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10位寧死不投降、視死如歸的英雄好漢

2021-02-07 歷史風範
在命運的顛沛中,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氣節。指人的志氣和節操。堅持正義,在敵人或壓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質。「朝聞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氣節的源泉;「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歸納的是氣節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卻似壯遊時」,抽象的是氣節的升華。古代的將軍和士大夫非常看重氣節,在他們的眼裡氣節比生命還要重要。氣節有一個直接的表現就是寧死不屈,古代很多人就是過不了這生死觀,失去了氣節,但也有很多人經受住了考驗。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歷史上那些寧死不降的勇士們。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範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邊自刎而死。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項羽於是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呂蒙奪得荊州後,關羽敗逃,呂蒙知關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麥城北邊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伏。十二月,孫權派使者到麥城勸關羽投降。關羽提出叫吳軍退兵十裡,然後在南門相見。呂蒙果然退兵十裡,等候關羽投降。關羽及其長子關平趁機帶著十幾個騎兵,偷偷地出北門向西逃去,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被縛見孫權,孫權招降關羽,關羽寧死不屈,與其子關平在臨沮一起為潘璋所殺,死時年五十八歲。

龐德,字令明,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徵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每次出徵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食邑三百戶。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射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則有魏樊城之龐德。

冉閔,字永曾,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以勇猛著稱。冉閔是五胡亂華時中原地區漢人起義首領之一,後被推為國主。五胡亂華,漢人如豬狗,他帶著漢人反抗,避免漢人滅族,他是漢族的救星,他用自己的所作所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華文明。後頒布「殺胡令」,光在鄴城就屠殺了二十萬的羯族人,最終使其滅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慕容儁讓冉閔站在面前而問他:「你這個奴僕下人,為何妄自稱作天子?」冉閔答道:「天下大亂,你們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一世英雄,為何不能做帝王呢?」慕容儁大怒,把冉閔鞭打三百下,送至龍城。後在遏陘山將其斬殺,山左右七裡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閔,諡號為武悼天王,當天降大雪。

單雄信 ,勇武過人,同郡與徐世勣關係友好,誓同生死。隋末與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讓的瓦崗義軍反隋。後翟讓被殺,李密與王世充偃師之戰時,單雄信歸降王世充,徐世勣投奔李唐。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後,單雄信被斬首。王世充召集四路反王一起對抗李世民,秦瓊中計負傷(一說是未避免秦瓊與單雄信見面,李世民將秦瓊支走),李世民以羅成為兵馬元帥,羅成設下埋伏鎖五龍,單雄信孤身踹唐營,中計被俘。昔日兄弟徐茂公等極力為單雄信求情,並勸單雄信投降,但單雄信誓死不降,終被斬首。單雄信身為綠林豪傑,劫富濟貧,豪俠仗義,最後寧死不屈。值得我們敬佩。

楊業,原名重貴。北宋名將。楊業少時倜儻任俠,善於騎射,喜好打獵,獵獲總比他人多。讀書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謀。北漢建立後,年僅弱冠的楊業即追隨北漢世祖劉崇,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遠近聞名。後屢立戰功,遷升建雄軍節度使,國人號為"無敵"。宋太宗素聞楊業之名,於北漢滅亡後,遣使召見楊業,授右領軍衛大將軍。楊業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隨軍北伐,因監軍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帶兵出徵。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楊業奮力交戰,從中午到傍晚,果然來到谷口。一看沒有人,就拍著胸膛非常悲慟,繼續率領部下士兵奮力作戰,身上受了十多處傷,士兵都快死光了,楊業依然親手殺了數百名遼軍。戰馬受了重傷不能前進,於是楊業被契丹人擒住,他的兒子楊延玉也戰死了。楊業嘆息說:「陛下待我很豐厚,我期望徵討敵人保衛邊境來報效他,反而被奸臣所脅迫,導致軍隊被打敗,有什麼臉面活著呢!」於是絕食三天而死。死在了小人手裡,真是太不值得了。

