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人際啟示錄:人人心裡有桿秤,秤的並不是公平,而是強弱

2021-02-08 蘇小妹同學

黃渤在一次採訪中,談到自己成名前後的一些經歷,讓人很有感觸。

在談到出名前後不同的待遇時,黃渤說:「我之前在劇組做小演員,演各種小角色的時候,沒人搭理你,晚了沒有車回去, 沒車,那你就等吧!只能搭別人送飯的車,滿是各種味道。那時候,能坐到的送飯車就很不錯了。」

成名後,待遇就完全不同了,「人沒到車就到了,所有人隨時等著,為你服務。」

在談到身邊人態度的變化時,黃渤更是感慨。

「以前在劇組裡面,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小心機啊,各種小人。」

黃渤說自己成名後,現在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個人都洋溢著笑臉,「黃老師,你吃什麼,你喝點什麼」,「哎呀,黃老師你太辛苦了啊!」

相信類似黃渤的經歷,大家都不陌生。

當你不名一文,別人都看不起你,甚至百般刁難;一旦功成名就,態度立刻180度大轉彎,變得畢恭畢敬,百般討好。

著名小說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中,塑造了一位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他在廣場上遇見一隻小狗咬了一個人的手指,當他以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時,就揚言要弄死它並懲罰其主人。當他聽說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將軍時,馬上,獻媚邀功讚美,誇獎小狗,稱被咬的人是活該。

同樣的一批人,針對不同的地位的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是商業社會讓人們變得功利了嗎?是資本主義腐蝕了人們的道德嗎?

其實不然,人際關係中的所體現的功利性和勢利眼,自古有之,可以說源遠流長。

戰國時期趙國的大將廉頗,我們都熟悉他和藺相如的故事,「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都和他有關,他身上還有另外一段故事。

當年廉頗退休,失去了權勢,他的門客紛紛離去,後來廉頗復出,重新擔任大將軍,結果那些門客又回來了,廉頗很憤怒的斥責這些人,竟然如此勢力。

令廉頗沒想到的是,自己卻被這些人嘲笑了一番:你太沒見過世面了吧,「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 有利可圖我們就跟隨你,無利可圖當然要走了,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他們的反駁如此理直氣壯,廉頗竟無言以對。

門客本來就是追逐權利和利益, 有利可圖自然跟隨,無權無勢,則樹倒散,畢竟良禽擇木而棲,也可以理解。但家人朋友是否會好一點呢?

我們再來看戰國時期另外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蘇秦的故事。

蘇秦,以「頭懸梁,錐刺股」被世人所銘記,但這個典故背後的故事更有現實意義。

早年,蘇秦師從鬼谷子,出師後周遊列國,向各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遊歷多年以後,身上的經費花光了,卻沒有獲得一官半職。

眼看生活難以為繼,蘇秦窮困潦倒的回到家裡,家人見他如此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蘇秦的嫂子不給他做飯,還狠狠嘲笑了他一頓。

這件事大大刺激了蘇秦,他發奮讀書,於是便有了"頭懸梁椎刺股」的典故,最後終於揣摩出合縱連橫的方法。

經過幾年的努力,蘇秦遊說完各個諸侯後,六國達成合縱聯盟,團結一致對付秦國。蘇秦被任命為縱約長,東方六國都任命蘇秦為國相,蘇秦佩戴六國相印。

一次蘇秦途中經過老家,諸侯各自派使者送來的很多禮物給蘇秦,車輛馬匹行李物資排出去很長的一路,氣派得跟帝王出巡差不多。當地官員也派人為他清除道路,並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勞。

