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吸引年輕人,美歌劇公司在地下墓窟上演劇目——

2021-01-1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7月12日報導 美媒稱,為吸引新的粉絲,一家美國的歌劇公司離開歌劇院,前往地下墓窟。

據美國沃克斯網站7月8日報導,2019年夏天,總部設在紐約的古典音樂公司「經典之死」公司在一個墓窟裡上演了《狄朵與埃涅阿斯》。

報導稱,歌劇公司正越來越多地開始把他們的作品搬出歌劇院。

「經典之死」公司的《狄朵與埃涅阿斯》在布魯克林的格林-伍德公墓的墓窟中上演。(美國沃克斯網站)

據悉,「經典之死」公司是過去10年來嘗試非傳統歌劇上演方式的眾多音樂公司之一。最著名的試驗大概就是2015年由洛杉磯實驗歌劇公司Industry上演的一出「流動歌劇」《跳房子》。《紐約人》周刊也對此進行了大幅報導。

在《跳房子》中,觀眾乘坐著一隊豪華轎車穿過洛杉磯,音樂家們則和他們一起在豪華轎車上表演,演奏樂器,有時還會讓乘客們在一棟辦公樓前下車,然後上到屋頂去看一個場景。期間還會有一輛摩託車從豪華轎車旁駛過,司機通過在豪華轎車內的揚聲器唱歌。

如今,非傳統歌劇上演方式已成為一種可行的趨勢。「我認為這其實始於大約10年前,當時正值金融危機之後,」紐約現場歌劇公司的藝術總監埃裡克·艾因霍恩說:「地區歌劇公司處境艱難,它們正試圖以一種成本不會太高的方式來吸引日益衰落的觀眾群。」

「經典之死」公司的《狄朵與埃涅阿斯》在布魯克林的格林-伍德公墓的墓窟中上演。(美國沃克斯網站)

艾因霍恩說,把歌劇帶出歌劇院成為吸引那些對歌劇了解不多的年輕觀眾的一種方式。「你經常會聽人說,歌劇院的門檻太高了。人們覺得他們不屬於那裡。」

「對老一輩人來說,去一個大廳,點上一杯價格虛高的香檳,然後坐下來,從6000英尺開外聽上三個半小時的必修古典音樂就足夠了,這是很好的體驗,」「經典之死」公司的「天使所享」系列的創作者和負責人安德魯·奧斯利說。

「我不是在批評歌劇院,因為你在那裡能聽到高水平藝術家的聲音。」奧斯利接著說:「但除非你特別熱衷,否則不會有興奮的感覺。特定場所的歌劇正在試圖創造一種更容易理解、更激動人心的體驗。」

特定場所的歌劇是指不僅在不是歌劇院的地方(比如酒吧或圖書館),而且是在與歌劇本身有某種主題聯繫的地方上演歌劇。現場歌劇公司就在杜莎夫人蠟像館上演講述雕塑者愛上自己所雕塑作品的《皮格馬利翁》,還在社區花園上演了《莫扎特的秘密園丁》。

據悉,「經典之死」公司的《狄朵與埃涅阿斯》在布魯克林的格林-伍德公墓的墓窟中上演,這種經歷都旨在讓人們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介於生死之間的過渡空間。

