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邵雍·2

2021-01-09 易經風水國學文化
·

邵雍在共城蘇門山百源湖上築室讀書,修身養性。「冬不爐,夏不扇」,讀書依然是那麼刻苦。他每天只是中午吃一餐飯,這是一種修行的方法,也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漸漸地,邵雍的聲名遠播,大名府(今北京)的王豫曾專程前來與之論易。那是一個雪夜,當這位不速之客推開邵雍的房門時,發現他獨自一人正在儼然危坐。

這叫慎獨功夫。君子不欺於暗室,即便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不會胡思亂想、胡作非為。更重要的是,通過養靜止息了種種雜念妄想,本有的清淨智慧才能真正顯現出來。人心猶如一面鏡子,上面沾染了各種塵垢煩惱,只有拭去這些垢染,才能將大千世界照得分毫畢現。這就是《大學》中所謂的「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慮」,《中庸》中所說的「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的道理。

明朝的聖人王陽明曾於會稽山陽明洞中閉關行導引術,時間長了,便有了先知的能力。有一天他坐在洞中,忽然知道友人王思輿等四人將要來訪,於是讓僕人提前去迎候。友人大為諒異,以為他有神通。其實這只是心清靜後,由於消除了種種噪音幹擾,變得異常靈敏,能夠捕捉到宇宙中種種信息罷了。

邵雍也是如此。有許多傳說,說邵雍料事如神是因為得到了什麼秘笈。這實在是學易的誤區——太過強調外在的技術。須知一旦心清明了,即便最簡單最基礎的招式也能使得風生水起。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正如邵雍的忘年之交程頤所說「其心虛明,自能知之。」

南宋的朱熹也曾這樣評價邵雍:「邵康節,看這人須極會處置事,被他神閒氣定,不動聲氣,須處置得精明。他氣質本來清明,又養得來純厚,又不曾枉用了心。他用那心時,都在緊要上用。被他靜極了,看得天下之事理精明……若不是養得至靜之極,如何見得道理如此精明!

這一天,又有人來拜訪邵雍。邵雍打開門一看,嚇了一跳,居然是本縣敬愛的縣長大人李之才同志。進得門來,李大人笑咪咪地說:小同志,學習很辛苦吧,還是要多注意身體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面對和藹可親的李大人,邵雍內心感受到了無比的溫暖和幸福,回答李縣長說:不辛苦,為大宋人民服務!李大人聽了邵雍的話,滿意地點了點頭,又拿起邵雍的書本,用慈祥的語氣問道:說說看,都研究了些什麼學問呀?邵雍回答說:經史子集都看一些吧。

李大人突然變得嚴肅起來,對邵雍說:小同志,為了大宋人民的利益,現在有一門物理性命的大學問你想不想學好!邵雍一臉疑惑,這是什麼學問呢?

這是一門劃時代的大學問,是後世易學、理學的重要基石。李之才是從穆修處學到的,穆修又受之於种放,而种放的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陳摶老祖!

很多人都抱怨找不到明師,其實只要你自己準備好了,師父就會出現。你在什麼樣的層次上,就會遇到什麼樣層次的師父。

·

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在評書《三俠五義》裡,陳摶被描述成一位武學宗師,並被尊稱為「陳摶老祖」。若論到功夫,陳摶最出名的恐怕就是睡功了。說到睡覺,人人都會。可陳摶一睡短則月餘,長則數年,震驚朝野,青史留名。陳摶嗜讀易,手不釋卷。在術數上,陳摶的相術極為出名,而現今極為流行的星命學紫微鬥數,據稱也是陳摶所創。

陳摶出生於唐朝末年,曾舉進士不第,遂不以功名為意,而以山水為樂。父母雙亡後,他更是看破紅塵,不願再在生死輪迴中頭出頭沒,一心求取出世間法。於是他將家業盡散,唯攜一石鐺入山學道,並曾賦詩明志: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見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附會陳摶的傳說,許多都與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有關。  據說趙匡胤年幼時,他的母親曾挑著他和弟弟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避亂。一不小心就撞上了陳摶。陳摶撫掌大笑說「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趙匡胤尚未發跡,與趙光義、趙普混跡於市井時,又碰見了老熟人陳摶,被他拉去喝酒。

