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故宮新事》上新啦!看看養心殿如何「祛病延年」

2020-11-17 瀟湘晨報

《故宮新事》,這部由故宮博物院獨立出品、真實反映「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進展的紀錄片,終於迎來了第四度更新。9月10日,《故宮新事》第四集正式上線對外發布。

前三集的陸續上線讓大家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豆瓣評分高達9.0,播放量超過3600萬。經過又一年的翹首以盼,新的一集中,養心殿又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故事呢?

2015年底,隨著「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故宮博物院開始對養心殿進行全面的修繕和保護,這一區域也隨之關閉。為了彌補大家無法近距離參觀養心殿的遺憾,也為了讓大家能繼續了解養心殿在修繕期間發生的故事,《故宮新事》系列紀錄片應運而生,將養心殿每一年修繕保護過程中發生的故事,與你娓娓道來。

大家在第一集中首次看到了文物撤陳時專家們如何小心翼翼地給文物搬家,也在第二集中了解了古建專家怎樣「上房揭瓦」為建築把脈問診。在第三集中更是隨著真實的鏡頭,圍觀養心殿精美寶匣的開匣全過程,也看到了珍貴的唐卡和槅扇畫心在文物保護工作者的手中被小心修復。

《故宮新事》第四集將目光聚焦於本次研究性保護項目的重頭戲——古建修繕,以故宮人的視角展現養心殿「祛病延年」過程中的點滴故事,傳達故宮人對文物、古建由衷的執著與熱誠,展現故宮人的匠人精神與文化堅守。

古建修繕有哪些傳統技藝?遵循著怎樣的原則?修繕後的物件如何重歸原處?何種「黑科技」被應用於修繕中?這些在第四集中都可以一一找到答案。此外,本集中,對於養心殿文物的修復故事也在繼續,為點翠工藝中的珍稀羽毛尋找替代品讓修復師絞盡腦汁,破損的炕單在心靈手巧的修復師手中重獲新生。而隨著養心殿文物的全國巡展告一段落,古建、文物、展覽三條線索交匯於此,共同講述著養心殿在新的一年裡的新故事。

《故宮新事》第四集所講述的故事,也只是養心殿古建龐雜的修繕保護工作過程中的一些片段,關於養心殿,還有更多的工作和故事等待被記錄和講述。記錄這一切的鏡頭不會停下,伴隨著修繕保護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一個個新鮮、精彩的故事還將會被一一發現、打開。

今年適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關於養心殿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早已融入這座城數百年變遷的歷史長河中,與它息息相關,相映成趣,靜靜等待著與我們下一個百年的相會。