蘇秦的家人一改往日的態度,兄弟、妻子、嫂子都不敢抬頭看他,非常恭敬趴在路邊地上,都「四拜自跪而謝」,其嫂更是「蛇行匍匐」。

面對此景,蘇秦問嫂子:「何前而後恭也?」

他嫂子倒也是坦誠,低著頭說:「見季子位高金多也。」

蘇秦喟然長嘆曰:「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的時候連親戚都怕我,貧賤時,親戚都嫌棄我,親人都是如此,何況其他人。多虧了你們冷落挖苦,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蘇秦的感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一旦你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就像劉強東回老家一樣,那肯定熱鬧非凡,甚至是要敲鑼打鼓,放鞭炮的。一旦你不名一文,混的悽慘,回家估計就沒有多少好臉色了。

由此可見,古今中外,這種趨炎附勢的現象就非常普遍,並不是現代社會特有的現象。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時刻在評估他人,我們會根據對方的衣著,對方的地位,對方的成就,來判斷對方的價值,從而決定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對方。

我們常常會責怪他人太勢利,覺得待人的態度,應該是一視同仁,事實上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卻很少有人做到。

我們對待領導,對待同事,對待下屬,對待有錢的親戚,沒錢的親戚,態度都會不同,真正能在人際關係中做到不卑不亢的人,一視同仁,其實是非常少的。

俗話說:「人人心裡有桿秤」,但是這桿秤並不是公平和正義,而是成敗和強弱。

本質上,功利也好,勢力也好,實際上是人的一種生存和發展的策略。

每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自然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那些看起來能幫助自己的人身上,誰願意在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身上浪費時間呢。

我們常說人脈很重要,所以很多人忙著遞名片,加圈子,合影,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人脈對你真的有價值嗎?

當你認識別人,而別人不認識你的時候,你的圈子有什麼用呢?即使別人認識你,但你不名一文,沒有價值的時候,別人又怎麼會看重你,幫助你呢?

別人認識你並沒有多少價值,別人對你的態度才更重要。

人是群體性動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有比較就有差異,你所處的位置,價值,能力,決定了他人對你的態度。

如果你感覺身邊好人太少,不要抱怨生活和他人,那只能說明你的實力不夠。

一旦你成功了,你身邊的人,可能是同樣的一批人,都會變得和顏悅色,友好熱情。

抱怨不如改變,生氣不如爭氣!

所以,努力的提升自己吧!