陳摶還曾與趙匡胤以華山為注賭棋,結果贏得華山。當然最有名的是某日陳摶騎驢過市,聽說宋太祖已登基,不禁大笑墜地,說「天下自此定矣!」 如果這些傳說都是真的,那後來宋太宗召見陳摶時一定會非常鬱悶地說:「How old are you?(怎麼老是你?)」

那時种放在終南山隱居,專程到華山來尋訪陳摶。聽說种放來了,陳摶慌忙出迎,急得連鞋子都穿反了。賓主落座後,陳摶熟視种放半天,說:「您將來必為達官顯貴,官可做到丞郎一級。」 种放正色道,「我這次來,專為求道。講到爵祿,則非我意。我可不是那種走終南捷徑的人。」陳摶大聲說,「人之貴賤,莫不有命。富貴之人不可能貧賤,猶如貧賤之人不可能富貴一樣。你骨法合當作此官,哪怕是晦跡山林,恐怕也躲不過去。現在你不信,將來你就知道了!」

雖然當時种放很不高興,但後來竟如陳摶所言,官至工部侍郎。而他的後代更建軍功於西北,就是魯提轄口中的「老種經略相公」、「小種經略相公」。比起為官作宰、大富大貴的相格,神仙骨骼更為難得。錢若水(後官至樞密院同知)年少之時曾向陳摶求道。陳摶仔細端詳錢若水之後,約他過幾日再來。

至期,錢若水來到陳摶在山中的齋房,只見得有位老僧雙眼微瞑,正坐在圍爐邊烤火。陳摶對這位老僧畢恭畢敬,錢若水也依樣向其行禮致意。但這位老僧只是睜眼看了一下他,並不還禮。錢若水心裡微微有些不快。 三人無語,默坐許久。陳摶突然發問,說「如何?」老僧搖頭說,「無此等骨」  錢若水聽得莫名其妙,再坐片刻之後,便起身告辭。陳摶並不挽留,只約他兩三日後再來。

錢若水如期而至。陳摶告訴他:「我初見你時,覺得你神宇清粹,可以學仙。但一時不敢確定,特地請了那位老僧來評判。他說你沒有仙骨,無神仙之份,只是富貴中人,而且將來會急流勇退。錢若水問「此僧是何人?」「麻衣道人」,陳摶答道。

·

邵雍師事李之才先生,那叫一個恭敬。就是在荒村野店吃飯,邵雍也要穿上正規的學生裝,落座前先禮拜過李先生,然後畢恭畢敬地服侍。學問不僅從口耳相傳中所得,更從恭敬中得到。有一分恭敬,就能得到一分學問。視師為佛,就能得到佛的加持。在特殊情況下,甚至不需要通過語言文字,僅通過承侍師傅,一樣能將其高深的境界傳承下來。

這麼尊師重道,李先生可要傾囊相授了吧。沒想到邵同學提出的要求卻更奇怪,他請李先生不用說得非常詳細,只要稍微提示一下即可。這一點,邵雍晚年的一句詩可以做最好的註腳,「道非真得盡悠悠」。要真正得道離不開自己長期深入的思考。只有經過自己的艱苦探索,師傅適時隻言片語的指示,才能讓自己頓悟。否則雖然得到師傅的千言萬語,那也只是紙上得來「盡悠悠」,並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妙。師傅只能是指路人,要領略一路的風景,只有通過自己親身的實踐。 

終於,李先生開口了。這可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趕緊拿紙、筆、錄音筆、攝像機吧。不過甭急,這一切都用不著。因為李先生講的,不但邵雍記住了,估計您也忘不了。  因為李先生就講了四個字:「一二三四」這擱別人整個都暈了,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準備做廣播體操了吧。可邵雍卻如獲至寶。

從此,陳摶老祖傳下的絕學被他發揚光大。那陳摶老祖傳的是什麼樣的學問呢? 那是開啟宋易之運的驚世絕學,對後世影響已遠超出了易學範疇,其內容包括河圖、洛書、先天易圖和太極圖等!太極圖自不必說,它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徵。河圖、洛書、先天易圖也都後世術數的重要基礎。比如洛書,就是奇門遁甲、玄空風水等術數的基礎,又與道教禹步等法術密切相關。

除了邵雍,陳摶之學還有劉牧、周敦頤等幾脈傳承。他們共同開創了宋易的波瀾壯闊的局面,也成為宋明理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中國和世界。陳摶之學橫空出世,駭世驚俗,也引起了學界的重大爭議。這些易圖在陳摶之前似乎無蹤跡可尋。《易經?繫辭》中雖然提到了河圖、洛書,但原圖千年來並未流傳於世。因而從北宋直至民國,認為其是偽託的論調層出不窮。直至1977年,論爭似乎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當年,在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一隻「太乙九宮佔盤」,上面刻劃的河圖、洛書與後世流傳的完全相符!

