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間有桿秤,有秤才省心!

2021-02-08 計量斧頭幫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電視劇歌曲

但是今天我們不聊電視劇

就從這桿秤說起

秤這種古老的稱重用品歷史悠久

古代的秤由秤砣、秤桿和秤盤組成

秤在古代有著相當高的文化地位

並且適用於各個階層

所謂人人心中有桿秤

正是代表公平、公正、公道

還有良心與誠信

還有一種古老的計量工具叫算盤

算盤的歷史淵源久遠

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

但是盛行的話是在唐宋二代

算盤從單一的數學方面演變成一種當代藝術品

甚至還有能工巧匠做出過戒指算盤

這種微型算盤在計算時

需要用符合型號的細針撥動才能夠運算

算盤的功用可不僅僅是計算把玩

在武俠江湖裡

算盤可是一種武器

也算是奇門兵刃的一種

能讓武俠大家們腦洞大開

金庸小說裡的帳房崔百泉

匪號『金算盤』

他的武器就是隨身攜帶的算盤

七十七枚算珠隨時可用彈簧彈出

如今在電腦技術的應用下

算盤這種傳統算術用品已經瀕臨滅絕

即便偶然在一個老爺爺開的小店中

看到使用老舊的算盤

為了聽一下算珠在運算時那種噼裡啪啦的聲響

於是買了很多東西

結果結帳時

老爺爺一把拽出個計算器來

還有一種更加少見的量器,叫做升子和鬥

老百姓有一個俗稱,被叫做升鬥小民

這是封建社會下的一種民間疾苦的表現

在統治階層的驕奢淫逸之中

普通大眾的生活環境如同升鬥一般窘迫

鬥可以說成是人類文明之中

最早以物換物的裝載用品

因為這個東西的便於打造

又完全沒有掏空的情況發生

所以是民間流傳最廣的一種量器

如果說秤是一個衡量人心的工具

那算盤就是一種表現公道的價值體現

而升子和鬥更是老百姓對於公平的希望

那電子皮帶秤是什麼,您來說?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安徽銅陵大通古鎮一家中華老字號「天地之間有桿秤」
    在安徽銅陵大通古鎮瀾溪老街上,有一家中華老字號「夏洪興老秤行」, 制秤手藝聲名遠播。據店主夏大明介紹說,店是其祖上從湖北孝感遷到大通的,迄今已有三代。天地之間有桿秤。每天天不亮,60多歲的夏大明就開始在店裡一絲不苟地製作桿秤。
  • 普通一桿秤,居然事關人的福祿和壽命?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桿子挑江山,伊而伊而呦, 你就是定盤的星.」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主題曲裡的幾句歌詞,以秤喻人,秤砣、秤桿與秤星合起來則是公平正義的象徵。  更對其中能夠稱重、叫作「秤」的東西充滿了好奇。  當時學校裡把賣廢紙作為「小副收」,辦公室就備有一桿秤。老師為了強化教學效果,專門把秤拿到教室裡作演示,我和同學們這才對木桿秤有了初步的認識。  隨著年齡增長,我在耳聞目睹之間,對秤在生產生活的廣泛應用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 市場上有桿秤 那秤砣是良心
    本報訊(記者楊哲翎文/圖)電視劇《劉羅鍋》的主題曲有句歌詞是這麼唱的:「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買賣市場同樣有一桿秤,記者認為這桿秤其實就是人的良心。區質監局執法大隊隊長童建輝介紹,同時也對該超市所銷售的定量包裝食品,其他海鮮速凍食品的計量包裝進行了檢查,並進行抽樣送檢;根據抽檢的情況,如果發現有計量違法行為,將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進行處理。質監部門工作人員對超市電子秤進行專業檢測的一幕,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看到有專業的工作人員來給電子秤做檢測,我們消費者也會更加放心。」正在超市裡購物的市民張詠說。
  • 秤星樹
    看著跟前的秤星樹,耳邊不經意就響起《清官謠》的旋律,《宰相劉羅鍋》的主題曲,尤其喜歡那個歡快的嬉笑怒罵,還有這段文字: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桿子挑江山咿而咿而呦你是定盤的星什麼是功什麼是名什麼是奸什麼是忠嘻笑怒罵路不平背彎人不弓……」秤星樹,一種普通的野生物種,把我帶回鄉村的山野裡,帶回童年的記憶中。
  • 桿秤:中國古代堪比魔杖的存在!
    有一次,孫權送了一頭大象給曹操。曹操想稱出大象的體重,但是下屬們都沒有辦法。曹操的小兒子曹衝同學,此時才五六歲,提出了他的方法:把大象放在船上,在穿身上水平面那裡做記號。然後把大象換下去,把其他東西放到船上,直到水面和記號處一致。稱出那些東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就按照曹衝的方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 忍他、讓他、不在意他,你修你的功德,天地之間有桿秤
    自然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桿秤,根本不要執著,要能原諒人家,要會幫助別人。要知道半兩之差,心就會變得暗;半兩之多,你的心才如明鏡。做生意講究誠信,學佛學做人更要懂得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一個成大事者的人要學會吃兩樣東西,一是要學會吃苦,而是就是要學會吃虧。我們與人相處之道在於什麼?那為什麼有的人有這麼多的朋友一直可以延續呢?有為什麼他的朋友遍天下?你要記住,人與人相處之道在於容忍。