相關焦點

  • 天地間有桿秤,有秤才省心!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電視劇歌曲但是今天我們不聊電視劇就從這桿秤說起秤這種古老的稱重用品歷史悠久古代的秤由秤砣、秤桿和秤盤組成秤在古代有著相當高的文化地位並且適用於各個階層所謂人人心中有桿秤正是代表公平、公正、公道還有良心與誠信還有一種古老的計量工具叫算盤
  • 安徽銅陵大通古鎮一家中華老字號「天地之間有桿秤」
    在安徽銅陵大通古鎮瀾溪老街上,有一家中華老字號「夏洪興老秤行」, 制秤手藝聲名遠播。據店主夏大明介紹說,店是其祖上從湖北孝感遷到大通的,迄今已有三代。天地之間有桿秤。每天天不亮,60多歲的夏大明就開始在店裡一絲不苟地製作桿秤。
  • 黃渤:如何讓你身邊全是好人?你的價值決定了他人的態度
    黃渤在一次採訪中,談到自己成名前後的一些經歷,讓人很有感觸。在談到出名前後不同的待遇,黃渤說:「我之前在劇組做小演員,演各種小角色的時候,沒人搭理你,晚了沒有車回去, 沒車,那你就等著吧!只能搭別人送飯的車,滿是各種味道。那時候,能坐到的送飯車就很不錯了。」
  • 市場上有桿秤 那秤砣是良心
    本報訊(記者楊哲翎文/圖)電視劇《劉羅鍋》的主題曲有句歌詞是這麼唱的:「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買賣市場同樣有一桿秤,記者認為這桿秤其實就是人的良心。區質監局執法大隊隊長童建輝介紹,同時也對該超市所銷售的定量包裝食品,其他海鮮速凍食品的計量包裝進行了檢查,並進行抽樣送檢;根據抽檢的情況,如果發現有計量違法行為,將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進行處理。質監部門工作人員對超市電子秤進行專業檢測的一幕,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看到有專業的工作人員來給電子秤做檢測,我們消費者也會更加放心。」正在超市裡購物的市民張詠說。
  • 普通一桿秤,居然事關人的福祿和壽命?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桿子挑江山,伊而伊而呦, 你就是定盤的星.」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主題曲裡的幾句歌詞,以秤喻人,秤砣、秤桿與秤星合起來則是公平正義的象徵。  更對其中能夠稱重、叫作「秤」的東西充滿了好奇。  當時學校裡把賣廢紙作為「小副收」,辦公室就備有一桿秤。老師為了強化教學效果,專門把秤拿到教室裡作演示,我和同學們這才對木桿秤有了初步的認識。  隨著年齡增長,我在耳聞目睹之間,對秤在生產生活的廣泛應用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 一桿秤,做了50多年!餘姚孫師傅說要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據考證,秤在中國出現,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 科技在進步,隨著電子秤的普及,木桿秤早已退出市場,但在餘姚市陸埠鎮江南村孫家老屋20號,住著一位做秤的老手藝人,叫孫朝土,從15歲開始學做手工木桿秤,今年已經68歲了,這門手藝一做就是50多年,在方圓百裡小有名氣。
  • 相心谷語 | 非遺傳承人——「中華第一秤」朱子巖大師在相心谷帶你玩轉木秤!
    這種足不出戶觀看非遺技藝直播的方式,讓網友們大呼過癮,通過一小時的學習,大家對傳統文化知識有了新的認知,也通過大師的解讀,零基礎掌握了非遺手作技能。                               直播集錦,建議在有WIFI情況下觀看哦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歸根結底要落實到每一個傳承人!
  • 古代桿秤,為何1斤定為16兩?其中暗藏深意,讓商販不敢缺斤短兩
    秤是根據槓桿平衡原理製作而成的,在測定物體重量時,隨著秤砣在秤桿上的移動,當秤桿平衡時,物體重量就被稱出來了。古代的秤,秤砣謂「權」,秤桿謂「衡」,而稱重量時,秤砣和秤桿要合在一起使用,故稱「權衡」。現在仍把稱重量的器具稱為衡器。可是細心的讀者可能早就發現了,古時的秤是16兩1斤,而不是10兩1斤。這又是為什麼呢?
  • 秤星樹
    看著跟前的秤星樹,耳邊不經意就響起《清官謠》的旋律,《宰相劉羅鍋》的主題曲,尤其喜歡那個歡快的嬉笑怒罵,還有這段文字: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桿子挑江山咿而咿而呦你是定盤的星什麼是功什麼是名什麼是奸什麼是忠嘻笑怒罵路不平背彎人不弓……」秤星樹,一種普通的野生物種,把我帶回鄉村的山野裡,帶回童年的記憶中。
