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代與條件的原因,近現代大師們所存留的影像資料都相對稀少,但是有兩位畫家留下的照片卻顯得格外的多。
張大千從三十年代起始便喜於各處名山留影,赴臺出洋更有各色人等為其攝像。而黃君璧則是因為晚年經常出席臺灣各類活動典禮,所存留下的照片也遠超他人。
二個人相識日久,有機會總會在一處合影 。幾十年漫過,鬢髮蒼蒼,大千的神情逐漸由早點的桀驁而變得越發可親。
然而無論什麼時期,照片中黃君璧卻差不多總是那一個形象:整齊光亮的頭髮;略顯矜持的微笑;筆直的腰板;與他那永遠的革履西裝。就像其筆下所畫的那些山川,瀑布與白雲,非常「 正 」,又典型。
匡時2016迎春精品拍賣會
黃君璧 《溪山雪霽》
1968年作 紙本鏡心
尺寸:184×93cm
出版:1.《黃君璧書畫精選集》P120,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
2.《白雲映富春---黃君璧書畫展》P78,浙江美術館,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2011年。
黃君璧與宋美齡在臺北故宮
近代畫壇群峰羅列,論及畫工技藝,學派影響,確有多人在黃君璧之上。但若論及人生安康順意,他卻是走得比誰都遠。雖然先後三家渡海赴臺,但是大千去國,溥儒早亡,蔣氏夫婦的提攜,使其成為臺海畫壇唯一的領袖人物。他在師大的作育英才,直接授業弟子便近乎千人之多,也使其藝術教育主導了臺灣畫壇主流。
匡時2016 迎春精品拍賣會
黃君璧 《林下蕭然》
紙本立軸
尺寸:73×35cm
在「渡海三家」之中,黃君璧既沒有溥儒的「舊王孫」情結和名士風度,也缺少張大千風流高逸的仙豪之氣 。但與張、溥相比,黃君璧沉穩樸厚,始終以平實的態度,涵容古今的奮求,蒼拙的筆墨風格自裡於藝術之林,即使在享有大名的晚年,也總是保持著順時守著的生活態度與藝術精神。
匡時2016迎春精品拍賣會
黃君璧 《雪景山水》
紙本立軸
尺寸:32.5×64.5cm
但是許多學者認為黃君璧赴臺以前,作畫師法石溪蒼渾而有生氣,那才是其一生藝術最為輝煌的的時期。蓋因其時接觸傳統較多,且大陸高手如雲,切磋之下畫藝每日精進。直到晚年,我們仍從他的許多作品也可以感到與石溪的神似之處。
民國五十八年春,君翁赴美加邊境尼加拉瀑布實地寫生景
1969 年,七十二高齡的黃君璧應中外美術交流的需要,遠遊歐美,遊覽了世界著名的尼加拉瓜、維多利亞瀑布等。大瀑布濺起的水霧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筆下層層相交的倒「人」字瀑布,顫動帶滾的筆法鼓動,便是源於本次壯遊的經歷。
匡時2016 迎春精品拍賣會
黃君璧 《蒼崖翠》
紙本立軸
尺寸:55.5x89cm
此行之後,黃君璧多以瀑布為題,氤氳靜謐,曾經蒼莽清雅的靈虛之感轉為中正平和,沉穩厚重,大富貴,亦壽考,一個人的氣質早已改變。
更多精彩內容
敬請關注匡時書畫部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