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王黨、虔誠的作家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裡昂曾經稱他的敵人拿破崙是"賦予肉體生命力的最強大的生氣"。而拿破崙在其不多見的自省中,也曾經評論自己:"人們說我野心勃勃,其實並非如此;或者至少可以說,我的野心和我的存在聯繫得如此緊密,以至不分彼此。"
不過拿破崙的事業不僅由其雄心壯志、也由法國大革命導致的驚人變化塑造而成,兩者也體現於他的事業。國家的建立、民族主義的興起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政治機構的逐漸世俗化,緩慢而確實地改變著歐洲大陸。
作為啟蒙運動的崇拜者,拿破崙聲稱他是法國大革命之子。他親自監督新憲法的制定。這一憲法使得財富(特別是財產代表的財富)成為社會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拿破崙的統治也是國家建設中的分水嶺:他進一步鞏固了法國的中央集權,擴大國家的影響範圍,通過編撰法典、建立起新的官僚機構和以為國家所作的服務為基礎的新的社會等級,提高了國家的效率。
拿破崙將自己視為將"自由、平等、博愛"精神傳播到海外、將歐洲人民從壓迫他們的統治者手下解放出來的救世主。當他最後被放逐到遙遠的大西洋上的聖赫倫那島時,拿破崙宣稱他已使歐洲統一。但他在將其他國家從舊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他也徵服了這些國家。
拿破崙上臺這一事件應該放到法國大革命這個歷史背景中來考察。在法國大革命早期,新才華橫溢的將軍依靠自身在戰場上取得的成就,在法國軍隊裡脫穎而出,這些戰功是在1792年以來波及西歐與中歐大部分地區的革命戰爭中立下的。在督政府時期,這些將軍成為日益強大的政治生活主宰者。拿破崙就是其中之一,他操縱了督政官,並最終推翻了督政府。
讓雅克·盧梭曾經在《社會契約論》(1762)裡談到地中海的戰略要地科西嘉島,他寫道:"我有種預感,總有一天,這座小島會震驚整個歐洲。
"而在一年前,科西嘉的愛國者帕斯誇萊·保利(1725—1807)已成功地將熱那亞人驅逐出科西嘉,但是到了1768年,法國人又接管了這個小島。保利的支持者之一卡洛·波拿巴沒有跟隨保利流亡到英國,而是選擇繼續留在這片土地上。
波拿巴妻子的家族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的倫巴第。1769年8月15日,波拿巴的妻子產下一子。他們將孩子取名為拿破崙,這是他們一個被法國人殺死的侄子的名字。若他的父親跟隨保利逃亡至英國,拿破崙就會成為英國人,這是歷史上具有諷刺意味的奇事之一。
1770年法國政府承認了波拿巴家族的貴族地位。科西嘉島的總督安排年輕的波拿巴去香檳行省布列訥的軍校接受教育,他在1779年去了那裡。
在那裡他不但接受了嚴格的訓練,而且還飽受其他學生的羞辱。他是一名局外人——他的母語是混合了熱那亞語與託斯卡納語的科西嘉島方言,其他的孩子都嘲笑他的科西嘉口音,也嘲笑他相對窘迫的經濟狀況。
在1789年的夏季,他寫了他的家鄉的歷史,他筆下的法國人殘忍地剝削並折磨科西嘉人。拿破崙通常情緒不錯,但也會沉思、憂鬱,至少他曾嘗試自殺過一次。他進入巴黎的軍事學院炮兵部,在一年內通過了考試。
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拿破崙於1789年9月回到科西嘉島。他在那裡幫助組建了國民自衛軍,並起草了交給巴黎的國民議會的請願書,要求科西嘉正式成為法國領土,其居民享受法國公民權。
通過這種方式,拿破崙疏遠了那些希望獨立的科西嘉人,也讓他與自己的英雄保利分道揚鑣,後者已從英國歸來,加入了科西嘉保王黨一派。拿破崙青睞革命有三個原因:他想要減少舊體制的弊端,希望革命能使他的小島不再僅僅是法國國內一片被徵服的領土,並且認為革命可能讓他有晉升的機會。
