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廣電獨家」記者 柳然;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2017年江蘇衛視跨年晚會上「大鯨魚飛躍」的AR特效令人難忘,而2018年江蘇衛視跨年再一次在AR特效上發力,創造了令人震撼的「巨龍噴火」等視覺特效。這背後都是由同一個團隊操刀製作——崔永江和他帶領的CCS樂田創意團隊。
對於崔永江團隊來說,每年年末的江蘇衛視跨年晚會籌備也是他們一年當中最為忙碌的時期,「就像是為自己這一年交上一份答卷」。
回顧在江蘇衛視跨年晚會現場的那幾個小時,CSS創意總監、江蘇衛視跨年AR製作導演崔永江心中仍然有著些許的激動。
「這些年,我在現場親歷的晚會有100多場,已經都看麻木了,但這場晚會還是會震撼到我——在現場看的震撼程度,可能比在電視機前看感受要強烈至少5倍。」
2018江蘇衛視跨年夜,在總導演姜方明、總導演兼舞美設計唐焱、舞蹈總監阿Kenn、虛擬製作總監崔永江、音響總監金少剛、比利時燈光團隊、荷蘭視頻操控團隊,以及荷蘭藝術素材設計團隊組成的「幕後天團」的保駕護航下,江蘇衛視把「亞洲頂秀」的定義又向前進了一步,突破性地創造360度圓形舞臺,結合多維度發散型機械燈臂,使得整場晚會現場如同「變形空間站」,「沉浸感」前所未有。
但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來說,比燈光舞美效果更能燃爆視覺神經的可能就是如夢如幻的AR增強現實視覺效果了。
無論是飛龍噴火、卡通女孩冰上舞蹈,還是巨人抬起李宇春出場,用崔永江的專業術語來說,都已經是「電影級別的AR特效」了。即使在全世界範圍來說,在直播中實現如此難度的AR視覺效果也並不多見。
「電影級AR效果」是如何實現的
AR技術(Augmented Reality),中文意為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將真實世界的信息和虛擬世界的信息集成到一起的技術,是把一些在現實世界裡很難體驗到的信息和體驗,包含視頻、音頻,甚至味道、環境氛圍等,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模擬與展現,從而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能夠被用戶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和觸覺感受到。
AR系統中一般都包含四個基本步驟:獲取真實場景信息;對真實場景和相機位置信息進行分析;生成虛擬景物;合併視頻或直接顯示。
實際上,在電視製作領域,從上世紀90年代的圖文字幕包裝系統開始,到虛擬演播室系統、實時虛擬植入系統,電視工作者一直在通過技術手段將不同的虛擬信息疊加到攝像機拍攝的視頻畫面之上,以呈獻給觀眾更絢麗、信息更豐富的電視畫面。
隨著技術的發展,AR特效的應用已然成為當今晚會或活動凸顯高級水準的標配。從春晚到各大跨年晚會、天貓「雙11」晚會,以及各大商業發布會,AR特效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和傳統虛擬植入的現場調試有所不同,為了確保演員與AR元素之間實時互動關係的準確性並將效率最大化,江蘇衛視跨年晚會中的AR場景調試與情景劇排練都是同步進行的,彼此相互協同優化調整。
在AR場景和動畫調試過程中,AR製作成員連同導演組和舞美、燈光等各工種人員,共同針對情景劇劇本中的每一個環節,逐一對AR內容的位置、大小、動畫速度、光影變化等細節進行調試,並根據調試結果設計每個環節中攝像機拍攝的景別和運動,以及主持人、演員互動AR元素時的站位和動作,反覆走場演練,確保錄製時的每一個細節都符合節目創意要求。
例如晚會開場舞蹈演員被「炸飛」並凝結的效果,是先由設計人員在三維製作軟體中製作出舞蹈演員的形象,再由舞蹈編導按照三維製作的形象去設計服裝配飾,並在演出現場結合舞美結構和燈光變化製作動畫,調整位置,根據音樂設置「炸飛」的時間點,最終效果由真實的舞蹈演員和虛擬的舞蹈演員配合完成。
2018江蘇衛視跨年整場晚會中最為人所難忘的是那條巨龍噴火的震撼場景,而這條巨龍的形象在崔永江的腦海中構思了兩個月之久。
整個製作周期耗時一個半月,從龍的模型、形態、毛髮、眼神、龍角、龍爪、鱗片、骨骼、尾部,甚至龍身的燈光、巨龍破地屏而出的巖石粒子飛濺,每一個細節都反覆推敲、雕琢,前後共測試了6個版本,調試了3種不同的燈光效果,採用大型超級計算機群組進行聯合渲染。通常在影視動畫中龍身模型的製作為20~25節,而他們單龍身就做了60節。
同時,相比2017年跨年,2018年由於採用圓環形舞美設計,對AR效果的設計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圓形舞美讓AR就像走鋼絲一樣,所有的跟蹤調試從之前的精準到米提高到了精準到30公分。」崔永江說。
最終,巨龍的調試在不斷追求細節、力求精益求精的努力下,終於實現了非一般的電影級AR效果。
實時的電影拍攝——目前最高級別的AR技術呈現
事實上,虛擬實境技術在不少晚會和大型活動中都有應用,大多數觀眾也都基本見識了這些特別的效果。但在崔永江看來,他要實現的AR,努力追求的最大突破在於增強「現實」,而並強化「虛擬」,「好的AR虛擬技術應該是為視覺加分的,我們拒絕視覺暴力。」
而要實現這種突破,首先是要完成製作流程的修正和升級。崔永江把這種製作過程定義為實時的電影拍攝——目前最高級別的AR技術呈現。
整個製作過程都必須嚴格遵循電影的製作技術與流程,從創意、設計、製作到執行,每一步都更加高標準地執行。
為此,每一個細節的繪製、每一個分鏡頭的設計都由專人分工執行,整個團隊的工作流程精準到每一分鐘。
