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讀書「五貴」

2022-01-03 寒亭公安

怎麼讀書?我個人的看法和體會,就是讀書「五之」訣:博學之,精約之,恆久之,思悟之,篤行之,意即貴博、貴精、貴恆、貴悟、貴行。

 

 

食要吃五穀雜糧,書要讀諸子百家。應當博覽群書,不能讀得太少、太窄,否則就會孤陋寡聞。

 

以康熙帝來說吧,經書,「四書五經」他都讀過;史書,「前四史」、《資治通鑑》他也都讀過,甚至通讀、熟讀;詩,他自己做詩選,搞了宋、金、元、明的《御定四朝詩》,還搞《全唐詩》等。這是人文社會科學方面,還有自然科學方面:他學數學、天文學、曆法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測繪學、輿圖學、生物學、醫學、藥學、解剖學等,而且有些還學得很深,比如數學。他做皇帝,處理完了公務,業餘時間研究科學,寫論文,他的論文集《幾暇格物編》,收錄九十三篇。他到了山海關海邊,見到海浪就思考,為什麼有漲潮、退潮呢?到了錢塘江邊,這兒怎麼也有漲潮、退潮啊?又問耶穌會士,知道地中海也有漲潮、退潮。他就看書研究,最後得出結論是月亮盈虧影響到地球海洋有潮漲、潮落。

 

清人張英書房自書聯曰:「讀不盡架上古書,卻要時時努力;做不完世間好事,必須刻刻存心。」讀書確應當廣博一些。

 

 

朱熹說:「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這裡強調讀書要精。《三字經》裡也說:「教之道,貴以專。」都是說讀書貴精、貴專。書讀了很多,應該有幾本書把它讀精、讀爛、讀熟、讀透。

 

我建議在自己書案上放幾本看家的書,經常看,隨時看,長久看。哪幾本看家書?每個人情況不一樣,自己選擇。有次一位記者問我:「閻老師,您就說一本書,您經常看的一本書。」我說:「是《說文解字》。」他一愣,說:「為什麼要看《說文解字》?」很簡單,像我們這樣的,吃飽飯就是看書,就是寫東西,這是專業,天天跟文字打交道,跟書打交道,沒有一天不看書的。你要看書,就要認字,字是所有文章的基礎,要把字搞清楚。這個字的形音義要明白,訓詁也要明白。中國所有字典的根,就是漢朝許慎的《說文解字》。碰到一個字,就查一查。不但明白了意思,而且了解了這個字的根源。

 

 

讀書要精,一個字是這樣,一本書也是這樣。其實有幾本書應經常翻,搞熟了,受益就比較大。具體看哪本書,就不一樣了,醫生有醫生的看家書,文學家有文學家的看家書,工程師有工程師的看家書。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幾本書,經常翻閱,把它讀透了,讀精了。

 

 

讀書貴在恆久。一個人,讀一本書不難,讀一時書不難,難的是常年讀書,手不釋卷。顧炎武就是「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書」 。讀書要一以貫之,既有堅定不移之志,又有勇猛精進之心。我講一個終生讀書的故事。

 

張秀民先生(1908—2006),浙江嵊縣人,《中國印刷史》的著者。他在廈門大學中文系學圖書分類,1931年畢業。畢業後到北京圖書館管圖書編目。1971年退休,在北圖工作40年,退休後回老家,又繼續工作差不多40年,還有上大學的幾年,他花了大約80年的時間,做了一件事情——編著《中國印刷史》。他看了355種宋版書,每本書都作了詳細著錄。他健康長壽,活了近一百歲,還不糊塗,筆耕不輟。因此,要以這句話自勉:生命不息,讀書不止。

 

 

讀書最難的就是一個「悟」字,水平高低和學問大小,其關鍵還要看這個「悟」字。讀書,眼睛看並不難,但悟其道就比較難。有些人讀書能悟出道理,把書讀透了,讀破了,有收穫,有新見。這裡我講三個和尚「悟」的故事。

 

第一個是釋迦牟尼。他修行多年,受盡磨難,終未開悟。一日在菩提樹下,冥思苦索,悟到佛的真諦,創立了佛教。

 

第二個是惠能。禪宗五世祖弘忍年老,他的衣缽要傳下去,傳給誰呢?大弟子神秀作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不是很好嗎?但舂米的小和尚惠能也作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惠能達到了佛學禪理的一個新境界,悟出了佛教內在的精髓。

 

第三個是懷素。懷素苦練書法,筆禿了就扔掉,時間久了,堆成「筆冢」。他還週遊各地,尋師訪友,刻苦學習,摩拓碑帖。他練習書法的時候觀察夏天的雲彩變幻,「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從雲彩的無窮變化中去悟草書之法,最終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形成自己的狂草風貌,「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

 

讀書,難就難在這個「悟」字上,最費心思也在這個「悟」字上,高明更在這個「悟」字上。若參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的三重境界去理解,「望盡天涯路」說的就是博,「為伊消得人憔悴」說的就是悟,「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說的是最後才得到果實。

 

 

