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的這兩句經典,若是理解悟透,心中困苦消除大半

2020-12-24 文化化文

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我覺得也挺有意思的。他問,佛厲害嗎?這個問題不知道怎麼回答,但也有很多方面去回答。大家在看西遊記的時候都知道,當孫悟空大鬧天空的時候,玉皇大帝等天庭那些神仙都拿孫悟空沒辦法。

最後還是請了如來佛祖才把孫悟空降服,最後壓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佛,佛法當然很厲害。因為道家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佛家可以做到。但是如果從宗教的派別上面去比較的話,我覺得是沒辦法比較的。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輪迴。佛家講的是什麼?就是因果循環,就是緣,就是心念。你若相信就有,要是不信,那就沒有。你的一個念頭其實就是一個輪迴,不只是只有生老病死才算是輪迴。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歷史有時候驚人的相似,這是什麼?這就是輪迴。我就有這種感覺,總感覺自己十幾年前發生的某些事現在好像又重現了。我們都是凡人,都有業障,都有自己的執念。

但是這些執念和業障如果不消除的話,是很難在生活中有一顆清淨的心得。但是如果思緒經常徘徊在以前,意義就不大。而如果是現在呢,現在有很多事情你也是抓不住的。那以後更是如此了,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你去猜想個什麼呢?

這句話也是要告訴我人們不要對這些東西有執念。因為這些東西都是讓你有煩惱的根源,也是讓你痛苦的根源。苦海真的是無邊的,如果不能解除掉就會很難受。所以佛就是告訴我們要從這些煩惱中解脫出來。

怎麼解脫,就是活在當下,而且還是對當下你可以把握的事情,可以掌握的事情去做。只有活好當下的自己,你才有可能活好以後。不是設想好以後再從現在出發,而是現在需要做什麼才有未來。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

無我,有幾人可以做到,太難了,但是我們不需要完全達到那個境界。其實只需要達到這種境界的一點點,哪怕是觸碰到邊角,也足夠我們普通人用了。眾生都是一樣的,不只是你一個人是這樣,大家都是這樣。

所以才和眾生沒有區別,但是這也是眾生皆苦的原因。人之所以被煩惱束縛,被憂愁束縛,就是因為心中執念。執念太可怕,甚至有時候會讓人發狂。就比如一個人非常想在職場走到某個位置。

但是遲遲沒有機會,這時候這個人就可能使用某種極端的手法。這時候就是痛苦的開始了,也是罪惡的開始。所以,執念是非常可怕的。另外就是眾生都是平等的這個思想。如果人們心中不能有一種眾生皆平等的思想,機會出現很多的煩惱。

如果一個人著相了,就無法走出來,這也是一個非常大問題。所以,既要修心,也要從這些相中超脫出來。只有這樣才可以從《金剛經》中這兩句總領略大智慧。

所謂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才是真正一切的本源,自然才是一切的本質。從某種方面來說,佛也是起源於自然,而道更是源於自然。這就沒辦法去比較的,所以不要糾結誰更厲害。

這也是我們今天說的《金剛經》裡面的兩句經典的話,就是告訴人們要避免糾結,放下執念,心中才會寬廣,更加的輕鬆,輕裝上陣可能會讓你更容易成功,更容易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相關焦點