據崔永江介紹,一個AR效果從策劃到實現,從前期到後期,建模、拍攝、前期跟蹤、後期跟蹤、實時跟蹤、渲染調色、合成、虛擬舞美搭建……至少有30個以上的實施環節,無一疏漏才能圓滿完成。
「很多硬體無法做到的,需要通過創意和執行來實現。這也是令國外團隊驚訝且希望跟我們學習的。」
「我們採用了全自動化的播控流程,」崔永江解釋道,「AR場景的製作是和現場舞臺等比例製作的,運動軌跡、速率完全相同。因此,機位的設定要使虛擬與現實完全吻合,場景與旋轉速度一幀都不能錯。靠人手控制是切換不出這種效果的,我們有無數的分鏡頭,導播一定要切得非常恰當才能讓AR效果呈現出來。」
晚會上,在周華健與卡通女孩洛天依合唱的《冰雪奇緣》中,洛天依從中心舞臺通過滑冰的方式滑出、跳向高空進行旋轉換裝,洛天依揮手出現冰橋和城堡,從冰橋上走向升高的中心舞臺……
為了實現這些創意,洛天依製作團隊設計了全新的服裝,洛天依的滑冰鏡頭更是邀請了專業滑冰運動員進行動作捕捉,拍攝場地租用了專業的滑冰場,彩排時與周華健多次磨合,導播團隊也從各個角度進行嘗試,以呈現最好的舞臺效果。
除此之外,AR特效的實現對與歌手的配合也是有要求的。周華健與卡通女孩合唱時,雖然在現場看不見虛擬的女孩,但他必須感覺像女孩在現場一樣,與她動情地合唱,甚至進行眼神交流。
這就如同電影拍攝中,將演員置身於虛擬的環境中。整個環節的策劃、執行都需要AR製作團隊、節目導演團隊與歌手之間精密配合,反覆彩排。
另如2017年江蘇衛視跨年晚會中林俊傑坐在巨大的猛獁象上演唱,林俊傑要表現出自己騎到大象、坐到王座、升空落地的感覺。這些細節之處,往往決定著整個效果的逼真與否。
曾經一度有觀眾在網上問道,這是國外團隊製作的吧?為此,崔永江還專門回覆說:很肯定地告訴大家,這都是中國人做的。
新標杆下的未來AR發展趨勢
近幾年,AR技術的應用為電視屏幕增添了全新的活力,在這方面,節目創新設計的需求也在逐年遞增。
AR技術在電視領域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還有著更加廣袤的空間,尤其是在軟硬體系統飛速發展、不斷更新換代的今天,光學跟蹤技術、動作捕捉技術、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VR)等新技術、新手段的引入給電視節目中的AR應用帶來了新思路,拓展了節目需求和創意。而這些新的需求和創意,也代表著AR技術在電視領域中更加彭勃的生命力。
未來,AR技術同VR技術的融合發展勢必能為參加節目錄製的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電視觀眾帶來全新的收視體驗,催生全新的視聽產業機會。
不過,在技術不斷發展,視覺呈現元素不斷增加的當下,各種技術手段之間的融合成為大勢所趨,觀眾已經不以單獨的舞美、燈光、虛擬包裝效果作為評價標準,而是去欣賞整體大舞美的視覺效果——「1+1>2」才是製作團隊追求的目標。
即使是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這樣一臺充滿技術亮點的晚會,各位技術負責人也都反覆強調——技術是為節目內容服務的,「唯技術論」顯然行不通,能與節目融合、為節目添彩的技術手段才是好的技術。
附:CCS樂田創意近年部分視效作品
2018年
《烎-2018潮音發布夜》AR角色互動、多AR機位融合等
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
2017年
《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虛擬廣告植入、虛擬觀眾等
《機智過人》AR大屏陣列與真實大屏陣列互動
《2017UP騰訊互娛發布會》遊戲AR角色互動
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
《2017球球大作戰總決賽暨年終盛典》AR開場
2016年
《超級女聲》賽制策劃、大數據分析
《夏日甜心》計分系統、排名系統、彈幕數據整合
《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虛擬廣告植入、大屏遊戲互動
《央視中秋晚會》戶外AR昔日城市景觀
2015年
《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虛擬廣告植入、大屏遊戲互動
《安利20周年慶典》AR開場、場景呈現
《騰訊NBA》欄目包裝與虛擬演播室設計
2014年
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
《直播港澳臺》中國第一個仿真實景演播室
《第十屆金鷹電視藝術節頒獎晚會》實時在線包裝
2013年
《中國最強音》
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
江蘇衛視春晚
《快樂男聲》
2012年
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
《第九屆金鷹電視藝術節頒獎晚會》實時在線包裝
2011年
深圳大運會虛實結合實時數據可視化設計
《快樂女聲》大型舞臺虛擬實境設計、在線包裝設計
2010年
廣州亞運會在線包裝與實時數據可視化設計
湖南衛視跨年演唱會
(柳然,「廣電獨家」記者,專注於綜藝、影視行業動態解讀及人物觀察。)
微信號:13811806853
郵箱:8791164@qq.com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深度透視影視產業規律,由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新版微信長按二維碼圖可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