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9-2035)》新進展!涉41個風場

2020-12-27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日前,從「山東河口開發區招商」獲悉,中電建中南院已編制完成《山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9-2035 )》(修編版),但截止發布日,我們並未搜尋到任何官方網站消息。(註:以下僅為部分公開內容。)

據悉,山東省海上風電總規劃三大海上風電基地:渤中基地890萬千瓦(其中近東營市周邊規劃海上風電700萬千瓦)、半島北基地30萬千瓦、半島南基地680萬千瓦,共計41個風電場。渤海周邊的河北省、遼寧省同樣規劃了大量海上風電項目,東營市河口區接近渤海中部,海上交通非常便利,很適合規劃建設海上風電產業園,而周邊的海上風電項目能夠為東營海上風電產業園提供長期穩定的訂單,保證產業園健康穩定的發展。

北極星了解到,2017年5月,山東發改委發布的《山東省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建成陸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適時啟動魯北、萊州灣、長島等潮間帶及近海風電場建設。到2020年,建成風電裝機1400萬千瓦。規劃魯北、萊州灣、渤中、長島、半島北、半島南等六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總裝機規模1275萬千瓦。

2018年9月,《山東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8年)》指出,培育壯大海上風電製造與應用產業集群:以青島、煙臺、東營、濰坊、威海、日照、濱州等市為重點,圍繞海洋強省戰略組織實施和「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規劃建設,加快推進6兆瓦、8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設備研製及使用,帶動相關配套裝備產業發展,建設高端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基地。支持蓬萊爭取國家級海上風電檢測基,帶動風機製造、海洋裝備、技術研發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按照試點先行、有序推進的原則,科學推動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支持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波浪能、潮流能等融合發展,形成產業發展與推廣應用相互配套、協同發展的建設格局。

2020年2月,山東省委、省政府又印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明確指出2020年年底前啟動海上風電試點示範項目建設。

山東河口海上風電產業園規劃,在河口區打造集科技研發、生產製造、運維服務、工程服務、物流儲運、人才培養等功能與一體的海上風電產業園,滿足後續項目交付、備件供應、資產管理、設備運維以及相關新能源技術研究等基本功能,使其成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園。

山東河口風電產業集群分兩期開發,按三年供應 100 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考慮,年產值可達 680 億元人民幣。其中建設科研中心(海上風電大數據及運維與培訓中心)、機械鑄造產業(葉片、塔筒製造中心)、智能化電氣設備產業(變槳、變頻等)、海上運維基地、智能化風機製造中心、海洋工程產業等。

1、海上風電科研中心

1)新建東營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將為河口區海上風電場規劃、基建、運維等不同階段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基礎數據採集、分析、存儲和成果展示。將風、光、浪等自然與氣象數據,船舶、漁業、港口等海洋作業數據,風電機組、基礎、升壓站等生產與運維數據接入大數據中心,為項目開發、建設、運維、功率預測提供數據支持。

2) 新建海上風電運維和培訓中心,為東營及周邊地區海上風電提供運維服務的運營監控、數據支持、備品備件供應、人才培養及生活保障等。規劃建設運營監控中心、辦公室、備品備件庫、培訓中心、生活服務中心等。

2、引入海上風電產業鏈為充分保證項目供應進度和運維保障能力,新建風電機組葉片製造中心、風電機組塔筒及附屬設備製造基地、新建風電機組變頻器、變槳系統研發製造中心;同時藉助於東營港口豐富的資源與吞吐能力,為後期讓海上風電重要部件設備走出山東、走向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

1)新建風電葉片製造中心。優先生產風機葉片,服務東營及周邊海上風電項目和周邊陸上風電葉片製造。項目規劃建設滿足年產 200 套葉片的生產製造車間和及可滿足 170m 以內葉片的全維度測試的測試中心,化學品倉庫、堆場、辦公及生活保障中心、消防配套設施等。

