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重新認識森山大道了!

2020-12-25 澎湃新聞

是時候重新認識森山大道了!

2020-05-19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林葉 春熙照相館

掃描二維碼

免費聽講座

風格?技法?標籤?

森山大道的揚名有相當一部分應該歸功於人們的誤讀。一直以來,人們對森山大道的理解總是囿於「粗糙、晃動、高反差」這幾個關鍵詞,似乎他僅僅憑藉著這樣一些標籤,便登上了攝影世界的巔峰。

事實上,森山大道從一開始就沒有刻意追求「粗糙、晃動、高反差」的效果,而且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開始,他就已經開始摸索新的創作方式,逐漸擺脫這些標籤化的攝影風格。

彩色的隱喻

2008年,森山大道也拿起了數位相機,開始拍攝數碼彩色照片,之後也出版了一些由數碼彩色照片構成的作品集。他不但擺脫了那些標籤,而且不再局限於黑白、膠片這樣的框架,更加自由地進行創作。

2016年,他在法國巴黎卡迪亞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辦的個展「Daido Tokyo」中,展出了用數位相機拍攝的彩色作品《東京彩色》(Tokyo Color)與黑白作品《犬與網紋褲襪》兩個系列,數碼彩色作品在他的攝影系統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重新認識森山大道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些與以往的刻板印象完全相悖的作品呢?是因為他憑藉自己的大師名號肆意妄為呢?還是因為他在古稀之年仍然在努力尋求創作上的突破與超越?抑或是數碼彩色作品對森山大道有著什麼樣的特殊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講,森山大道的攝影並不僅僅是一種影像的生產,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體現,而他的數碼彩色攝影更是揭示出後現代狀態下影像與個體生活以及社會的關係。

/ 公 益 講 座 /

在本次講座中,攝影研究學者林葉將跳出國內讀者對森山大道的刻板印象,徹底撕掉標籤化解讀,從具體的作品入手,追溯森山大道的攝影譜系,並結合他不同時期的言論,把握他的攝影觀念與思考。

此外,林葉還將分析森山大道不同時期的攝影作品,探討他在不同階段對彩色攝影的理解與實踐。

精 彩 要 點

(1)什麼是作為生活方式的攝影?

(2)如何理解攝影中的記錄與表現之間的關係

(3)「數碼」「彩色」「照片」之間的不同意義與聯繫

(4)理解森山大道的攝影觀

(5)探討後現代狀態下影像生產與社會生活的關係

講 座 信 息

(1)講座時間:5月23日15:00—16:30

(2)講座形式:語音直播+PPT+互動

(3)講座平臺:千聊直播間—影藝堂

(4)報名方式: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免費報名

(5)講座支持永久回聽

長按二維碼,免費聽講座

/ 特 邀 嘉 賓 /

林葉

攝影研究學者、譯者、寫作者,主要從事視覺文化的研究與翻譯工作。出版譯著包括杉本博司文集(《藝術的起源》與《現象》)、《日本攝影50年》《私攝影論》《亞洲家族物語》等,譯作包括《日本藝術攝影史》(選譯)。

策劃私攝影研究專題(「私之向度」)、日本攝影論專題(「日本攝影論選譯」)、報導攝影專題(「報導攝影·國家·社會」)以及城市獨立空間實踐。

文章發表於瑞象視點、騰訊·穀雨、澎湃、《藝術當代》、Artforum以及《中國攝影》等雜誌與媒體。

/ 日 本 攝 影 課 程 /

日本攝影的零散知識和圖片,國內已經隨處可見,但浮光掠影遠遠不夠,重要的是系統地研讀和欣賞,如此才能釐清日本攝影發展的整個脈絡,進而看清攝影大師們如何「挑釁」前人,否定過去,創新時代。

攝影研究學者林葉將在8節課(12個小時)內傾囊相授日本攝影史,回顧日本攝影的黃金時代,聚焦「VIVO」和「挑釁」兩大攝影群體,重點講述東松照明、奈良原一高、細江英公、中平卓馬、森山大道五位寫真家,縱向探討他們不同的成長經歷、創作歷程(進而解決大家在面對日本攝影時遇到的具體問題),並在橫向上與整個時代大背景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搭建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

課程已上線

原價499元,限時促銷價249元

長按二維碼,立刻學攝影

在課程《從VIVO到挑釁》中,攝影研究學者林葉從時代發展的角度出發,詳細介紹了日本攝影黃金時代的五位寫真家。在即將上線的課程《後挑釁時代的日本攝影》中,我們將承接這批「挑釁」攝影家,著眼於他們的「影響」,具體談一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攝影。

