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證事件反轉,後真相時代需要點求證精神

2020-12-24 東南網

近日,廣東東莞網約車司機闖紅燈救患兒而家屬拒為其作證的消息不脛而走,該事迅速引發熱議,「乘客」被指「冷血」。12月15日,此事出現最新情況。見義勇為的司機艾先生稱系烏龍,同醫院有另一患兒,且乘網約車就醫,醫院給錯了聯繫電話才導致了拒作證情況。而艾師傅和真正乘客也已見面,達成諒解。

劇情反轉太快,讓還在群情激奮的網友們瞬間石化。面對司機師傅連闖三個紅燈將突發疾病失去知覺的孩子送醫的義舉,輿論一致指責涉事家長沒有「人性」。一時間,此事立馬被視作現代版的「農夫與蛇」「東郭先生和狼」,也對艾先生做了好事沒好報的境遇表示揪心和關心,莫讓做好事的人寒了心的說法更是成了全網共識。好在最終警方取消了對艾師傅的處罰,平臺方也積極配合,並授予艾先生見義勇為獎金,這才勉強維持住了好人好報的認知和諧。此時醫院又成了背鍋俠,場面著實有點尷尬。

鑑於烏龍事件,網友們對真相落下了「後遺症」。真的是醫院的責任嗎?會不會再反轉?也有網友對於醫院給錯電話的說法表示質疑,如果說不是那一家人,當時為何不直接說明情況,明確表示聯繫錯了?而是發信息稱闖紅燈跟他沒關係?這樣的靈魂拷問也確實有道理。本來是一件暖心的事,卻因為一張對話截圖搞得變了味,讓人費解。不過更多的網友願意用最大的善意去理解這個結果:如果是真的,說明人心良善;如果是假的,證明輿論監督有效果,兩邊都是好事。

現在的新聞不過個兩三天都不知道真相,由此為表象的後真相時代仿佛真的來了。讓真相飛一會,其實更需要的是大家多一點求證精神。從媒體的角度,對於事件及時報導沒有問題,媒體曝光的作用正是因為時效性而存在,只是在搶抓時效的同時要兼顧實效,以全方位跟蹤報導深挖事實真相,並引導正確的輿論走向。作為網友的我們,也要有一些對信息的鑑別力,對於明顯有悖於常理的事情先別忙著去先批為敬,涵養必備的網絡素養也是當下的觸網剛需。

多點求證精神在應對後真相的反轉中才更從容。一如艾先生被「拒絕作證」時哪怕無法理解患者家屬的態度,但是並不後悔這麼做,好人好報沒那麼脆弱。只是若不是當事家長桂先生及時報警求證真相,見義勇為和知恩圖報或許還在因誤會蒙羞。可見,我們越是有了求證精神越能早點讓真相出來走兩步。(孟偉)

