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東莞網約車司機闖紅燈救患兒而家屬拒為其作證的消息不脛而走,該事迅速引發熱議,「乘客」被指「冷血」。12月15日,此事出現最新情況。見義勇為的司機艾先生稱系烏龍,同醫院有另一患兒,且乘網約車就醫,醫院給錯了聯繫電話才導致了拒作證情況。而艾師傅和真正乘客也已見面,達成諒解。
劇情反轉太快,讓還在群情激奮的網友們瞬間石化。面對司機師傅連闖三個紅燈將突發疾病失去知覺的孩子送醫的義舉,輿論一致指責涉事家長沒有「人性」。一時間,此事立馬被視作現代版的「農夫與蛇」「東郭先生和狼」,也對艾先生做了好事沒好報的境遇表示揪心和關心,莫讓做好事的人寒了心的說法更是成了全網共識。好在最終警方取消了對艾師傅的處罰,平臺方也積極配合,並授予艾先生見義勇為獎金,這才勉強維持住了好人好報的認知和諧。此時醫院又成了背鍋俠,場面著實有點尷尬。
鑑於烏龍事件,網友們對真相落下了「後遺症」。真的是醫院的責任嗎?會不會再反轉?也有網友對於醫院給錯電話的說法表示質疑,如果說不是那一家人,當時為何不直接說明情況,明確表示聯繫錯了?而是發信息稱闖紅燈跟他沒關係?這樣的靈魂拷問也確實有道理。本來是一件暖心的事,卻因為一張對話截圖搞得變了味,讓人費解。不過更多的網友願意用最大的善意去理解這個結果:如果是真的,說明人心良善;如果是假的,證明輿論監督有效果,兩邊都是好事。
現在的新聞不過個兩三天都不知道真相,由此為表象的後真相時代仿佛真的來了。讓真相飛一會,其實更需要的是大家多一點求證精神。從媒體的角度,對於事件及時報導沒有問題,媒體曝光的作用正是因為時效性而存在,只是在搶抓時效的同時要兼顧實效,以全方位跟蹤報導深挖事實真相,並引導正確的輿論走向。作為網友的我們,也要有一些對信息的鑑別力,對於明顯有悖於常理的事情先別忙著去先批為敬,涵養必備的網絡素養也是當下的觸網剛需。
多點求證精神在應對後真相的反轉中才更從容。一如艾先生被「拒絕作證」時哪怕無法理解患者家屬的態度,但是並不後悔這麼做,好人好報沒那麼脆弱。只是若不是當事家長桂先生及時報警求證真相,見義勇為和知恩圖報或許還在因誤會蒙羞。可見,我們越是有了求證精神越能早點讓真相出來走兩步。(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