第一講

森山大道的弟子們:瀨戶正人、北島敬三、山內道雄與尾仲浩二

第二講

1980年代之後的日本景觀攝影:柴田敏雄、畠山直哉與宮本隆司

第三講

「藝術攝影」在日本:今道子、佐藤時啟與森村泰昌

第四講

日本女性攝影的崛起:石內都、楢橋朝子與潮田登久子

課程將於6月上線

原價299元,超值早鳥價79元

長按二維碼,立刻學攝影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日本攝影課堂

原標題:《是時候重新認識森山大道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攝影 森山大道 一生躑躅野良犬
    人看到什麼常常取決於腦,而非眼——很多時候,攝影的客觀性在於拍攝者紀錄的片段是完整的信息場域。在這圖片越精緻越絢麗也越無情的今日,常常再回望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依舊會被其中的情緒所感染。森山大道在青森拍到的那隻流浪犬,左眼落暗處炯炯發光,穿透鏡頭的眼神,凝固成個人風格的印記,森山大道也以此為自喻。
  • 遇見森山大道 · 跨界藝術攝影展
    ▲  森山大道 Daido Moriyama - 肖像「森山大道是誰?」森山大道,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都市主題攝影師,以風格強烈的城市街頭攝影聞名。自1968年參加日本先鋒攝影團體「挑釁」受到關注後,他的作品成為世界認識日本城市生活的媒介。策展人徐寧認為,森山大道在拍攝時並沒有刻意去記錄歷史,只是表達著當下想看的、想接觸的、和想拍攝的個人慾望。
  • 專出「廢片」的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與石內都、荒木經惟等人同時崛起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是日本傳奇性先鋒攝影團體「挑釁」(PROVOKE)的旗手人物,已是獲得世界性承認的重要攝影家。 森山大道自20世紀60年代在日本攝影界登臺亮相後,就一直以他對攝影的真摯態度感動,感染著所有從事攝影的人。他不斷以其獨特的視角獨到的發現刷新我們的視覺經驗,使人領悟攝影獨有的魅力。 踩著森山走過的大道來到新宿,這裡空氣中流動的氣息讓我無法停下腳步,背著單反,當走在歌舞伎町的時候,我幾乎沒有勇氣舉起相機去看取景器。
  • 森山大道攝影作品集分享
    《太宰:森山大道》攝影集由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與雅昌藝術圖書共同策劃。森山大道因拍攝的大量街頭照片曾經一度被人評為是專出「廢片」的攝影師。不安、衝動、焦慮、情慾,都是森山大道所釋放出來的個人激情。森山大道的照片經常有強烈的反差,粗燥的顆粒,比現實來得更為猛烈。
  • 再見,攝影 森山大道
    這篇文章摘自攝影大師森山大道帶有自傳性質的攝影隨筆集:《犬的記憶》(金晶 譯 顧錚 審校 楚塵文化 出品),森山先生的文字質樸、平靜和深情的文字
  • 【經典作品】~森山大道《啊!荒野》
    森山大道,1938年出生於大阪,日本攝影師,與石內都
  • 另一個國度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④
    原創 林葉 影藝家 來自專輯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森山大道森山大道認為,存在於影像之中的世界是另一個國度,它是一個平行的、包裹在現實之上的另一個國度。
  • 叛逆的尾仲浩二:森山大道的弟子「出走」了
    畢業的時候,尾仲浩二所在班級的畢業展在森山大道創辦的獨立畫廊「CAMP」舉辦,半年後,他成了「CAMPY(CAMP成員的別名)」。那一年他22歲,森山大道44歲。△CAMP的海報1970年代中期,以東松照明、森山大道為代表的幾位重要攝影家在創作上逐漸進入調整期,紛紛開始嘗試設立自主的同人畫廊。
  • 森山大道 & 寺山修司:邊緣人物,背街人生
    森山大道的作品曾於1999年起在科隆、蘇黎世、阿姆斯特丹等世界多個國家展出。2012年10月於香港舉辦《反射與折射——森山大道寫真展》。森山大道的攝影風格獨特,擅長於以特別角度,粗糙、模糊、高反差及粗微粒的黑白照片,加上黑房後期製作技巧,表達強烈的效果。
  • 森山大道——日本街拍之神
    森山大道基金會授予了三影堂教育計劃《Tokyo ongoing》圖片版權,用於《當代攝影與策展》課程!來吧盆友們!想為森山大道策展嗎?����戳戳戳����02第二組作品是森山與太宰治、寺山修司的跨界聯合作品,命名也是非常直白了——《太宰:森山大道》、《寺山修司:森山大道》著名設計師町口覺、長澤章生在這組書目的編排上,除了圖像與文字內容調性上的契合,也通過改變字號、書頁留白等方式,從視覺感官上完成對信息的強調和凸顯,使閱讀體驗充滿
  • 在寺山修司和森山大道身後,看見背街人生
    這本書的封底,是森山大道拍攝的貓。對於貓,寺山以自己無限豐富的想像力寫過很多:《貓》貓的字典:貓——有鬍子的女孩。 貓——黑夜中的寶石欺騙犯。貓——沒有私隱的名偵探。貓——藍鬍子公的第八個老婆。貓——沒有財產的快樂主義者。 貓——多毛的懶惰妓女。 貓——這個間諜,非常出色。
