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演員八成都有過軍旅生活,女衛生員扮演者已移居美國

2020-12-03 竹昂

一個演員,如果表演上沒有深度,角色立不起來,不是演人物而是演自己,這樣的表演在藝術上是不美的。我不想追求那種表面的、外在的美,我追求的是表演上的真摯和樸實,真實地表現生活。生活的真,本身就是美。——斯琴高娃

表演藝術源自於生活並高於生活,而經典的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在歲月的洗禮中流傳至今,正是它對生活真實寫照的最高認可。

在樸實無華的年代中,每一位表演藝術者都對本職工作有著崇高的敬意,才可以在艱苦卓絕的表演環境中創造出那些堪稱藝術的影視佳品,才可以在時代的萬千變化中屹立不倒。

一、抗美援朝戰鬥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中,湧現了無數的影視佳作,這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則要數《上甘嶺》,它是中國電影舞臺上堪稱裡程碑式的不朽之作。

《上甘嶺》作為中國第一部描寫抗美援朝戰鬥生活的影視作品,它對那個歷史環境下軍人的真實生活進行了充分的展現,一經播出便在全國各地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正是由於《上甘嶺》拍攝的真實,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劇組人員對創作細節的苛刻要求,才成就了這部堪稱完美的影視佳作。

優秀的影視作品是對生活細節的真實復刻,同時也是對生活內涵的藝術升華。《上甘嶺》這部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在影壇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從劇組人員在創作階段的認真嚴格就可以猜想而出。

《上甘嶺》劇組的工作人員有100餘人,其中八成以上都有過真實的軍旅生活。軍旅生活的磨練,是這些演員塑造人物形象的牢固根基。他們參與到當地群眾的真實生活,準確的在電影情節中反射出特殊歷史年代的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那份無奈與期待。

不存在天生的演員,也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每一個成功角色的背後,都有著演員對人物角色的深入揣摩和對戰亂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們對生活細微的觀察,為人物角色注入了鮮活的血液,豐富了角色的人物結構。在艱苦的環境中,這些演員的表演潛能被無限激發出來,才有了熒幕前一個個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才可以將觀眾迅速的帶入到跌宕起伏的電影情節中,讓觀眾沉浸在故事背景的濃厚氛圍中。

二、對細節刻畫近乎苛刻

細節決定成敗,對細節的把控有時會撼動整體效果的最終呈現。在《上甘嶺》拍攝最初,劇組在對演員的篩選工作也是費盡心思,這不僅體現在演員的整體氣質必須符合劇中的角色刻畫,還體現在年齡、外貌等細枝末節的苛刻要求。

毛四海這個角色在《上甘嶺》劇目中的戲份不多,但是為了充分展現出對每個人物的真實寫照,單單就毛四海的服裝就配備了八套之多,這份對細節的尊重,讓毛四海這個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也將特殊歷史年代下,人們艱難的生活環境進行了真實的還原。

有關毛四海這個人物形象的選拔工作,劇組人員也是巧費心思,以四選一,最終選定由白英寬來出演。有過行軍經驗的白英寬,在軍隊的磨練中練就了一身敏捷的身手,這成為了爭取毛四海角色扮演的重要契機。

對電影藝術的尊重,使整個電影的框架成為了歷史的真實寫照,讓沒有經歷過戰亂年代的人們,也可以從電影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們在生活中的那份煎熬,這才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三、演藝之路的曲折迂迴

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其功勞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之外,還包括那些幕後人員對劇情幾近完美的苛刻要求,是所有工作人員嘔心瀝血的成果。

《上甘嶺》的巨大成功,成就了一批表演工作者,但也有其因此而遭受迫害的,扮演女衛生員的劉玉茹便因此劇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劉玉茹在1955年參演了《上甘嶺》中的衛生員一角,這是劉玉茹演藝生涯中的第一部電影,同時也是最後一部。

劉玉茹在劇中扮演的衛生員為整體劇情增色不少,她憑藉著青春靚麗的外表和甜美的氣質,俘獲了不少觀眾的心,而那首經典紅歌《我的祖國》,使劉玉茹成為了"原生首唱者",這份殊榮成為了劉玉茹演藝生涯中的璀璨之星。

