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二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4分鐘!
宗門中有這樣一句話 ,叫做「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用功夫」。關於禪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也無外乎「開悟明心」。
其實,最初達摩祖師弘傳禪宗,專以《楞伽經》作為參禪印證,傳到六祖慧能大師,才開始以《金剛經》作為驗證參學者所悟真假的憑證。《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總綱,「金剛」意為金中之精堅者,能斷萬物。佛言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由此可見《金剛經》在佛門中的地位。
經文內容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儘管只有短短5130字,卻言簡意深,般若味重重。其中名句倍出,四眾弟子不乏由此而得大成就者,本文揀擇我覺得最為受益的四句經文,分享所感所悟,以期拋磚引玉。
其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禪宗又名佛心宗,達摩祖師「二入四行」的禪法,歸根結底是心法。祖師云:「外止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我們平日感覺不到此心向外攀緣,但是想通過坐禪靜心之時,諸多障礙就會現前,使人心猿意馬,甚至會有各種「瑞相」,譬如見華、聞香。這時若不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心就會被外境所轉。這兩句經文,就是要告訴我們視外境為虛妄,但並不是說外境不存在,而是對諸境不生執著,境緣無好壞,佛號一掃過。
其二,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禪宗講明心見性,那麼「心」在何處呢?昔日,二祖慧可於達摩祖師座下求「安心」之法,達摩祖師請他將「心」拿來,最終二祖卻發現,「覓心了不可得」。
生活中我們大概都有這樣的體驗,不是在為過去的事悵然若失,覺得沒把握住機會,就是在為將來憂心忡忡。終於決定活在當下,卻發現關注當下的一瞬間,它已經成了過去。明白「三心不可得」的道理,就離發覺自性常住「真心」不遠了。
其三,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許多人理解這兩句經,前者果,後者為因,即因為「忍」才達到「無我」的境界。但是,在我看來,這兩句經前者為因,後者為果,意為了知一切法無我,自然能達到無生法忍的境界。
昔日,佛陀為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因而即便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亦不生嗔恨。
其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而生,隨因緣聚散而生滅,並不實有,並不究竟。但是,南閻浮提眾生,心性被妄想、分別障礙,不能照徹世間萬法的本質,把如夢幻泡影的有為法,認為真實。故而,佛以「如露如電」說明世間萬法之生滅無常。
淨宗印光祖師有言,今人誦持《金剛經》,只是想了解經義。然而,《金剛經》的義理,「非至誠受持讀誦」,即便依文解義,也只如透過雲彩的陽光,並非真實義理。我覺得每誦一部《金剛經》,不妨至誠地靜心思慮,如此倒有可能體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境界,乃至明心開悟。南無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