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第三屆烏克蘭本土漢語教師培訓會13日舉行,來自哈爾科夫國立師範大學、基輔國立大學、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和基輔格裡琴科大學的35名本土中文教師參加了當天的在線培訓。本屆培訓會由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文教處主辦,烏克蘭漢語教師協會協辦。
大家都知道聯合國有五種工作語言,其中之一是中文,聯合國每發一份文件必是五種語言各一份,在五種文本中,每次都是中文的文本最簡潔,本子最薄,也就是中文用最少的文字解決了同樣的問題。
中國人學中文畢生大概只要會6000個漢字,基本上絕大部分問題都能解決了,而普通人只要會3500個漢字,就能解決99.48%的日常閱讀,《毛澤東選集》四卷總計66萬多字,但其中用到的漢字僅僅是2981個。
相反,一個英語國家的大學生,卻要畢生不斷學習新的詞彙,統計顯示,從本科畢業後,大概5-7年其掌握的詞彙量就要翻倍,達到8-10萬個,才能不在專業上落伍。
不論是《詩經》還是《史記》還是李白的詩詞,只要是上過中學的中國人,基本都能理解古文的含義,誦讀古人的詩詞,這是因為中文是表意的文字,每個字都代表一定的意思,所以只要這個意思不變,過一萬年還能看得懂。中國國土廣闊,方言眾多,很多方言是相互聽不懂的,但只要有中文,大家都能相互交流。
相反,拼音文字會隨著時間而出現比較大的變化,比如歐洲大陸國家民族林立,其中很多是血緣或者歷史相近的,但因口語發音不同,出現了各自不同的文字。
中文還有一項長處,不同學科的人也能比較方便的交流,這在拼音文字中是很難想像的,比如,一名記者要完整記錄一場心臟手術,並傳達有用的信息給醫生的同行,這絕對是不可能的,除非是這名醫生親自寫一篇文章,但用中文就沒問題,所以,中文還是一種非常平民化的語言,是交流和傳承功能非常強大的語言。
一個國家能否影響世界,一種文化能否被其它國家所接受,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這個國家的語言是否被其它國家的人廣泛學習。
世界上唯一出現的全球性語言就是英語,但在19世紀以前,世界主要是歐亞大陸,曾出現過一些地區性有影響力的語言,比如歐洲曾經的拉丁語、法語等,東亞地區曾經的漢語。
在現在全球化的時代,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有全球影響力的語言,就是英語,其本質是國家實力的體現,是國家影響力向外擴散的必然現象。
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強大,中國正走在復興往日輝煌的路上,那麼中文能否成為下一個世界語言呢?很有可能!烏克蘭本土漢語教師培訓會就顯示了烏克蘭人對漢語的熱情,兩國距離較近,經貿往來比較便利。
從地理上來看,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良好,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飽經戰亂。烏克蘭民族是古羅斯族的分支,「烏克蘭」一詞最早見於《羅斯史記》(1187年)。烏克蘭歷史上是基輔羅斯的核心地域。
從旅遊資源上來看,烏克蘭境內有3000多個自然湖泊,主要有亞爾普格湖、薩賽克湖、卡古爾湖和阿利別伊湖等。有喀爾巴阡山脈原始山毛櫸林、聖安德烈教堂、國家歷史博物館、克米拉米屋、車諾比等景點。
2020年7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籤署第295/2020號總統令,宣布自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間,對以旅遊目的入境或過境烏克蘭,且在烏境內停留時間不超過30日的中國公民實行免籤制度。
烏克蘭文化政策的宗旨是:國家對文藝組織和藝術家提供法律保障,支持民族文化的發展,不對其實行政治或行政幹預,保持文化藝術在其存在和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自身價值和獨立性,保證創作自由,保存文化遺產,為各民族人民進一步發展其傳統文化創造必要條件。吸引各方資金,以支持文化基層單位和重要文藝機構開展活動。截至2010年底,烏共有國家級劇院138所,各級博物館478家,各類圖書館2.06萬個,藏書3.52億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88萬個。
此外,烏克蘭美女,遍布大街小巷。慄色或黃色的頭髮透著魔幻般的誘惑,一雙藍色的大眼睛深邃得像一湖清水。她們走在街上,飄逸的倩影,一路風姿綽約,就像在跳韻律操,讓人心神蕩漾。更是讓無數國人魂牽夢縈之處,烏克蘭美女學好漢語,更有利於消除跨國婚姻存在的語言障礙,想想是不是很激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