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智多謀的奕訢,外號「鬼子六」,為何會敗給年僅26歲的慈禧?

2020-12-22 史海學鑑

導語:有人說慈禧太后政治手腕高明,其實不然,畢竟只是一個宮廷內的女人而已,對於清朝內政,幾乎是狗屁不通,更別說什麼外交了。不然可能後來犯下了炮轟租界的天大笑話嗎?所以對於世界的局勢根本懵懂無知,說白了也只是會耍一些小的小手段而已。

然而在封建時期的晚清,不要小看這些小手段。雖然說擅長玩弄朝臣與皇室之間的權力平衡,但就是這一點,使得慈禧成為了一個人生贏家。

恭親王早在鹹豐帝逃亡避暑山莊之時,就已經在京城建立了自己的權力核心。

公元1860年6月15日,英法聯軍攻佔北塘。

早在1857年的時候,法國政府就派專使來華,當年的12月,聯軍聚集珠江口,一共也不到6000人,其中軍艦20艘,攻佔廣州,並且實行殖民統治。

1858年入侵天津,並籤訂了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擴大戰爭,英軍18,000多人,法軍7000餘人,戰艦上百艘,開始了全面入侵的惡劣行徑。

8月24日佔領天津之後,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佔領北京,並且犯下了火燒圓明園的滔天惡行,鹹豐皇帝匆忙逃往避暑山莊。

此時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全面參與議和,並且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而且在京城形成了以自己為核心的權力中樞。

此時的恭親王權力很大,因為涉及到議和,朝廷給予了全部權力,呼風喚雨也是很有可能。

此時的恭親王奕訢完全可以改變當時的權力布局,如此便可以改變晚清的歷史走向。

可是,這個差一點就當上皇上的王爺,把朝廷看的太重要了,而且甚至得到了天真無邪的地步。

不然的話,一個年僅26歲的小寡婦怎麼是他的對手?

恭親王奕訢與慈禧太后角逐失敗的原因分析。

第一,恭親王奕訢以祖宗的江山為重,自己認為能夠挑大梁。

議政王,這是恭親王所擔任的角色,大家不要小看,這是嘉慶皇帝廢除議政之後,在鹹豐時期因為局勢突變,重新授予恭親王的一個特別重要的角色。

恭親王奕訢正是基於此,一直把國家安危擔在肩上,並且在他的推動下主持洋務運動,使得晚清的命運得到了延續。

第二,恭親王奕訢得罪了很多人。

因為主持洋務運動需要一筆很大的經費,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罪了當時的頑固分子和守舊分子。畢竟幹什麼事情都需要花錢,這些視錢如命的朝中大臣和皇親國戚,估計心中憤憤不滿。

作為滿清皇族,就不得不時刻為滿清的政權穩固著想。於是他主張削弱地方武裝,從此得罪了湘軍和淮軍等派系,比如湘軍的曾國藩,淮軍的李鴻章等人。得罪這些大佬人物的下場就是得罪了地方勢力,最後導致了朝中和地方勢力對自己形成夾擊的局面。

由於不肯賣國,恭親王奕訢在任何事情上都與西方列強針鋒相對,因為祖宗的基業在恭親王來看大於一切,所以不可避免的得罪了本應該支持他的西方列強。

恭親王奕訢還擔任著宗人府和內務府大臣等官職,在此期間,他大力整治皇室宗親的貪汙腐敗形象,本來想重塑皇室光輝形象的他,連自己的親戚也得罪了!

就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太后開始重用曾國藩以及醇親王,善於使用小手段的慈禧太后,不斷的平衡各種勢力,讓他們相互制約,自己從中得到最大權力。

第三,被人譽為「鬼子六」,但是卻沒有料到人心難測。

恭親王奕訢沒有走上權力中心之前,給洋人打交道的清朝官員,幾乎都是對牛彈琴。

《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的籤訂,與恭親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當時和現在看來是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我們一定要放在當時的背景下來看。

要知道當時的鹹豐皇帝都跑了!圓明園都被燒了,整個北京城淪陷於燒殺搶掠的環境之中,形勢不可謂不危急!

北京議和結束以後,恭親王奕訢很明確的跟鹹豐皇帝講,這些洋鬼子根本就不是來要你的命,而是要和大清朝做生意的,人家要求與我們進行交往。這多麼的有遠見!這種聲音振聾發聵,至今這種聲音的變種還流淌在中華大地上。

可見,「鬼子六」名副其實。可就這樣的鬼子六,在大是大非面前善用權謀的一個王爺,還是敗在了一個善於小心機小手段的婦人面前。

當時的慈禧太后每天在想什麼?每當做壽的時候就想著自己的生日,每天不開心的時候就想著遊樂玩耍,每當有人與自己分權的時候,就想千方設萬計哪怕把人整死也要奪回自己的權力(參考光緒皇帝被囚禁於瀛臺)。

一個人的心力是有限的,忙於國家大事的恭親王敗給了忙於為一己私利而不惜一切的慈禧太后,再正常不過了。

總結: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惡名累累的慈禧太后估計連匹夫都當不上了。清朝末年所帶來的一系列隱患,在民國時期逐漸顯現了,最終導致了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

