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璧:生平最愛寫雲山

2021-02-22 畫之魂


點擊上方「畫之魂」→點擊右上角「...」→點擊設為★

設置星標後,從此再也不會錯過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黃君璧 白雪紅樹映清溪

56cm×89cm 紙本設色 20世紀60年代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黃君璧畫。
鈐印:南海黃氏(白) 君璧(朱)

黃君璧是臺灣地區重量級畫家,也是近現代中國畫界長壽、多產、影響廣泛的畫家,有「兼容中西」之名。他早年確曾學過西畫,他的某些作品(如畫雲水)在構圖、用光方面也吸收了一定的西畫因素,但他的主要功底還是傳統繪畫。從17歲開始,他就師從廣東著名畫家李瑤屏學中國畫,至26歲,他又同李瑤屏等一起組織以發揚中國畫傳統為宗旨的癸亥合作社(兩年後擴組為國畫研究會)。此後,更與會內畫家如潘致中、趙浩、盧振寰、盧子樞等前輩畫家相與切磋,潛心鑽研古代傳統。其間,他結識了著名收藏家何荔甫、何冠五、黃慕韓等,得以觀賞臨摹歷代名作。1926年,黃君璧遊上海,得識黃賓虹、鄭午昌等海上傳統派名家,1929年與張大千訂交,也出於對傳統繪畫的共同興趣。1947年(50歲),他將抗戰時期的作品展出於上海,美術史家俞劍華著文說:「吾友黃君璧幼耽繪事,長益精進,雖籍廣東,而毫無嶺南派習氣……所作山水從龔半千之厚重,澤以石谿之古雅,和以石濤之奇肆,酌以田叔石田之挺拔,而上追黃鶴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於古。」文章褒揚的目的,是強調黃君璧有傳統功夫,與「折中中西」的嶺南派不同。有意思的是,廣東籍畫家王霞宙對同一展覽表達了另一種觀感,他拿黃君璧與古人相比,說黃氏某些作品「使人有時下舶來品之感」,還舉例說,黃氏「慣畫的雲,更滲入了風景照片的雲」。王霞宙是批評黃君璧借鑑了西畫,還不夠傳統。從這兩種不同的觀感與評價,我們可以知道黃氏在50歲前的藝術面貌:以傳統為主,也適當借鑑西畫,整體上保持著傳統風貌。50歲後,他繼續堅持了這一路線。

黃君璧不僅用功於古人,也著力於師法造化。他先後到過羅浮、桂林、衡山、泰山、燕山、華山、黃山、峨眉山、雲南石林以及江南各地遊觀寫生;抗戰期間,他居住嘉陵江畔,朝夕觀覽巴蜀奇山秀水,又同張大千等悠遊於峨眉、青城、劍閣,深悟大自然之奇妙。他在《巖壑叢林》一畫中題曰:「餘曩遊峨眉山,容樹色朝雲暮靄早晚之狀不同,陰晴之態各異,變化無盡,於是心中略有所悟焉。」到臺後,他經常觀賞阿里山的雲海,更是遊遍亞、歐、美、非、南美各種瀑布大川,名山勝景,直到87歲高齡,還遊訪美國大峽谷並當場寫生。黃君璧大量臨古而不泥古,能賦予作品以活潑生機和鮮明個性,正是不斷師法造化的結果。90歲,他在《白雲堂畫論畫法》一書的自序中寫道:「習藝一事,不外師人,師心,師造化。師人者以古人為師,師心者以己身為師,師造化者以自然為師也。」這是由畫家切身體會印證的道理,是格外寶貴的。

黃君璧的山水畫,尤其晚年作品,即使描繪壯麗的雲海飛瀑,也透著一種平和寧靜之意。老畫家雖然位高名重、身居大都會,卻始終保持著情寄林泉的淡泊心境。這正如他的題畫詩所描述的:

生平最愛寫雲山,潑墨雄奇自展顏。

我與長松同一格,風摧雨撼倍堅頑。

(題《長江三峽圖》,1981年)

依依雲影連青山,谷隱忘機意自閒。

喜聽泉聲和鳥語,尋幽竟日不知還。

(題《聽泉忘返圖》,1985年)