與漢易在易象上空前的成就不同,宋易在易數取得了開創性的發展。易學被進一步抽象為數和圖,用以探索宇宙運行的內在規律。這種奇特的數學後來被傳教士傳到了歐洲,引起了西方數學界的讚嘆!洛書所代表的三階幻方,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所代表的二進位數列,都對現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除了有殊勝的傳承外,邵雍能夠成為震爍古今的一代大師,更多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那邵雍有什麼特殊的學習方法呢。《邵氏聞見錄》稱他「晝夜危坐以思,寫《周易》一部,貼屋壁間,日讀數十遍」。就這麼短短的一句話,包含了許多不傳之秘,可不要輕易放過。

第一個秘法就是抄寫。古人因為造紙印刷技術、出版發行行業不發達,書籍往往昂貴稀缺。又沒有複印機,所以經常需要抄書。而當今社會,書籍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書店、網絡買到,甚至可以通過網絡下載或在線閱讀。是不是就不需要抄寫了呢?

其實不然,抄書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修行的過程。明朝有個人叫張溥,所讀之書必手抄六七次,後來成為一名大學者。而佛教徒更是經常通過抄經來清淨業障、積累福報、磨礪心性和開發智慧。

讀經典,並不只是在看那些表面的文字,更是要獲取作者所傳遞的信息與能量。因而所讀之書的版本非常重要。讀盜版書,只能收穫盜版的思想。看獲得授權的電子版雖好,但能量傳遞略顯不足,建議買印刷版,或者列印下來再讀。

同一部書,僅從能量角度講,古代版本的價值超過了現今的新書,手抄本超過了印刷本。書上如果有作者的籤名、題詞、鈐印、批註,那更是如同獲得了作者的承許和加持。

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抄書。抄寫的過程就是在與作者深層溝通,就是在沿著作者的思想軌跡行走,是獲取信息與能量的過程。如果實在沒有時間精力抄書,讀書時也要不斷地作批註和摘錄。請記住徐特立的一句話,「不動筆墨不讀書」。第二個秘法是創造讀書的環境。明末的大學者黃宗羲曾如此評價邵雍的作法,「糊《易》於壁,心致而目玩焉」。一睜眼,就時時處於學習的環境中,怎能不「邃於易理」。有個民間股神就用過樣的辦法,他把種種股票走勢圖都列印出來,貼在枕邊床上,時時揣摩,不斷打譜,在胸中積累了上萬的圖式,炒股自然有如神助。

引申開來就是讀書的環境、讀書的場態會極大地影響到讀書的效果。我的易學老師——當代易學家劉汶德先生,在文革時曾在江西插隊落戶做小學教師。他在深山中千年古剎改建的小學裡,青燈古卷,夜讀易學,每一字每一句都顯得無比厚重真實。當讀到《黃金策?徵戰》中「子化死爻,曹操喪師於赤壁」一句時,燈影搖曳,眼前浮現出刀光劍影,耳旁又響起鼓角爭鳴,似乎親臨驚心動魄的古戰場。

我也有這樣的讀書經驗。曾在浙江山中某小廟住過一段時間。夜裡無電視、電腦之擾,四下闐靜無聲,孤燈之下,獨自賞讀唐詩宋詞,突然覺得和古人的生活非常接近,對詩歌中所表達美妙而又複雜的情懷產生巨大的情感共鳴。第三個秘法是誦讀。自古以來,搖頭晃腦的齊聲誦讀就是我國富有特色的教學方法之一。從朱熹的「心眼口」三到,到魯迅的「眼口心手腦」的五到,都強調了口誦的重要性。

但越是簡單的事物越容易被人們所忽略。誦讀的方法裡所包含深刻含義也往往不為人所知。聲音本身蘊含著無窮的宇宙奧秘,僅對人體而言,誦咒就可以幫助打通氣脈。那些高能量的經典著作,千百年來有無數人不斷持誦,去讀誦它們,就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共振。建議讀者大聲讀誦一遍《金剛經》,看有什麼感受?

