社會。雖然態度真摯,還有些急迫,最後還是被審問官給駁回了。
  • 第二次審問的時候,瑞德說的話還是跟上次一樣,但這一次,因為不抱任何的希望,他的態度非常平和。可是,審訊員依舊駁回瑞德想要出獄的請求。
  • 第三次審問的時候,瑞德沉著地說自己並不知道該對審訊員說些什麼。他回顧從前,表示自己希望能夠勸說年輕的自己別犯錯,別淪落到今天這個下場。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審訊員同意了瑞德的請求。

其實我們從瑞德一開始的態度可以看出來,一開始他的內心還是充滿著希望的,但一次次的拒絕再加上監獄中殘酷的生活,讓他對一切都絕望了。但好在,安迪的出現讓他重新感覺到了生活的希望,對自己重新有了信心。

影片名字中就有「救贖」二字,故事的內核不僅圍繞著安迪的救贖展開,更是對他幫助其他囚犯的救贖也進行了刻畫。《聖經》中的上帝是無所不能的,肖申克監獄中的安迪同樣是這樣一位無所不能的救贖者。除此之外,他還幫助囚犯們進行靈魂的救贖。安迪的所作所為,成功的讓獄友感受到了希望,獲得了新生。

03、主角的救贖,源自時代個人主義的覺醒

埃德蒙·伯克在《關於社會的思考和拾零》指出:「所有事情的仁慈與聰穎的處理者,不管他意願如何,總是在追求自我利益中,把整個社會的福利與他自己的個人成功聯繫起來, 從而給眾人帶來了福利。」

安迪在入獄前,是一位銀行副經理,知識儲備豐富的他,顯然了解個人主義是有多麼的重要。因為在當時的西方,經濟學的價值觀核心其實就是個人主義,安迪必然是深諳此道。

同時,從經濟學角度看,個人主義思想的卓越之處是個人以自愛為前提尋求個人利益時, 也在為他人和社會謀取福利。安迪無時無刻不在實踐著這個準則。

就比如說,安迪在準備越獄前,將典獄長的犯罪記錄全部寄給了新聞社。而且還在典獄長的聖經中留言:「得救之道,就在其中」。他希望典獄長能夠及時回頭,能夠不去侵犯他人的利益。畢竟,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寫在最後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其實就是在告訴觀眾們,無論身處何地都要心懷希望和對自由的渴望,才能夠幫助到自己。影片通過塑造立體的人物形象,將希望、自由和重生的主題完美地展現了出來。