 黃君璧 阿里山雲海

40cm×64cm 紙本設色 1951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辛卯秋日寫阿里山雲海,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黃君璧 溪橋尋詩
33cm×45cm 紙本設色 1929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偶有尋詩野客,乘興獨過溪橋。君璧寫於容安居。
鈐印:君璧(朱)

論者都認為,黃君璧山水兼取南北二宗,但主要傾向是什麼,說法卻不盡同。姚夢谷云:「君翁的山水,望之鋒辣有北宗之羨,而他用功最勤的卻追索南宗之長。」 陳鶴齡則說,黃氏「晚年所作,用筆如長槍巨劍,鉤砍剌戳,銳不可當,蓋從馬、夏之斧劈皴變化而來者也」。兩種說法有別但並不矛盾,視角與側重不同而已。有人說黃君璧是石谿的「傳人」,也有人指斥這種說法為「皮相之見」。我想,「傳人」二字不免引來誤解,但黃君璧喜愛石谿並深受其影響並不錯。1939年1月,張大千在其《仿石谿山水》中題:「君璧道兄自擅石谿,而乃強餘為此,遲遲不敢落筆。越歲同在青城,督促甚急,因以水漬舊紙仿佛其形,圖成請正。布鼓雷門,不自知愧汗幾鬥耳。」同年2月,繼作《仿石谿垂釣圖》並再題:「石谿一派,三百年來惟吾友黃君璧獨擅其秘,自與訂交,予為擱筆。……客來山中,傳其遠遊西康,遂放膽為此,它日君璧或見此畫,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大千自言「不敢」畫石谿,不免有客套之意,但說黃君璧精於仿畫石谿,是確確實實的事。黃君璧在90歲題《蒼翠雲巖》云:「曩在金陵,曾見石谿上人秋山圖巨軸,境界奇闊,神氣蒼茫,橫絕古今,筆奪化權,若非師撫造化,焉能有此妙品?」可見直到晚年,他對石谿的熱情也沒有變化,我們從他的許多作品也可以感到與石谿的神似之處。所謂「神似」即非摹似之似,而是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師其意而不蹈其跡的「似」。他還由石谿上溯王蒙,變石谿式粗服亂頭為黃鶴式的綿密沉雄。整體說,黃君璧山水風格的蒼茫渾厚得益於石谿、王蒙,是沒有疑問的。黃君璧對馬遠、夏圭「北宗」畫法的取借,如陳鶴齡所言,主要是斧劈皴。山水畫的皴法多,大致可歸納為披麻系統與斧劈系統,南宗承披麻系,北宗繼斧劈系。黃氏時而採用披麻,渴而毛澀,意多蒼鬱,時而採用斧劈,溼而勁利,意多剛健。多時情況下是兩種畫法交互使用,但有時也把兩者融匯為一。此外,黃氏中晚歲還喜歡以皮紙畫潑墨雲山,渾拙空濛,大有元氣淋漓之妙。

 黃君璧 溪橋柳色

61cm×40cm 紙本設色 1987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收藏
款識:溪橋柳色。丁卯新春畫於白雲堂,九十叟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白雲堂(白)

臺灣畫壇把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稱為「渡海三家」。溥心畬喜以行草筆法在熟紙上勾畫,被視為「京派」「小北宗」的代表,但其性情和意趣全是文人的、詩性的,隨意揮灑,能合精緻與奔逸為一體,可謂之北體南魂。張大千以天縱之才,數十年臨仿寫生、「血戰古人」(傅申語),練就了山水畫的十八般「武藝」,晚年創造出具有現代抽象性格又充滿中國氣派的潑墨潑彩,可以說是由古而今,由漸修而頓悟,瑰麗奇幻,驚世駭俗。與溥、張相比,黃君璧沉穩樸厚,始終以平實的態度、涵容古今的奮求、蒼拙的筆墨風格自立於藝術之林;晚年大量雲海飛瀑之作,在表達個人漫步尋幽、雲影自在之意的同時,也切近了現代城市受眾的審美訴求,形成其熔雅與俗、文人情懷與大眾趣味為一爐的黃氏格體。黃君璧出生於廣東南海的一個普通家庭,主要依靠個人的艱苦奮鬥獲得成就,沒有溥心畬的「舊王孫」情結和名士風度,也沒有張大千風流高逸的仙豪之氣,即使享大名的晚年,也總是保持著順時守拙、節儉樸素、和藹待人的生活態度,以及嚴於理法、勤於耕耘與誨人不倦的治藝精神。古人曰「畫如其人」,信然!