相關焦點

  • 【音樂劇】四大名劇之一,《歌劇魅影》倫敦西區上演三十周年
    這場演出也同時在《歌劇魅影》的Facebook主頁直播(@ThePhantomOfTheOpera),沒能趕上現場的小夥伴們可以在網上感受一下這部音樂劇的魅力。倫敦西區的舞臺劇劇目更新換代的速度其實相當快,最短的可能僅僅上演一兩個月。但是,也有幾部已經上演的幾十年的「常青樹」。
  • 莞城:中國民族歌劇《彝紅》將在文化周末上演
    明天晚上,中國民族歌劇《彝紅》將在文化周末劇場上演,為觀眾藝術地再現「彝海結盟」的歷史。  據了解,明晚的中國民族歌劇《彝紅》是由國家一級編劇、文華獎和金獅獎獲得者李亭擔任藝術總監和編劇,總政歌劇團團長、文華獎、中國話劇金獅獎獲得者黃定山擔任總導演,「中國民族藝術之花」 涼山歌舞團出品演出。歌劇中演員80%以上都是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演員,其中不乏「涼山情歌王子」 日沙爾體及大涼山德藝雙馨的民族藝術家和眾多的優秀青年演員。
  • 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在京上演
    當日,作為中國交響樂團2020-2021音樂季劇目之一,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11月24日,男高音歌唱家張龍(後左二)、女高音歌唱家麼紅(後右二)、男中音歌唱家劉嵩虎(後右一)等在音樂會版歌劇
  • 復排歌劇《同心結》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原標題:復排歌劇《同心結》上演 黃繼光故事再現舞臺作為文化和旅遊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劇目,昨晚,謳歌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的歌劇《同心結》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 劉禾:父親的歌(七)歌劇《地下怒火》成了大毒草
    當時是什麼原因沒有通過《地下怒火》這部劇,現在無從考證。但是,196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的時候,這部七場歌劇終於問世了,並連續演出近百場。牧虹這個歌劇的「孩子」 艱難地誕生時,他的小兒子已經1歲多了。
  • 宣講垃圾分類知識,本土創作劇目《地下鼠城》在滬上演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日前環保科教題材音樂舞臺劇《胡蘿蔔星球之地下鼠城》在滬隆重開幕演出。圖說:本土創作劇目《地下鼠城》在滬上演。超英 攝本場演出作為首個國內原創內容的講述環保知識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的一場劇目,收穫了現場近600多名兒童和家長的熱捧喜愛,同時在線上作為與兒童寓教於樂式的溝通藍本,以全新的視角,分別從環保意識的喚醒、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文明的共享等多個層面,傳達給少兒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 中央歌劇院將於6月11日於國家大劇院上演歌劇音樂會《託斯卡》
    歷任院長有著名藝術家李伯釗、周巍峙、盧肅、趙渢、馬可、李凌、劉蓮池、王世光、陳燮陽、劉錫津。現任院長為著名指揮家俞峰教授。劇院還曾與世界著名歌唱家蒙茨克拉特•卡巴耶、傑西•諾曼、蕾尼•弗萊明、安吉拉•喬治烏、曹秀美、馬爾切羅•焦爾達尼、薩爾瓦託雷•裡契特拉、拉蒙•瓦爾加斯、狄美特•霍洛斯託夫斯基、安德烈•波切利、伊蓮娜•羅西、海莉•薇斯特拉等成功合作演出。2009年,中央歌劇院首次推出國際歌劇季,集中上演中外優秀歌劇和音樂會,其中在國家體育場上演的鳥巢版歌劇《圖蘭朵》兩天吸引近十萬觀眾。
  • 劇目雖冷 人氣頗高—《阿蒂拉》亮相第二屆中國歌劇節
    《阿蒂拉》是威爾第將早期傳統歌劇寫作模式發揮到極致的經典之作,與此同時,它也是作曲家試圖突破傳統模式、尋求新的手段來更好地塑造戲劇人物的醞釀之作。而這也正是2013年11月,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將這部歌劇選為紀念威爾第誕辰200周年收官之作的重要原因。
  • 中央歌劇院歌劇音樂會《蝴蝶夫人》
    同月,中央歌劇院整編制二百多演職員在俞峰院長的率領下又赴歌劇故鄉義大利,在恰逢中秋、國慶雙節的喜慶日子裡,在位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與聖天使堡之間的羅馬協和劇院商業演出歌劇《圖蘭朵》。2013年10月,中央歌劇院在俞峰院長率領下赴義大利羅馬上演歌劇《遊吟詩人》。
  • 《歌劇魅影》全球歌劇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蹟!
    「如果生命中只有一部音樂劇,那它就是《歌劇魅影》」今天,小美和大家回味的這部經典劇目,是音樂劇史上的經典劇目《歌劇魅影》。《歌劇魅影》講述了一個略帶懸疑色彩的愛情故事,在19世紀的巴黎,有一位音樂奇才,可惜從小就被毀了容,長年深居在地宮裡。
