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之際,頒布「殺胡令」的冉閔,是拯救了漢人的英雄嗎?

2020-12-20 故園東望

冉閔,十六國時期北方冉魏政權的開國皇帝,本身是漢人,但卻被後趙石虎收為養孫,石虎非常器重他,賜他「石」姓。因為後來頒布了「殺胡令」使得許多人對他讚譽有加,認為他拯救了漢人,那麼這種說法到底靠譜嗎?

冉閔其人

冉閔的父親自幼被石虎收養為養子,而冉閔也就成了石虎的養孫。冉閔長大後身高八尺、驍勇善戰,而且多謀善斷。因此被石虎重用,讓他掌握兵權。冉閔在與北方胡人、東晉的作戰中,東晉的許多將領都曾被他擊敗,一時之間胡人、漢人的將領都對他很畏懼。

等到石虎去世後,太子石世即位,然而冉閔卻擁立石遵,石遵廢黜了石世,自己稱帝。不過,冉閔與石遵的分歧也隨之而來,當初石遵出兵奪皇位之前曾對冉閔說道:「努力吧,如果事成,就讓你做太子。」

但是石遵稱帝後卻立了石衍為太子,這讓冉閔異常失望。於是,冉閔決心先下手為強,他自恃功高,企圖控制朝政,然而石遵也看出了冉閔的野心,因此石遵開始疏遠他,並抑制他的勢力。後來石遵更是借題發揮,逐漸奪取了冉閔的兵權,並想殺掉他。

不過消息被洩露,冉閔先發制人,指使手下殺死了石遵。石遵死後,他的兒子石鑑即位,但不久之後冉閔就發動政變屠盡後趙皇室。

殺胡令的頒布

冉閔很清楚胡人不會支持自己,於是頒布「殺胡令」,他發動漢人斬殺胡人、以絕後患。在冉閔的帶領下,短短一天之內,二十萬胡人被殺,屍體堆積成山。

自從西晉末五胡亂華以來,北方淪為胡人的地盤,北方漢人被屠殺殆盡。因此許多人在了解到冉閔的「殺胡令」之後,都認定冉閔為漢人英雄。有人認為冉閔雖然是夾帶私心,但他依然是漢人的英雄,甚至說他拯救了漢人。不過也有人認為,冉閔此舉完全是為了一己之利,況且他先委身於胡人,後又反叛胡人,這樣的人不配被稱之為英雄。

那麼這兩種說法究竟誰對誰錯?

如何評價冉閔?

我認為冉閔之所以頒布「殺胡令」完全是出於私心,並無為漢人「報仇雪恥」之意,因為他之前為石虎養孫時,不也積極同東晉作戰嗎?但是冉閔的這一舉措也確確實實為趙地的漢人百姓出了一口惡氣,同時大肆誅殺胡人也讓漢人的處境安全了一些,但是說他拯救了漢人則完完全全是一種誤傳。