黃君璧兼擅詩、書、畫,畫則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鳥,是一個全能型畫家。比較而言,其人物畫最少,所見皆為古裝,如士子、仕女、鍾馗、羅漢及鞍馬人物等,一色的傳統畫法——包括工筆重彩、粗筆寫意、精緻白描等,每種畫法均顯示出深厚功力。花鳥、動物作品相對多見,其中不乏精勾細染、色彩絢爛、直逼宋元的工筆之作,有評論者以「淵博溫潤,渾厚樸茂」相形容,更有兼工帶寫和粗筆大寫之作,拙樸凝重,堪與畫家的山水畫風相伯仲。黃君璧也擅畫獅、虎、貓、猴、雞、犬之屬,為了描繪動物的真似,有時還適當摻入明暗法。黃氏全面的繪畫能力,論者以「無所不能」相評,真是十分確切。

由於政治環境的原因,居臺後的黃君璧再也沒能回到大陸。他晚年思鄉,懷念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場景,於是南海故鄉、江南煙雨和巴蜀景色紛紛進入他的畫幅,圖畫不足述情,續以詩跋表之。1974年(77歲),他歷時一月之久創作《羅浮圖卷》,畫後題詩多首,茲錄其二:

早入飛雲訪赤松,當時年少把芙蓉。

金丹未就朱顏改,羞見麻姑玉女峰。

(飛雲、芙蓉、玉女皆峰名)

老人峰上少年遊,回首蹤塵五十秋。

洞府雲深仙跡渺,抱珠橋下瀑爭流。

(老人峰、抱珠橋)

詩後跋「亂世遷流,故山名勝時縈客夢。入此歲來,餘年七十有七矣。傳世之思不敢有,懷舊之作不可無。杜門謝客窮一月晨夕,始畢此圖。後之覽者當知海外棲遲、故園滄桑之感也」。這懷舊之思和「海外棲遲、故園滄桑」的慨嘆,令人唏噓。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黃君璧 秋江釣艇
61cm×40cm 紙本設色 1987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秋江釣艇。丁卯春日畫於白雲堂,九十叟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白雲堂(白)

  黃君璧 維多利亞瀑布

92.5cm×185cm 紙本設色 1972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淙淙流水下千尋,出岫浮雲豈有心。縱使詩人題不盡,江山無處不成吟。己酉秋遊南非觀維多利亞瀑布,今偶撿畫稿重畫於香江寓齋。南海黃君璧時年七十五。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白雲堂(白)

黃君璧 停琴聽阮
132cm×44cm 紙本設色 1925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停琴聽阮。此圖為三水何氏田溪書屋所藏,筆墨精妙,仇十洲得意之筆也。乙丑冬日,借臨第三過,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白) 白雲堂(朱)

黃君璧 仿石溪山水
102cm×31cm 紙本設色 20世紀60年代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崒岏凌霄漢,卓然少躋攀。松欹千仞磴,嶂隱百重關。翠滴苔痕古,赭分石色殷。香泉峰底出,幽鳥澗邊還。始識此中意,何求海外山。一杖多趣思,端必出人間。地迥別群山,蒼崖半倚天。猿啼青嶂外,鶴唳白雲邊。太古留遺蹟,星壇隱舊仙。瀑泉長曳練,谷澗暖生煙。古洞排壑險,高巖立碧蘚。靈峰遙可望,異境畫中緣。晴霧開還翳,山嵐斷復連。樵歌時響亮,谷鳥鎮翩翩。寺隱孤峰側,松欹欹欲(巔)。墜履深有意,一笑是何年。庚子仲冬作於天闞山房之南窗下,石谿殘道人。大千先生擅仿四大畫僧,然最服君翁吾師效石溪,曾於一九三〇年代赴粵專程訪之,此藝壇之佳話也。傅申敬識。
鈐印:南海黃氏(朱) 君璧畫印(白) 君約(朱)傅申(白) 白雲堂(白)