第四個秘法是思索。「學而不思則罔」,對於學來的知識,沒有經過自己的思索、推演,並不能真正深刻領會其中的內涵,更談不上去得心應手的運用和創新。佛教講究聞思修。聽聞之後要深入地思考。而思考產生定解後,就要起而實行,步入實修。其中思考、思辨是重要的聯結點。

思考時最好保持正襟危坐。一方面,東倒西歪的坐姿會壓迫身體的器官、造成肌肉等受力不均,久而久之容易產生一些疾病。另一方面,不正確的坐姿容易阻礙到氣脈運行,而作為人體四大之一的氣如果不能暢通運行,將幹擾到我們的念頭。因而佛教中有「身調則脈調,脈調則氣調,氣調則心調」的說法。

·

三十多歲時,邵雍全家移居到了洛陽。移居洛陽後,他再未遠遊四方,也沒有出任什麼公職,只是成天窩在家裡研究學問。按現在的標準,整一個標準的宅男。由於成天宅在家裡,經濟成了大問題。邵雍進而升級為宅聖(宅中剩男),四十三歲(一說四十五歲)才在學生的資助下才成婚。

其實剛搬到洛陽時,不要說娶老婆,就是連住房都成問題。邵雍一家暫住的地方連遮風蔽雨都作不到。邵雍自己打柴、做飯孝養父母(此時他親生母親已去世,孝養的是後媽)。雖然家裡一貧如洗,常常缺米少糧,但邵雍卻始終能自得其樂。漸漸地,邵雍在洛陽城裡也有了一些朋友。現代人都講人脈,邵雍的人脈可謂是頂級的了。我們看看,他結交的都是些什麼人:司馬光,宰相。啥也別說了,光一個「司馬光砸缸」,就足以讓多少千古風流人物噓唏不已。那些英雄自以為可以流芳萬世的大業偉業,如今早已灰飛煙滅、湮沒無聞,還頂不上司馬光小時候手裡的一塊板磚,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

呂公著,宰相。這可是標準的官三代啊。他爹呂夷簡是宰相,爺爺呂蒙亨是大理寺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大爺(父親的伯父)呂蒙正更是狀元兼宰相。富弼,宰相,鄭國公。那也是貴胄子弟,曾祖受封韓國公,爺爺鄭國公,老爸秦國公。富弼的嶽父晏殊也是宰相。王拱辰,19歲中狀元。出使遼國時,連遼主都對這位少年狀元敬重有加、頻頻敬酒。時任西京留守,相當於洛陽市長。……  雖然這些朋友為官作宰、非富即貴,但對邵雍卻恭敬有如師長。他們知道邵雍有深不可測的學問。

一次,富弼因自家花園裡牡丹盛開,邀請司馬光、文彥博、楚建中、劉凡、邵雍等一群朋友來府中聚會賞花。花開富貴,逸興遄飛。有人趁興問邵雍,能不能算一算花欄中一共有多少朵牡丹?望著成百上千怒放的花朵,邵雍不慌不忙卜算出數目。經過一番清點,居然絲毫不差。又有好事者問了,那能不能再算一下什麼時候花落呢?

這次卻不像剛才那麼輕鬆,邵雍居然反覆揲蓍了好幾次。各位坐客也漸漸有些耐不住性子,流露出懷疑的神色。  沉吟許久,邵雍終於公布了自己的答案:「此花命盡來日午時!」。朋友們一片譁然,沒有人相信,場面甚是尷尬。  最搞笑的是一向以嚴肅古板著稱的司馬光。他的臉色十分難看,目光似乎被強力膠粘在屋角上了,仰著脖子半天,楞是假裝自己走神,啥也沒聽見。還好富弼信仰佛教,為人大度,並不以此為意。他打破僵局,笑著說,「既然如此,明天再來我家雅集,吃好飯,大家一起來驗證邵先生的預言。」  眾人一聽,明天能夠繼續混吃混喝,還有熱鬧可看,齊聲答個「諾」字,便一鬨而散了。

第二天,大家吃好午飯,花尚安然無恙。正在煮茶的時候,富弼家的一群馬不知怎麼地從馬廄中跳了出來,和客人的馬在花叢裡打成了一團。等到塵埃落定,那些國色天香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塵,悉數盡毀了。朋友們為邵雍在洛陽的天津橋畔置辦了一處房產。雖然生活談不上多麼富裕,但有了自己幸福安樂的小窩,邵雍非常滿意。他給自己的房子起了個雅號——「安樂窩」。  從此,邵雍開始了幸福的宅男生活。他每天上午焚香打坐,下午吃兩杯小酒。只喝得微醉,絕不至酩酊,再趁興詠唱或書寫下幾首幸福的詩句。