特殊的歷史時期,讓人們意識到了激進派的可怕。在拍攝完《上甘嶺》之後,劉玉茹便遭受到了特殊時期的迫害,被發放到哈爾濱郊區的農場成為了一名農民,劉玉茹遭受到了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

劉玉茹遭受迫害是那個歷史年代所犯下的無法彌補的過錯,但是肉體的折磨並沒有讓劉玉茹對生活失去信心。只有接受生活的重重考驗,才能讓人變為生活的強者,迎來希望的曙光。

迫害生涯結束之後,劉玉茹就移居到了美國,如今芳華已經不在,但是在觀眾的心目中,劉玉茹依然是那個帶有甜美笑容的女衛生員王蘭。

《上甘嶺》這部歷史巨作,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而是隨著時間的遷移被賦予了新的時代色彩,經歷過戰亂年代的人對它有著特殊的歷史情懷,而出生於和平年代的人,可以通過它來了解到戰爭的殘酷與人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優秀的影視作品,不僅可以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享受,同時也發人深省,使觀眾可以了解到自由生活的可貴。

如今《上甘嶺》的演員都已經老去,甚至有些已經離開人世,但是他們在劇中的鮮活形象卻深深的烙印在觀眾腦海之中,成為了這些表演藝術者與觀眾之間重要的羈絆。

時間在一點點推移,人們終將在時代的舞臺上華麗謝幕,人生沒有不散的相聚,只希望在曲終人散時,支撐人們奮勇直前、拼搏不息的精神能夠一直留存下去,不斷激勵著後來者。

相關焦點

  • 上甘嶺坑道中唯一的女兵,並不是女衛生員而是一名英語翻譯
    經過多日的血戰,雙方都已筋疲力盡,不約而同稍作休整,上甘嶺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寂靜。此時美軍雖然佔領了表面陣地,但坑道仍在志願軍手中,而坑道裡的志願軍又隨時可以與反擊的部隊裡應外合,這就對美軍形成巨大的威脅。因此,自20日以後的戰鬥,美軍就以坑道為爭奪目標。
  • 記得《上甘嶺》女衛生員嗎?一曲《我的祖國》震撼人心,今在何方
    而電影中唱起這首歌的,是女衛生員王蘭,王蘭的飾演者則是劉玉茹。當然,歌曲的真正演唱者,是著名歌唱家郭蘭英。 電影《上甘嶺》取材於朝鮮戰場真實的上甘嶺戰役,長影拍攝,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
  • 電影背後的故事:電影《上甘嶺》最早的名字叫《二十四天》
    圖為上甘嶺一角。「張忠發」(下)的形象來自許許多多像張計發、趙毛臣這樣在上甘嶺戰役中浴血奮戰過的連長。在上甘嶺戰役中有許多英雄的事跡可歌可泣。捨身炸地堡、挺身堵槍眼,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在以往的宣傳中,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黃繼光(1930-1952年)(下)。
  • 黃宏任話劇《上甘嶺》編劇 阿雲嘎獻唱《我的祖國》
    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9月15日,原創話劇《上甘嶺》正式宣布主創,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宏將擔任該劇藝術總監、編劇,國家話劇院導演李任執導,劇組還邀請到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八佰》中的特效團隊負責此次舞臺的爆破特效。
  • 話劇《上甘嶺》將上演 阿雲嘎獻唱《我的祖國》
    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9月15日,原創話劇《上甘嶺》正式宣布主創,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宏將擔任該劇藝術總監、編劇,國家話劇院導演李任執導,劇組還邀請到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八佰》中的特效團隊負責此次舞臺的爆破特效。