黃君璧 錦燦繁花
180cm×80cm 紙本設色 1974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錦燦重陽節到時,繁花夢裡傲霜枝。晚香帶冷凝丹粒,秋色封寒點絳蕤。淡映淺黃迷老圃,濃拖斜照落東籬。靈砂換卻淵明骨,倦倚西風不自知。甲寅清明,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白雲堂(白)

黃君璧 霜葉紅於二月花
90.5cm×32.5cm 紙本設色 1948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霜葉紅於二月花。戊子夏日時客金陵,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黃君璧 紅葉雙禽
92.5cm×47.5cm 紙本設色 1955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乙未初夏畫於臺北白雲堂,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白雲堂(朱)

黃君璧 聽秋
33cm×45cm 紙本設色 1929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聽秋。君璧。
鈐印:君璧(朱)

黃君璧 富貴花

60cm×53cm 紙本設色 1987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不隨凡卉競風光,自展春暉照玉堂。色相莊嚴誰可比,豈因富貴號花王。歲次丁卯新春,偶撿舊作題之不足取也,黃君璧。乙亥清和日,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白) 君翁(朱) 黃君璧印(白)君翁(朱) 白雲堂(白)

  

黃君璧 花下仕女
89cm×39cm 紙本設色 1945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背人不語向何處,下階自摘櫻桃花。
鈐印:君璧(朱) 雄齋寶藏(朱)

黃君璧 巫山十二峰

60cm×30cm 紙本墨筆 1947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巫山十二峰,參差互隱見。潯陽幾千裡,周覽忽已(遍)。想像神女姿,摘芳共珍薦。楚云何逶迤,紅樹日蔥蒨。楚雲沒湘源,紅樹斷荊門。郢路不可見,況復夜聞猿。錄唐人句。丁亥夏寫巫山景色,君璧。
鈐印:黃氏(白) 君璧(白) 白雲堂(朱)

黃君璧 結廬近飛瀑

95cm×62cm 紙本設色 1984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結廬近飛瀑,涼意似清秋。白雲明沒處,巒壑碧光浮。甲子春日畫於白雲堂。八十七老人君翁黃君壁。
鈐印:黃君璧(白) 君翁(白) 白雲堂(白)

黃君璧 春夏秋冬四條屏
173cm×46cm×4 紙本設色 1973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溪頭春水綠灣灣,溪上春山擁翠鬟。此景此時誰會得,推窗閒坐對溪山。癸丑春日,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白雲堂(白)

款識:溪柳無風夏晝長,人家依水藕花香。白雲如帶山如黛,且向丹青憶故鄉。癸丑春日畫於白雲堂,君翁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朱) 君翁(白) 白雲堂(白)

款識:山色忽隨雲影動,夕陽紅樹蕩秋溪。癸丑初春畫於白雲堂,黃君璧。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白雲堂(白)

款識:門對寒林雪蕩山。曩寓金陵每於隆冬時節,郊外寫景,雪中取樂,至為快慰。今憶及之輒為神往,猶念念不忘也。癸丑春日並記於臺員白雲堂,君翁黃君璧時年七十七。
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 白雲堂(白)