當然,宅男還是偶爾要出門的,但出門的條件是嚴格限定的:風不出、雨不出、寒不出、暑不出。真是羨慕煞那些在嚴冬酷夏、寒風烈日裡奔波的名利中人。直等到春暖花開或秋高氣爽之時,氣候清和宜人,邵雍就坐上小車,開始隨興的出遊。  由於出門少,邵雍先生的每一次出行都成了當地節日。一聽見車聲,當地人民奔走相告,「邵先生可來了,千萬別讓他跑嘍」。一路上你拉我扯,爭相請先生到家裡做客,魚水情深,場面那是相當的感人。

為了多留邵先生住兩天,一些人家甚至仿安樂窩蓋起了屋舍,專候先生下榻。於是乎,邵雍在洛陽又有了二十餘家「行窩」。朋友們多次為邵雍謀得了一官半職,卻都被邵雍推辭了。少年時也曾「志高天下」,但隨著「學益老,德益劭」,邵雍明白了那只是年少輕狂。所謂的豪情壯志,雖然都披著「為國為民」的外衣,但仔細觀察下來,大多是名利的私心和權力的欲望在作怪。只可憐民眾,被打著形形色色「高尚」旗號的野心家們所綁架,在一次又一次的折騰中,強迫接受著「解放」和「服務」。正如先生在《遊上寺》詩中所言:「堪嗟五霸爭周燼,可笑三分拾漢餘。何似不才閒處坐,平時雲水繞衣裾。」

朱熹曾如此評價邵雍,「康節本是要出來有為底(的)人,然又不肯深犯手做。凡事直待可做處,方試為之;才覺難,便拽身退,正張子房之流。」  正因為精明無比,才深知其中的利害,不會為了虛幻的名利降低了自己的幸福感。功名富貴自有天定,一旦去強求,往往便得不償失。更何況我們有限的智慧讓我們根本看不清事物的利與弊,更不知道什麼是我們真正需要的。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言:「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另一個是得到自己想要的。」福禍相倚,循環無際,光陰如箭,無常迅速,又何必作千歲之憂,倒不如安住在當下的快樂之中。

邵康節先生的《歲暮自貽》正是對這種歡喜安樂的隱居生活的最好寫照:「當年志意欲橫秋,今日思之重可羞。事到強圖皆屑屑,道非真得盡悠悠。靜中照物精難隱,老後看書味轉優。談塵從容對賓客,薦章重疊誤公侯。已蒙賢傑開青眼,不顧妻孥怨白頭。谷口鄭真焉敢望,壽陵餘子若為謀。  鼎間龍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廢講求。一枕晴窗睡初覺,數聲幽鳥語方休。  林泉好處將詩買,風月佳時用酒酬。三百六旬如去箭,肯教襟抱落閒愁?」

·

除了為官作宰的朋友,邵雍還有一幫哲學家朋友,那就是二程兄弟和張載。他們和邵雍並列北宋五子(除這四人外,還有一位是寫《愛蓮說》的周敦頤,他是二程的老師,與邵雍同屬陳摶傳承),一起開創了宋明理學,極大地影響了此後千年中國人的思想、政治和社會。二程兄弟,大哥程顥,後世稱為明道先生;二哥程頤,後世稱為伊川先生。他們與邵雍同裡巷而居,交遊密切,做了近三十年的朋友。

大程明道先生,坐如泥塑人,但接人則渾是一團和氣。《宋史》中稱他「和粹之氣,盎於面背,門人交友從之數十年,亦未嘗見其忿厲之容。遇事優為,雖當倉卒,不動聲色。」,是個標準的好好先生。而小程伊川先生,卻是古板迂腐、不苟言笑,一副苦大仇深的道學家面孔。「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即是他的千古名言,而成語「程門立雪」中的「程門」便是這位老先生的府第了。

張載是二程兄弟的表叔,世稱橫渠先生。他最著名的口號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創造了我國豪言壯語的又一高峰,  邵雍曾想把畢生所學傳授給二程兄弟。然而二程兄弟正沉浸在「天理」大道之中,哪得工夫學這些前知小學?