  • 桿秤:中國古代堪比魔杖的存在!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有個習俗叫「立夏秤人」,就是在立夏日稱體重。相傳,這個習俗和劉禪(阿鬥)有關。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後,準備把兒子阿鬥交給她撫養。當時,兩口子是異地的,孫夫人住在娘家吳國。於是劉備準備了很多禮物,讓趙雲送到吳國給孫夫人。趙雲把阿鬥和禮物送到的時候,正好是立夏。
  • 《惡人傳》——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桿秤
    他要求進入殺人犯同一監獄,殺人犯在看到黑道老大入獄的那一刻終於有了害怕的表情。看這個電影,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覺得制度之下必有漏洞,有時候只有以暴制暴。有些人覺得官匪一家,黑道背後就是警察。有些人覺得人性本善,那個黑道老大也會把雨傘送給淋雨的小朋友,是個漢子。
  • 手工制秤 打磨校準(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選料、包銅皮、定位、鑽秤星……幾十道工序,無論是位置、角度、力度,都不能有一點偏差。手工制秤是門冷手藝,需要笨功夫,坐得住、靜得下。手工制秤世家第五代傳人夏大明,鑽研手工制秤工藝40年;在他心裡,秤是工具,也是藝術,更是傳承。
  • 百姓心裡的那桿秤
    是發自內心的,他不感謝也理所當然,感謝也無罪過。 無恥一文以及類似的是非判斷當然對,這其實是說一個問題,我們索要真正的公正,還是對他們給於的一點公正感恩戴德?我們要不要索要更多? 崔永元有一期節目,有個很窮人也是感謝郭佳讓他兒子能上學,能吃飽飯之類的。崔說,慚愧的應該是郭佳,這麼多年了,你天天幹活,怎麼還存在這個問題?
  • 民間故事 | 一桿老秤十六星,四兩人心半斤福
    會長清了一下嗓子:「近日有幾個老鄉告狀,說汪記糧行的秤有問題,糧行說秤是李秤匠做的,不會有任何問題,各說各有理。我呢,從李秤匠那裡借了一桿,請各位來做個證,用這杆驗一下汪記糧行的秤,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說完,叫人抬來一鬥穀子,會長親自掌秤。稱完後,又拿起汪記糧行的花秤,兩桿秤分毫不差。幾個老鄉不相信,又稱了一次,結果還是一樣,當時就傻了眼。
  • 「 中 華 第 一 秤 」朱子巖大師來啦!中國傳統工藝的精妙絕倫盡在他的指尖流轉...
    《漢書》中這樣記載:「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
  • 鄭州一藏品店現3米長巨型桿秤,起步稱量200斤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申子仲/文圖桿秤退出歷史舞臺的時間並不算太長,現今市場上雖不多見,影視劇裡倒也是常見道具,許多人並不陌生。但是杯口粗、兩人多高的大桿秤,誰見過?11月4日,記者在鄭州高新區池北路一家民俗藏品店,算是看了稀罕。
  • 永康竟藏著「中華第一秤」!猜猜有多重~
    走進創作室,那杆早已聲名在外,長達3.48米,自重30多公斤的「中華第一秤」,就這樣靜靜地擺放在了記者面前,雖然無聲無息,卻依然氣質天成、霸氣十足。去年1月份,朱子巖萌生打造一桿大秤的想法。他跑到上海花8.8萬元買了一根小葉紫檀木料當做秤桿,開始了長達半年多的閉門造秤。從選木料到每一個秤花,秤鈕、秤砣以及包秤頭的銅皮,均由他一人完成。
  • 《一代大商孟洛川》經典橋段,關於一桿「秤」的解讀,堪稱一絕
    昔日榮光四彩如今一切歸零,祖宗基業在其手上不到一年,便全成幻影,心情之沉重、壓力之大自是不用言說,但是此人內心的信念之火併未熄滅,在一番痛定思痛後,便辭母、別妻,打算重零開始,於是,輕身出門,一路向東,在經過一集市時,遇見了一樁鬧事,便隨人群駐足觀看,隔著大老遠,就能聽到指責的聲音,「有你這麼做生意的嗎
  • 你再怎麼聰明,可人人心裡都有一本帳,只是不算而已!
    《家有九鳳》肯定是一部值得看的經典電視劇,我至今還記得九鳳媽對初大鳳說的一句臺詞:「你媽一個寡婦能把你們九個拉扯成人,自有它的道理,我再告訴你句話,你再怎麼聰明,可人人心裡都有一本帳。」這對白太真實了!
  • 小米體脂秤2 智能電子秤人體秤家用體重秤高精準13項身體數據平衡...
    【PConline 聚超值】 小米體脂稱 2 採用 G 字型錳鋼傳感器,可感知身體細微至 50g 的重量變化,讓小米體脂秤 2 的測量變得更精準,同時稱重支持斤、公斤、磅三種單位切換,方便用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