掃描【國之巨匠】小程序

千萬藝術資訊,免費入駐發布

相關焦點

  • 走近巨匠 | 黃君璧:生平最愛寫雲山
    這正如他的題畫詩所描述的:生平最愛寫雲山,潑墨雄奇自展顏。我與長松同一格,風摧雨撼倍堅頑。(題《聽泉忘返圖》,1985年) 黃君璧 《阿里山雲海》  40cm×64cm 紙本設色 1951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  款識:辛卯秋日寫阿里山雲海,黃君璧。
  • 「渡海三家」之一的黃君璧,其畫作詮釋了國畫新面貌
    1949年黃君璧「渡海」寶島後,擔任臺灣師範學院(今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主任等職,積極推動傳統繪畫在臺灣地區的發展。晚年的黃君璧仍舊筆耕不輟,1991年10月在臺北病逝。《霜葉紅於二月花》黃君璧學貫中西,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俱能,亦擅詩文、書法,但以山水畫成就最大。
  • 一代山水畫大師黃君璧作品欣賞
    黃君璧(1898—1991),廣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號君翁 ,本名韞之,以號行。父仰荀,家藏甚富。早年畢業於廣東公學,後從畫家李文顯遊,並與粵東藏家交往。他早年學山水時喜愛漸江,中年仰慕夏圭,曾臨摹古代名畫數百件,是一位傳統繪畫功力極深的畫家。黃君璧擅長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尤其致力於山水畫,以畫雲水瀑布為長。
  • 一代山水畫大師黃君璧畫秋 滿山紅葉滿山詩!
    黃君璧 溪山秋色黃君璧 霜葉紅於二月花90.5cm×32.5cm 紙本設色 1948年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藏款識:霜葉紅於二月花。戊子夏日時客金陵,黃君璧。鈐印:黃君璧印(白) 君翁(朱)款識:山色忽隨雲影動,夕陽紅樹蕩秋溪。癸丑初春畫於白雲堂,黃君璧。
  • 黃君璧畫山水,氣勢萬千,雄偉壯麗!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黃君璧  白雲蕭寺黃君璧(1898—1991),廣州南海人。臺灣畫壇把溥心畲、張大千、黃君璧稱為「渡海三家」。黃君璧兼擅詩、書、畫,畫則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鳥,是一個全能型畫家。
  • 劉冰|畫壇宗師黃君璧
    去年底有機會在夏威夷看到一幅黃君璧和其他幾位畫家合作的畫,在我寫葉公超的文中已提過,但這位畫壇宗師,應當有專門的一篇,對我來說,有溥心畬、有張大千
  • 黃君璧帶動
    同時,在重慶期間與當時的藝術家們如傅抱石、謝稚柳、關山月、黎雄才、黃君璧、陳之佛等等畫家過從甚密。這次銀通推出一批王氏家族舊藏,其中就有不少富有歷史價值的佳作。黎雄才與王商一有著多年的交往,甚至經常一起畫畫。這次徵集到黎雄才的幾件早期作品就很有意思,《煙寺晚鐘》的遠山非常精彩,具有日本畫的魅力。背後書法則是鑑賞家潘喆所寫,較為罕見。
  • 山水畫大家胡念祖,朦朧看世界,意象寫山河,厲害
    胡念祖早期作品以學其師黃君璧為主,從他畫中的構圖、用墨、皴法、設色、落款,可見其功力之深厚,法度之謹嚴。對此,黃君璧誇讚道:「胡生念祖好學多才,居金陵時從餘習畫,所作飛瀑雲山深得白雲堂意趣。」正是以「朦朧看世界,意象寫山河,不重形似,加求神韻」的創作理念,胡念祖創造出了山高水長、筆墨飛揚,令觀者心神嚮往的水墨世界。
  • 拍賣季|黃君璧:渡海白雲貫古今
    綠水青山長對吟 君璧揮汗作這組山水四屏為黃君璧早期作品,此時的黃君璧畫學基礎已然醇熟,四幅山水有不同景致,山石形態、皴法各有特點,畫面有清逸之氣,這是他習畫過程中精研各家筆法古蹟的成果。這一時期,黃君璧還與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等諸多大家同行相互交流,藝術創作上可以說是最璀璨姝麗的時候。第三個時期為1949年至1968年。
  • 黃君璧:白雲一片去悠悠
    匡時2016迎春精品拍賣會 黃君璧 《溪山雪霽》1968年作  紙本鏡心尺寸:184×93cm出版:1.《黃君璧書畫精選集》P120,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黃君璧與宋美齡在臺北故宮近代畫壇群峰羅列,論及畫工技藝,學派影響,確有多人在黃君璧之上。
  • 賞畫| 黃君璧《萬壑松風圖》
