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在一次採訪中,談到自己成名前後的一些經歷,讓人很有感觸。
在談到出名前後不同的待遇時,黃渤說:「我之前在劇組做小演員,演各種小角色的時候,沒人搭理你,晚了沒有車回去, 沒車,那你就等吧!只能搭別人送飯的車,滿是各種味道。那時候,能坐到的送飯車就很不錯了。」
成名後,待遇就完全不同了,「人沒到車就到了,所有人隨時等著,為你服務。」
在談到身邊人態度的變化時,黃渤更是感慨。
「以前在劇組裡面,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小心機啊,各種小人。」
黃渤說自己成名後,現在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個人都洋溢著笑臉,「黃老師,你吃什麼,你喝點什麼」,「哎呀,黃老師你太辛苦了啊!」
相信類似黃渤的經歷,大家都不陌生。
當你不名一文,別人都看不起你,甚至百般刁難;一旦功成名就,態度立刻180度大轉彎,變得畢恭畢敬,百般討好。
著名小說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中,塑造了一位虛偽逢迎、見風使舵的巡警——奧楚蔑洛夫,他在廣場上遇見一隻小狗咬了一個人的手指,當他以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時,就揚言要弄死它並懲罰其主人。當他聽說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將軍時,馬上,獻媚邀功讚美,誇獎小狗,稱被咬的人是活該。
同樣的一批人,針對不同的地位的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是商業社會讓人們變得功利了嗎?是資本主義腐蝕了人們的道德嗎?
其實不然,人際關係中的所體現的功利性和勢利眼,自古有之,可以說源遠流長。
戰國時期趙國的大將廉頗,我們都熟悉他和藺相如的故事,「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都和他有關,他身上還有另外一段故事。
當年廉頗退休,失去了權勢,他的門客紛紛離去,後來廉頗復出,重新擔任大將軍,結果那些門客又回來了,廉頗很憤怒的斥責這些人,竟然如此勢力。
令廉頗沒想到的是,自己卻被這些人嘲笑了一番:你太沒見過世面了吧,「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 有利可圖我們就跟隨你,無利可圖當然要走了,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他們的反駁如此理直氣壯,廉頗竟無言以對。
門客本來就是追逐權利和利益, 有利可圖自然跟隨,無權無勢,則樹倒散,畢竟良禽擇木而棲,也可以理解。但家人朋友是否會好一點呢?
我們再來看戰國時期另外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蘇秦的故事。
蘇秦,以「頭懸梁,錐刺股」被世人所銘記,但這個典故背後的故事更有現實意義。
早年,蘇秦師從鬼谷子,出師後周遊列國,向各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遊歷多年以後,身上的經費花光了,卻沒有獲得一官半職。
眼看生活難以為繼,蘇秦窮困潦倒的回到家裡,家人見他如此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蘇秦的嫂子不給他做飯,還狠狠嘲笑了他一頓。
這件事大大刺激了蘇秦,他發奮讀書,於是便有了"頭懸梁椎刺股」的典故,最後終於揣摩出合縱連橫的方法。
經過幾年的努力,蘇秦遊說完各個諸侯後,六國達成合縱聯盟,團結一致對付秦國。蘇秦被任命為縱約長,東方六國都任命蘇秦為國相,蘇秦佩戴六國相印。
一次蘇秦途中經過老家,諸侯各自派使者送來的很多禮物給蘇秦,車輛馬匹行李物資排出去很長的一路,氣派得跟帝王出巡差不多。當地官員也派人為他清除道路,並派使臣到郊外迎接慰勞。
蘇秦的家人一改往日的態度,兄弟、妻子、嫂子都不敢抬頭看他,非常恭敬趴在路邊地上,都「四拜自跪而謝」,其嫂更是「蛇行匍匐」。
面對此景,蘇秦問嫂子:「何前而後恭也?」
他嫂子倒也是坦誠,低著頭說:「見季子位高金多也。」
蘇秦喟然長嘆曰:「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的時候連親戚都怕我,貧賤時,親戚都嫌棄我,親人都是如此,何況其他人。多虧了你們冷落挖苦,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蘇秦的感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一旦你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就像劉強東回老家一樣,那肯定熱鬧非凡,甚至是要敲鑼打鼓,放鞭炮的。一旦你不名一文,混的悽慘,回家估計就沒有多少好臉色了。
由此可見,古今中外,這種趨炎附勢的現象就非常普遍,並不是現代社會特有的現象。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時刻在評估他人,我們會根據對方的衣著,對方的地位,對方的成就,來判斷對方的價值,從而決定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對方。
我們常常會責怪他人太勢利,覺得待人的態度,應該是一視同仁,事實上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卻很少有人做到。
我們對待領導,對待同事,對待下屬,對待有錢的親戚,沒錢的親戚,態度都會不同,真正能在人際關係中做到不卑不亢的人,一視同仁,其實是非常少的。
俗話說:「人人心裡有桿秤」,但是這桿秤並不是公平和正義,而是成敗和強弱。
本質上,功利也好,勢力也好,實際上是人的一種生存和發展的策略。
每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自然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那些看起來能幫助自己的人身上,誰願意在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身上浪費時間呢。
我們常說人脈很重要,所以很多人忙著遞名片,加圈子,合影,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人脈對你真的有價值嗎?
當你認識別人,而別人不認識你的時候,你的圈子有什麼用呢?即使別人認識你,但你不名一文,沒有價值的時候,別人又怎麼會看重你,幫助你呢?
別人認識你並沒有多少價值,別人對你的態度才更重要。
人是群體性動物,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有比較就有差異,你所處的位置,價值,能力,決定了他人對你的態度。
如果你感覺身邊好人太少,不要抱怨生活和他人,那只能說明你的實力不夠。
一旦你成功了,你身邊的人,可能是同樣的一批人,都會變得和顏悅色,友好熱情。
抱怨不如改變,生氣不如爭氣!
所以,努力的提升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