2)新建年產200套塔筒的風電機組塔筒及配套設備製造中心,服務山東東營及周邊海上風電項目和周邊陸上風電塔筒製造。

3)新建智能化電氣設備(變頻、變槳)研發製造中心。

4)建立智能化風機製造中心,生產單機容量 5MW-10MW 的大型海上風電機組。

5)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及海洋工程方面的企業及單位進行合作洽談。

3、建設海上風電運維基地

1) 新建直升機基地項目。項目包含新建直升機停機坪兩個,無人機專用跑道一條,機庫及檢修車間,辦公樓及生活配套設施等。

2) 建設山東首個海上風電專用碼頭,使其成為具備輻射山東、江蘇區域。無論是風機的海上安裝還是風機的海外銷售,都有賴於便利的對外交通運輸,諸如港口。

3) 新建東營海上風電的物流倉儲中心。以東營風電專用碼頭為起點,前瞻布局海上風電業務,形成先發優勢,並持續投資升級港口、倉庫、物流配套設施,助力打造河口區海上風電倉儲物流中心的專業能力。

相關焦點

  • 三峽集團上海院技術引領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
    上海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武斌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上海院設計建成和規劃在建的海上風電場規模超過800萬千瓦,初步形成了『1個唯一、7個第一』的海上風電產業格局,打造出了海上風電『高端示範、創新引領』的特色品牌。」
  • 海上風電等大連重點領域重大項目 最新進展來啦
    作者: 大連特價房2020年莊河市海上風電等重點領域的重大項目又有新進展莊河Ⅲ海上風電場項目(30萬千瓦)實現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投產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中●復工項目25個,復工率96%,完成投資36億元;●新開工項目31個,開工率為70%,完成投資32億元。●莊河市億元以上項目開復工44個,完成率122.2%,位居大連市第一名。
  • 十年裡程碑 華銳風電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實現跨越式發展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銳風電」)的首個海上風場項目迎來第一個十年裡程碑——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商運十周年。東海大橋項目建設開始,華銳風電開發了多個大型海上風電系列機組的成套技術,並攻克了海上風電機組的技術難題,研發出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對我國風電事業發展具有跨越性意義,打破了國際技術封鎖。
  • 看國家電投能源科技工程海上風電發展之路
    作為國家電投海上風電專業化建設平臺,能源科技工程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電投「2035一流戰略」,在國家電投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的歷史進程中,積極主動擔當作為,立足科技創新與智慧融合,瞄準管理能力提升,在海上風電業務領域吹響了轉型發展的號角。
  • 日本海上風電達成裡程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2月15日,在日本政府-行業海上風電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各方就日本海上風電遠期目標達成共識:2030年完成10GW,2040年完成30~45GW。會上,還根據戰略目標討論了許多細節問題,為未來日本海上風電的發展方向定下了基調——在2035年前降低8~9日元/千瓦時淨髮電成本;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將參與其中,以確保高效、公平、透明的海上風電招標,並推動高壓直流輸電在海上風電的應用研究;
  • 又一家風電企業IPO首發獲通過!浙能募資14.1億建設海上風電項目
    招股書顯示,此次浙江新能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6億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本次募集資金19.1億元,其中,14.1億元用於浙能嘉興1號海上風電場工程項目,5億元用於償還借款及銀行貸款。浙江新能主營業務:浙江新能的主營業務為水力發電、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
  • 風電海工裝備市場潛力大!我國海上風電10年內將超過50GW!
    今年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目前海上風電隨著風機和風場大型化趨勢,度電成本正在迅速降低,而光伏海工技術目前還不成熟,光伏目前主要應用在陸地,內河水庫項目也不多。光伏發電無法部署在海上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惡劣,目前所有海上光伏的研究基本均在海況良好的海域。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上風電...
    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備受各國關注,近年來,我國風電行業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風電市場之一,風電裝機量和風力發電量逐年增長,棄風問題逐漸改善。近年來,隨著國家風電價格調整和補貼政策的變動,海上風電項目進入搶裝階段。
  • 「央視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展示龍源電力海上發展成就」等行業資訊
    近年來,龍源電力以「一五五」戰略為引領,堅持「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優勢發展」理念,在兼顧陸上風電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海洋能源,並在該領域取得較大成就。  公司有效肩負起中國海上風電發展先行者的歷史責任,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海上風電開發之路,真正引領中國海上風電跨越式發展。