有一次,邵雍與程伊川同坐,聽聞到一聲雷響。邵雍有意問程伊川:「你知道這雷從何方起麼?」沒想到,程伊川眼也不抬,用了一種腦筋急轉彎的方式回答:「從起處起!」,枉費邵雍一片苦心。即便如此,天天一起廝混,二程兄弟對邵氏之學多少也有些耳聞。有一次,大程明道先生在監考,閒極無聊,回憶起邵雍所說,就試著推算起來。算著算著,就摸出門道了。出來得意地對邵雍說:「你的數學,只不過是加一倍法。以此推知西漢揚雄的《太玄》都不濟事。」大程夫子竟有如此悟性,這讓邵雍大為震驚。他不禁拍著大程的背,說了一句:「大哥,你恁聰明!」(這可是古籍上的原話,試著用河南話讀讀一定很有味道)二程兄弟最終沒有承邵氏衣缽,他們有自己的學問體系。

邵雍又將希望寄托在呂公著和司馬光身上。看中他們,並非因為其富貴權勢。像變法新貴章惇等人想要學先生的數學,都被其婉拒了。選呂公著,是因為其聰敏;而選司馬光,則是因其專心。可惜此二位也沒有興趣學邵氏的學問。政事之餘,司馬光將全部精力傾注於《資治通鑑》的編撰上了;而呂公著更以生死解脫為大事,無暇顧及於此了(其祖上呂蒙正曾發願:「不信三寶者,願不生我家。願子孫世世食祿於朝,外護佛法」)。

門人弟子中首推王豫和張岷,但此二人才力不足於弘道。邵伯溫年紀尚輕,更無法膺此重任。王豫因種種因緣,未能將邵子之學弘揚,最後只能把老師的書殉葬於枕中。可嘆被邵雍稱為「安樂窩中一部書」的《皇極經世》,在他死後不久就散佚了。

現在通行版本的《皇極經世》已非全本原書。程顥在邵雍的墓志銘中提到《皇極經世》共六十二卷。而今本的《皇極經世》只有十二卷,一般認為是其子邵伯溫所整理再加上弟子張岷所作的聽課筆記。

那耗費邵雍畢生精力的《皇極經世》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按臺灣學者高懷民在《宋元明易學史》中的說法,《皇極經世》「直指宇宙自然之變化,以數發日月星辰、寒暑晝夜、動植飛走、石土火水等天地之道之理,合歷史人事、聖賢事業於一體,成就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思想體系」。邵雍因「補充了當初伏羲氏『未盡表達』之天道思想部分」,而被南宋易學家蔡元定贊為「秦漢以來,一人而已」!與漢易重「象」不同,邵雍的先天易學更加注重「數」與「圖」,用高度抽象的數學來揭示宇宙運行的奧秘。後世將種種玄學稱為「術數」或源於此。

邵雍不依傳統的文王卦序,而以二進位順序重新對六十四卦進行排序,並畫出外圓內方的六十四卦易圖。七百年後,提出二進位的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從傳教士白晉手中看到了六十四卦先天圖。他不禁大為驚異,自認為是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居然早已被中國的古人揭示得明明白白。從此,他不再提自己發明了二進位,而是講自己重新發現了中國人原來的學問。

邵雍將這種數學運用於宇宙和人類社會演化的推算上。他以一元為宇宙「成住壞空」的一個周期。一元可用地支分為十二會,每會一萬零八百年,共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在這十二會中,「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物閉於戌」,至亥會宇宙終結,又復歸於混沌了。這就是《西遊記》開篇所寫的:「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如果以現代科學來看,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作為一個宇宙周期似乎短了一些。但民國學者阮長印認為,元上應該還有更大的計量單位「大元」。只因為這個數量級在古人看來太過巨大,未免驚世駭俗,所以未得流傳。一「大元」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元,即一百六十七億九千六百一十六萬年。如果以此為宇宙的年齡,倒與現代普遍的科學觀點相近。

