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每天精彩不斷!
導讀:燉骨頭湯,牢記「2不要2技巧」,湯水奶白無腥味,鹹香入味超好吃
骨頭湯是我從小喝到大的一種湯,因為媽媽聽別人說喝骨頭湯能補鈣,鈣補足了就能長得高大強壯,所以她每隔一周就會給我燉骨頭湯。她喜歡燉,我也喜歡喝,就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我長大。長大之後,我也會讓老媽經常燉湯給我喝,因為長大以後,骨頭湯不僅能當湯喝,還能用來吃火鍋,泡餅、煮粥等,吃法非常多,最關鍵的是,每一種吃法我都特別喜歡。
我愛吃骨頭湯,但是我在學習骨頭湯的道路上是比較「崎嶇」的,我一開始學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簡單,在網絡上看了很多教程,往裡面加鹽、加料酒等做法我都嘗試過,但是最後做出來的骨頭湯要麼顏色不好看,要麼腥味重。最後沒辦法了,我就去向我媽請教,我媽聽了我的做法之後,她提醒了我:以前燉湯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東西,想要湯濃,就開大火燉,大火出濃湯,小火出清湯。然後她還向我分享了燉骨頭湯的「2不要2技巧」,下面我就分享給你們,你們在燉骨頭湯時,牢記「2不要2技巧」,湯水奶白無腥味,鹹香入味超好吃。一起來看看吧。
【2技巧】
1、浸泡與焯水
豬肉的腥味就來自於肉裡面的血水,把肉裡面的血水去掉,就能減少大部分腥味,所以要把清洗乾淨的骨頭放在碗中,在碗中加清水,用清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浸泡出肉裡面的血水,減少腥味。
等到骨頭浸泡好之後,把骨頭冷水下鍋,加入適量的蔥段、姜和料酒,開大火把水煮沸,煮沸後,繼續煮4分鐘左右,在煮的時候,把表面的浮沫撇掉,焯完水後撈起來,衝洗乾淨即可。焯完水的豬骨,腥味又減少了一大半,而且後續在燉的時候,也會更奶白。
2、水添足大火煮
大骨清洗乾淨之後就可以放進鍋中了,放入鍋中後,一定要加入足量的水,因為大骨在熬製的時候會花費很長時間,在煮製的過程中,鍋中的水會流失掉;而且在煮製過程中不能加水,中途加水會破壞大骨的營養物質,導致營養流失,所以水一定要一次加夠。
在燉湯的時候,大火出濃湯、小火出清湯,所以想要骨頭湯奶白,就要用中大火煮,也就是必須要保持水處在充分沸騰的狀態下,這樣才會燉的更奶白。等到骨頭湯熬製好以後,可以撈起來,也可以繼續燉1、2遍,一般第二次燉出來會更奶白一點。
【2不要】
1、不要加料酒
這裡的不要加料酒指的是,在燉的過程中不要放料酒,因為大骨已經浸泡和加料酒焯水了,腥味已經祛除了,如果在燉湯的時候再加料酒,味道就會變得很奇怪,也不夠鮮美。所以不要再放料酒了。
2.不要舔花椒
俗話說「豬不椒,羊不料」,也就是說在燉豬肉的時候不要放花椒,花椒會壓住豬肉的鮮香,讓味道變得不好。不過,在對豬肉進行比較重口味的烹飪方式時,花椒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燉骨頭湯時要掌握的「2不要2技巧」,大家在燉骨頭湯時,牢記「2不要2技巧」,湯水奶白無腥味,鹹香入味超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