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我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
在那個中原陸沉的黑暗年代裡,司馬氏衣冠南渡,偏安江南,棄中原百姓於不顧,致使中原的漢家百姓生活在外族的鐵蹄之下。在這個時候,冉閔橫空出世,趁後趙內亂之時,一舉滅亡後趙政權,建立起了冉魏政權,頒布了聞名於後世的《殺胡令》。
因此,很多人認為冉閔在那個黑暗的年代裡,是拯救華夏的漢家英雄,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冉閔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野心家,是一個攪動亂世風雲的劊子手。
我們今天就走進冉閔的生平,來看看他究竟是一個拯救華夏的漢家英雄,還是攪動風雲的亂世屠夫吧。
冉閔,出生年月不詳,滑州內黃人士,他是後趙西華侯冉良(因被石虎收為養子,而後改名為「石瞻」)之子,也就是後趙君王石虎的養孫。冉閔從小便機智過人,很討人喜歡,因而被石虎接入宮中親自撫養,與後趙的皇孫們享受同等待遇。
冉閔長大之後,勇武過人,又足智多謀,起初被授予建節將軍之職,隨後被封為修成侯。公元338年,石虎率軍迎戰北燕,史稱「昌黎之戰」,冉閔也率領一支軍隊參與了這一場戰役。在這一場戰役中,因為石虎準備不足,加上指揮失誤,導致了後趙各路大軍潰敗,僅有冉閔所部大軍毫髮無損,一路保護石虎從容退卻,石虎因此對冉閔又更看重了幾分。
次年,東晉權臣庾亮意圖北伐,調動了邊境大軍,對後趙形成了威脅,石虎大怒,調集石鑑、冉閔等數員大將,發兵七萬,進攻東晉。在這一戰中,冉閔率先殲滅了駐紮沔南的東晉大將蔡懷部,擊破了東晉防線,最終導致了庾亮北伐的破產。從此之後,冉閔威名遠揚,各國皆不願與冉閔為敵。
後人批判冉閔的一個重要原因,便因冉閔的出身還有與東晉的這一戰。
公元349年,後趙武帝石虎去世,年僅十歲的太子石世登基即位,引起了石虎諸子的不滿,尤其是手握重兵的第九子石遵。
就在石世登基僅僅一個多月後,石遵起兵攻入鄴城,廢掉了石世,自立為帝。石遵在起兵前,為了拉攏驍勇善戰的冉閔,曾對冉閔許下承諾,事成之後便立其為太子。可是,在石遵登基之後,卻立石衍為太子,引起了冉閔的不滿。
同年年底,石遵察覺到冉閔對自己的不滿,為了以絕後患,召集了兄弟石鑑等人進宮商議此事,後因鄭太后強烈反對而作罷。石遵的兄長石鑑與冉閔平素交好,出宮之後便將此事告知冉閔,冉閔為了自保,決定先下手為強,指派親兵擒殺石遵,改立石鑑為帝。
石鑑即位之後,迫於冉閔的「從龍首功」,將其拜為大將軍、武德王,冉閔權勢一時無兩。但是,冉閔勢力日益壯大,石鑑為了避免自己步弟弟石遵的後塵,幾度暗殺冉閔,結果接連失手。後來,孫伏都發動政變失敗,鄴城血流成河,冉閔徹底控制了後趙朝政。
公元350年二月,石虎的第八子石琨起兵討伐冉閔,冉閔率部親徵,石鑑想要趁鄴城空虛之時,發動政變,重奪大權,卻因消息走漏,被冉閔罷黜,隨後被殺,冉閔為了以絕後患,殺盡了石虎在鄴城的兒孫,頒布《殺胡令》,將鄴城周邊以羯族為首的胡人斬殺殆盡。
石虎視冉閔為己出,冉閔卻以滅族報之,這也是冉閔被稱為「屠夫」、「劊子手」的重要原因,但也因為《殺胡令》的頒布,胡人因此被殺數十萬。
石鑑死後,冉閔在群臣的擁立下登基即位,改國號為魏,史稱「冉魏」。此時,後趙宗室石袛自立,得到了後趙大部分地方將領的響應,冉閔向東晉求援,東晉因為當年庾亮北伐一事,對冉閔一直耿耿於懷,並不願出兵,冉閔正式與東晉交惡。
石袛起兵後,與姚弋仲、慕容儁等人聯合攻打冉閔,冉閔起初還能與石袛抗衡,後來因為冉魏國內久經戰亂,百業凋零,屢戰屢敗。冉閔策反石袛部將,使得石袛被殺,隨後冉閔又毀約,攻擊石袛殘部,消滅了後趙殘餘勢力,但也因此為人所不齒。
慕容儁坐擁遼東,日益強大,趁冉閔剛剛平定石袛殘部之際,揮師南下攻打冉魏,冉閔率軍抵禦,結果招致慘敗,冉閔被俘,隨後被殺,冉魏陷入混亂之中,慕容儁趁機攻入鄴城,滅亡冉魏。
從冉閔的一生來看,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野心家,也是一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不過,不管他頒布《殺胡令》的目的如何,卻始終給中原漢人帶來了一絲光明,也算褒貶參半吧。
各位認為武悼天王冉閔到底是一個拯救華夏的漢家英雄,還是攪動風雲的亂世屠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