因為當時五胡亂華時,不少北方漢人隨著司馬睿南遷,冉閔殺胡令頒發時,東晉尚有漢人1700萬,因此不能說冉閔拯救了漢人,只能說他間接性地拯救了趙地的漢人。

相關焦點

  • 冉閔「殺胡」,真的是為「拯救漢人」嗎?| 問答
    楊津濤/文在網絡論壇時代,「冉閔」曾是一個時常被人提及的名字。有關他的帖子,標題大多是《轉世項羽: 冉閔,拯救漢人的英雄》《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之類,認為若不是冉閔「殺胡」,漢人就趨於滅絕了。①事實真的如此嗎?
  • 五胡亂華史
    這就是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原因。而這時胡人與漢人關係矛盾重重,八王之亂又給了胡人趁亂的機會,就有了後面極其恐怖的胡人入侵 史稱『五胡亂華』胡人南下五胡亂華路線晉武帝死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晉惠帝為人痴呆不任事,剛開始由太傅楊駿輔政,後皇后賈南風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掌權,殺害楊駿。
  • 「五胡亂華」你了解嗎?漢族險被滅族
    史稱「五胡亂華」,有稱為「中原陸沉」或「中原淪陷」,由事件名便可知,「五胡亂華」對漢族的傷害有多大!「五胡亂華」各胡族作亂地區五胡主要是指匈奴、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還有其他各北方胡族。五胡滅亡西晉後,紛紛建立屬於自己民族的政權。
  • 五胡亂華時期漢人的待遇有多慘?
    然而三國以後的晉朝卻是很多人不願意提及甚至強烈厭惡的朝代,因為在那時我們中原大陸上的漢人飽受外來民族的欺凌,五胡亂華差點就切斷中華文明的傳承,這一份痛楚直接難以忘懷。五胡亂華的原因其實追本溯源,五胡亂華的始作俑者應該算是魏武大帝曹孟德。
  • 殺胡令
    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復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兩晉時期,五胡亂華,胡人視漢人為豬狗,稱漢人為「羊」,不僅大肆殺戮,還烤而食之。後趙大將冉閔發布了讓漢人崛起反抗的殺胡令,才讓漢人的血脈得以保存。
  • 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五胡亂華」三年致死800萬漢人!
    要說古代漢族最亂最可怕的一段時期,不得不說「五胡亂華」這段黑暗歷史了。在五胡亂華的三年期間,有800萬漢人死於胡人之手,且不分男女老幼。五胡亂華發生在西晉末年,這個時候北方幾個胡人的遊牧部族趁著西晉王朝衰弱之際趁虛而入,開始了大規模的入侵,這個五胡指的就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部落,這場戰亂一共持續了一百多年,在這百年期間,胡人在北方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北方漢族也逐漸被逼退到南方。
  • 《大軍師司馬懿》之「不能講的五胡亂華」(二)
    但是關於五胡亂華這段歷史,我們的教科書是沒有的,只是簡單的說了南北朝時期有個「十六國」、「少數民族南下」。如此粉飾歷史為哪般呢?有的說在五胡亂華時期,漢人的遭遇固然殘忍,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對外擴張不也是赤裸裸的殺戮嗎?所以將「五胡亂華」改為「少數民族南下」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那麼五胡亂華為什麼不能講?其一,本著民族團結,五胡亂華不能再講。
  • 五胡亂華時,如果沒有他,漢族可能不復存在了
    胡人武裝中,實力最強、最具代表性的,有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這些胡人部落建立政權,大肆屠殺漢人,中原漢室十室九空,稱「五胡亂華」! 就在漢民族岌岌可危的時候,有一個叫冉閔的人出現了,他頒布了著名的政令:《殺胡令》,政令的原文由於歷史原因沒有完整地保留下來,政令的大概內容為: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 ,今我誅之
  • 漢人的災難—五胡亂華
    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使得西晉國力衰弱,無力應對複雜局面,中原戰力由盛轉衰。北方的戎狄也開始南下狩獵。此後永嘉之亂,衣冠南渡。 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鮮卑、羯、氐、羌等五胡和華夏的河西張氏除了建立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漢等十六國之外,此外還有在當時具有較大影響的仇池、代國、高句麗、冉魏、西燕、吐谷渾、譙蜀和內遷丁零之翟魏等,實際遠不止十六國。其中譙蜀、前涼、西涼、北燕、冉魏等國均系華夏人所建。
  • 「五胡亂華」究竟有多恥辱,數萬女人被蹂躪,被叫做「兩腳羊」
    但是,總體上來說是民族的大融合,這些少數民族雖然有過歧視漢人。但幾百年間一直也還算和睦相處。唯有兩個朝代的時候,漢人受了到極大地羞辱,這便是宋朝和西晉。歷史上,華夏民族受到最為恥辱的兩個事件大概便是「靖康之恥」和「五胡亂華」了。但是後者很多人都不知道,而靖康恥卻被大家所熟知,並且一直被稱作華夏族的最大恥辱。