讀書為了行,學習為了用。有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卻束之高閣、空無一用,這種例子不勝枚舉。這裡講「用」,主要是兩層意思:一是述,二是用。當然,述中也有用。

 

先說述。讀書悟出道理,可能後來會忘掉,應當把它著述出來。講自己一個切身的體會吧。有次,我講鹹豐帝,電視臺只給四十分鐘。鹹豐朝十一年,那麼多的大事,那麼多的人物,四十分鐘怎麼講?還要講得有意思,否則大家不愛聽。光講故事,不講事理,也不行。四十分鐘怎麼把鹹豐朝講完、講好,我真是發愁,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天夜裡,我突然想起陸遊的《釵頭鳳》:「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我立刻披衣起床,打開電腦,把悟想到的快速記錄下來。我想,鹹豐皇帝這一輩子就是「三錯」:第一錯是,錯坐了皇帝寶座(這個寶座不應該他坐他卻坐了);第二錯是,錯離了帝都北京(不應該逃跑到避暑山莊);第三錯是,錯定了顧命大臣。我心想,這四十分鐘——每個「錯」講十分鐘,開頭五分鐘,結尾五分鐘,正好是四十分鐘。後來一講,大家說行。

 

再說用。讀書之用,包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包括提高文化素養。機關工作人員應帶頭讀書。有一次遇到一位比我年長的先生,他身體非常好,我問:「您身體為什麼這樣好?有什麼經驗?」他說:「我的這點經驗誰都知道,就是人們不能堅持一貫地做下去,我卻能堅持做下去。」他說得有道理。其實,「知」人人都知道,就是不能「行」;「理」人人都知道,就是不能「用」。要既重知,也重行;既重理,也重用。讀了書,就要行,就要用。既會讀,又會用,才能幫助我們達到一種境界:上與天合,下與地合,外與人合,內與己合。