  • 上甘嶺故事排話劇 黃宏領銜 阿雲嘎獻唱
    該劇由表演藝術家黃宏擔任藝術總監、編劇和主演,國家話劇院導演李任執導,音樂劇演員、歌手阿雲嘎演唱主題曲《我的祖國》。《上甘嶺》講述了黃宏主演的一位極具代表性的炊事班長老馬,坑道內唯一一位學生氣質的女衛生員,一個被俘虜的美國傷員,一群鋼鐵意志的志願軍戰士,他們在斷糧斷水、彈藥缺乏和同組織失去通訊聯絡的情況下,在狹小坑道內,面對敵人強大而猛烈炮火的攻擊,究竟能堅守幾天?最後有幾人倖存?又最終給我們留下了什麼?一系列的疑問及懸念,恰是此次原創軍事題材舞臺劇所要表達的。
  • 《印象》:話劇《上甘嶺》·舞臺上的真實 樸實 紮實
    該劇以上甘嶺戰役中的「坑道」為主場景,講述了一位炊事班長老馬、一位女衛生員、一位被俘虜的美國傷員和一群具有鋼鐵意志的志願軍戰士,在斷糧斷水、彈藥缺乏、與組織失去通訊聯絡的狹小坑道內,頑強對抗強大的敵人,奮力堅守坑道的故事。
  • 她們是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她們說,自己只是千萬名戰士中的普通一員,在戰場上,還有更多跟她們一樣的女衛生員,她們都是電影《上甘嶺》中王蘭的原型,是歷經炮火洗禮的鏗鏘玫瑰。巾幗的榮光,她們用堅強鑄就看過電影《上甘嶺》的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幕——在幽暗閉塞的坑道中,衛生員王蘭動情歌唱《我的祖國》,受傷的戰士們的眼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
  • 上甘嶺精神與年輕人的對話
    上甘嶺精神的傳承 在話劇《上甘嶺》的藝術總監、編劇兼主演黃宏的腦海裡,上甘嶺的故事存留了許久。他對《環球》雜誌記者說,「寫抗美援朝的故事,是我多年的一個夢想。在此之前,我寫過一些相關作品,也搜集了一些這方面的故事,同時還看過抗美援朝的一些影片。
  • ...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 踏上戰場,她們只有15歲、18歲
    她們說,自己只是千萬名戰士中的普通一員,在戰場上,還有更多跟她們一樣的女衛生員,她們都是電影《上甘嶺》中王蘭的原型,是歷經炮火洗禮的鏗鏘玫瑰。巾幗的榮光,她們用堅強鑄就看過電影《上甘嶺》的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幕——在幽暗閉塞的坑道中,衛生員王蘭動情歌唱《我的祖國》,受傷的戰士們的眼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
  • 電影《上甘嶺》衛生員的原型, 踏上戰場,她們只有15歲、18歲
    她們說,自己只是千萬名戰士中的普通一員,在戰場上,還有更多跟她們一樣的女衛生員,她們都是電影《上甘嶺》中王蘭的原型,是歷經炮火洗禮的鏗鏘玫瑰。巾幗的榮光,她們用堅強鑄就看過電影《上甘嶺》的人都不會忘記這一幕——在幽暗閉塞的坑道中,衛生員王蘭動情歌唱《我的祖國》,受傷的戰士們的眼中閃爍著對勝利的渴望。
  • 氣壯山河的老電影《上甘嶺》
    《上甘嶺》是長影廠1956年攝製的,是中國最經典老電影之一。影片描寫了我志願軍一個連隊在上甘嶺戰役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守坑道與美國鬼子作鬥爭的故事。該劇片林杉、沙蒙,導演沙蒙、林杉。作曲劉熾,作詞喬羽,演唱郭蘭英。演員有高寶成、徐林格、張亮、劉磊、白英寬、張健佑、劉玉茹、李樹楷、張鳳翔、張巨光、王楓、田烈。客串段斌、周森冠、張輝。該片的軍事顧問是趙毛臣。
  • 黃宏擔任藝術總監,阿雲嘎演唱主題曲,話劇《上甘嶺》能否吸引年輕...
    電影《八佰》的熱度還未消退,另一部表現可歌可泣「保衛戰」的話劇《上甘嶺》又將被搬上舞臺。據介紹,該劇以上甘嶺戰役中的坑道為主場景,講述炊事班長老馬、女衛生員,被俘虜的美國傷員和一群鋼鐵意志的志願軍戰士,在斷糧斷水、彈藥缺乏、與組織失去通訊聯絡的狹小坑道內的故事。面對敵人強大而猛烈炮火的攻擊,究竟能堅守幾天?最後有幾個人倖存?最終給人們留下了什麼?一系列的疑問及懸念,為此次原創軍事題材舞臺劇目帶來了重要的創新和突破。
  • 話劇首秀,黃宏把《上甘嶺》做成了舞臺戰爭大片