  • 冉閔:殺胡令雖然振奮人心,但殺胡的背後卻是自己野心的施展
    冉閔,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皇帝同時也是冉魏的亡國之君,冉魏政權雖然存在時間只有兩年,但冉閔其人卻為很多人所推崇,而推崇的原因就在於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冉閔推行「殺胡令」,他以一己之力挽救北方漢人於危難之間,為萬千漢人贏得了生存空間,有的人稱讚冉閔為「民族英雄」似乎也不無道理。
  • 五胡亂華是漢人的至暗時刻但也不是胡人的高光時刻,融合的陣痛期
    五胡亂華,其之所以亂,一個是認識上的亂,就是理不清楚;另一個是現實中的暴,就是殺伐太重。從漢人的角度說,是至暗時刻;但從胡人的角度說,也絕非高光時刻。在這段時間裡,普通百姓,無論胡人還是漢人,都要經歷亂世痛苦。亂世的惡魔一旦被放出,就只能問惡魔能夠饒過誰了,但它誰也饒不過。所以,被亂世亂死的胡人,也不會比漢人少多少。
  • 五胡亂華有多恐怖?把20萬漢族女子當「雙腳羊」的羯族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有多恐怖?把20萬漢族女子當「雙腳羊」的羯族。
  • 冉閔:被地攤文化大肆吹捧起來的「民族英雄」,為何這麼有市場?
    《殺胡令》的頒布、冉魏政權的建立讓冉閔備受「地攤文化」的追捧,仿佛英勇殺胡、心懷大義的民族英雄形象才是冉閔的標籤。 背離史實,漏洞百出 歷史上造成五胡亂華的根本原因是西晉國力衰弱,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致使晉室分裂,軍事力量極為薄弱,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大胡人部落趁機起兵進犯中原,建立大大小小十六個政權,所以五胡亂華也被稱十六國時期。 東晉建立之初,中原幾近淪陷,漢族人民遭受滅頂之災。
  • 現代「殺胡令」
    不出意料之外,卻也心下甚是痛惜,「網絡民族精神」甚囂塵上,動輒叫囂與「美狗」決戰、殺光「日本豬」、教訓「越南猴子」、給「印度阿三」好看、敲打「韓國棒子」、料理「俄羅斯毛子」。好好的民族精神被加上「網絡」的前綴,果不其然又成了喊打喊殺、「監砍」橫行的局面,大有兩晉時期「殺胡令」的架勢。關於「殺胡令」,其實充滿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的、慘絕人寰的意味。
  • 劉裕與冉閔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冉閔曾頒布「殺胡令」,這個極具煽動性的政策讓冉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成為了「網紅」。許多網友認為冉閔在「五胡亂華」的關鍵時期,為漢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劉裕和冉閔都以彪悍勇武、戰功卓著聞名,這在漢人武力相當孱弱的魏晉南北朝可謂是鶴立雞群。兩人的創業經歷也比較相似,都是行伍出身,靠著軍功積累逐漸走上高位,最終自立為帝。
  • 看了《哪吒》,你可知道李靖就是冉閔,哪吒是入僰漢人?
    直到兩晉時,五胡亂華開始,北方五胡建立不少政權,他們又重新把天王稱號拿出來使用。十六國君多稱天王。天王與皇帝是有區別的,中原天子稱了皇帝,來源正統。十六國不敢私自稱皇帝,只能稱天王,一方面是政治資本不夠,另一方面是觀望狀態,以免稱帝成為眾矢之的。五胡亂華是華夏人的空前大劫難,使得人口十室九空。
  • 武悼天王冉閔:是拯救華夏的漢家英雄,還是攪動風雲的亂世屠夫?
    「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我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在那個中原陸沉的黑暗年代裡,司馬氏衣冠南渡,偏安江南,棄中原百姓於不顧,致使中原的漢家百姓生活在外族的鐵蹄之下。
  • 冉閔:被大肆吹捧的民族英雄,為啥進不了教科書?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在五胡亂華時期頒布《殺胡令》,殺得異族人頭滾滾,拯救漢人於危難之際的「武悼天王」冉閔了,然而他究竟值不值得被稱為民族英雄呢?經過這場戰鬥,冉閔也清楚地明白了胡人是不會支持自己這樣一個漢人作為領袖的,於是他便建立了魏國並消滅了後趙,漢人也因此終於可以向胡人報那被長年欺壓的一箭之仇了。也就是在這段時間,無數的胡人因冉閔而死,後世也因此將冉閔美化成了一個為了漢家存亡而殺胡的民族英雄了。
  • 破除謠言:現在網絡上流傳的冉閔《殺胡令》其實是假的
    冉閔是被網絡神化的典型歷史人物近年來,一份所謂的冉閔「殺胡令」在網絡上流傳甚廣,但是這麼一份從語言風格和遣詞造句上漏洞百出的低劣偽造之作,居然被相當多的人當做真實歷史加以拜讀和傳播。首先回顧一下冉閔的生平事跡。冉閔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魏郡內黃(今河南省內黃縣)人,以勇猛著稱。冉閔原本是五胡亂華時期的後趙君主石虎的養孫,後來發動政變取代後趙羯族政權,建立冉魏政權,公元350年至352年在位。公元350年,冉閔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