  • 這2句話,是整部《金剛經》的核心,若能悟透必有啟發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流傳最廣的經文。金剛指最為堅硬的金屬,喻指勇猛地突破修行中的各種關卡,讓自己能夠順利地證道,般若為智慧一詞梵文的音譯,蜜意為無極。因此《金剛經》全名意為:修持此經能突破種種修行障礙,悟透佛道精髓智慧,從而到達苦海彼岸。為何《金剛經》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佛說修行就是修心,心中有佛,所見皆佛,可見心是修行的最根本。《金剛經》中須菩提曾白佛言:「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 《金剛經》的精髓就這4句,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最近一直在研讀《金剛經》,發現它真是人間大智慧。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可能窮盡一生也沒有辦法完全領悟,畢竟《金剛經》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合集,是佛教的至高無上的智慧。回首佛陀的一生,他四處傳教,留下的語錄最後由後人整理,編成了《金剛經》,這裡面的智慧無窮無盡。總結起來,《金剛經》的精髓就是四句話,這也是這本經書的精華所在,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 《金剛經》四大名句,悟透一句,也很不錯!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自後秦大譯經師鳩摩羅什將此經翻譯成漢文後,在漢地廣為流傳,成為諸多學佛者的必學經典。《金剛經》之所以如此深受廣大學佛者的喜愛,除了此經文字翻譯較為精美之外,其中的學佛內涵,也相當不錯。特別是在不斷發展的歷史中,從《金剛經》中開悟的人,越來越多。由此人們深知,這部佛經真的是一部學佛寶典。
  • 《金剛經》裡的六大名句,悟透福報無量!
    《金剛經》是經藏般若部中的一部經典,全經雖只有一卷,但言簡而意深,內涵豐富,在大乘佛法盛行的漢地,流傳甚廣。此經自傳入後,從東晉到唐代,共經歷六次翻譯,其中以姚秦鳩摩羅什法師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唐代玄奘法師和義淨法師所翻譯的版本,可以作為前者的補充。
  • 如果能把《金剛經》中的這四句哲理名言悟透,你的人生會大有改變
    佛教的經典著作,也是眾人知曉最多的一部經書,作為佛教佛法經典的《金剛經》有著不一樣的魔力。很多人可能經常誦讀金剛經,對金剛經的核心內容也了解一些。每部經書都有自己的核心內容,就像是每一本書有自己的核心觀點,每一個人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樣的道理。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佛學大師鳩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中國當代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在他的著作中對「善護念」三個字做了自己的理解。
  • 佛教:《華嚴經》中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經文中開示的「華藏世界海」,重重無盡,諸法界猶如「帝釋天之網」上的珍珠,珠珠相含,影影相攝。《華嚴經》在大乘教法盛行的漢地影響深遠,漢傳八宗之一的華嚴宗,就以此經立宗。《華嚴經》規模宏大,說法邏輯嚴密,是了義、圓融的經典。法界緣起、事事無礙,此經中的名句不勝枚舉,此文單舉四句,若能悟透,福報無量。其一,恆以清淨心,供養於諸佛。諸供養中,法供養最為第一。
  • 《金剛經》裡的6大名句,悟透福報無量!
    相信對佛教有些了解的人,對《金剛經》並不陌生。《金剛經》全文五千多字,是大乘般若體系的核心經典,與《心經》一同是開啟眾生智慧的法寶。《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講「無相」而不講「空」。迷惑時,我們失去所有時間;開悟後,我們擁有全部世界。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只要一個人,能做到「心無所住」,真正開悟,只是遲早的事。
  • 理解了《金剛經》這4句話,就掌握了它的精髓,功德無量
    最近我一個朋友迷上了《金剛經》,說《金剛經》裡有很多奧秘,於是便來找我探討。《金剛經》,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
  • 圖說佛門三大經典 | 開悟楞嚴、般若心經、金剛經
    書中採用準確簡潔的現代圖解手法,一目了然的圖表和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將這部經典的要義呈現出來,讓讀者輕鬆獲得一次心靈的洗滌。即便佛學零基礎,也能徹底理解這部經典的大智慧。玄奘大師留下最為經典的著作玄奘法師(602-664),是中國唐代譯經家和高僧,又稱唐三藏。他與鳩摩羅什、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