  • 百姓心中有桿秤
    (資料圖片)    □開封市禹王臺區紀委易夢柯    《宰相劉羅鍋》的歌詞裡這樣寫道:「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我想,作為一名公務員,作為一名人民的公僕,做任何事情,都要讓老百姓掂量,功過是非,留給老百姓去評說吧!
  • 永康竟藏著「中華第一秤」!猜猜有多重~
    走進創作室,那杆早已聲名在外,長達3.48米,自重30多公斤的「中華第一秤」,就這樣靜靜地擺放在了記者面前,雖然無聲無息,卻依然氣質天成、霸氣十足。去年1月份,朱子巖萌生打造一桿大秤的想法。他跑到上海花8.8萬元買了一根小葉紫檀木料當做秤桿,開始了長達半年多的閉門造秤。從選木料到每一個秤花,秤鈕、秤砣以及包秤頭的銅皮,均由他一人完成。
  • 民間故事 | 一桿老秤十六星,四兩人心半斤福
    第一件是,一次有個老鄉買了秤後,李秤匠忘了給掐圖案,他發現後急忙關了鋪子,一路追到了南城門外。第二件是,秤鋪門框上只有半副對聯,上聯:一桿老秤十六星;橫批:天地良心;下聯卻一直空著。有人問李秤匠:「下聯呢?」他頭也不抬:「還沒想好呢。」  李秤匠有個獨子叫大根,不成器,染上了賭博的惡習。
  • 相心谷語 | 非遺傳承人——「中華第一秤」朱子巖大師在相心谷帶你玩轉木秤!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個特殊時期,相心谷藉助非遺的力量傳遞愛與溫暖,它雖然不是所謂的「潮流時尚」,但卻是國家傳承文化中真正的瑰寶。
  • 鄭州一藏品店現3米長巨型桿秤,起步稱量200斤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申子仲/文圖桿秤退出歷史舞臺的時間並不算太長,現今市場上雖不多見,影視劇裡倒也是常見道具,許多人並不陌生。但是杯口粗、兩人多高的大桿秤,誰見過?11月4日,記者在鄭州高新區池北路一家民俗藏品店,算是看了稀罕。
  • 一桿秤,做了50多年!餘姚孫師傅說要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據考證,秤在中國出現,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 科技在進步,隨著電子秤的普及,木桿秤早已退出市場,但在餘姚市陸埠鎮江南村孫家老屋20號,住著一位做秤的老手藝人,叫孫朝土,從15歲開始學做手工木桿秤,今年已經68歲了,這門手藝一做就是50多年,在方圓百裡小有名氣。
  • 黃渤人際啟示錄:人人心裡有桿秤,秤的並不是公平,而是強弱
    令廉頗沒想到的是,自己卻被這些人嘲笑了一番:你太沒見過世面了吧,「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 有利可圖我們就跟隨你,無利可圖當然要走了,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他們的反駁如此理直氣壯,廉頗竟無言以對。門客本來就是追逐權利和利益, 有利可圖自然跟隨,無權無勢,則樹倒散,畢竟良禽擇木而棲,也可以理解。但家人朋友是否會好一點呢?
  • 手工制秤 打磨校準(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選料、包銅皮、定位、鑽秤星……幾十道工序,無論是位置、角度、力度,都不能有一點偏差。手工制秤是門冷手藝,需要笨功夫,坐得住、靜得下。手工制秤世家第五代傳人夏大明,鑽研手工制秤工藝40年;在他心裡,秤是工具,也是藝術,更是傳承。
  • 古代桿秤,為何1斤定為16兩?其中暗藏深意,讓商販不敢缺斤短兩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於早以前的桿秤沒什麼概念了,但是對於年紀少長一點的人來說,這個物件可是相當熟悉。秤作為一種計量器具,在歷史的長河中, 也負載了一定的社會文化意義。由此產生的文化俗語,可能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
  • 「 中 華 第 一 秤 」朱子巖大師來啦!中國傳統工藝的精妙絕倫盡在他的指尖流轉...
    《漢書》中這樣記載:「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
  • 《惡人傳》——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桿秤
    他要求進入殺人犯同一監獄,殺人犯在看到黑道老大入獄的那一刻終於有了害怕的表情。看這個電影,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覺得制度之下必有漏洞,有時候只有以暴制暴。有些人覺得官匪一家,黑道背後就是警察。有些人覺得人性本善,那個黑道老大也會把雨傘送給淋雨的小朋友,是個漢子。
  • 《一代大商孟洛川》經典橋段,關於一桿「秤」的解讀,堪稱一絕
    昔日榮光四彩如今一切歸零,祖宗基業在其手上不到一年,便全成幻影,心情之沉重、壓力之大自是不用言說,但是此人內心的信念之火併未熄滅,在一番痛定思痛後,便辭母、別妻,打算重零開始,於是,輕身出門,一路向東,在經過一集市時,遇見了一樁鬧事,便隨人群駐足觀看,隔著大老遠,就能聽到指責的聲音,「有你這麼做生意的嗎
  • 誰才是真正的「體脂秤」王者?有品體脂秤力壓華為榮耀
    不過,有品Big體脂秤(以下簡稱有品體脂秤)的外觀,設計的更加符合主流體脂秤的設計思路,前後腳掌放置的電磁片位置比較鮮明,家裡老人上手完全無難度,可以快速的進行測試。榮耀智能體脂秤第二代(以下簡稱榮耀體脂秤)的外觀,設計的比較有自己的特色,電極片採用了圓圈形,第一次測試需要習慣上秤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