相關焦點

  • 經常說鬼子六鬼子六,鬼子六是什麼意思 ?鬼子六說的是誰?你一定不知道?
    私人微信qq2647135278鬼子六說的就是愛新覺羅·奕訢,因其是道光帝的六皇子,而且國內對於外交都很牴觸,認為談外交的都是鬼子、西洋鬼子。鬼子六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十分聰明能幹的人,當時道光帝定下任皇帝接班人的時候,鬼子六就在候選名單內,只因一題之差敗給了鹹豐皇帝。 鬼子六簡介
  • 有鬼子六之稱的恭親王奕訢為晚清都做了些什麼?
    愛新覺羅·奕訢,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又稱鬼子六,鹹豐帝異母弟,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鹹豐年間,任過領班軍機大臣。辛酉政變後,任議政王。通過與洋人的接觸,鬼子六認識到,洋人不會對大清的江山社稷構成威脅,真正威脅來自內部,來自太平天國。大家知道,是曾國藩剿殺、鎮壓太平天國,但曾國藩是鬼子六的人,唯鬼子六馬首是瞻。曾國藩是漢人,是繼清朝問鼎中原消滅三藩之後,唯一掌握重兵的漢人。他的主子、靠山就是恭親王鬼子六。他對曾國藩的能力、人品都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他。
  • 揭秘:恭親王奕訢外號「鬼子六」是怎麼來的?
    奕訢在奉命議和,辦理外交時,即深感要辦理好外交,必須先了解外國情況,而要了解外國情況,必須先熟悉其語言文字,1862年奏請在北京創立京師同文館,招收15歲以下的八旗子弟學習西方語言文字。這雖是一所新式學校,由於只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學生限於八旗子弟,並未遇到阻力。奕訢還主張自強,學習西方,大力支持李鴻章等人辦理洋務,趕上或超過洋人,最後達到雪恥的目的。
  • 如果是「鬼子六」恭親王奕訢當皇帝,清朝是否會有復興的機會?
    結果,鹹豐在位期間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內憂外患不斷,更是讓野心勃勃的慈禧上位,令清王朝一步步走向滅亡。而相比於鹹豐的昏庸無能,恭親王奕訢卻展現出了不少才能。許多人認為,如果當初繼位的是奕訢而非鹹豐,清王朝還有希望走向復興。事實真的如此嗎?恐怕未必。
  • 恭親王奕訢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交代完這些,1898年5月29日,農曆四月初十,長期擔任大清」總理「並受封世襲罔替親王爵位的愛新覺羅·奕訢,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65歲。恭親王去世的第二天,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親自前往恭王府悼念,對其一生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賜諡號為」忠「,配享太廟,入京師賢良寺。
  • 晚清最後一個賢王,讓慈禧愧疚一生,人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訢
    在《走向共和》中,恭親王奕訢的戲份很少,其光芒也被李鴻章、張之洞、翁同龢、慈禧、光緒帝等所掩蓋。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奕訢,也就沒有後來的慈禧老佛爺,甚至大清也延續不了那麼多年。那麼奕訢都做了些什麼,為什麼被人們稱為「鬼子六」,且為晚清最後一個賢王?
  • 晚清最後一個賢王,讓慈禧愧疚一生,人稱「鬼子六」的恭親王奕訢
    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奕訢,也就沒有後來的慈禧老佛爺,甚至大清也延續不了那麼多年。那麼奕訢都做了些什麼,為什麼被人們稱為「鬼子六」,且為晚清最後一個賢王?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63期:推崇洋務,卻反對維新,慈禧太后的保護神,恭親王奕訢的雙面人生!
  • 慈禧是怎樣讓她不可一世的小叔子「鬼子六」乖乖臣服在她的腳下?
    恭親王奕訢「鬼子六」的名號絕對不是白給的。當英法聯軍逼近北京、鹹豐逃往熱河之時,一直受鹹豐打壓排擠的恭親王奕訢,臨危受命,擔任了議和大臣。在擺平這些洋人的過程中,他意外收穫頗豐:彰顯了才能,增長了見識,樹立了威信,籠絡了人心,尤其是留在北京議和等眾位大臣紛紛投到他的麾下,形成了自己的政治集團。
  • 慈禧究竟有多厲害?看看她怎麼對付「鬼子六」,比玩計謀還要狠