  • 十大經典佛語,你能悟透多少?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禪宗智慧,十大經典佛語,你能悟透多少?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此乃六祖惠能大師的禪悟之偈。五祖弘忍大師晚年,欲定禪宗衣缽傳人,命座下千名弟子將自己的修行見地,呈一首偈子。時千人首座和尚神秀大師偈雲「身為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目不識丁的碓房小沙彌惠能做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佛教:《金剛經》中有名的四句話,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亦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梵文釋義為: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是經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社會上流傳比較廣的版本主要是姚琴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和心經一同被稱為大乘般若智慧的核心。
  • 《心經》、《金剛經》和《壇經》,就這三本書,夠領悟一輩子
    個人對佛教的理解來自於三本經書,就如六祖所言,想要學習佛教的思想,三藏十二部那太多了,看一輩子都看不完,實際上只要一本經書,好好地去參悟,足夠一個人領悟了。我比較貪心,看了三部佛教經典,分別是《心經》、《金剛經》、《壇經》。《心經》是大乘佛法《般若經》的綱要,短短幾百個字把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表述了出來。
  • 《金剛經》中5句經文,頓悟如來佛境!勤加誦持定生佛心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也是禪宗的立宗經典之一,相傳六祖惠能大師得以頓悟佛理,便是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句的緣故。此句經文的意思是說,要想了悟無上智慧,心中便要無世俗之累明心見性心無所住。可見《金剛經》的經義是何等玄妙。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宗門中有這樣一句話 ,叫做「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用功夫」。關於禪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也無外乎「開悟明心」。其實,最初達摩祖師弘傳禪宗,專以《楞伽經》作為參禪印證,傳到六祖慧能大師,才開始以《金剛經》作為驗證參學者所悟真假的憑證。《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總綱,「金剛」意為金中之精堅者,能斷萬物。
  • 誦讀《金剛經》數十年,夢參長老從中悟得了什麼?
    小時候看《西遊記》,看的是九九八十一難中孫悟空不懼妖魔鬼怪的英勇,還有大雄寶殿裡如來佛祖的慈悲與威嚴。長大後再看《西遊記》有時候略顯不解,為什麼唐僧要不遠萬裡,徒步去「西天」求取真經?這真經裡到底有什麼?能讓他拋開一切凡塵俗世執意向前?大概真經的價值便在於,非常人之見所見,非常人之想所想,需參方可透。在我們的生活中,信佛之人成千上萬。
  • 《金剛經》四句偈中哪兩個字起主導作用,蘊藏著如來佛無上的智慧
    《金剛經》人們很熟悉,也非常的喜愛,一些人耳熟能詳,都能講出一些道理來。特別是此經的最後四句偈,更受人們的歡迎,大都銘記在心。由於對這四句偈的理解,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智慧。學習佛法不可執著名相,要消除一切妄念,達到空靈自在,才能真正達到開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偈用文字般若來理解,就是一切有為的事物和現象,如夢、如幻、如水泡、如虛影,沒有真實的主體;如露水、如閃電,沒有永恆不變,一切虛妄無常皆不可執著。
  • 佛經中的這幾首偈頌,悟透福報無量!
    譬如《中阿含 善法經》中說,「云何比丘為知法耶?謂比丘知正經、歌詠、記說、偈咃……,未曾有法及說義,是謂比丘為知法也。」偈頌是構成三藏經典不可或缺的部分,歷代祖師在開悟時或者圓寂前,會將畢生所學所感寫成偈語,流傳後世警醒世人,它們是佛門中的瑰寶。悟透一兩首佛偈,是修行者的必修課,領會佛法的智慧,可謂功德福報無量。本文中,小編分享自己感悟最深的三則佛偈,以期與諸同參師兄共沾法益。
  • 大乘《金剛經》,顛覆你的人生觀,捂得大智慧!
    作為大乘經典的《金剛經》,除了《心經》外,可謂是大乘佛教人們誦讀最為廣泛之一。古今往來,因誦持《金剛經》開悟的人許多。如中國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因《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所以,常誦讀佛教《金剛經》,因緣聚焦時,即能顛覆你的人生觀,開悟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