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的故事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後原來是向前」

2021-03-04 東臺市安豐北極殿彌陀寺

  來到寺院,進得山門,彌勒菩薩,迎面端坐,笑口常開,心寬體胖。彌勒菩薩在世間教化眾生,身背個布口袋,別人給他什麼就裝什麼。跟眾生結善緣,讓眾生歡喜,此外還教我們修「忍」,忍耐那些逆緣。

  —— 佛說忍辱是第一有力者,最有力量的人不是把別人打倒,而是自己能夠按捺住、能夠忍住,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現在雖把彌勒佛供在堂前,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所以,彌勒菩薩也有一個「波羅蜜」,即《忍辱偈》 :

老拙穿衲襖  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  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  隨他自幹了

他也省力氣  我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  便是妙中寶

若這知消息  何愁道不了

  —— 娑婆世界,翻譯成中國話叫堪忍世界。夫妻之間、父母子女、親戚鄰居都要修「忍」,這個忍辱波羅蜜記得了,肯定也能心寬體胖,天天笑哈哈。

  心情好是自己修出來的。自己如果不會快樂,別人怎讓你快樂?你自己修到快樂波羅蜜,心寬了,別人想障礙也障不到;就像念佛,念得好,跟極樂世界就通了,你去極樂世界了,別人是拉不住的。

  —— 想去極樂世界,八頭牛也拉不回來,別人打你個耳光子就回來了,還談什麼「修」?了生脫死,自己要拿定主意。做一家人就幾十年,家就是個涼亭、是客棧,看明白了,珍惜緣分,你就笑得自然,內心慈悲柔軟,這時不再自私自利,一種由智慧勃發的慈悲,生命境界提高了,對家人的愛一點沒減少,也一點不會障礙到自己解脫。我們學佛要不要這種境界?     

相關焦點

  •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他向韓楚風講出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情是退後一步,讓出一條道兒,讓兩個副總裁先過去,勝算可能會大些。你辦事,老總裁放心,但董事局不一定放心,董事局不關心老總裁的遺囑,而是利益,這裡邊還有一個資歷問題,對於你來說,也是一個潛在障礙。
  • 佛教:彌勒佛的一生及佛學真諦,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由釋迦牟尼佛授記,於釋迦牟尼滅度後五十六億六千萬年,他將從兜率天宮下生人間成佛,宣說正道,為賢劫第五尊佛。據傳此菩薩欲成熟諸眾生,由初發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緣而名為慈氏。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唐.布袋和尚《插秧偈》,詮釋了「退後原來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後原來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      《插秧歌》相傳為唐末至五代時明州奉化(現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僧人契此所作。
  • 領悟禪詩的神韻|契此和尚: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賞析: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詩人一開始就描繪了一副插秧人正在插秧的勞動場景,暗喻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場勞作,無論你是誰,都會象農夫一樣在自己的領域裡埋頭苦幹。
  • 【無籽西瓜】退後原來是向前
  •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本文摘自廣莫曰公眾號,作者為廣莫先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布袋和尚:佛法就在生活中,退步原來是向前!
    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唐末五代布袋和尚《大方廣佛華嚴經》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梵網經》也講: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
  • 關鍵時刻華為高管表決心: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退後半步生!
    日前,華為雲服務總裁張平安再一次表示:面對壓力,華為「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退後半步生。」看起來,華為已經同仇敵愾,抱定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但這種精神,不是建立在盲幹蠻幹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全國完整產業鏈向高端發展突破的機會之上。
  • 萬裡紅 原來退後是向前
    儒家的中庸之道,留給世人的智慧是不走極端,不能偏執,為了大局有時要退而求全,不提倡以牙還牙,以惡抑惡。特別是道家鼻祖老子的《道德經》,貫穿始終的做人的最高藝術,也許就是「曲則全者」,即退的藝術。
  • 彌勒菩薩身後的韋馱菩薩
    及至聚新亭開光典禮結束後,才發現,原來那天駕車奉迎的是,護法韋馱菩薩!望著自己親自迎請來的韋馱菩薩,直感覺有種莫名的親切莫名的感動……韋馱菩薩,通常是被供奉在天王殿彌勒菩薩的身後。彌陀菩薩笑口常開的看著來人,而韋馱菩則「嚴肅」的望著,每一位拾階而上,去大雄寶殿拜佛的人……如果所有的遇見都是種緣分!那麼!遇見諸佛菩薩就是種緣分中的緣分!
  • 李連杰片酬100萬,片方壓榨降低了25萬,李連杰竟然答應了
    與其義無反顧地向前衝,碰得頭破血流,不如理智一點,後退一步,另闢蹊徑,也許你會找到更廣闊的天空。有後退的勇氣,才有前進的希望。輸得起,才能贏得起。暫時向現實妥協,向命運低頭,並不代表你是失敗者,也不代表你是懦夫,相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才是智者的思維,才是成功者的處世之道。著名影星李連杰初到好萊塢時,幾乎沒有人看好他,也沒有電影公司請他出演角色。
  • 華為: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退後半步生
    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面對壓力和挑戰,華為選擇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退後半步生。他直言:「如果以後再封殺,讓所有中國公司都不能用谷歌生態的話,我們這個生態就可以全球銷售,把替代谷歌生態建起來。」但未來手機業務受到削弱是必然的,IoT市場和鴻蒙OS能為華為帶來多少新的市場,仍待觀察。
  • 周杰倫情歌之《退後》
    周氏情歌《退後》。退後收錄在周杰倫2006年九月發行的個人第七張專輯依然範特西中,是由南拳媽媽,彈頭宋健彰作詞,周杰倫作曲,林邁可編曲。
  • 西遊記:孫悟空六根清淨之緣由
    謝肇淛稱:「《西遊記》蔓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意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服,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西遊記》為三教合一心學也。」今天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去六根為話題,看修心的前提條件。
  • 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這些佛教用語什麼意思,有何聯繫
    我們提到佛教,總會想到一些成語,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關於佛教的三個成語: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這三個成語都是佛教用語,他們是什麼意思,他們之間又有何聯繫呢?一、六根清淨「六根清淨」是我們經常用來形容出家人的一個成語。當然,如果一個在家人如果能夠做到不為外物所惑,也可以說是六根清淨。不管出家還是在家,心若向道,即是修行。
  • 出家人六根清淨,為何在水滸傳裡,卻成了「色中餓鬼」?
    原來潘巧雲要為前夫王押司,在家做功德法事,便請來了裴如海。眼見老天都給自己行方便,裴如海怎麼可能錯過?難免借著做法事的機會,對潘巧雲各種撩撥。潘巧雲當然也有意。於是兩人便偷偷商量好,隔天讓潘巧雲借著給母親還願,去報恩寺與裴如海私會。寫到這裡,施耐庵也不由得感嘆說,這世界上,只有和尚色情最緊。
  • 禪詩| 說說「退步原來是向前」是幾個密意?為什麼?
    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首詩相傳是南北朝的契此和尚這麼說的,也有說是其他高僧說的。這個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能從中體悟到什麼智慧。詩文是借景抒情,表達心意。這首詩前兩句寫景:「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