    恭親王奕訢又被稱之為鬼子六,可見在當時的政局中是很有影響力的。慈禧最終掌握的大權其實和恭親王的努力是分不開的,要是沒有當時恭親王的強大影響力,這次政變也不會成功。 面對這樣的回應,慈禧無話可說,不過她沒有放棄繼續扳倒鬼子六,一直在暗地裡策劃。
  • 恭親王奕訢為什麼叫鬼子六?
    話說鬼子六的親娘比道光小30歲,多爾袞的親娘比努爾哈赤也小30多歲,看來老少配容易生出才子。但機會還是來了,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來到北京城下,鹹豐跑了,跑到承德避暑山莊去了,拉都拉不住,崇禎先生要是有鹹豐的哪怕十分之一的跑功,估計後世也沒有滿清什麼事了。鬼子六臨危受命,擔任議和大臣。
  • 鹹豐帝駕崩後,26歲的慈禧太后是如何鬥垮顧命八大臣的?
    一、懿貴妃的陰謀鹹豐帝帶著皇后鈕鈷祿氏、懿貴妃那拉氏以及5歲的兒子載淳,住進了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他們在行宮過起了太平日子,至於北京那個爛攤子,讓六弟恭親王奕訢去處理吧。慈禧太后是個有主意的人,她把目光投向了北京。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完成了「撫局」,以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方式換取了英法聯軍退兵。當他得到鹹豐帝駕崩的消息,一直密切關注著避暑山莊的動靜。首先,他是失望的,顧命大臣名單之中竟然沒有他!他知道,這是肅順在背後搞鬼的結果。奕訢在處理外交事務時,培植了一股強大的勢力,尤其是他將掌握重兵的勝保、僧格林沁拉攏到自己身邊。
  • 都是晚清的重量級人物,恭親王奕訢為何被慈禧踢出了權力中心?
    當時慈禧覺得自己大權在握,處理個奕訢還不是手到擒來。結果免去奕訢一切職務的上諭一出,竟然連洋人都替奕訢開罪!雖然最終也算是部分達到了目的,把奕訢的議政王稱號給拿掉了,但是奕訢在朝野內外,甚至是洋人那裡的勢力之大,帶給慈禧的印象太深刻了。
  • 一生為奴,有命無運:恭親王奕訢與慈禧的叔嫂恩怨
    這一年,慈禧27歲,奕訢29歲。從政變成功的那天起,短短六十天的時間裡,慈禧對奕訢的恩遇和賞賜,如漫天花雨般紛至沓來,無論對奕訢還是其家人,無不優禮逾恆。那時奕訢一生中最風光的日子。在經歷了之前的錯失皇位和受兄排擠之後,他終於為自己的前途謀得了最光明的出路,心情也是前所未有的舒暢。已然大權在握的奕訢決定利用這個大好時機振興清王朝。
  • 恭親王奕訢之墨--俏皇妃與小王爺的盜國大業
    樂道堂主人就是恭親王奕訢。外號鬼子六,因為他很善於跟洋鬼子打交道,為人有機敏聰明。      為什麼奕訢要參與辛酉政變?這樣高風險的宮廷政變失敗了就要掉腦袋,他都貴為王爺了還要怎麼著?年輕的鬼子六對未來很迷茫        這是要亡國的節奏啊!
  • 慈禧和恭親王奕:叔嫂恩怨三十年
    奕作為道光帝的第六子,自小就天資聰慧(外號鬼子六),道光很寵愛他。這一年奕二十歲,杏貞十七歲。與杏貞「同一屆」的皇后正是日後的慈安,而她當時只是一個貴人的身份,這也成了慈禧日後心中永遠的痛。四年後,杏貞由一個小貴人竟直接變成了懿貴妃。杏貞地位能飛速上升是因為她給鹹豐皇帝生了一個兒子,而且是鹹豐唯一的一個兒子。與清朝的歷代皇帝相比,鹹豐皇帝二十七歲才有一個皇子,算是很晚婚晚育了。
  • 慈禧和小叔子奕訢單獨相會,結果改變了晚清歷史進程
    慈禧很快就確定了目標人選——自己的小叔子,年輕有為的恭親王奕訢。奕訢是道光帝的第六子,從小才智過人,人稱小六子、鬼子六。他與四阿哥奕詝(也就是後來的鹹豐帝)的繼位之爭,一度非常膠著,但道光帝最終還是立奕詝為太子。從兩人以後的作為來看,奕顯然比哥哥奕詝更適合皇帝這份工作。
  • 不,也許這是她內心深處的終極嚮往:《慈禧秘密生活》
    經過深思熟慮後,扒出了珍藏已久未刪減版的香港電影《慈禧秘密生活》,二次重溫。畢竟很多年以前,欣賞到的它,還是央視六公主的刪減版。奕訢滿腔抱負,可惜上有皇兄鹹豐帝的壓制,下有朝臣肅順他們的阻撓,胸有大志卻沒有一展拳腳的機會。假山上他親手所書的上聯:「龍躍神州,一劍光寒驅逐洋奴誅逆黨」,正是他此刻心情的真實寫照。
  • 如果道光傳位給恭親王奕訢的話,清朝的命運是否會改變?
    若論治國才能的話,鹹豐是拍馬也趕不上奕訢。鹹豐是個早產兒,從小體弱多病,因得過天花而滿臉麻子,還是個瘸子;奕訢則無論是在才幹、體魄、外形等方面比鹹豐強的不是半點!
  • 少女慈禧:慈禧太后16歲照片,看了以後明白皇帝為什麼這麼喜歡她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鹹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  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