相關焦點

  • 後真相時代:新聞反轉成常態,我們如何拉近和真相的距離?
    為什麼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信息傳播如此高效的時代,真相距離每個人不是越來越近,反而越來越遠了呢?同一個熱點事件,往往會有截然相反的觀點出現,我們以為的真相未必就是真相。圓桌派一期中,竇文濤提到現在的從事深度調查記者的人數越來越少,自媒體泛濫,新聞消息缺乏專業化的呈現,人們容易被新鮮的消息帶節奏。這也就是所謂的後真相時代。
  • 肖戰輿情迎來後真相時代的反轉,《狼來了》的故事公眾終於聽厭了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霍頓和理察·沃爾的「準社會交往」理論,將粉絲與偶像之間的關係,表述為單方面、想像性的人際交往關係。沒錯,「我愛你不愛你」從來都是個自由心證問題。粉絲喜歡偶像,是不需要經過許可的。粉籍無需資質審核。粉絲是複數概念。偶像無法具體感知粉絲個體存在。
  • 《真相捕捉》「後真相」時代,人類需要解決什麼?
    由英國BBC推出的高分電視劇《真相捕捉》於近日收官,同樣是短短六集、快速推進的劇情節奏,以及退伍歸來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之苦的男主角等設定都讓人不禁回想起上一部驚悚劇《貼身保鏢》。不同的是,《真相捕捉》的目光不再局限於反恐戰線的鬥爭,而投向了更為新興的主題:當高科技和智能設備越來越強大,在偵破案件求索真相的過程中,人類需要解決的是什麼。被普遍認為難以修改的視頻文件是貫穿電視劇的重要一環。肖恩·埃默裡因為在阿富汗戰場上一段擊斃俘虜的影像成為了軍事法庭上的被告。一面是全副武裝的士兵,一面是手無寸鐵倒地的戰俘,要定奪肖恩有罪理應鐵證如山。
  • 後真相時代 | 直播背後
    漫畫作者:歐鳳&班班&白梅comico第四屆條漫大賞優秀作品《後真相時代《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曾說:人類其實一直生活在後真相時代: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只相信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實。後真相時代的特徵,就像漫畫上所表現的一樣,觀看直播的人們在隨時選擇站隊,誤傳、反轉、帶節奏一直充斥在整個過程中,最後以至於惡語相向、情緒洩憤。現實社會也是如此,當我們看到一些社會事件,那些無腦的網友情緒總是很容易被煽動,然後被帶走節奏。
  • 肖戰事件反轉的背後,仍有更多真相被掩埋,多少人淪為「工具」?
    在去年6月發布了一條暗示性極強的內容後,晨小晨這個帳號在網際網路消失了數月之久,絕大多數網友都認為使用者已經因病去世。直到227事件爆發後,該帳號突然又開始在網絡活躍,刪除過往所有的內容並發布了大量應援肖戰的新內容,一時間受到很多人關注。
  • 先正說:又反轉了?男孩打哭外國小女孩。無所謂,誰在乎真相?
    意料之中的大反轉不出先正所料,前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男孩打哭外國小女孩」事件,反轉了。無所謂的真相網線後面、鍵盤前面的人,需要的只是一個槽點,而不是真相。反轉之前,男孩子所作所為不值得大肆批判,女孩子們也沒有誰痛不欲生;反轉之後,幾個小女孩並非罪不可赦,男童也沒有為國爭光。先正去看了下,最先發聲的女孩家長,已經清空了微博,改了名字。在此次事件中,這是第一個出局的人,也是第一個嘗到網絡炒作後果的人。
  • 羅冠軍事件 | 反轉又反轉,到底誰「害」了誰​?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關注事件?事情已經發酵了好幾天,而事件走向堪比懸疑片反轉反轉再反轉,今天就給大家來梳理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羅冠軍事件前後經過事件起源於一位名叫梁穎的女生,發了一篇叫《愛你,才要強暴你》的幾千字長文,血淚控訴自己男朋友是個渣男強J犯。光是標題已經讓人血壓飆升,據說微博轉發數達到了驚人的四十多萬,連章子怡都點讚了這條微博,很多微博大V都聞訊趕來聲援。
  • 《後真相時代》|揭秘真相背後的故事
    近期,看了這本《後真相時代》,才發現,事情的真相,遠遠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我們自以為認知的全貌,其實可能只是大象身上的某一個部位。現在的我們,生活在爆炸性的資訊時代,各種信息一秒鐘就能傳到我們的眼前,有很多人總會在符合自己價值觀或者說符合自己想法但是卻不曾為人道出的言論下面,點讚表示認可;有的人,看到自己經常關注的大V博主發表了某方面的言論,就自認為是真相,跟在博主的後面頂貼……最後的結果是,事情的各種反轉,各路人馬被紛紛打臉。
  • 【個人意見】《真相捕捉》:對抗「後真相時代」,從少用微信開始
    2016年,牛津詞典將「後真相「(post-truth)評為年度關鍵詞,它的含義是如今事實發生什麼不再重要,人們對事件論述所產生的情緒超過了事實本身,「事實勝於雄辯」這一常識也已失效,取而代之的則是「詭辯戰勝事實」成為了時代的最強音。
  • 在「後真相時代」,如何保持獨立思考?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人類其實一直生活在後真相時代:在信息不發達的時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只相信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實。」馬未都也曾提到:「一個新聞事件出來,不反轉三次都不能表態。」謠言、誤傳、10萬+、陰謀論、病毒營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尋找到準確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一件事情。