後世金朝的大數學家、醫家麻九疇、有「金朝第一文士」之稱的楊雲翼、元代的天文學家郭守敬等人都深受《皇極經世》的啟發。而有「大元帝國總設計師」之稱的劉秉忠,更是精研《皇極經世》,輔佐忽必烈成就了一番帝業。《皇極經世》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但過於深奧繁複,只被少部分精英所掌握。而相傳為邵雍所作的《梅花詩》卻在民間廣為流傳。此類通過隱語預言未來朝代更替、歷史大事的詩文有個專業名稱叫作「讖緯」。讖緯之學興於漢朝,以後歷朝歷代的政府都因為其危及統治而嚴加禁毀。但《梅花詩》仍與袁天綱、李淳風的《推背圖》、劉伯溫的《燒餅歌》、諸葛亮的《馬前課》等讖文卻禁而不絕,一直盛行於民間。

《梅花詩》:

數點梅花天地春,

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

四海為家孰主賓。」

·

相關焦點

  • 百家爭鳴——邵雍·4
    沒想到邵雍不但不以為意,還有點得意,說「物之成毀都有定數,又何足介意呢!」(如果人人都有如此心態,世上又少多少煩惱!)邵雍又說道:「不過我知您老是神仙,請換把椅子坐下,為我開示賜教。」(知道是神仙,還請人家坐破椅子,邵雍可夠坑的)。道士連忙矢口否認,邵雍笑而不語,只是反轉椅面,但見椅底書寫著:「某年月日當為仙客坐破」道士大愕,如見鬼魅,疾步奪門而出,倏忽之間就消失不見。原來易數之妙,是鬼神難逃的。
  • 邵雍《皇極》學知識點舉例
    01前言遙想900餘年前,先師邵雍在無論您屬於哪一個階層、哪一個年齡段,是民間易學愛好者、大學校園的莘莘學子,還是白領精英、講師教授,或者是滿頭白髮的學者、精力充沛的青年才俊,但凡您真心酷愛易學,請您放下身段,從頭開始研究邵雍,在先師邵雍面前,我們都是小學生,都不要妄稱什麼「大師」、「教授」。
  • 邵雍詩詞:《夜宿華清宮》原文及賞析
    嘉佑三年戊戌(公元1058年)48歲邵雍出遊陝西時,也住到原先的華清宮舊地,特別寫了《宿華清宮》一詩。邵雍詩詞:宿華清宮邵雍(北宋)天寶初六載,作宮於溫泉。明皇與妃子,自此歲幸焉。邵雍這時正遊歷陝西古蹟,於是住宿到了靈泉觀。邵雍住在靈泉觀,夜晚時分,閉目就是唐帝李基隆與楊貴妃在這裡的快活場景,粒粒入目,真是愛美人不愛江山。邵雍這首詩是典型的不求對仗詩,「天寶初六載,作宮於溫泉。」似乎就是5個字連在一起,也不押韻或有奇巧。這首詩非常平和,就跟平常講話似的,大拙如巧。最後一句「奈何雙石甕,香溜尚涓涓」充滿了濃厚的詩意。
  • 邵雍:北宋大文人中真正的「掃地僧」
    邵雍的神預測到底有多準? 歐陽修在朝時,有一次要兒子叔弼到洛陽看完王夫人的病情。臨行前,他對兒子說:「到洛陽要見見邵雍先生,帶我向他表示思慕之意。」叔弼見了邵雍後,豈料邵雍卻大談其自己的人生經歷及學術大概,根本不讓叔弼說什麼話。臨別時還一再囑咐,要他不要忘了今天所說的話。二十年後,叔弼當上了太常博士,負責給死後的邵雍追加諡號。
  • 山火賁卦:邵雍眼中的2021年
    2月3日立春後,2021年正式進入幹支紀年的辛丑年。  辛丑年,學習研究《易經》應關注山火賁卦。  賁卦,是2021的值年卦,由它擔任今年的輪值「主席」,掌管一年氣運的好壞。 2021年氣運何如?  因為2020值年卦為地火明夷卦。
  • 推薦 | 李震:邵雍哲學的體用論
    [2]陳來,2004年:《宋明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3]陳睿超,2018年:《論邵雍先天易學哲學的體用觀念》,載《哲學動態》第6期。[4]島田虔次,2010年:《關於體用的歷史》,見吳震、吾妻重二主編《思想與文獻:日本學者宋明儒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邵雍傳奇的格物智慧:植物與人運
    ——北宋邵雍《觀物洞玄歌》梧桐樹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而邵雍亦然。他的《月到梧桐上吟》這樣寫道:「月到梧桐上,風來楊柳邊;院深人復靜,此景共誰言。」月亮、梧桐、風、楊柳、庭院、安靜,這些景物給他帶來了難得的享受,一時竟找不到分享之人。而從詩中亦可知:邵雍的生活中是伴有梧桐樹的。
  • 邵雍曾留一方法,隨時可起卦,但應注意幾點
    邵雍曾留下一方法,隨時可起卦,但應注意幾點自古以來,偉大智慧的中華民族就有「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習慣理念和憂患意識。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匯集歷代先賢聖人智慧和心血,經歷了上古先天八卦伏羲聖人、中古周文王聖人,以及下古聖人孔子的創造發明、演繹和注釋,終成為了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 百家爭鳴的主流思想
    這是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諸子百家的學說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最後對世影響深遠。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階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新的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詰難,於是出現了思想領域裡「百家爭鳴」的局面。
