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大概是上帝最想看電影的一年,它的輝煌在電影界是不可複製的,時隔20多年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能夠超過它的一年。1994年的特技和現在相比想必是不值一提的,但是正是因為這樣,導演們更加注重於如何把一個故事講好,用獨特的藝術手法去表現電影主題,在藝術表現上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所以出現了大量的經典優秀影片,比如《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是與奧斯卡擦肩而過的《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
《低俗小說》
《阿甘正傳》
加繆曾經說過:真正的救贖,並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肖申克的救贖》是德拉邦特經典之作,體現了美國的英雄主義文化。影片採用雙人男主的模式,講述了年輕銀行家被冤入獄最後越獄,實現了自我的救贖的故事。批判了美國司法制度與監獄內部的黑暗,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是一部越獄題材的經典影片。
一、經典好萊塢戲劇性敘事模式
經典的好萊塢敘事在讓觀眾有一個滿意的故事的基礎下,也將導演的感情與理念傳達給觀眾。《肖申克的救贖》嚴格遵循著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結構,採用線性的敘事模式,按照單一的順序時間展開情節。
以安迪的妻子和情人被殺,含冤入獄為故事的開端。當安迪和瑞德進行戶外公差時,安迪竟然從獄警手中贏得了啤酒,獄友在美好的午後喝著冰啤酒,而安迪慵懶地靠在圍牆旁,在陽光的沐浴下微笑著,獲得了心靈上的片刻寧靜。在獄中經過不斷地對抗後,最終逃出監獄。
而即便最後安迪成功越獄,也不對安迪進行譴責,反而讚賞安迪的自我救贖行為,並為之歡呼雀躍。最後典獄長的自殺,與其牆上「主的審判將要來臨」形成鮮明對比,極具諷刺意味,瑞德出獄與兩人最後的相遇等情節設置具有戲劇化。在敘事上採用了善與惡二元對立的矛盾衝突模式,這種模式傳神有力地刻畫了人物的心靈,引發對自由和希望深刻雋永的 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國監獄制度的腐敗黑暗,披露了刑滿釋 放人員的社會出路問題,昭示了人性的善良,歌頌了生命的頑強與執著。
影片還採用獨特的旁觀者的視點,這樣的視點使得電影的敘述從 各個角度,不同的人物口中去看待這件事情,令觀眾更加全面的去了 解。同時也對不同的人看待自由與希望的不同看法做出了解釋,老布 是已經被體制化的一個人,他甚至不想離開監獄,因為體制化下他已 被同化,對於自由已經沒有了概念,諷刺體制教化磨滅了一個人的精神,消磨了一個人被救贖的靈魂。
在瑞德的主觀視角和第三視角下,主人公的命運一波三折、有張有弛、逐步推進。這種敘事模式契合了觀眾的賞心理與情感需求,並使其一直保持著對主人公安迪命運的關注和期待,類似懸疑片的追求。同時,這種敘事模式使故事在波瀾壯闊的發展中塑造出勇敢、永懷希望的英雄式的救贖者形象。
二、黑色電影式影像
所謂「黑色電影」,主要指兩方面,其一是電影題材大多來自社會黑暗面;其二電影的整體觀點較為灰暗,主角對人生持悲觀態度。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反映美國司法制度黑暗的監獄題材影片。與《七宗罪》中雨霧的天氣、夜色下的城市、溼漉漉的街道不同。片中幽閉的監獄內部空間,高大的水泥牆則是本片的黑色影像。影片中多次出現關著無數個等待救贖的靈魂的陰暗監獄。大量側光的使用,不僅有著表現安迪內心的作用,也是安迪心中希望與監獄內的黑暗對比。
安迪逃獄前坐在冰冷的床上,對著牆上的麗塔•海華絲,陰暗的光線下,側光的使用,掩蓋不了安迪內心的激動。而之前因為對妻子的虧欠而默默忍受著監獄的摧殘,但他仍在監獄的壓迫中不斷反抗,他渴望自由,擁有著希望,並不斷為之努力奮鬥,可典獄長卻把證明他清白的唯一人證殺害,這便使安迪最後選擇了逃離監獄,於是在風雨交加的晚上,安迪向著自由爬過五百碼的汙水管道。成功越獄後,氣氛性的音樂使用,極其恰當地表現了安迪此時的內心狀況。極大地烘託出主人公在完成對自我的救贖後的激動的情感。
三、隱喻性的意象設置
藝術通過重建經驗的對象,即通過詞語、音調、意象而改變經驗。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正是把象徵意義滲透到影片的情節中去,為其發展埋下伏筆,同時給影片提供了一個隱形的舞臺。影片開始時,就全景地展現了鯊堡監獄、高大的監獄以及封閉的監獄內部。當瑞德與禁閉兩個月的安迪聊天時,兩人在圍牆下顯得如此渺小,暗含著無法擺脫的體制,以及其對人的壓迫。
當老布出獄時,鏡頭對準監獄內部,而瑞德獲釋時,鏡頭卻向著外面的世界,預示著兩人出獄後截然不同的結局。老布放飛了養了多年的鳥,卻沒有放飛自己,仍然被這個黑暗的監獄腐蝕,成了體制化下的可悲人物。而瑞德意外的假釋下,在安迪的幫助中獲得了救贖。而片中鶴嘴鋤和麗塔•海華絲的海報是安迪實現越獄的工具,貫穿在影片中,鶴嘴鋤不僅用來雕刻石頭,還是安迪二十年來挖隧道的工具。而海報的面積也在越來越大。當石子穿過海報和道貌岸然的典獄長生前最後看著聖經裡的鶴嘴鋤型孔時,與聖經中「救贖之道就在其中」相得益彰,極具諷刺,巧妙的運用了隱喻手法。
影片通過藝術的真實再現,對象徵手法獨具匠心的運用,極具說服力和震撼力,顯示了其深刻的現實意義。
四、每個人都需要一場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無論是敘事上還是視聽語言上,都表達了多元化的主題。片中對人性的救贖,自由與希望的渴望以及友情的收穫,都是人們所渴望的。而主人公涉過骯髒汙河,洗滌盡所有的罪惡,在彼岸重生,完成了對自己和他人救贖。在導演的神奇手法下也對觀眾的心靈進行了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批判主義下凸現主題,從而表現出導演對現實的批判,對精神自由的追求。電影臺詞「一個人不能讓心裡空 著」,「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無不體現了主題。影片中的批判主義與對精神救贖的融合,在批判中體現精神,在救贖的背後體現現實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