於是拿破崙加入了雅各賓派。1792年復活節那天,他指揮了一支志願軍,他們向支持天主教會的暴亂群眾開火。當保利的勝利之師將科西嘉拱手送給英國時,波拿巴家族被迫逃亡。
公共安全委員會派拿破崙與南方的聯邦主義者、保王黨的叛軍以及他們的同盟英國軍隊較量,1793年12月,拿破崙策劃用大炮包圍英軍佔領的海港土倫,並獲得成功。
拿破崙未在恐怖統治或熱月政變中遭到處決,原因可能是他在政治方面的人際關係發揮了作用,而且他沒有直接參與巴黎殘酷的黨派鬥爭。結果,他的一些雅各賓派的朋友上了斷頭臺,而他平步青雲。在熱月黨人統治時期,1795年10月6日,拿破崙幫助鎮壓了保王黨起義。
他獲得了約瑟芬·德博阿爾內的關注,她既是腐敗的督政官保羅·巴拉斯的情婦,也是一個寡婦,丈夫是在恐怖統治時期被送上斷頭臺的一名國民議會成員。
他們不久就結婚了。1796年,督政官任命拿破崙為義大利軍團司令。如今似乎是改變他的名字義大利式拼寫方式的合適時機,於是Buonaparte變成了Napoleon Bonaparte。
他在義大利成功地擊敗了奧地利軍及其盟軍,其中還包括阿科拉戰役大捷(1796年11月),這場戰役使他成為巴黎炙手可熱的人物。
他後來回憶道,在打開通往米蘭的道路的洛迪之戰(1796年5月)中擊敗了奧地利軍隊後,"我意識到自己高人一等,於是有了做出偉大事業的雄心,在此之前這只是一個我心中充盈著的奇幻的夢想。我仿佛到了空中,世界在我的腳下消逝"。
如今拿破崙事實上在獨立實行軍事和外交政策,他以"自由"之名,肆意掠奪義大利的藝術珍寶。而他勢不可擋地自行追求戰爭,後來在1797年10月18日,他在坎波福米奧議和,使法國控制了奧屬尼德蘭、威尼託以及義大利北部和中部的衛星國阿爾卑斯山南共和國。此時,餘下的敵人只有大不列顛。
拿破崙渴望得到一個東方的帝國,於是他將注意力轉向中東。1798年,他展開了輝煌的遠徵埃及之旅,此時埃及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由此進行了西方大國佔領中東國家的首次嘗試。
他帶著3.5萬名士兵和許多科學家,包括數學家、醫學家、動物學家和工程師,後者中一些人早已夢想著在蘇伊士地峽開鑿一條運河,這將讓法國在遠東貿易中佔據絕對優勢。
在開羅,他建立了埃及研究所,對埃及學的起源有很大的影響。如此,拿破崙將他的侵略遮掩在"教化使命"的外衣之下。
拿破崙在遠徵途中停留了足夠長的時間徵服了馬爾他島後,1798年7月,他在金字塔戰役中擊敗了埃及軍隊。但是一個獨眼獨臂、牙齒也沒剩幾顆的小個子英國海軍將領霍雷肖·納爾遜(1758—1805)在1798年8月1日的尼羅河海戰中,誘捕並摧毀了法國艦隊。
俄國和奧地利各自在東方的利益受到了法國的威脅,於是和土耳其一起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由於海軍的戰敗,拿破崙被困在了埃及,他的軍官不得不用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歷史》一書作為他們在埃及的指南,無所畏懼的拿破崙啟程徵服敘利亞。
在巴勒斯坦,他的軍隊在雅法停留,在那裡軍隊進行了大屠殺。雖然拿破崙因疾病和供給的短缺而被迫撤回埃及,但他通過毀滅數座村莊及其居民,取得了對土耳其人的最終勝利。隨後,拿破崙回到法國。
在巴黎,埃馬紐埃爾·西哀士正在謀劃推翻督政府,他的這次冒險行動需要一名因戰爭而出名的有權有勢、受人歡迎的年輕將軍的參與。拿破崙可以被包裝為法國潛在的救世主,如今他幫助從督政府爭吵不休的派系間捏合出一批政治上的支持者。憑藉1799年11月9日的霧月十八日政變,西哀士和拿破崙推翻了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