供圖/故宮博物院

【來源:青瞳視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故宮新事》上新
    來源:今晚報今晚報訊(記者王瑞豐)故宮博物院日前發布消息,由故宮博物院獨立出品、真實反映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進展的紀錄片《故宮新事》更新至第四集。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開始對養心殿進行全面的修繕和保護,這一區域也隨之關閉。為了彌補大家無法近距離參觀養心殿的遺憾,也為了讓大家能繼續了解養心殿在修繕期間發生的故事,《故宮新事》系列紀錄片應運而生。紀錄片將養心殿每一年修繕保護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娓娓道來。
  • 「年更」紀錄片《故宮新事》又上新!揭秘養心殿修繕故事
    故宮博物院獨立出品的《故宮新事》第四集日前出爐,該集揭秘「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修繕。瓦片新款兒、點翠捉蟲、變廢為寶……一段段養心殿「祛病延年」的故事生動再現。修復師說:「研究和保護修復並重,我們不希望修好後的掛屏又被蟲蛀,未來環境控制也將提上日程。」故宮博物院表示,這些只是養心殿古建龐雜的修繕保護工作過程中的一些片段,關於養心殿,還有更多的工作和故事等待被記錄和講述。未來,《故宮新事》的記錄不會停下,伴隨著修繕保護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一個個新鮮、精彩的故事還將被一一呈現。
  • 故宮新事第四集
    《故宮新事》,這部由故宮博物院獨立出品,真實反映「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進展的紀錄片,終於迎來了第四度更新。前三集的陸續上線讓大家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豆瓣評分高達9.0,播放量超過3600萬。
  • 五年五集,「年更」紀錄片這樣講述「故宮新事」
    跟隨這部「年更」紀錄片,觀眾得以陪同故宮文物修復師們推開養心殿朱漆斑駁的大門,了解為期五年的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也透過門窗洞察百年塵埃裡封存的歷史。建築學家梁思成說過,歷史上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產生了它自己的建築。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故宮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集大成者。
  • 紀錄片《故宮新事》網絡上線,「一年等一集」觀仰匠心
    一秒的短暫黑屏後,「乾隆御筆養心殿銘」揭開了紀錄片片頭:《故宮新事》。日前,又一部關於故宮的紀錄片面世。準確地說,它還「未完成」,僅僅推出了第一集,26分鐘。故宮的「粉絲」們得要花上四五年時間來等待全片出齊。
  • 故宮新事第三集
    《故宮新事》,這部由故宮博物院獨立出品,真實反映「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進展的紀錄片,終於迎來了第四度更新。前三集的陸續上線讓大家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豆瓣評分高達9.0,播放量超過3600萬。
  • 故宮新事第二集
    《故宮新事》,這部由故宮博物院獨立出品,真實反映「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進展的紀錄片,終於迎來了第四度更新。前三集的陸續上線讓大家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豆瓣評分高達9.0,播放量超過3600萬。
  • 故宮最新記錄片:《故宮新事》——道出養心殿百年塵土下的秘密
    走進簾幕無重數的故宮內,沿著古牆樓閣,感受歷史的溫度,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帶著青銅黃鎖,昭示著來人望而卻步的養心殿。《故宮新事》:謹以記錄養心殿百年間首次大修的五年基於此,紀錄片《故宮新事》應運而生,用現代化的機器記錄這片紫禁城最神秘的區域,喚醒它淡出人們視野的五年沉寂。同時,揭開它神秘的面紗,透過鏡頭,一睹被時光塵封的古物風韻。
  • 「大學士」給您答疑解惑 故宮喊你到養心殿幫皇帝批奏章啦
    2017年10月12日訊,經過一年多的緊張籌備,端門數字館的第二個主題數字大展「發現·養心殿」也正式與觀眾見面了。在這裡,通過大型高沉浸式投影屏幕、虛擬實境頭盔、體感捕捉設備、可觸控螢幕等,讓觀眾走進虛擬世界中的養心殿。
  • 博物館文物介紹——說說故宮的養心殿(上)
    明嘉靖帝修建養心殿之初,只是將其臨時休憩之所,之後又被用於進行煉丹活動。嘉靖帝駕崩後,這裡恢復舊制,又成為了皇帝的閒居之所,因養心殿臨近乾清宮與御膳房,皇帝偶爾會在此地用膳。明朝天啟年間,養心殿逐漸成為明廷權利中心——由於明熹宗無心朝政,大太監魏忠賢為了更接近商論國家大政的外廷,便將養心殿作為自己的辦公場所,以便處理軍政事務,自此養心殿逐漸成為權力中心。
  •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溼陰冷?直到地板被挖開後,才真相大白!
    據官方數據統計,故宮的日接待遊客量已達5萬,節假日一天接待遊客的數量更能達到15萬以上。人們對故宮心生嚮往,更充滿好奇,無數遊客不遠千裡而來,只為一睹故宮容顏。不過令大家遺憾的是,偌大一個故宮,並沒有將它的全部展現在人們面前,不少宮殿因為年久失修,都處於封閉狀態。但是,拋開這些遺憾,即便在開放的宮殿中,也有著不少謎團。比如接下來的這個宮殿:養心殿。
  • 故宮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溼陰冷?專家挖開地磚一看,傳言果然是真的
    不論這種說法對與不對,這種傳統導致中國古人對「養心」情有獨鍾。尤其是對於古代的皇帝來說,在家要管成千上百的妃子,上班要管文武百官,同時還要管理天下億萬子民,所以煩心事就特別多了。而他們的工作還不能隨便出差錯,他們如果因為心煩而發怒,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皇帝就會給自己造一個專門用來「養心」的地方,這就是「養心殿」。
  • 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清朝滅亡,新中國成立之後,紫禁城內無人居住,為了保護這座具有中國歷史文化代表的建築,便更名為故宮,變身為旅遊景區,派專人看守搭理,人們可以進出參觀遊覽,想像一下古代帝王的日常生活。相信每個到北京旅遊的人,必去的一個景點就是故宮了吧。電視臺也做了多檔關於故宮的節目,向我們傳遞和講解我們所不知道的故宮。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 故宮為孩子打造的100集紀錄片:中華文化的趣味科普,BBC遠比不上
    沒錯,又是我們的老朋友@熊貓,他帶來了三部有關故宮的紀錄片。來看看,他為什麼極力推薦這三部給孩子看呢?故宮600歲了!前些年的時候,故宮在我眼裡就像一座圍城,對歷史裡那些久居深宮的皇家人來說,大概就是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 故宮養心殿擺駕濟南,1:1還原!帝王們果然都是精緻Boy,先睹為快!
    去過故宮的你肯定知道人們參觀養心殿都是這樣的▽從今天開始大家可以「走進」養心殿了!故宮養心殿「擺駕」山東省博物館1:1還原全貌、展出242件珍貴文物聽起來是不是很激動人心呢?走!跟著街拍小編一起「走進養心殿」一睹真容吧!
  • 《上新了·故宮》鄧倫魏晨聶遠尋找紫禁城最神奇的色彩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讓厚重題材「貼地」起飛《我在故宮六百年》見微知著
    歲末年初,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歲修保養為線索,通過故宮文物保護人員的工作視角,開啟故宮「再發現」之旅。紀錄片將鏡頭探向記憶深處,讓觀眾在對古代建築的凝視中,窺見流動的歷史,預見生生不息的未來。光陰流轉、世事變遷,紫禁城曾見證600多年的風雲變幻,如今也成為歷史本身。
  • 景致記錄:在清宮劇中,出鏡率極高的故宮養心殿,有何獨特魅力呢
    清朝皇帝如此喜愛的養心殿,究竟有什麼魅力呢?今天,景致記錄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故宮的養心殿。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下》中:「養心莫善於寡慾」,就是說,一個人養心的方法,就是減少欲望。欲望少了,內心的迷失就少。養心殿,始建於明朝嘉靖十六年,也就是1537年,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西六宮南面,從雍正皇帝起,清朝共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這裡。
  • 高分紀錄片揭秘600歲故宮保養日常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上官雲)日前,一部跨年播出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又圈粉了諸多觀眾。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海報。片方供圖  它被稱作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將鏡頭對準了紫禁城規劃、變遷、修繕與保護的故事,穿越600年的時光,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大修工程、歲修保養為線索,透過故宮古建部、工程管理處等部門的工作視角,將一個有趣的故宮展現在人們面前。
  • 故宮,又上新華章-《上新了·故宮》第三季
    《上新了·故宮》不僅要展現故宮強大的文化生命力,更要以年輕視角和文化創意載體,融合充滿創意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全民大開腦洞,徵集各類設計Idea,挖掘每個人心目中的「故宮」,讓年輕力量賦予故宮新生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