    黃君璧(1898年11月12日—1991年10月29日),廣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號君翁,本名韞之,以號行,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早年畢業於廣東公學,後從畫家李文顯遊,並與粵東藏家交往。致力於山水畫,尤以畫雲水瀑布為長。1923年與盧振寰、黃般若等成立癸亥合作畫社。
  • 張大千、黃君璧嫡傳弟子,師傳統而出新意的國畫名家——盧錫炯
    盧錫炯,張大千、黃君璧的親傳弟子,師傳統而出新意,獲獎無數,是首位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的臺灣籍會員。曾任臺灣畫院院長,現任中國國際美術學會理事長。盧錫炯先生號粲然,1945年出生於福建連江,現居臺北。曾拜張大千、黃君璧(宋美齡老師)、孫雲生、孫家勤、胡念祖為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
  • 黃君璧10幅經典花鳥畫,清新脫俗
    無論工筆和寫意,在描繪動物時,為增強真實性,黃君璧常常運用明暗各不相同的色塊來突出被描繪對象的立體性。  NO.2   黃君璧筆下的動物們,身邊往往也輔以理想化的山石草木,為整幅畫增添幾分高雅的氣質。  NO.4
  • 大師黃君璧小女兒畫熊貓!功夫熊貓!
    黃湘詅 熊貓 這是國畫大師黃君璧的小女兒黃湘詅畫的一組憨態可掬的熊貓作品! 看看這神態,逗不? 黃君璧與小女兒黃湘詅 黃君璧(1898-1991)一生喜畫白雲、飛瀑與流泉,並將畫室以「白雲堂」命名。
  • 第九屆黃君璧獎學金評選在中國美術學院成功舉行
    、熊喜國、史劼等8名青年學生獲黃君璧獎學金優秀獎,張捷、林 皖、劉海勇、張愛國、張國民等5名指導教師獲評優秀指導教師。2011年12月12日,臺北市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會長黃湘詅女士,為繼承父親黃君璧先生的遺願,長期推動兩岸藝術文化交流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特出資在中國美術學院設立黃君璧獎學金。從2015年開始,為表彰獎勵對黃君璧文化藝術具有相關研究的學生,還設立「理論獎」。獎學金設立的九年來,許多優秀的學生與作品紛湧而現。
  • 黃君璧:師人者以古人為師,師心者以己身為師,師造化者以自然為師也.丨私享藝術
    ——黃君璧黃君璧先生的繪畫發展與傑出貢獻 文 / 陳履生在20世紀中國畫史上,黃君璧先生是一個有著特殊經歷並在海峽兩岸產生廣泛影響的一代宗師。與這一時期藝術變化相關的是,從1936年至1948年,黃君璧先生 因為收藏的愛好和藝術上的成就,得以廣泛結識各界名流,其中最重要的有梁寒操、徐悲鴻、張大千三人,對於黃君璧先生的藝術和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1926年1月,黃君璧先生在廣州培正中學執教時始識國民黨中央黨部的要員梁寒操,與其交往一直持續到1975年梁 寒操去世,長達52年。
  • 黃君璧黃湘詅都推薦它!
    為了更好地弘揚白雲堂畫法技法,傳承黃君璧先生的美育精神,黃湘詅不僅傾囊相授,近日還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推薦了繪畫入門範本——《芥子園畫譜》。據介紹,《芥子園畫譜》也是黃君璧先生在女兒幼時、為其所選的繪畫啟蒙教材範本。
  • 夢回雲山,《軒轅劍龍舞雲山》X《仙劍奇俠傳一》聯動劇情終篇開啟
    網易盛唐傳說絕美大作《軒轅劍龍舞雲山》X《仙劍奇俠傳一》聯動火熱進行中!感人劇情再續前緣,仙音縹緲悠揚婉轉,仙劍靈佑重磅登場,聯動更新驚喜不斷。
  • 雲山書院賦
    雲山學院,開絕學在城南、嶽麓以前,續正傳於乾道、紹熙之際。四周皆山,群峰疊翠;二水回瀾,倒影涵虛。雲壑晴嵐,霧起而山隱;長橋夕照,水落而江空;桃李陰中,幽徑常迎學子;石泉聲裡,危巖時倚雲僧。懸崖飛瀑,自開圖畫;雲寺鐘聲,遙合書聲。奎閣凌雲,插漢幹霄,登樓遠眺,四面雲山盡在幾席;方塘倒影,荇藻交橫,自岸而望,金碧樓臺皆入其中。
  • 富陽電視臺《富春大地》介紹洞橋天雲山
    洞橋的天雲山,自古就是富陽的一大名山。這裡有古老的佛光寺,有神奇的珍珠泉,有秀麗的菖蒲溪,有恢弘的老鷹巖,還有許多形態各異的溶洞……7月27日,富陽電視臺《富春大地》欄目介紹了天雲山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