史可法,字憲之,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轉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後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正值夏天,屍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多鐸兵圍揚州。當時,有謠傳稱許定國軍要來殲滅高家軍,揚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壞城門外出逃命,大小船隻為之一空 。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降清,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拒絕投降。後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眾將攔住。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被擒住後,史可法拒絕投降而被殺。

陳玉成,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廣西藤縣客家人,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他兩眼下有痣,遠望如四眼。安慶失陷後,陳玉成退守廬州,「請命自守」,並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遠徵豫陝,「廣招兵馬,早復皖省」。陳玉成打算分兵掃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歸一統」。但這時他的處境十分困難,外有敵軍多隆阿部進逼,內有天王洪秀全的革職處分。後陳玉成不聽部下的再三勸阻,決意出走壽州,結果中計遭擒,被送往清帥勝保營中。陳玉成在敵人面前表現出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勝保想以榮華富貴來誘降,陳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1862年6月4日,陳玉成於押解進京途中就義於河南延津,時年二十六歲。

齊學啟,湖南寧鄉人,生於1900年,國民黨新編第三十八師副師長,陸軍少將追晉中將銜,著名抗日將領。齊學啟在緬甸卡薩之戰前,齊學啟向部下叮囑:」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時矣,彈盡各自裁「,後身負重傷被俘,身陷敵營寧死不屈。齊學啟甦醒過來發覺自己身陷敵營時,立即怒斥敵人,並拒絕換藥與進食,以求速死。日軍無可奈何。齊學啟依然大義凜然,厲聲斥責日軍旅團長說:「中國軍人,可殺不可辱,速槍斃,勿多言」。猛力向前奪刀欲自刺.並說:「求亡得仁,又何怨!」敵酋左右見狀,慌忙上前奪下佩刀。日軍旅團長亦驚呆。他萬沒有想到,中國高級將官是如此的頑強,視死如歸,於是,連忙對齊學啟表示敬意,多方勸誘,皆遭到齊學啟的怒斥。日軍只得將他輾轉解送至仰光戰俘集中營服苦役。兩年以後,汪偽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等前去勸降,他怒斥葉蓬等「認賊作父,不知人間羞恥事」。後傷重去世。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頒令褒揚他英勇不屈的事跡,並追贈為陸軍中將。齊學啟將軍的忠骸由雲南霑益空運長沙,公葬於嶽麓山,而謀殺齊將軍的兇犯也受到了嚴厲的懲處。馮玉祥將軍曾在詩中稱讚齊將軍「……師長齊學啟,寧死不屈世驚嘆。……壯烈足稱中華魂,光輝史冊萬萬年。

這些寧死不屈的將軍們,他們早已把生死看透,在他們心中有比生更加重要的東西,真正做到了捨生取義的境界,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氣節的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和收藏我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學習歷史,感悟歷史,以史為鑑,以史為引。

相關閱讀:

歷史上造反成功坐上龍椅的四大反賊,有一個還成為千古明君

中國歷史上的六大預言,五個已經實現,還差一個在2040年

歷史上十個神秘人物,是神是人無人知曉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寧死不降的九位將軍,都是錚錚鐵骨,你最佩服哪個?
    「朝聞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氣節的源泉;「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歸納的是氣節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卻似壯遊時」,抽象的是氣節的升華。古代的將軍和士大夫非常看重氣節,在他們的眼裡氣節比生命還要重要。氣節有一個直接的表現就是寧死不屈,古代很多人就是過不了這生死觀,失去了氣節,但也有很多人經受住了考驗。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歷史上那些寧死不降的勇士們。
  • 電影《長津湖》開機,再現志願軍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昨天,電影《長津湖》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了開機發布會。影片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導演,張和平任藝術總監,王樹增任歷史顧問,蘭曉龍任編劇,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從籌備到拍攝,影片的每一位主創都心懷敬畏,力求用影像展現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精銳部隊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
  • 單個的好漢都是英雄,梁山集團卻是流氓
    它本來可能發展成中國第一部內容充實的非歷史小說,一種對大規模的虛構故事創作(mythmaking)的真正嘗試。可惜的是,它雖在一開始朝所謂英雄冒險故事的方向進軍並獲得相當的成功,最後卻又走回歷史小說的路徑,這對其必然是十分不利的。《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描述了中國歷史上兩個多彩多姿的時代,而《水滸傳》在這方面卻先天不足,苦於缺乏史實的滋養。
  • 耿合眾:負隅頑抗,死不投降
    只覺得倒計時上的數字比翻書還快,90幾天,80幾天,70幾天,現在只有60幾天了,兩個來月,已經可以聞到高考的味道了。高三的師生依然在忙碌著,除了一頭扎進試題裡,只有吃飯和睡覺了。然而吃飯的時間被壓縮了,10分鐘,至多15分鐘;睡覺的時間也被擠走了,午休被午自習佔用,半夜被補作業挪用,周末被周練和模考壟斷,連洗個澡也只能來也衝衝,去也衝衝,像上個廁所一樣。班裡每天都倒計時講演還在繼續,每次演講人都會喊出壓在心頭的鏗鏘語言。勵志也好,打打雞血也罷,衝鋒的戰士需要一種意志的支撐,更需要一種信念的支持。挺住,永不放棄!
  • 夏志清評水滸:單個的好漢都是英雄,梁山集團卻是流氓
    它本來可能發展成中國第一部內容充實的非歷史小說,一種對大規模的虛構故事創作(mythmaking)的真正嘗試。可惜的是,它雖在一開始朝所謂英雄冒險故事的方向進軍並獲得相當的成功,最後卻又走回歷史小說的路徑,這對其必然是十分不利的。《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描述了中國歷史上兩個多彩多姿的時代,而《水滸傳》在這方面卻先天不足,苦於缺乏史實的滋養。
  • 《大俠霍元甲》大刀王五,行俠仗義視死如歸,此乃真英雄也
    ,武功很好,再無其他印象,通過《大俠霍元甲》黑子的出色表演,小編感覺對英雄大刀王五另眼相看,其形象更加令人欽佩,是一位行俠仗義、視死如歸、不折不扣的英雄,遠比初中課本了解到的要豐富很多。《大俠霍元甲》大刀王五與霍元甲比武劇照1900年,義和團運動風靡,王五便號召與義和團一起&34;,不幸於10月25
  • 《八佰》當視死如歸變成一種常態,中國不會亡
    當時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篇章,回到1937年。在殘酷的戰爭中,視死如歸是一種常態1937年8月,在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上海,中日兩國進行著一場百萬人的大會戰,這就是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第二次淞滬抗戰
  • 105位好漢上梁山泊的目的相同,另外3位好漢,純粹是為了避難
    105位好漢上梁山的原因大同小異,他們之所以選擇來梁山落草為寇,就是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未上山之前,他們都不同程度地觸犯過大宋王朝的法律,有的因為殺人,比如武松、魯智深等人。有的因為打劫,代表人物晁蓋、吳用、公孫勝等人。有的是活活逼上梁山伯,林衝就是這樣。
  • 梁山一百零八好漢,誰可稱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但,為什麼把一百單八將稱作好漢,而不是英雄呢?比較起來,好漢跟英雄實際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是英雄,那麼一定稱得上好漢;是好漢,未必就稱得上英雄。總之,英雄的人格高度要高於好漢的人格高度。梁山好漢我們必須承認,梁山好漢中有不少人的手上都染滿了無辜人的鮮血,只需翻一翻江州劫法場那一頁,看一看十字坡上的冤魂,或是回顧血洗都監府的章節,似乎就明白了為什麼有的人只是好漢,而稱不上英雄。
  • 《說唐》英雄:天下第三條好漢裴元慶