-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男主安迪的重生之路對人生的深層啟示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它通過講述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讓我們經歷一次靈魂深處的洗禮,從中感悟出很多人生的深刻啟示。01、心懷希望,就永遠沒有絕境狄更生說:希望是棲息於靈魂中的一種會飛翔的東西。歌德說:希望是生命的靈魂,心靈的燈塔,成功的嚮導。
  • 《肖申克的救贖》:2020熬過了,2021的希望還會遠嗎?
    肖申克的救贖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肖申克的救贖》一書中,主人公安迪在面對困難時的他是如何堅持自己的希望,最終實現的。作者是美國作家史蒂芬.埃德溫.金,寫的是20世紀30年代美國政治的腐敗,監獄的黑暗。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主人公安迪在黑暗的監獄裡,並沒有放棄最後的希望。我們先來簡單的闡述一下書中的大意內容,一位年輕的銀行總裁安迪,被人冤枉關進了肖申克監獄裡,在監獄裡的他認識了瑞德,後來安迪將如何一步步計劃逃獄的……話不多說,接下來讓我們來看安迪的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曾太多次被我們低估了,真正的藝術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且任何年齡段都能從中獲取共鳴的,不能以一時的得失來評判它的好壞。《肖申克的救贖》在電影的藝術性和文學性上取得了近乎完美的平衡,從電影欣賞角度來說,奧斯卡的失利和時間的考驗,反倒讓它背後所蘊含的人文底蘊得到了完全的展露與升華,使其成了影史上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 《肖申克的救贖》:只要擁有希望,就能獲得救贖
    只有逃離監獄,安迪才算收穫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雖然憑藉他銀行家的身份,過人的智慧和頭腦,安迪在獄中一樣衣食無憂,自由自在,可高牆內的自由,怎能和塵世間的自由相比啊,「越獄」成功的安迪,還清了對妻子的虧欠,證明了自己的清白,獲得了心靈的解脫,這才是英雄的魅力所在。沉默阿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安迪的爆發,讓他追求到了真正的自由和重生的希望。
  • 為了自由和希望而努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自由和希望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出現最多的字眼,也是電影著意宣揚的主題。任何時候、任何困難條件下都要為了自由和希望而努力,是這部影片要告訴人們的簡單道理。但是,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卻是另外一種模式。在這裡,監獄長就是國王,他的話就是王法。無論是否真的有罪,被判有罪的犯人們一旦到達肖申克監獄就如同陷入了扼殺生命的沼澤,受到嚴格的管控,沒有任何的言行自由,更談不到一絲的希望。肖申克監獄就是要讓深陷此地的人們打消自由的念頭,毀滅希望的想法。
  • 「希望」是《肖申克的救贖》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面對困難時,我們有時或許是無能為力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安迪,他因涉嫌謀殺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終身監禁,最終被關進了肖申克監獄,他的餘生都將在此度過。但是渴望自由的他仍保留著希望,近20年的監禁也沒能磨滅其對自由的希望,最終他也因希望而得到救贖,逃離了肖申克監獄。人生總有悲苦心懷希望的強者才能得到救贖。關鍵詞一:制度化影片中瑞德說:「起初你對監獄恨之入骨,然後你對它習以為常,時間夠久之後,你會變得無比依賴這裡,這就是制度化」,是啊!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換了3次海報,很多人不知道海報的明星是誰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了安迪·杜佛蘭(蒂姆·羅賓斯飾演)被冤枉入獄,而後憑著自己的機智和毅力成功逃獄的過程。在安迪逃獄準備的過程中,女明星的海報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成功為安迪掩蓋了打通的洞口。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安迪換過3次海報,每次海報的女明星都不同,很多人也不知道海報的明星到底是誰。那麼,究竟安迪用過哪些明星的海報呢?
  • 伊斯特伍德逃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鼻祖,評價卻不咋地?
    看過《肖申克的救贖》的朋友都對這部電影讚不絕口,這部1994年的電影憑著作家史蒂芬·金的精彩故事,男主角蒂姆·羅賓斯和男配角摩根·弗裡曼精彩絕倫的演技,以及電影宣揚的自由和希望的永恆主題,長年穩居豆瓣電影TOP250第一名。
  • 摯友影評|淺談《肖申克的救贖》
    貫穿全劇的線索▶海報《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的逃亡之路隱藏在一張巨大的海報後面,正是這三張巨大的海報,他才能掩蓋住自己逃獄的企圖。事實上,原著中,安迪總共使用了六張海報,但是電影因為節奏更快,不得已只得選擇了三張更具代表性的海報。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倒黴蛋安迪心懷希望,實現自我救贖之旅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角Andy是一個天生的倒黴蛋,同時他更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蹟、把不可能變成現實的強者。看完這部偉大的電影,小編非常好奇:他是如何做到這一切,實現自我救贖的?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電影中的經典臺詞,共同探尋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 重溫《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用一首詩表達重溫《肖申克的救贖》的感受,就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不同階段看到的東西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十幾歲,當時還不懂瑞德說的體制化意味著什麼,看完只覺得男主太倒黴了,不過真牛,有知識,有頭腦,有毅力。
  • 豆瓣9.7《肖申克的救贖》:真正的「救贖」在於自我覺醒
    在影片的最後,安迪和瑞德成功的完成自我救贖,實現了真正的自由和夢想。而這,在布魯克和湯米的悲劇映襯下,進一步詮釋了自我救贖的深刻含義。今天我將透過劇情的四個主要人物,帶領大家來深刻理解救贖的真正含義,並從中帶來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 《肖申克的救贖》——希望與自由,永遠是美好的
    其中,《阿甘正傳》《低俗小說》和《肖申克的救贖》在第6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三足鼎立,不分伯仲。《阿甘正傳》當之無愧的捧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等12項大獎,而《低俗小說》以他獨特的環狀結構和多角度敘事手法拿走了最佳原創劇本的桂冠,唯獨《肖申克的救贖》在十項提名裡顆粒無收。
  • 觀影報告-《肖申克的救贖》安迪心中希望的火種
    那麼今天我們來聊聊1994年出品的《肖申克的救贖》。它被弗拉克·達拉特邦導演搬上熒幕後一直和《教父》這部影片爭奪IMDB 250佳片排名第一的位置。這部影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主人公為了獲得自由從庭審的不安、彷徨,到進了監獄的心如死灰、再到重新點燃火種並為之奮鬥的故事脈絡。「希望」是故事的主線,「獲得自由」是主人公最終需要得到的結果。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靠什麼吸引我們??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
  • 榮獲十項提名卻無一獲獎的《肖申克的救贖》
    而即便最後安迪成功越獄,也不對安迪進行譴責,反而讚賞安迪的自我救贖行為,並為之歡呼雀躍。最後典獄長的自殺,與其牆上「主的審判將要來臨」形成鮮明對比,極具諷刺意味,瑞德出獄與兩人最後的相遇等情節設置具有戲劇化。在敘事上採用了善與惡二元對立的矛盾衝突模式,這種模式傳神有力地刻畫了人物的心靈,引發對自由和希望深刻雋永的 思考。
  • 重溫《肖申克的救贖》:安迪,你憑什麼這麼蠢?
    《肖申克的救贖》是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拍攝的一部劇情犯罪類電影,影片自1994年9月上映以來,雖在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上得到7項提名,但最終一無所獲,不過這不影響它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無冕之王。它是IMDb 《史上250部最佳影片》和豆瓣電影排行榜的雙料第一名。
  • 希望、自由與救贖——淺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 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該影片上映於1994年9月23日。
  • 豆瓣NO.1《肖申克的救贖》:淺析男主安迪的救贖之路及其現實意義
    那我今天就來分析分析男主安迪是如何從肖生克監獄中實現自我救贖和對他人的救贖,並從地獄生活中活著逃出來,重新開啟自己的美好人生。在我看來,主要原因在於,安迪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嚮往,內心始終充滿希望,加上他擁有過人的才華、不懈的毅力和可靠的朋友。而第三部分,我會分析《肖生克救贖》中男主安迪故事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和啟示。
  • 豆瓣NO.1《肖申克的救贖》:淺析男主安迪的救贖之路及其現實意義
    在我看來,主要原因在於,安迪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嚮往,內心始終充滿希望,加上他擁有過人的才華、不懈的毅力和可靠的朋友。而第三部分,我會分析《肖生克救贖》中男主安迪故事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和啟示。一、淺談男主安迪是如何從肖申克監獄中實現救贖的「救贖」一詞,來源於西方基督教,指用行動抵消、彌補罪過,使其脫離災難或危險。而我理解的影片中的救贖主要包括男主安迪的自我救贖和救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