  • 高一歷史上冊《百家爭鳴》,各派思想爭鋒相對,思想活躍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社會處於大變革、大動蕩時期,出現了學術思想活躍,逐漸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一、學習「百家爭鳴」之前,先認識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是先導,率先對時局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主張。2、老子老師:請同學閱讀教材第12頁第三段內容,了解老子的生平概況,認識一下這位「道家仙人」形象。提問學生:創立了道家學派,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後期楚國人。相傳孔子曾經請教過老子。老師:老子提出哪些主張,要求同學討論並回答。
  • 百家爭鳴:口不能言的韓非子
    百家爭鳴:流血的革命百家爭鳴:商鞅立木,取信於民百家爭鳴:由衛入秦的革命家百家爭鳴:歷史對荀子的偏見主講:孔祥善
  • 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勃興與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中國思想史上最燦爛的時代。這個時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一直是人們思考的最重大的課題。西周末年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動,也引起了文化上的巨大變動,最顯著的現象是官學衰敗,私學興起,最終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西周時代的學術、文化、教育等活動,與宗教和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祝、宗、卜、史等官員掌管著宗廟祭祀、記言記事等有關的文書管理的事宜。思想文化活動就是從這些事務中產生的。
  • 百家爭鳴神秘玩法猜猜看
    《劍網3》暑期新版「百家爭鳴」即將開放全新的角色扮演系統,深度社交體驗和個人代入感,以更系統的方式,為您開啟人生新篇章。
  • 主旋律走進「百家爭鳴」新時代
    從三部「博納式主旋律」《智取威虎山》(8.81億票房)《湄公河行動》(11.86億票房)《紅海行動》(36.5億票房)改變了觀眾對傳統主旋律的固有印象,到吳京的《戰狼2》(56.83億票房)創造影史票房紀錄,再到今年國慶檔同時由三部主旋律影片領跑,主旋律影片的市場在一步步被驗證。
  • 百家爭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
  • 劍網3新版定名百家爭鳴 唐門正太校服首曝
    作者:官方  《劍網3》今日正式公布暑期新版「百家爭鳴」,全門派水下輕功補完,全門派跟寵增加至6隻,全新角色扮演系統即將揭秘。
  • 紀錄片《中國》第二集《眾聲》播出,再現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眾聲》講述了中國文化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百家爭鳴時期,展示了中華文化蓬勃發展的盛況。這裡有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觀念、不同主張的學術流派,質樸而深邃的見解在這裡生根發芽、蓬勃律動,為中國文化注入了長久的自信與從容。  墨子:實用主義,「兼愛」「非攻」  出身平民的墨翟,對機械技術和自然科學懷有異於常人的熱愛與鑽研。他曾是孔子的信徒,卻又漸漸成為儒家的批評者。
  • 《姜子牙》還未上映,二郎神大電影也來了,百家爭鳴的時代到了?
    或許不久之後的將來,國內的電影世界將會百家爭鳴,也會如漫威宇宙、DC宇宙等等,出現光線傳媒的「神話宇宙」,以及這部電影所在的「神仙宇宙」呢。各位小夥伴們,你們認為國內動畫電影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如何呢
  •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大局勢,法家如何走向政治舞臺?
    文丨老金聊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百家爭鳴的歷史狀態出現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這對於東周是政治上的大分裂,是更是少見的混戰。隨著長時間的戰爭,人們在思想開始不斷的變革。
  • 《親自》第三四集:陳一鳴失業後百家爭鳴,富婆眼神帶鉤子在布局
    梧弋檸 《親自》第三四集:陳一鳴失業後百家爭鳴,富婆眼神帶鉤子在布局 四、「百家爭鳴」