    這其中的單雄信,是排名最末的第十八條好漢,秦叔寶則是第十六條好漢。裴元慶一出馬,就打得這二位灰頭土臉。 就在瓦崗寨即將被裴元慶一個人踏平的時刻,不出意外地,敗壞隋朝好事的末世妖孽出現了。這個妖孽就是監軍張大賓。 由於監軍張大賓的直接迫害,裴元慶在一怒之下,投向敵軍陣營,反而成了瓦崗寨的人。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英雄皇帝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英雄皇帝      聰明秀出,謂之英雄;膽力過人,謂之雄。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  中國歷代十大英雄皇帝  第一位: 秦始皇嬴政  經營業績:他統一了六國,統一了度量衡和貨幣,修築了舉世聞名的長城,一生功績卓著。實至今日,秦始皇的強大軍隊體制還是眾多軍事家所嚮往的。  歷史評價:創造了歷史上很多個「第一」:中國第一個政治上平等的帝王;中國第一個守法著稱的帝王;中國第一個大範圍認真推行標準化的帝王。
  • 英雄聯盟勇往直前的五大英雄,視死如歸,就在今天!
    在英雄聯盟的英雄中有花裡胡哨的刺客,有猥瑣塔下的adc,有半肉裝甲的堅挺戰士,也有嘲諷臉的提百萬,雖然勝利是大家都想要的結果,但遊戲的過程更為重要,淋漓盡致的戰鬥比最終的結果更讓人熱血沸騰,而有這麼幾位英雄,他們視死亡為無物,寧願披荊斬棘,馬革裹屍,也不願輕於鴻毛,草草了事。
  • 金剛川,致敬視死如歸的英雄們
    英文名更加直白而真實的告訴大家,這一戰,就是視死如歸,就是用熱血換和平。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這《英雄讚歌》傳唱多年,每每聽到,都能讓人回想起朝鮮戰場上那一幕幕英雄而悲壯的畫面。讓我們讓我們一同走進電影,細數一下這些英雄們。
  • 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圖譜
    梁山英雄排名第五十二位。招安後受火藥局御營任用。梁山第七十九位英雄,被封為梁山步軍將校第十五名。徵方臘時被毒蛇咬死。梁山人馬攻打大名府時,蔡福兄弟二人無路可走只好上了梁山,專管梁山殺人行刑的事,排梁山好漢第九十四位。徵方臘時,蔡福重傷而死。
  • 為何老祖宗們會有「英雄腳臭,好漢屁多」的說法?其實很好理解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中形成了許多優秀的文化成果,其中一些更是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讓許多人瞻仰和仰慕。而中國歷史自古以農業立國,農民始終是一個國家的主體,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根據一些生活常識,總結出許多內容豐富的生活俗語,一些在今天仍然能夠聽到,並且經常用到。
  • 真實的《水滸傳》:英雄好漢還是烏合之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最愛歷史,作者:最愛君。獲取更多好看文章,請關注最愛歷史。「五四」運動以後,有一部中國古典小說地位驟升。胡適稱其為中國文學「正宗」之作,認為其「很當得起一個閻若璩來替他做一番考證的工夫,很當得起王念孫來替他做一番訓詁的工夫」。閻若璩、王念孫,都是清代考據學的代表人物。
  • 品水滸之英雄氣概,感好漢之赤子丹心——記共同體一組閱讀《水滸傳》活動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徵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
  • 隋唐18條好漢,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有幾個?三個保底
    隋唐系列小說版本眾多,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隋唐演義》,《說唐全傳》,《興唐傳》這三部書,當然由於它的版本多裡面豪傑的排名也出現了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就是隋唐十八好漢一說;第二個版本就是在隋唐十八好漢的基礎上,又將裡面的豪傑排名細化,分為了四猛十三傑。暫且放下四猛十三傑版本不說,來說說隋唐十八好漢,來看看裡面有幾個人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 史上最全《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圖譜及簡介(收藏版)
    林衝格殺陸謙,雪夜上梁山。晁蓋等上梁山後,頭領王倫不容這些英雄,林衝火併王倫,把晁蓋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徵方臘後,林衝中風,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年後病故。排梁山英雄第二十四位,是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第八位。徵方臘時在杭州感染瘟疫病故。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這些諢名,你知道幾個?
    《水滸傳》的影響力非常廣,不僅在中國影響深遠,而且對東亞各國的小說藝術有著較深的影響,《水滸傳》的日文譯本早在十八世紀就傳播開來,朝鮮最早的小說《洪吉童傳》也深受此影響。美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在她的獲獎演說中用較大的篇幅介紹了《水滸傳》,她評價《水滸傳》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