  • 未來五年分布式風電的發展趨勢
    「中國石化新聞辦10月29日披露,中石化所屬新星公司將參與開發位於陝西大荔的分散式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20兆瓦,這將是中石化首個風電項目。今年3月,中石化提出了「一基兩翼三新」發展格局,「兩翼」之一即為貢獻更多的清潔能源,「三新」則包括新能源、新經濟、新領域。在新能源領域,著力建設以風光熱氫為引領的新能源體系。我國已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標。根據不久前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為達到相應目標,「十四五」期間,須保證年均風電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
  • 日本艱難重啟海上風電
    根據要求,該浮式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將建於長崎縣後藤市,最低裝機容量要求為16.8兆瓦,補貼後電價設定為36日元/千瓦時,約合0.34美元/千瓦時。此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輪海上風電招標已延遲數月。此次日本政府重新啟動海上風電招標一時間引發業內廣泛關注,有業內人士將其視為日本「海上風電產業的轉機」。
  • 謝長軍:「十四五」風電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導致風電「搶裝」主要原因是電價政策不連續性和不可預見性,在我國風電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共引發了3次風電行業搶裝,第一次是2015年底以後標杆上網電價下調,第二次是當前正在經歷的陸上風電補貼取消導致的搶裝潮,第三次是即將到來的2021年底以後海上風電補貼取消。 風電產業具備特殊性,與光伏不同,它的建設周期長,設備重量大、體積大,在製造、運輸上都需要時間。
  • 全球漂浮式風電項目匯總及我國漂浮式風機發展現狀
    導讀漂浮式風機的概念從誕生以來,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技術逐漸趨於成熟,現已逐步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研究和應用。本文盤點了全球漂浮式風電項目,並重點梳理了我國漂浮式風機發展現狀。表1統計了截至2019年建成、在建、規劃的全世界範圍內主要的漂浮式風機項目(除中國大陸區域以及部分處於萌芽階段的項目,如多能互補風機方案等)。表1 全球漂浮式風機項目匯總註:標綠為已建成項目。
  • 風電,太美了
    2018年,中國風力發電量達到創紀錄的3660億度電 佔全國總發電量5.2%,首次突破五個百分點 成為僅次於火電和水電的第三大能源 從成本角度看,風電已成為最便宜的能源 當前全球新增的風電項目
  • 國際能源網-風電每日報,3分鐘·縱覽風電事!
    金風科技興安盟整機裝備基地總佔地面積300畝,規劃建設國內首個陸地5MW級風電整機、葉片智能製造基地。基於產品的數位化、標準化及模塊化設計,基地將運用先進的工裝設備與智能化的信息系統,使整個產品的生產過程智能化,貼近並及時響應客戶需求,讓後端供應鏈前置參與到產品設計研發階段,協同工作,使產品具備智能製造的基礎。
  • 各大電力企業紛紛發聲「十四五」規劃:平價風電是趨勢!
    編輯|風電頭條據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獲悉,在國家提出」碳中和「和「30·60」的目標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機會增多,許多電力企業紛紛發表關於「十四五」新能源產業規劃目標。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祥喜提出要全力推進綠色轉型開新局,規劃建設若干個千萬千瓦級綜合能源基地,瞄準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兩個1000萬+」目標,推進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和投產。也是五大電力集團有一個公開十四五新能源發展規劃的電力企業集團。
  • 「十三五」風電發展綜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全面發展蓄力突破
    「十三五」的這5年,我國風電行業堅持創新、持續突破,從累計裝機突破2億千瓦、年度發電量突破4000億千瓦時,到酒泉、哈密、百裡等大型風電基地雄踞全球風電市場,註定要在發展史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十三五」之初,國家能源局即印發《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明確要求到2020年底風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1 億千瓦以上,為行業開啟新一輪騰飛指明方向。
  • 【鹽色多彩 城就未來】「海陸空」立體開發 加快形成新能源發展新...
    今年以來,我市著眼將資源優勢、開發態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勝勢,堅持「風、光、漁、水」立體開發布局,拓展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形成海陸空立體互補、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新能源發展新格局。 走進東臺中節能「風光漁」立體互補產業基地,眼前「上有風機飛舞、中有電板映日、下有魚蝦歡騰」的場面蔚為壯觀。
  • 國際能源網-風電每日報,3分鐘·縱覽風電事!(12月11日)
    這是黑龍江省首個併網的分散式風電項目。該項目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工程建設規模為15兆瓦,風力發電機6臺,設計等效利用小時數為2959小時,年發電量4427萬千瓦時。6、中廣核山東慶雲尚堂39.6MW風電項目順利完成全容量併網12月10日15時26分,最後1颱風機併網完成,標誌著慶雲尚堂39.6MW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