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邊加油站》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天邊加油站》:鄉土敘事與人文情懷
文/劉庫 謝羽翎
《天邊加油站》受啟發於真實故事《羅布泊的春天》,聚焦於兩人一狗和一個村落,以貼近百姓與土地的視角描摹出邊疆基層加油站員工的堅守與奉獻,展現了對人民的關切、對生命的關懷,而這也正是瀟影集團一直以來堅守不變的創作主旨與思想標準之一。這一創作主旨與標準使得瀟影集團能夠持續地推出正能量的精品力作、大作,對當代中國新主旋律電影創作具有重要的學習和借鑑意義。
鄉土敘事彰顯生命關懷
影片以溫情動人的口吻和緩緩流淌的敘事節奏將對生命的關懷娓娓道來。「別的加油站是給車加油,天邊加油站是給命加油。」王重慶站長對接班人秦孝男的教導振聾發聵。影片以溫情動人的口吻和緩緩流淌的敘事節奏將對生命的關懷娓娓道來,通過兩代站長的職業觀衝突順其自然地將故事推向了高潮。一根電話線連接生命呼喚,一個巴掌警醒工作懈怠。因為私事佔用值班電話而導致葉爾蘭妻子生產受阻是新任站長秦孝男上任以來犯的最不可饒恕的錯誤,同時也是他思想態度轉變的重大契機。在天邊加油站工作不只是管好站內的一畝三分地,更要走入百姓家中,關注哈薩克族同胞的生產與生活。葉爾蘭家的兩臺車是不同容量、阿媽家的麵粉快要用完……秦孝男終於明白這些被他當作耳旁風的來自前任站長的囑咐不是刁難,而是站長工作的真正核心所在,是對生命的關懷備至。
影片不只表現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更有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電影反覆出現了人與狼、狗、鷹等動物的互動交流。在普遍認知中,狼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動物,可是在哈薩克族同胞們的眼裡,聽到狼叫聲代表著吉祥。作為天山地區的外來者,在經歷野外方便被狼追、負氣出走被狼救的一系列事件後,秦孝男對於狼的態度發生了由恐懼到親近的轉變。這種變化不僅因為秦孝男的成長,更源於他對狼的了解逐步深入。影片通過此事宣揚了愛護野生動物、共建和諧生態的意識。與狼的意象在影片中有所改變不同,小狗阿黃自始至終都扮演著人類忠誠朋友的角色,陪伴王重慶孤獨地堅守在天邊加油站。影片最後借王重慶之口點出這已經是第四代阿黃,強化了狗對於主人的使命感與忠誠感。
電影《天邊加油站》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紀實光影呈現人景合一
《天邊加油站》的鏡頭語言、剪輯節律契合中心主題,整體上呈現出弱剪輯的紀實化風格。在畫面表現上,影片有意在抒情性強的情節段落中糅合人在飛雪中的意象,使之在情感抒發上擁有一種人景合一的開闊感與情景交融的沉浸感。雪原上個體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得以同這片土地聯繫起來,產生更為強烈的、使人動容的共鳴。
影片常把飛雪作為前景,讓故事在飛雪中安靜而自然地自我呈現。電影表現秦孝男到天邊加油站與王重慶、路師傅吃第一餐飯時,鏡頭從窗外的飄雪切入,觀眾仿佛站在飛雪中默默觀照著這片美好雪原上的人、事、物。初來乍到的秦孝男面對性格看上去有些古怪的前輩以及喝白酒不喝啤酒的要求顯得有些無所適從。在故事層面,此時前景的飄雪隱喻著雪原的凝視,喻意一切故事都將在這個時而惡劣時而靜謐的邊疆雪域展開。而當身體不適的王重慶試圖通過聞汽油味熬過去時,鏡頭適時轉換,由窗內望向窗外,緊密的飛雪將王重慶包圍——男主長久的堅守,早已習慣並成為了天邊加油站與克爾溝村的一員。
與此同時,影片採用遠景與全景展現出人只是茫茫雪原中的滄海一粟之感。俯拍鏡頭下,路師傅載著初到的秦孝男進山。原本龐大的貨車在這樣一望無際的開闊雪原中也顯得渺小起來,遠景展現出開往天邊加油站的路是一條孤獨、遙遠且危險重重的路。卸任歸家的第一代天邊加油站站長王重慶在經歷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終於踏上歸程。聲勢浩大的風雪模糊了天地的界限,在妻兒和克爾溝村民中不得已二選一而孤身返程的王重慶卻在暴風雪中一往無前。影片通過極端惡劣天氣和王重慶孤獨前行身影的力量感反差表現出這位基層站長的堅韌與不易。且這樣激蕩的天氣何嘗不是王重慶內心掙扎情緒的外化呢?
電影《天邊加油站》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文本空間昭示民族情懷
文本空間即故事的呈現空間具有雙重意義,故事呈現的空間描寫處處可見對克爾溝哈薩克族同胞們的關懷。《天邊加油站》的攝製組一頭扎進天山,用鏡頭記錄下邊疆壯麗的美景。影片抓住核心意象「雪」,反覆用遠、全景的空鏡頭描繪廣袤遼遠的雪原,藉助雪潔白的顏色與純潔的寓意構建出與世無爭的純淨世界。自然景觀的魅力與人的魅力疊加,單純善良的哈薩克族同胞和糅不進一粒塵埃的克爾溝村落浮現在觀眾眼前。這樣一個純淨無瑕的世界與城市中的車水馬龍、紛紛雜雜形成鮮明對比。然而天山的白天鵝古麗婭卻說:「美只是表面的。」影片不只再現了一望無際的美景,更關注到克爾溝村民們生產生活等方面事務。影片的呈現空間緊扣敘事,從醫療教育資源、日常生產生活等層面展現出創作者對邊疆地區民族同胞的深切關懷。
故事情節主要在天邊加油站、克爾溝幼兒園和村民家展開。茫茫白色雪原中的一抹紅是加油站,是中國石油集團為克爾溝民族同胞們提供的生活與生命保障,也是情節發展的中心線索。影片通過新一代站長秦孝男與幼兒園園長古麗婭的相處,引出了園長教小孩跳舞、為同學們做相冊等情節。大銀幕上出現孩子們純真而俏皮的笑臉,為影片增加了勃勃生機,同時表現出對偏遠地區孩子們教育問題的關切。當加油站經理深入到克爾溝村民的生活中時,場景便自然而然地轉換到村民家——如王重慶和村民們同慶村長生日、王重慶照顧眼盲的阿媽。故事情節的展開場所昭示出影片對於哈薩克族同胞生命安危和日常生活的全方位關心。
總之,《天邊加油站》描繪了天山壯麗的美景、邊疆地區人們純樸的生活,特別是以王重慶為代表的基層加油站員工的無悔堅守與默默奉獻。儘管影片沒有炫彩的特效、知名的流量明星,但它用鄉土敘事彰顯生命關懷、以紀實光影呈現人景合一、借文本空間昭示民族情懷,真正做到了「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是一部優秀的「小正大」電影。
劉庫,文學博士,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碩導,湖南省電影評論協會會員。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等多項,主編規劃教材1部,在《傳媒》《湖北社會科學》《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等刊物發表文章20多篇。
謝羽翎,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學生。在《湖南日報》《湖南師範大學青年評論網》《星辰在線》等媒體發表文章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