  • 惶惶十一月、後真相時代、未來何處去.
    二、後真相時代《牛津英語詞典》選中的2016年度詞彙是post-truth,即「後真相」,所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況:「訴諸情感及個人看法,比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這就是後真相時代的特徵:人們不評價某種主張是否真實,只評估它在某種程度上是否符合自身感受。去年年初曾有報導稱,一名俄裔女孩在柏林遭到來自中東的難民強姦。消息迅速傳遍各社交媒體,引發上千人上街遊行,但最後被證明為假新聞。
  • 真相大反轉!鄭爽上綜藝首次公開事件真相,內涵辛巴徒弟吃相難看
    前段時間,鄭爽曾經被一段直播間十幾秒的視頻黑得體無完膚,事件經過發酵之後,網絡上不少不明真相的網友都覺得鄭爽作為老演員,情緒控制、表情管理不過關,甚至被路人粉嘲笑了好幾天。2020年12月7日晚上,在綜藝節目《Beauty小姐》第三季中,她終於有機會首次跟大家講出事件真相,大反轉之下還內涵了辛巴徒弟吃相難看。看過直播帶貨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主播們之所以語速極快地推出很多商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不給消費者留太多思考時間,讓大家衝動消費。
  • 全民媒體時代下,沈夢辰事件並不是個例,到底什麼才是真相?
    而且5G衝浪網友王思聰,也點讚了張小龍罵沈夢辰的視頻。一個視頻四次發甚至可以反轉五次,所以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應該學會的是不知全貌不予評論,而不是牆頭草一樣的左右搖擺。微博發出後,迅速引爆輿論。結果不到一天後,事件就迎來反轉——體罰/吐血,全部都為編造,帶血跡的衣服實際上是化妝品製作的。
  • 梁穎羅冠軍事件大反轉,別讓網絡維權成為暴力的工具
    昨天,隨著「梁穎發布道歉聲明」,「羅冠軍事件」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結果可謂是「大反轉」。/ 反轉新聞和輿論反轉 /在後真相時代,情緒在前、觀點在前,「反轉新聞」已然成為熱詞,「無反轉,不新聞」。「反轉新聞」到底反轉了什麼呢?其實作為客觀發生的事件本身並不會反轉,是被傳播者「加工講述的事件」發生了反轉,由於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增加了信息傳播的風險,各種主觀闡述拉開了新聞與真相的距離。
  • 王鳳雅事件反轉說明:網絡不需要那麼多「專業補刀」的「嘴力勞動者」
    如今真相雖已大白,但網絡上「專業補刀者」在夫婦二人心上留下的傷疤比女兒去世對他們的打擊更重。如今,在網際網路上活躍著這樣一群「嘴力勞動者」,他們既不做實地調查,又不做真相核實,一遇新聞熱點事件,立即一擁而上,斷章取義,信口開河,大膽假設,拒絕求證。揮舞道德大棒,專業在人受傷的心上補刀。
  • 張培萌家暴事件反轉?「情緒性正義」永遠都是真相的死敵
    莫非這又是一出「反轉劇」?且慢,在沒有真正的「實錘」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但是,張對於「被家暴」無比細緻入微的細節描述,無疑給這起原本「無比清晰」的事件蒙上了曲折迷離的外衣。否則,胡亂地對事件進行「站隊」,不僅對於真相的呈現毫無助益,稍有不慎,還有可能中傷了一個「真正的受害者」。如今的社交媒體,正成為各類負面事件曝光的集散地,家暴、性侵、性騷擾等爆料更是層出不窮。
  • 真相大反轉!重慶新聞澄清肖戰粉絲川美事件,網友:好慘一男星
    到了6號晚上,真相出現大反轉,重慶新聞某專欄澄清了肖戰粉絲在川美應援事件,直接否認粉絲存在亂塗亂畫行為。看到新聞澄清肖戰粉絲在川美塗鴉事件後,眾多網友和粉絲心疼這位90後男藝人,斥責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用移花接木的方式顛倒黑白,此行為太過分。
  • 偷馬桶蓋事件的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緊接著還原出來的事件過程是,日本酒店將準備替換的備用馬桶蓋放在客房床下,遊客誤以為是上個團遊客忘的,於是順手拿走。事發後,帶團領隊為遊客澄清誤會,遊客已經承認錯誤並手寫道歉書,酒店已然表示不再追究。 錢江晚報記者聯繫到該旅行團的組團單位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 「後真相時代」,吃瓜群眾為何「不關心真相」?
    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及「後真相」時說:「我們生在『後真相時代,也就是說,人們所感興趣的不是客觀事實,而是自己的主觀感受。」  行文至此,人們不禁要問,「後真相時代」為何會成為全球普遍現象,並當選年度熱詞呢? 仔細分析,原因有二。 一是真相的泛化。 網絡時代,能夠發布「真相」的渠道,比傳統媒體時代不知增大了多少倍!
  • 又一火爆全網的事件反轉!網絡狂歡背後卻是無盡的傷害
    有網友曝光了羅冠軍的真實信息,包括家庭、工作地址、畢業院校等。梁穎稱羅冠軍已向法院提起訴訟,控告其名譽侵權,導致其被重慶富民銀行開除。沉默了一個多月,8月31日起,羅冠軍發多篇微博長文,澄清與梁穎之間的感情經過與真相。此後,梁、羅二人不斷通過網絡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