  • 尼埃普斯與安井仲治:記錄與等價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③
    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③文 | 林葉我剛才說了一堆自己的想法,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森山大道自己的想法。他說,「拿著相機在路上走的時候,自己就逐漸進入了一種恍惚的狀態,當自己變成這種恍惚狀態的時候,就有一種電池在不斷充電的感覺,這樣一來就無法收拾自己的意識」。
  • 森山大道說:「人群中我就忽然按下了快門」
    人看到什麼常常取決於腦,而非眼——很多時候,攝影的客觀性在於拍攝者紀錄的片段是完整的信息場域。在這圖片越精緻越絢麗也越無情的今日,常常再回望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依舊會被其中的情緒所感染。黑白、粗顆粒、高反、晃動、失焦,讓我們覺得森山大道是日本的William Klein,而森山在《犬的記憶-最終章》裡拍攝的巴黎,亦映襯出了與前者一同做過展覽之後的念想。雖然拍攝設定在彩色模式,但往往在後期森山會讓助理把顏色去掉:「因色彩起到決定作用,它讓我覺得粗俗,反正這是我持的異見。」
  • 叛逆的尾仲浩二:森山大道的弟子「出走」了 | 穀雨計劃
    畢業的時候,尾仲浩二所在班級的畢業展在森山大道創辦的獨立畫廊「CAMP」舉辦,半年後,他成了「CAMPY(CAMP成員的別名)」。那一年他22歲,森山大道44歲。 △ 森山大道的攝影作品那個時候森山大道雖然創作上進入了低迷狀態,但在日本攝影界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 作為生活方式的攝影 | 林葉談森山大道 ②
    彩色的隱喻森山大道的街頭攝影 ②文 | 林葉接下來,我們要考察為什麼森山大道會從早年的黑白攝影作品慢慢轉到現在的數碼作品、數碼彩色作品。我們需要追本溯源。剛才說過,《挑釁》雜誌停刊之後,森山大道和中平卓馬探討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瓦解以透視法為基礎的攝影。
  • 藝術作品都應該是心理創傷的表現 | 林葉談森山大道
    原創 林葉 影藝家© 森山大道森山大道在國內的揚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讀者的誤讀。一直以來,我們對森山大道的理解,總是囿於「粗糙、晃動、高反差」這幾個關鍵詞。2012年底,我回國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又與森山大道有所割裂,可以重新保持一定的距離思考他的作品,這時,我對他有了更理性地理解。所以,在今天的講座裡,我會更多地談一些我對他二次回歸之後的理解與思考。© 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當然,現在我已經不是他的腦殘粉,更多的是將他當作一個現象來思考。
  • 森山大道:世界本身就是情色的
    >選自:《外灘畫報》總第616期(外灘公眾微信號the-Bund)文:韓見 菲戈(發自日本) 採訪翻譯:杜海玲 錄音翻譯:竺諍諍 編輯:魯毅 圖:除署名外由森山大道提供森山大道一個人如野狗般流竄在街頭,上衣口袋裡揣著非常低端的相機,不停地拿出來按下快門。
  • 森山大道×寺山修司:將人生的「後窗」敞開,絕不關上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2015年,日本明星設計師、出版人町口覺在每年一度的Paris Photo上推出《森山大道:寺山》限量英文、日文版,延續了寺山修司與森山大道這兩位藝術家自上世紀60年代開啟的跨界合作。至今,這部日本文學與日本攝影的跨界之作的限量英文版已幾乎絕版。
  • 森山大道|50 年攝影魂,日本街拍傳奇
    自小受到日本獨特戰後文化的影響,森山大道的作品也有濃重的時代烙印,他在自己的攝影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對於日本社會的洞察。相機只是拍攝的工具除了鍾情於黑白攝影,森山大道最大的攝影癖好還在於對傻瓜相機的熱愛,理光的 GR 系列的品牌化很大程度歸功於森山大道
  • 森山大道是什麼樣 聽他侄子跟你講一講
    2015年11月15日,作為三影堂廈門中心的開幕首展,日本攝影巨擘森山大道的展覽《斷片》在中心展出。那些為我們大家所熟悉的森山大道作品這一次以尺幅巨大的絲網印刷形式同觀眾見面,森山大道作品中那標誌性的高反差、粗顆粒的特質被絲網印刷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如果你是森山迷那麼看到這樣的作品一定會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