    同時擔任藝術總監、編劇和主演的著名演員黃宏,不僅成功的完成了劇中角色的塑造,而且以自己豐厚的人生閱歷和豐富的舞臺經驗,帶領全體演員共同創作出了這樣一部充滿誠意的精品之作。該劇已頗具「大片」質感,相信在經過正式演出的舞臺錘鍊和精心打磨後,一定會呈現出更為完美的面貌。紅色主旋律題材作品到底能不能讓今天的年輕觀眾喜歡?
  • 黃宏擔任藝術總監,阿雲嘎演唱主題曲,話劇《上甘嶺》能否吸引年輕觀眾?
    電影《八佰》的熱度還未消退,另一部表現可歌可泣「保衛戰」的話劇《上甘嶺》又將被搬上舞臺。致敬經典符合當今審美真實歷史中的「上甘嶺戰役」不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大的戰役,卻是最慘烈的戰役: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彈爆炸,我方陣地山頭被炮火削低兩米炸成焦土;在2019年建國70周年閱兵儀式上,一面有著381個彈孔的紅旗接受檢閱,就出自於上甘嶺戰役;國人從小就熟知的烈士英雄黃繼光、孫佔元也都犧牲在上甘嶺戰役中。
  • 《上甘嶺》: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資料圖片1 毛澤東主席了解到上甘嶺戰役的情況後,親自指示有關方面將其拍成電影電影《上甘嶺》取材自「上甘嶺戰役」這一抗美援朝時期最關鍵也最為慘烈的真實戰事。‍‍1952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上甘嶺地區發動了‍‍代號為「攤牌行動」的進攻。‍‍
  • 《上甘嶺》: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1 毛澤東主席了解到上甘嶺戰役的情況後,親自指示有關方面將其拍成電影電影《上甘嶺》取材自「上甘嶺戰役」這一抗美援朝時期最關鍵也最為慘烈的真實戰事。‍‍1952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上甘嶺地區發動了‍‍代號為「攤牌行動」的進攻。‍‍
  • 含淚致敬、大片質感 話劇《上甘嶺》昨晚在上海大劇院震撼上演
    昨晚(18日),話劇《上甘嶺》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當劇目的最後阿雲嘎男聲「一條大河波浪寬……」響起時,盡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李任執導,演員黃宏擔任藝術總監、編劇、主演的話劇《上甘嶺》,以70年前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為背景,以志願軍人在戰場上的真實事件為基礎創作,講述炊事班長老馬、女衛生員、被俘的美國傷員和一群志願軍戰士,在斷糧斷水、彈藥缺乏的狹小坑道內,與組織失去通訊聯絡、面對強大炮火的攻擊,奮力堅守的故事。
  • 原創話劇《上甘嶺》首演感動上海觀眾,謝幕一刻全場高唱《我的祖國》
    我們的生活不是原來就這樣平安,而是有人替你臥雪高原。在今天幸福的生活中不該忘了他們,不能忘了歷史。」話劇《上甘嶺》的故事在狹小的坑道內開始了,他們要堅守多久呢?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當年我們和敵軍實力懸殊,但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打這場戰爭?這場戰爭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軍旅電影——中
    一種論調是,「董存瑞從未炸過碉堡,都是後人杜撰和猜測的」。實際上,1955年上映的電影《董存瑞》就是對當今造謠污衊者的有力回應。在影片中,董存瑞從抗日戰爭末期就要求參軍。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董存瑞如願參軍。在解放隆化的戰役中,董存瑞擔任爆破隊長。在部隊發起總攻以後,狡猾的敵人利用暗堡阻擋了解放軍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