▌來源:秘書工作 

▌編輯:肖亞莉   審核 : 史為群

相關焦點

  • 一個灶臺九個鍋|段海峰【薦讀】
    頭條:一個灶臺九個鍋|段海峰【薦讀】二條:雕——美術家拜年帖(正月十四)|柴廣智三條:北國溫暖的雪|雪絨花【薦讀】四條:
  • 【薦讀】快樂工作的10個秘密!
    更多精彩內容在這裡:【薦讀】這8張圖,適合每一個人【薦讀】遇到別人找你借錢?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薦讀】悟透自己【薦讀】僅三張照片,但價值連城!【薦讀】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覺信息來源:共產黨員編輯:宋默
  • 五年級第26課《憶讀書》預習筆記,憶讀書之趣,品讀書之樂
    四、近義詞彙總華麗—華美 居然—竟然 期待—憧憬催促—督促 煩瑣—瑣碎 津津有味—興致勃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五、反義詞彙總(四)第四部分「多讀書,有所悟」(第11—12自然段),總結全文,告訴我們「讀書好」,要「多讀書,讀好書」。從讀書的意義降到讀書的方法,言簡意賅,含義深刻。「讀書好」是說開卷有益,讀書能帶給我們快樂,並且能讓我們從書中得到做人處世的道理。「多讀書」告訴我們要博覽群書,數量要多、種類要多。
  • 五年級第八單元《古人談讀書》《憶讀書》《我的「長生果」》匯總
    ①zhuàn(自傳)②chuán(傳說)卷:①juàn(畫卷)②juǎn(捲尺)著:①zhuó(著手)②zhāo(妙著)煞:①shà(煞費苦心)②shā(煞風景)差:①chā(差別)(相差)②chà(差評)(差不多)③chāi(出差)(差事)④cī(參差)(參差不齊)奔:①bēn(狂奔)(奔跑)②bèn(直奔)(投奔)五、
  • 【雲讀書】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五庭谷峰——《看見》
    【雲讀書】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五庭谷峰——《看見》 2020-06-04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要想做人有福氣,貴在抓住人生兩件寶:一是讀書;二是忠厚
    做人貴在積德,有德才有得,人生需要擁有和得到,要得先有德,先做人後做事,做人德為先,這就是辯證法和人生哲理。古人云:「不因果報勤修德,豈為功名始讀書。意思是說: 道德修養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是每個人的立身處世的基石,是為了完善自身,不讓自己處於自發的動物狀態,積德不是邀名求利的工具。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積德也是如此,不是為名為利而積德,積德是人生基本素質的要求。
  • 【作文365】 從名言警句中看讀書
    本道作文題由五句名言構成,內容是對於讀書不同人的不同方法和看法。第一句引用張潮的話,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讀書的不同境界和感受;第二句引用葉聖陶的話,談讀書要講求方法;第三句引用魯迅的話,同樣是個比喻句,以蜜蜂採蜜來比讀書,講讀書的涉獵範圍要廣,要博覽群書;第四句引用杜甫的詩,談讀書積澱對個人學識修養的作用;第五句引用朱熹的話,談讀書的態度貴在專一,要眼到、手到、心到。這五句名言反映的內容構成本道作文題的真實情境。
  • 百菜之王(中原美食59)|宋宏建【薦讀】
    中檔的如上湯大白菜:取大白菜中心部位切成寬條,將姜切片、蔥切花、蘑菇切絲、松花蛋切丁;坐鍋點火加底油,先放蔥姜蒜煸至金黃,繼放海米炒散,接著放鮮蘑加水,大火燒三五分鐘加佐料後,把白菜下鍋煮熟取出;最後放入松花蛋、火腿煮開後
  • 閻崇年:讀書的四種境界 悅讀
    康熙帝讀書,有一種欣然的境界。玄燁小時候即以讀書為樂。史書記載:「皇上衝齡讀書時,奉聖夫人(康熙帝保姆孫氏)愛護聖躬,恐勤誦過苦,乃匿所讀書,冀得暫輟,皇上必索讀之不少休。」(《康熙起居註冊》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良心要實,學心要虛。讀書學習,必要虛心。他說:「人心虛則所學進,盈則所學退。
  • 《秒速五釐米》雜談之關於男主遠野貴樹
    讀完秒速五釐米的小說,心中倒是有許多想說的,想著墨於本書的男主角遠野貴樹。貴樹是貫穿於《秒速五釐米》三個PART:櫻花抄、太空人、秒速五釐米中的唯一人物,也是本書所圍繞的主人公。我自身的感覺,是認為,新海誠創作《秒速五釐米》,特別是電影部分,著重於對各種戀情的描寫,像是懵懂初開的初戀,神秘害羞的暗戀,步入職場的成人之戀。在書中還交代了兩段貴樹大學時的短暫戀情。但在書中,我更加看到的是新海誠將貴樹這麼一個從男孩到男人這一過程展現的樣子。
  • 讀書,該「博」還是「精」?
    腐儒讀書之所以不可取,就在於他們往往掉在具體某一本書之內,眼光被繁瑣碎屑的訓詁考據之學所局限,明明只有五個字,卻要用二三萬言來闡釋。王充能跳出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也不例外。比如《顏氏家訓》中說:「夫學者貴能博聞也。郡國、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尋,得其原本。」同時代也有人說:「不廣求,故得;不雜學,故明。」那我們來看清代的一位著名人物:鄭板橋,看他是怎麼實踐的?
  • 人不讀書,面目可憎
    原題:漫談讀書文 | 梁實秋我們現代人讀書真是幸福。古者,「著於竹帛謂之書」,竹就是竹簡,帛就是縑素。書是稀罕而珍貴的東西。一個人若能垂於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用韌皮貫聯竹筒,翻來翻去以至於韌皮都斷了,那時候讀書多麼吃力!
  • 書香伴成長 濟南東方雙語實驗學校開展「世界讀書日」系列讀書活動
    在第二十五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濟南市東方雙語實驗學校各班開展形式不同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防疫期間,充分利用好在家的空閒時間,多讀書讀好書,以閱讀助戰『疫」,用書香伴成長。下面是各學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為同學們推薦閱讀的書目,一起來看一下吧。
  • 積跬步,至千裡 ——山大輔仁七年級五班開展借書、讀書分享活動
    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以及愛惜圖書的意識,山大輔仁七年級五班於近日圍繞「書」開展了一次別出心裁的活動。  據七年級五班的班主任李老師介紹,為了引導孩子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廣泛閱讀,全班利用學校圖書室提供的兩種借閱平臺(班級借閱和個人借閱),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了借書和讀書分享活動。
  • 世界讀書日 文藝男青年和女青年比較 有多少人在讀書?
    世界讀書日你在幹嘛?我是全民薦書人, 讀有用的書 ,交知心的朋友。我在看手機,手機是每時每刻都在我手機。書籍全在我的手機裡,這是我生活的每一天。據有關機構調查,由於科技的進步,數位化閱讀因其快捷方便受到了越來越多網民的青睞。
  • 讀書 | 五通神:「多人運動」中的戰鬥機
    作者 | 有鬼君五通神是明清江南一帶著名的邪神,最大的愛好是吃喝玩樂、欺男霸女。官方則視為「淫祀」,常有打壓。至於其淵源,有很多說法。比如趙翼在《陔餘叢考》卷三十五「五聖祠」說:「五聖五顯五通。名雖異而實則同。」呂宗力、欒保群先生則認為:「『五通』乃群鬼之通稱,每一鬼亦皆可稱五通,非謂合五鬼而稱之。……此俗以江南為甚,至明、清猶沿襲之。
  • 夢見去讀書預示著什麼 女人夢見去讀書是什麼意思
    夢見去讀書預示著什么女人夢見去讀書是什麼意思夢見上學,吉兆,生活會幸福。夢見上學,可能是由於你最近的生活壓力造成的,而在夢中讓你想起了在學校天真的日子。你渴望現實生活能夠像上學時候的日子一樣。
  • 讀書筆記:《我讀:讀書,讓我們不再孤單》
    主講人梁文道品味獨到,是廣為人知的「說書人」,他興趣廣泛、涉獵頗廣,每一本書都經過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後形成了真實而中肯的評論,沉穩客觀地把各種思潮、社會文化熱點與你私享,讓你領略讀書的美好,在獨處時亦不會孤寂,獲得心靈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