  • 巴黎歌劇院與《歌劇魅影》的前世今生
    雖說這部著名歌劇的作曲是英國人,且首演也在倫敦西區的女王陛下劇院,但歌劇中故事所發生的地點,和歌劇取材的同名小說所描寫的地方都誕生在法國的巴黎歌劇院。看到這座金碧輝煌的歌劇院的時候,必須讚嘆它值得擁有一部為它而生,且經久不衰的作品。它實在太漂亮了,古希臘的柱式、古羅馬的雕像、巴洛克的華麗,幾種建築形式的完美結合,使它既恢宏大氣,又精美細膩。單單是看外表,就是一場極為華麗的視覺盛宴。
  •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結局了,最後的墓主真的是李淳風的?
    根據胡八一的說法是,這是內藏眢,是唐朝風水大師李淳風鳩佔鵲巢,在西周墓的基礎上改建了一下,造了一座唐墓。但是由於胡八一等人的目的是一塊叫「龍骨天書」的龜甲,加上這座墓的墓主是一個高手,墓中雖然處處殺機,但都留有一線生機,最後胡八一為了不打擾墓主而選擇不開棺就出了墓,所以墓主是李淳風的身份並沒有得到實錘。
  • 《晨鐘》本周末上演於上海大劇院 讓年輕人「入耳入心」
    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的壓軸劇目,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盪氣迴腸的一聲「晨鐘」,點燃觀眾的滿腔熱血與澎湃激情。作曲許舒亞在保留了前稿亮點的同時,對於劇中主要人物,結合各自嗓音條件與聲音特質進行了新的書寫與打磨,使得全劇音樂的整體感更為鮮明,結構層次更為周全,情緒節奏的張弛起伏也更為有度,「旋律部分,增加了不少振奮人心的合唱,希望通過更有張力的表達,讓年輕人入耳入心。」
  • 上海歌劇院上演歌劇《唐璜》,主演竇乾銘:我和唐璜一樣,是個有情調...
    7月24日至25日,上海歌劇院音樂會版莫扎特歌劇《唐璜》,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這是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指揮家、鋼琴家許忠在中國執棒指揮歌劇《唐璜》的「首秀」。 《唐璜》作為莫扎特極其重要的歌劇作品,也是世界各大歌劇院上演頻率最高的劇目之一,較少以完整姿態在國內舞臺上呈現,中國指揮家也極少在國外指揮演繹。
  • 奉為經典的《歌劇魅影》,其實是個三流愛情故事
    小編剛看完《歌劇魅影》那會兒,心情激蕩得不得了。為魅影的失戀難過揪心。但是時間久了靜下心來,你會發現魅影的愛情本就有問題。不同版本表現有差異,以下劇情觀點基於2011年《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版。魅影的偏執首先,要明確一點,《歌劇魅影》不是歌劇,而是音樂劇。
  • 中央歌劇院大型原創歌劇《北川蘭輝》介紹(二)——主創人員介紹
    現任院長為著名指揮家俞峰教授。同月,中央歌劇院整編制二百多演職員在俞峰院長的率領下又赴歌劇故鄉義大利,在恰逢中秋、國慶雙節的喜慶日子裡,在位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與聖天使堡之間的羅馬協和劇院商業演出歌劇《圖蘭朵》。2013年10月,中央歌劇院在俞峰院長率領下再度赴義大利羅馬上演歌劇《遊吟詩人》。
  • 謳歌家國大愛 原創歌劇《與妻書》修改後再度上演
    12月11日至13日在林覺民的故鄉福州,經過兩年後的修改調整,原創民族歌劇《與妻書》再次在福建大劇院上演,唱響謳歌民主革命先驅的動人旋律。歌劇《與妻書》由周長斌編劇、章紹同作曲,鄧一江擔任導演,福建省歌舞劇院和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演出。
  • 乾貨 這裡有你想要的巴黎歌劇/芭蕾指南(附17-18年音樂季精選推薦)
    其中我們公司特別特別特別帥又聲音無比迷人的男中低音歌唱家Edwin Crossley-Mercer將於9月12, 20, 25, 28日和10月8, 14, 21日出演男主角。義大利的喜歌劇最早作為正歌劇的幕間劇出現,法國喜歌劇成型於18世紀初,具有喜劇性內容,以說白與歌唱並用為特徵。
  • 歌劇展 | 《茶花女》歌劇作品賞析
    五幕話劇《茶花女》,情節上除了為場景的銜接和矛盾的激化而作的一些增刪,與小說相比差別不是很大,但更為集中。不過,法國當局以劇本「不符合道德規範」為名,曾一度禁止話劇的上演。直到1852年2月,《茶花女》才獲準在巴黎進行首演,馬上引起了更大轟動。小仲馬打電報給父親說:「巨大的成功,就像我是在參加你的作品的首場演出!」
  • 一年演400場歌劇!上海大歌劇院的計劃靠譜嗎?
    據澎湃新聞採訪上海大歌劇院運營籌備組組長林宏鳴的介紹,「未來開張後第一年將上演歌劇400場:上海大歌劇院開業後,第一年演出目標為650場,觀眾65萬人次;前5年平均年演出目標720場,年觀眾75萬人次。」一年400場歌劇!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如果按照綜合劇院的模式,歌劇+芭蕾+音樂會,400場演出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